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322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目前医疗器械的清洗方式主要通过水淋方式进行清洗,对于管腔类医疗器械,例如试管等,需要将水通入试管中,逐个进行清洗,清洗效率低,由于通过淋水的方式,水压不够,清洗不干净,而且清洗时,需要清洗者手动进行清洗,而管腔类医疗器械腔壁上粘附的药水常常对人体的皮肤不好,这就对清洗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清洗管腔类医疗器械时不会对清洗者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臂和固定臂,所述的转动臂的一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一夹持部,中间具有通孔,另一端与转动臂的中间处相铰接,所述的固定臂的一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二夹持部,另一端具有定位环,所述的定位环上设有调节螺栓,所述的固定臂上转动臂与固定臂的铰接点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固连有螺杆,所述的螺杆穿过通孔,所述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杆的外径,所述的螺杆的外端固连有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抵靠在转动臂的外侧,所述的螺杆外套有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抵靠在转动臂上,另一端抵靠在固定臂上。

旋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配合弹簧可以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使本管夹可以夹持不同大小的管腔类医疗器械,适用范围广,而且通过定位环和调节螺栓的配合可以使本管夹固定在清洗装置中,清洗时,清洗液不会接触到清洗者的双手,不会对清洗者造成伤害。

在上述的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中,所述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两内侧壁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防滑凸点。防滑凸点的设置可以提高管腔类医疗器械的安装牢固程度。

在上述的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中,所述的弹簧的内径大于螺杆的外径。

在上述的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中,所述的螺杆与固定臂螺纹固连。拆装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中,所述的调节螺母上具有一对凸耳。旋转调节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调节螺母配合弹簧可以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使本管夹可以夹持不同大小的管腔类医疗器械,适用范围广,而且通过定位环和调节螺栓的配合可以使本管夹固定在清洗装置中,清洗时,清洗液不会接触到清洗者的双手,不会对清洗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动臂;2、固定臂;3、第一夹持部;4、第二夹持部;5、定位环;6、调节螺栓;7、螺杆;8、调节螺母;9、弹簧;10、防滑凸点;11、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医疗器械清洗装置的夹持结构包括转动臂1和固定臂2,转动臂1的一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一夹持部3,中间具有通孔,另一端与转动臂1的中间处相铰接,固定臂2的一端具有呈弧形的第二夹持部4,另一端具有定位环5,定位环5上设有调节螺栓6,固定臂2上转动臂1与固定臂2的铰接点与第二夹持部4之间螺纹固连有螺杆7,螺杆7穿过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杆7的外径,螺杆7的外端固连有调节螺母8,调节螺母8抵靠在转动臂1的外侧,调节螺母8上具有一对凸耳11,螺杆7外套有弹簧9,弹簧9的内径大于螺杆7的外径,弹簧9的一端抵靠在转动臂1上,另一端抵靠在固定臂2上。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相对的两内侧壁上间隔布置有若干个防滑凸点10。

使用时,旋转调节螺母8,调节螺母8配合弹簧9可以控制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之间的距离,使本管夹可以夹持不同大小的管腔类医疗器械,再通过定位环5和调节螺栓6的配合可以使本管夹固定在清洗装置中,开启清洗管即可清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转动臂1、固定臂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定位环5、调节螺栓6、螺杆7、调节螺母8、弹簧9、防滑凸点10、凸耳1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