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279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芯片工业技术的发展,电子工业废水特别是电子工业含氟含氨氮废水处理成为水处理行业中的突出难题。电子工业通常在生产制程中使用了如氢氟酸、硫酸、磷酸、氨水、盐酸、有机溶剂等大量的化学药剂,使得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对周边环境有污染的成分,加剧了我国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严竣程度。面临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国家要求工业企业必须贯彻“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在对工业企业用水大户的环评批复中除了要求废水达标排放外,也明确要求废水必须达到一定的回用率,然而由于电子工业含氟含氨氮废水具有水量大,污染成分复杂,污染性强,可生化性差,总溶解固体盐(tds)、氨氮和氟化物含量高等特点,采用常规的去除氨氮的生物处理方法需要培养菌种、调试时间长,且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已经固定,当氨氮浓度强烈变化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除氟除氨氮效果,更不可能实现通过废水再生回用来有效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实现循环经济。为克服此种突出问题,中国专利cn102126798b公开了一种电子工业含氟含氨氮废水的再生回用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处理电子工业含氟含氨氮废水能够获得68%~78%的再生回用水,利于节能减排以及降低电子工业用水的成本,有效减少废水排放量,实现循环经济。

该方法包括使废水依次经过主要由调节池、反应池、澄清池和v型石英砂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超滤膜设备和耐清洗反渗透膜等设备,在废水经过上述的反应池时,需要根据在线监测得到的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信息来控制加氯机向反应池中添加液氯的量,而后,废水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或二者的组合),可使包括氟化钙在内的细小颗粒化学脱稳并形成更大絮体,强化沉淀效果(除氟反应产生的氟化钙为难溶解的细小颗粒,可沉淀性差,需添加混凝剂)。其中,氯的添加和混凝剂的添加是该反应池反应的关键,氯和混凝剂在废水中的扩散到废水中的速度关系着该反应池的处理效果的好坏,现有技术中在氯和混凝剂添加都是直接通入到废水中,然后通过搅拌机构的搅拌进行扩散,即便是在搅拌状态下其扩散任然较慢,且扩散不均匀,导致反应效率低下,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反应池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池体、设于池体上的用于搅拌池体内废水的搅拌系统,用于向池体内废水中供应液氯的第一供应系统、用于向池体内废水中供应混凝剂的第二供应系统,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分别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搅拌系统连通,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泵和第二泵,搅拌系统包括伸入池体内的废水中用于转动后搅动废水的搅拌机构、为搅拌机构转动搅拌提供动力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搅拌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管道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搅拌机构连通,第二管道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搅拌机构连通;搅拌系统还包括设于搅拌机构上的用于将第一供应系统供应的液氯和第二系统供应的混凝剂喷射至池体内废水中的第一喷射结构和第二喷射结构。

优选地,搅拌机构包括上端部与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设置的搅拌轴、固定连接在搅拌轴的下端部的搅拌桨,搅拌桨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搅拌轴下端部两侧第一桨和第二桨。

优选地,搅拌轴与第一桨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压力腔,搅拌轴与第二桨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压力腔,搅拌轴的上部设置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第一管道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第一进口连通,并通过第一进口与第一压力腔连通,第二管道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第二进口连通,并通过第二进口与第二压力腔连通。

优选地,第一喷射结构包括开设在搅拌轴的一侧和第一桨上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多个第一喷射孔与第一压力空腔连通,第一喷射孔呈微孔状且多个第一喷射孔密布的设于搅拌轴的一侧和第一桨的周身上。

优选地,第二喷射结构包括开设在搅拌轴的另一侧和第二桨上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多个第二喷射孔与第二压力空腔连通,第二喷射孔呈微孔状且多个第二喷射孔密布的设于搅拌轴的另一侧和第二桨的周身上。

优选地,第一喷射结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上端部与第一进口连通,下端部延伸至搅拌轴下部的第一导流管,第一供应系统供应的液氯经第一导流管后分配至第一压力空腔中。

优选地,第二喷射结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上端部与第二进口连通,下端部延伸至搅拌轴下部的第二导流管,第二供应系统供应的混凝剂经第二导流管后分配至第二压力空腔中。

