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89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脱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由于含水量高,导致污泥的体积庞大,不便于运输和处理,并且含有大量水分的污泥很容易腐败发臭,从而导致二次污染,所以通常需要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处理后的污泥由于含水率降低、体积减小,不但能大大降低运输和处理成本,而且浓缩后的污泥可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或卫生填埋。

污泥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自然干化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中对污泥处理的需求,其中机械脱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械脱水主要有带式压滤脱水、离心脱水、板框式压滤脱水和螺旋式压榨脱水等几种方法,带式压滤脱水、离心脱水和螺旋压榨式脱水连续运行,生产效率高,但是得到污泥含水率在75% -80%之间,不能满足现代填埋要求;板框式压滤脱水虽然可以满足填埋对污泥含水率的要求,但是由于其为间歇式运行,生产效率低,不适合用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污泥深度脱水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包括污泥池和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污泥池通过污泥泵将污泥输送至静态混合器,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出口也与静态混合器相连接,静态混合器将污泥和调理剂混合以后输送至调理装置,所述调理装置的出口设置污泥浓缩装置,所述污泥浓缩装置出口设有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的进料口,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出料口通过污泥转输装置将污泥送至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还包括粉体改性剂储存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粉体改性剂储存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将粉体改性剂加入到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的入口,所述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的出口设置有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浓缩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两端设有驱动辊和从动辊,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还设有张紧辊,驱动辊、从动辊和张紧辊上还设有一条滤带,所述驱动辊由电机驱动。

进一步的,所述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包括加料斗,位于加料斗下部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断分成三个区域,分别为溶解槽、熟化槽和储存槽,所述隔断由两块竖直平行设置的左、右隔板组成,隔板的高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左隔板的上部与箱体固定连接,右隔板的下部与箱体相连,所述加料斗底部与溶解槽相连通,所述溶解槽上还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设有流量计,所述溶解槽和熟化槽内均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储存槽上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通过加药泵将混合好的液体调理剂输送至混合器混合再送至调理装置调质,所述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设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控制电机的搅拌速率和加药泵的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调理装置包括调理罐,位于调理罐内部的搅拌叶片,所述调理罐底部设有进口,调理罐上部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下边缘延伸至污水浓缩装置滤带的右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左下部的主动辊,设置在机架右上部的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一组呈S状分布的挤水辊和位于挤水辊右侧的过滤辊,所述机架的左侧壁上还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卸料辊和第二卸料辊,卸料辊下方设有输送机,所述第一张紧辊、主动辊、第二卸料辊、挤水辊和过滤辊上设置有下滤带,所述第二张紧辊、第一卸料辊、挤水辊和过滤辊上设有上滤带,所述上滤带和下滤带上均设有纠偏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的第一张紧辊上部设有布料器,布料器上部设有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粉体改性剂存储装置包括料仓,设置在料仓上部的进料口和除尘装置,设置在料仓底部的出料口以及和出料口相连接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口与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进口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调理装置、污泥浓缩装置、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带式污泥脱水设备、粉体改性剂存储装置和转输装置可单独由手动控制或由控制器统一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首先向污泥中添加絮凝剂,再经过污水浓缩装置进行预处理,先经过第一台带式污泥脱水机一次脱水,污泥含水率由95%以上降低为80%左右,然后再添加化学改性剂处理,再经过第二台带式污泥深度脱水压滤设备深度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本实用新型脱水效果好,操作简单且效率高,可24小时持续工作,有效保证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深度脱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溶解槽;2、进水管;3、加料斗;4、搅拌装置;5、储存槽;6、熟化槽;7、控制柜;8、隔断;9、流量计;10、加药泵;11、污泥池;12、污泥泵;13、混合器;14、料仓;15、除尘装置;16、螺旋输送机;17、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8、布料器;19、上滤带;20、第一张紧辊;21、纠偏辊;22、过滤辊;23、挤水辊;24、主动辊;25、输送机;26、第一卸料辊;27、调理罐;28、下滤带;29、溢流板;30、滤带;31、滤液接盘;32、转输装置;33、第二卸料辊;34、控制器;35、第二张紧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污泥深度脱水系统,包括污泥池11和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污泥池11通过污泥泵12将污泥输送至静态混合器13,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出口也与静态混合器13相连接,静态混合器13将污泥和调理剂混合以后输送至调理装置,所述调理装置的出口设置污泥浓缩装置,所述污泥浓缩装置出口设有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的进料口,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出料口通过污泥转输装置32将污泥送至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7,还包括粉体改性剂储存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粉体改性剂储存装置通过输送装置将粉体改性剂加入到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7的入口,所述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7的出口设置有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调理装置、污泥浓缩装置、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7、带式污泥脱水设备、粉体改性剂存储装置和转输装置可单独由手动控制或由控制器34统一控制。

