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511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相关处理工艺有很多,国内外一般都采用生化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因为污水的可生化性强。其中,采用分层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处理效果比较好的方法。

采用分层生物滴滤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初沉池、分层生物滴滤池与沉淀池等组件,但是由于这些组件为分散式结构,致使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制造成本高,难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内依次设有调节池、厌氧池、分层生物滴滤池、沉淀池及清水池,污水依次经过所述调节池、厌氧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沉淀池、所述清水池后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腔体为水平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内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及所述第四隔板将所述罐体的内腔依次分隔成所述调节池、所述厌氧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沉淀池及所述清水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材质为玻璃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污水经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调节池1,所述罐体的另一个侧壁上出水口,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经所述出水口流出所述清水池;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导流口,所述第一导流口连通所述调节池和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二导流口连通所述厌氧池和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设有提升泵,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的底部经所述提升泵及连接在所述提升泵上的提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连通,所述提升管道贯穿所述第三隔板后延伸至所述沉淀池的上部;所述第四隔板的上部设有第三导流口,所述第三导流口连通所述沉淀池和所述清水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滴滤池内设有处理框架,所述处理框架包括层叠的格珊板,相邻格栅板之间填充有填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框架的上方设有布水装置,所述处理框架的下方设有循环泵,所述布水装置通过所述循环泵及连接在所述循环泵上的循环管道与所述生物滴滤池的底部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物滴滤池内设有贯穿所述处理框架的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与外部的水泵或气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经所述污泥回流泵及连接在所述污泥回流泵上的回流管与所述厌氧池的上部连通,所述回流管依次贯穿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后延伸至所述厌氧池的上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止回阀。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将各个分散的组件整合成一个整体构件,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内依次设有调节池、厌氧池、分层生物滴滤池、沉淀池及清水池,污水依次经过所述调节池、所述厌氧池、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所述沉淀池、清水池后排出。

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主腔体为一个玻璃钢材质的水平放置的罐体,该罐体整体呈圆筒状结构。罐体的内腔内沿轴向依次设有第一隔板A、第二隔板B、第三隔板C及第四隔板D。第一隔板A、第二隔板B、第三隔板C及第四隔板D将罐体的内腔依次分隔成五个部分,分别形成调节池1、所述厌氧池2、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所述沉淀池4和清水池5。

所述调节池1、所述厌氧池2、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所述沉淀池4和清水池5的顶部各自设有开口。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一个侧壁上设有进水口11,污水经所述进水口11进入所述调节池1,所述罐体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出水口51,经过处理的污水经所述出水口51流出所述清水池5。所述第一隔板A的上部设有第一导流口12,所述第一导流口12连通所述调节池1和所述厌氧池2。所述第二隔板B的上部设有第二导流口21,所述第二导流口21连通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设有提升泵33,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经提升泵33及连接在所述提升泵33上的提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连通,所述提升管道贯穿所述第三隔板C后延伸至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所述第四隔板D的上部设有第三导流口44,所述第三导流口44连通所述沉淀池4和所述清水池5。

如图1所示,污水首先经所述进水口11进入所述调节池1内,在调节池1内加入酸和碱后对污水进行中和处理。

经过中和处理的污水经第一导流口12进入所述厌氧池2内,污水在厌氧池2内经厌氧处理,其中的有害有机物成分被水解、酸化。

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二导流口21进入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内,并自上而下流过分层生物滴滤池3,以完成生化过滤处理。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内设有处理框架,所述处理框架3包括层叠的格珊板,相邻格栅板之间填充有填料,污水经过层叠的格珊板中的填料的层层过滤之后流至分层生物滴滤池3的底部。

经分层生物滴滤池3生化过滤后的污水被提升泵33及连接在所述提升泵33上的提升管道提升至所述沉淀池4内沉淀,在重力的作用上,其中的残留固体污泥沉积至沉淀池4的底部,清水上升至沉淀池4的上部形成上清液。

上清液经第三导流口44进入所述清水池5中,并最终经所述出水口51流出所述清水池5。

可见,本实施例中,玻璃钢材质的罐体集成了调节池1、所述厌氧池2、所述分层生物滴滤池3、所述沉淀池4和清水池5,其减少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分层生物滴滤池3,所述处理框架34的上方设有布水装置32,所述处理框架34的下方设有循环泵31,所述布水装置32通过所述循环泵31及连接在所述循环泵31上的循环管道与所述生物滴滤池31的底部连通。经过生化过滤的污水可以经所述循环泵31提升后返回至处理框架21的上方,然后经布水装置22均匀落入处理框架21,再一次被填料层过滤以实现循环生化过滤,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滴滤池3内设有贯穿所述处理框架24的曝气管道35,所述曝气管道与外部的水泵或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管道35上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曝气孔。当污泥堵塞填料和栅格板时,通过水泵或气泵向曝气管道35内充水或充气,自曝气孔喷出的液体或气体可以冲刷填料之间堆积的污泥。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33,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经所述污泥回流泵33及连接在所述污泥回流泵33上的回流管42与所述厌氧池2的上部连通,所述回流管42依次贯穿所述第三隔板C、所述第二隔板B后延伸至所述厌氧池2的上部。所述回流管42上设有控制其通断的止回阀43。沉淀池4底部沉积的污泥流回至厌氧池2后,其中的残余有害有机物被进一步水解、酸化。

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