一种含氢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65726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含氢水领域,具体是一种含氢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在考虑单纯解渴、避暑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健康元素,使用产品后假如能带来身体上的健康,将更受欢迎,所以饮用水在未来发展中,将从单一解渴、避暑逐渐向健康、营养、美容等转变。含氢水饮料有望成为饮料市场的新宠和主流发展趋势。含氢水又称水素水,在日本、韩国比较普遍,国内产品在2011年出现。国内含氢水氢气含量大多在0.8-1.2ppm,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目前医学上对氢气的作用研究较多,人们对氢气的了解逐渐增强。氢气在水中含量越高对人体的作用明显。国内含氢水的制备大多需要循环加氢处理,生产过程中浪费大量的能源,这就降低了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氢水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氢水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水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和ph值调节处理,使得水中的电导率为10-40μm/cm;

步骤二,步骤一中的水经过脱气罐进行脱气处理,使得负压为0.05-0.15mpa;

步骤三,脱气后的水与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氢气同时经气液混合泵进入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将水流速降为2m/s以下;

步骤四,氢气通过管道在气液混合泵的泵头处接入,氢气压力要求与气液混合泵压力匹配;

步骤五,氢水混合物进入变径系统,根据不同流量设计不同变径方式,在流速、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使氢气溶入水中;

步骤六,根据水流量及管路直径,经过计算确定变径系统的具体数值;

步骤七,在变径系统外部包裹超声震荡装置;

步骤八,超声震荡装置与变径系统同时工作;

步骤九,产品出水并且进入储水罐。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为:超声震荡装置的超声强度范围是2000-3000w/㎡。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采用一次性加氢,不需要循环加氢过程,增加了氢气利用效率,进水后一次性达到产品要求,降低生产过程能原消耗,制备含氢水的时间大幅缩短,可连续生产,减少生产等待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为含氢水的商业化提供可靠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含氢水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水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和ph值调节处理,使得水中的电导率为10-40μm/cm;

步骤二,步骤一中的水经过脱气罐进行脱气处理,使得负压为0.05-0.15mpa;

步骤三,脱气后的水与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氢气同时经气液混合泵进入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作用为降低气液混合泵产生的压力降,调节装置将水流速降为2m/s以下;

步骤四,氢气通过管道在气液混合泵的泵头处接入,氢气压力要求与气液混合泵压力匹配,可以,防止倒吸;

步骤五,氢水混合物进入变径系统,根据不同流量设计不同变径方式,在流速、压力变化的情况下使氢气溶入水中;

步骤六,根据水流量及管路直径,经过计算确定变径系统的具体数值;

步骤七,在变径系统外部包裹超声震荡装置,加快氢溶解速度,超声强度范围2000-3000w/㎡;

步骤八,超声震荡装置与变径系统同时工作;

步骤九,产品出水并且进入储水罐,水中氢含量大于1.2ppm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氢水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原水进行二级反渗透处理和PH值调节处理;步骤二,水经过脱气罐进行脱气处理;步骤三,脱气后的水与氢气进入调节装置;步骤四,氢气在气液混合泵的泵头处接入;步骤五,氢水混合物进入变径系统,使氢气溶入水中;步骤六,经过计算确定变径系统的具体数值;步骤七,在变径系统外部包裹超声震荡装置;步骤八,超声震荡装置与变径系统同时工作;步骤九,产品出水并且进入储水罐。本方法采用一次性加氢,不需要循环加氢过程,增加了氢气利用效率,进水后一次性达到产品要求,降低生产过程能原消耗,制备含氢水的时间大幅缩短,可连续生产,减少生产等待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姚研成;董达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研成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06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