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包括加料斗3,位于加料斗3下部的箱体,箱体内通过隔断8分成三个区域,分别为溶解槽1、熟化槽6和储存槽5,隔断8由两块竖直平行设置的左、右隔板组成,隔板的高度小于箱体的高度,左隔板的上部与箱体固定连接,右隔板的下部与箱体相连,加料斗3底部与溶解槽1相连通,溶解槽1上还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内设有流量计9,溶解槽1和熟化槽6内均设有搅拌装置4,储存槽5上设有出液管,出液管通过加药泵10将混合好的液体调理剂输送至混合器13混合再送至调理装置调质,全自动调理剂加药装置设有控制柜7,控制柜7控制电机的搅拌速率和加药泵10的开启,具体操作过程为污泥调理剂通过加料斗3进入搅拌溶解槽1,自来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搅拌溶解槽1,搅拌机搅拌均匀,通过控制二者比例得到不同浓度的液体调理剂;搅拌均匀后液体调理剂溢流进入隔断层,然后在底部进入搅拌熟化槽6,搅拌熟化一定时间后溢流进入隔断8,由底部进入储存槽5,最终由加药泵10将液体调理剂加入到污泥调理装置,通过流量计9控制添加量;污泥通过污泥泵12将污泥从污泥池11中提升至污泥管道中,液体污泥调理剂定量加入到污泥管道中与污泥混合,二者混合后通过一定长度的静态混合器13来增加混合程度,然后进入调理装置,调理装置包括调理罐27,位于调理罐27内部的搅拌叶片,调理罐27底部设有进口,调理罐27上部设有出口,出口处设有溢流板29,溢流板29下边缘延伸至污水浓缩装置滤带30的右上方;污泥浓缩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两端设有驱动辊和从动辊,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还设有张紧辊,驱动辊、从动辊和张紧辊上还设有一条滤带30,驱动辊由电机驱动,从驱动辊上卸下的料直接落到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的上滤带19上,污泥借助上滤带19传动至过滤辊22时与下滤带28汇合,污泥处于两个滤带中间经过S型挤压脱水区时,经若干个压榨辊反复压榨,上下两条滤带在经过交错各辊形成的波形路径时, 由于两条滤带的上下位置顺序交替,对夹持的泥饼产生剪切力, 将残存于污泥中的水分绝大部分积压滤除,促使泥饼再一次脱水,最后通过刮刀将泥饼刮落,由输送机25运至转输装置32再送至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7,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17再将污泥传输至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的进料口进行再次脱水之前需对污泥添加破壁剂进行破壁处理;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均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左下部的主动辊24,设置在机架右上部的第一张紧辊20和第二张紧辊29,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一组呈S状分布的挤水辊23和位于挤水辊23右侧的过滤辊22,所述机架的左侧壁上还设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卸料辊26和第二卸料辊33,卸料辊下方设有输送机25,所述第一张紧辊20、主动辊24、第二卸料辊33、挤水辊23和过滤辊22上设置有下滤带28,所述第二张紧辊29、第一卸料辊26、挤水辊23和过滤辊22上设有上滤带19,上滤带19和下滤带28上均设有纠偏辊21,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的第一张紧辊20上部设有布料器18,布料器18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粉体改性剂存储装置包括料仓14,设置在料仓14上部的进料口和除尘装置15,设置在料仓14底部的出料口以及和出料口相连接的螺旋输送机16,所述螺旋输送机16的出口与双螺旋污泥混合17设备进口相连接。

具体使用时,污泥经污泥泵抽到静态混合器13的同时,絮凝剂也被运送至静态混合器13处,污泥和絮凝剂经过初步混合以后送至调理装置进一步调质,经过调质处理的污泥首先经过污泥浓缩装置浓缩以后送入第一带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经过脱水处理的污泥通过转输装置送至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同时向双螺旋混合设备添加破壁剂,破壁剂和污泥经过双螺旋污泥混合设备混合以后送至第二带式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破壁剂是由粉体改性剂存储装置经输送装置输送。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