优选地,第一桨包括位于内侧第一横桨和位于外侧与第一横桨固定连接的第一竖桨,搅拌轴的下端部一侧与第一横桨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二桨包括位于内侧第二横桨和位于外侧与第二横桨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桨,搅拌轴的下端部另一侧与第二横桨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将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搅拌系统中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其下端部的第一桨、第二桨)连通,该搅拌机构设置喷射结构(包括搅拌轴以及第一桨和第二桨上密布的微孔),即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分别供应的液氯和混凝剂可以经过喷射结构从池底中的废水中喷出并在搅拌机构的搅拌作用下快速扩散与废水混合反应。避免了,将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供应的液氯和混凝剂直接供应到废水中,需要搅拌系统的长时间才能够使之扩散且混合不彻底的情况。本发明的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在液氯或混凝剂添加到其池体的废水中后,能够快速的扩散与废水混合反应,使得其废水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搅拌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供应系统;10、第一导流管;11、第一桨;12、第一管道;120、第一进口;101、搅拌电机;102、搅拌轴;111、第一横桨;112、第一竖桨;2、第二供应系统;20、第二导流管;21、第二桨;22、第二管道;220、第二进口;211、第二横桨;212、第二竖桨;31、进水口;32、出水口;200、第二喷射孔;b1、第一泵;b2、第二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反应池包括具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的池体、设于池体上的用于搅拌池体内废水的搅拌系统,用于向池体内废水中供应液氯的第一供应系统1、用于向池体内废水中供应混凝剂的第二供应系统2,第一供应系统1和第二供应系统2分别通过第一管道12和第二管道22与搅拌系统连通,第一管道12和第二管道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泵b1和第二泵b2,搅拌系统包括伸入池体内的废水中用于转动后搅动废水的搅拌机构、为搅拌机构转动搅拌提供动力的搅拌电机101,搅拌电机101的动力输出轴与搅拌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管道12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搅拌机构连通,第二管道22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搅拌机构连通;搅拌系统还包括设于搅拌机构上的用于将第一供应系统1供应的液氯和第二系统供应的混凝剂喷射至池体内废水中的第一喷射结构和第二喷射结构。

具体地,搅拌机构包括上端部与搅拌电机101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设置的搅拌轴102、固定连接在搅拌轴102的下端部的搅拌桨,搅拌桨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搅拌轴102下端部两侧第一桨11和第二桨21。搅拌轴102与第一桨11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压力腔,搅拌轴102与第二桨21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压力腔,搅拌轴102的上部设置第一进口120和第二进口220,第一管道12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第一进口120连通,并通过第一进口120与第一压力腔连通,第二管道22的靠近搅拌系统的一端与第二进口220连通,并通过第二进口220与第二压力腔连通。

具体地,第一喷射结构包括开设在搅拌轴102的一侧和第一桨11上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多个第一喷射孔与第一压力空腔连通,第一喷射孔呈微孔状且多个第一喷射孔密布的设于搅拌轴102的一侧和第一桨11的周身上。第一喷射结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上端部与第一进口120连通,下端部延伸至搅拌轴102下部的第一导流管10,第一供应系统1供应的液氯经第一导流管10后分配至第一压力空腔中。第二喷射结构包括开设在搅拌轴102的另一侧和第二桨21上的多个第一喷射孔,多个第二喷射孔200与第二压力空腔连通,第二喷射孔200呈微孔状且多个第二喷射孔200密布的设于搅拌轴102的另一侧和第二桨21的周身上。第二喷射结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上端部与第二进口220连通,下端部延伸至搅拌轴102下部的第二导流管20,第二供应系统2供应的混凝剂经第二导流管20后分配至第二压力空腔中(本例中,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上部设有腔室,液氯或混凝剂通道腔室后,在选择通入第一导流管或第二导流管中,即该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与腔室连通处设置有阀门,第一导流管与腔室连通时,第二导流管上的阀门将第二导流管与腔室隔断,反之亦然)。

进一步地,第一桨11包括位于内侧第一横桨111和位于外侧与第一横桨111固定连接的第一竖桨112,搅拌轴102的下端部一侧与第一横桨111固定连接。第二桨21包括位于内侧第二横桨211和位于外侧与第二横桨211固定连接的第二竖桨212,搅拌轴102的下端部另一侧与第二横桨211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将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与搅拌系统中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其下端部的第一桨、第二桨)连通,该搅拌机构设置喷射结构(包括搅拌轴以及第一桨和第二桨上密布的微孔),即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分别供应的液氯和混凝剂可以经过喷射结构从池底中的废水中喷出并在搅拌机构的搅拌作用下快速扩散与废水混合反应。避免了,将第一供应系统和第二供应系统供应的液氯和混凝剂直接供应到废水中,需要搅拌系统的长时间才能够使之扩散且混合不彻底的情况。本发明的处理含氨氮废水的反应池在液氯或混凝剂添加到其池体的废水中后,能够快速的扩散与废水混合反应,使得其废水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