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污泥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209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污泥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污泥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保工作中,人们长期以来只注重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而常常忽视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在污水处理厂等场合,会有大量污泥,而这些污泥含有较多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地造成重大污染。在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是最重要的环节。目前,人们通常采用板框过滤机、泥浆分离脱水机等设备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而这些设备成本高昂、难以操作,且脱水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污泥脱水处理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污泥过滤装置,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有效提高了悬浮污泥脱水处理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浮污泥过滤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容纳悬浮污泥的容纳容器、用于过滤悬浮污泥的过滤筒体以及用于将容纳容器中的悬浮污泥抽取至过滤筒体中的泥浆泵;所述过滤筒体侧壁设有滤网结构,过滤筒体底部设有出料漏斗;所述出料漏斗与过滤筒体内部连通,且固接于支架外底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泥浆泵包括进料管、出料管和泵主体,所述泵主体分别与进料管、出料管连接,所述进料管延伸至容纳容器内部,并靠近容纳容器内底壁;所述出料管延伸至过滤筒体上部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结构包括第一滤网以及位于第一滤网外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的过滤孔为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的过滤孔为圆形,且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的过滤孔的孔径为0.1-0.5mm。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体内设有多个缓冲板,多个缓冲板固接于第一滤网内壁上,且从下到上等距间隔分布;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导料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体内还设有驱动电机和搅拌桨叶,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从上到下依次穿接多个缓冲板,所述搅拌桨叶固接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上,并位于出料漏斗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清洗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的喷头,多个喷头均匀分布于第二滤网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网底部外壁上安装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用于防止污水从过滤筒体外部回流到出料漏斗内。

所述出料漏斗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悬浮污泥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有控制阀门;所述支架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悬浮污泥过滤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容纳容器、过滤筒体以及用于将容纳容器中的悬浮污泥抽取至过滤筒体中的泥浆泵;所述过滤筒体侧壁设有滤网结构,过滤筒体底部设有出料漏斗;这样将悬浮污泥在容纳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并出现分层后,通过泥浆泵将悬浮污泥抽取至过滤筒体中,此时悬浮污泥中的污水过滤至滤网结构外,悬浮污泥中的污泥成分随出料漏斗排出;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过滤效果好,有效提高了悬浮污泥脱水处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浮污泥过滤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浮污泥过滤装置的滤网结构的结构图;

图示:10、支撑脚;11、支架;12、排水口;20、容纳容器;30、过滤筒体;31、滤网结构;32、缓冲板;33、出料漏斗;34、驱动电机;35、喷头;36、环形挡板;311、第一滤网;312、第二滤网;321、导料孔;331、出料口;332、控制阀门;341、搅拌桨叶;40、泥浆泵;41、泵主体;42、进料管;43、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悬浮污泥过滤装置,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10,所述支架11上设有用于容纳悬浮污泥的容纳容器20、用于过滤悬浮污泥的过滤筒体30以及用于将容纳容器20中的悬浮污泥抽取至过滤筒体30中的泥浆泵40;所述过滤筒体30侧壁设有滤网结构31,过滤筒体30底部设有出料漏斗33;所述出料漏斗33与过滤筒体30内部连通,且固接于支架11外底壁上。

本实用新型悬浮污泥过滤装置包括支架11,支架11上设有容纳容器20、过滤筒体30以及用于将容纳容器20中的悬浮污泥抽取至过滤筒体30中的泥浆泵40;所述过滤筒体30侧壁设有滤网结构31,过滤筒体30底部设有出料漏斗33;这样将悬浮污泥在容纳容器20中放置一段时间并出现分层后,通过泥浆泵40将容纳容器20底部的悬浮污泥抽取至过滤筒体30中,此时悬浮污泥中的污水被过滤至滤网结构31外,悬浮污泥中的污泥成分随出料漏斗33排出;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过滤效果好,有效提高了悬浮污泥脱水处理的工作效率。

所述泥浆泵40包括进料管42、出料管43和泵主体41,所述泵主体41分别与进料管42、出料管43连接,所述进料管42延伸至容纳容器20内部,并靠近容纳容器20内底壁;所述出料管43延伸至过滤筒体30上部开口处。这样当悬浮污泥在容纳容器20中出现分层后,泵主体41通过进料管42将位于容纳容器20底层的悬浮污泥抽出,并排放到过滤筒体30内。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滤网结构31能够对悬浮污泥进行很好地过滤,使污水能够过滤至滤网结构31外,所述滤网结构31包括第一滤网311以及位于第一滤网311外的第二滤网312,所述第一滤网311、第二滤网312的过滤孔为圆形或多边形。在这里,所述第一滤网311、第二滤网312的过滤孔为圆形,且第一滤网311、第二滤网312的过滤孔的孔径为0.1-0.5mm;第一滤网311、第二滤网312的过滤孔的孔径较小,保证其它们具有很好的过滤效果。

在悬浮污泥从过滤筒体30上部开口流向出料漏斗33过程中,为了避免悬浮污泥流动过快而无法有效过滤掉污水,所述过滤筒体30内设有多个缓冲板32,多个缓冲板32固接于第一滤网311内壁上,且从下到上等距间隔分布;所述缓冲板32上开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导料孔321。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缓冲板32。这样悬浮污泥到达缓冲板32上后,污水成分随缓冲板32边缘流动,并通过滤网结构31外过滤至过滤筒体30外;污泥成分随导料孔321向下流动,并最终流至出料漏斗33中。

为了避免悬浮污泥中的污泥成分在出料漏斗33中出现堵塞现象,所述过滤筒体30内还设有驱动电机34和搅拌桨叶341,所述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从上到下依次穿接多个缓冲板32,所述搅拌桨叶341固接在驱动电机34的输出轴底端上,并位于出料漏斗33内。

在这里,所述支架11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清洗第一滤网311、第二滤网312的喷头35,多个喷头35均匀分布于第二滤网312外围。这样在过滤完悬浮污泥后,通过喷头35所喷出的清水对第一滤网311、第二滤网312进行清洗。

在这里,所述第二滤网312底部外壁上安装有环形挡板36,所述环形挡板36用于防止污水从过滤筒体30外部回流到出料漏斗33内。这样,通过环形挡板36防止被过滤至过滤筒体30外的污水重新流入出料漏斗33内,进而与污泥混合。

为了很好地排出污水和污泥,所述出料漏斗33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料口331,所述出料口331内设有控制阀门332;所述支架11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污水的排水口12。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