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01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是环境保护国策的重要内容,火力发电厂是工业用水大户,节约发电厂的工业废水,减少废水排放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火力发电厂的排放废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冲灰、冲渣的废水,一部分为工业总排废水,工业总排废水是多种废水的混合水,采用适当的废水处理工艺,将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在确保达到要求的水质标准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达到最小,达到企业工业废水相对“零排放”的目的,现在各国对于水质污染和水的浪费,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石油化工企业对于水量和水质要求都很高,只有经过反渗透工业污水处理后产水电导率<10μS/cm,经过处理后的产水电导率<5μS/cm甚至更低,装置反渗透膜可以进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

在循环水系统中,水垢是由过饱和的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如碳酸氢盐、碳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MgHCO3)2最不稳定,极容易分解生成碳酸盐,因此,当冷却水中溶解的碳酸氢盐较多时,水流通过换热器表面,特别是温度较高的表面,就会受热分解;水中溶有磷酸盐与钙离子时,也将产生磷酸钙的沉淀;碳酸钙和Ca3(PO4)2等均属难溶解度与一般的盐类还不同,其溶解度不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换热器传热表面上,这些难溶性盐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水中结晶,尤其当水流速度小或传热面较粗糙时,这些结晶沉淀物就会沉积在传热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称的水垢,由于这些水垢结晶致密,比较坚硬,又称之为硬垢,常见的水垢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镁盐,硅酸盐,化学制水再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原设计经中和后直排浦阳江,现改为在工业污水泵出口处另接一路至炉底液下泵池,管道采用衬塑钢管,废水不再作酸碱中和,直接作为冲渣水的补充水,这样既可节省酸碱的耗量,又可以改善一部分灰渣的碱性成分,对冲渣管道的防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806051.4的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主要由依次相连的集水池、生化池以及污泥池组成,所述的生化池为供污泥沉淀的曝气装置,在集水池上设有废水进口,在生化池上则设有出水口,所述的生化池为由生物选择区、兼氧区以及主反应区组成的一体反应池,在兼氧区以及主反应区的底部设有氧气入口,在主反应区的底部还设有供污泥回流至生物选择区的污泥回流管,该实用新型是一种集反应、沉淀、排水等功能于一体的废水处理系统,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还具有管理简单、运行可靠、结构紧凑、建设成本低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的治理,且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实用性强,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回收利用测试水,以及过滤测试水中的杂质,造成管道堵塞,水室容易积水,对下一次测试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以解决不能回收利用测试水,以及过滤测试水中的杂质,造成管道堵塞,水室容易积水,对下一次测试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清水管、过滤芯、澄清池、扶手、箱体、电控箱、连接端口、侧握手、清水箱、清水箱底部桁架、澄清池底部支架、清水出口管、中和罐、抽水管、水泵底板、第一水泵、连接水管、第二水泵、回水管、抽水泵、连接管、变径管、循环装置、测试罐、中和装置。

所述的中和装置安装在中和罐内部并与澄清池通过清水出口管连通,所述的中和罐位于澄清池左侧,所述的澄清池安装在箱体内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澄清池内部安装有两根以上的过滤芯,所述的箱体右侧垂直焊接有扶手,所述的箱体底端焊接有底部支架,所述的箱体侧面装设有两个侧握手,所述的底部支架底部上放置着两个清水箱并且所述的清水箱与澄清池采用清水管机械连接,所述的清水管设有四根并且平均安装在清水箱上,所述的电控箱位于底部支架的右侧,所述的电控箱侧面装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的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抽水泵与电控箱的连接端口用电线连接,所述的中和罐和第一水泵通过抽水管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用水泵底板固定在地面,所述的第一水泵和测试罐用连接水管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与测试罐底端相通,所述的循环装置与测试罐机械连接,所述的循环装置与连接管通过变径管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与抽水泵机械连接,所述的抽水泵和澄清池用回水管连通。

所述的循环装置设有压力计、上盖、循环罐体、凹口、水室、罐体支脚、第一进水管、下回流管、出水管、水阀、把手、上流出管、按扣、过滤网,所述的按扣设有两个以上并且不规则焊接在上盖顶面,所述的上盖顶端面装设有压力计,所述的压力计与水室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内部设有水室,所述的水室和循环罐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回流管和上流出管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U型循环管道,所述的U型循环管道两端都与水室连通,所述的上流出管左端固定安装有水阀,所述的水阀顶部装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和水阀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还垂直设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和变径管紧紧嵌套在一起,所述的循环罐体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凹口,所述的凹口和循环罐体为模具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盖和循环罐体顶端的开口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进水管一端与循环罐体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另一端与所述的测试罐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嵌于循环罐体内壁的凹槽里。

进一步地,所述的清水箱的底部设有清水箱底部桁架。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部支架由两根以上的的钢管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网为软钢丝互相交叉而成并且两端设有弯钩。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回流管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把手为U型结构并且表面镌刻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回流管为L型结构且竖直端全部在水室。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芯为圆柱形,也是PP滤芯也叫做PP熔喷滤芯,主要由聚丙烯超细纤维热熔缠结制成,纤维在空间随机形成三维微孔结构,维孔孔径沿滤液流向呈梯度分布,集表面、深层、精精过滤于一体,可截留不同粒径的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和装置设有电机、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旋转轴、中和室、布水器、第二进水管、罐体、中和剂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机和旋转轴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轴另一段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所述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为两块以上的弧形叶片互相叠加焊接而成,所述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和旋转轴垂直焊接,所述的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位于中和室中央,所述的中和室设于所述的罐体内部,所述的罐体和中和室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布水器和第二进水管相通,所述的布水器安装在中和室底部,所述的中和剂入口位于罐体上部并与中和室相通,所述的第二进水管和清水出口管相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原水进入pH池进行PH值调整,让废水能够被回收,调整后的pH值与中性差为.-.,调整后的水进入反应池内部,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絮凝池内的凝絮沉淀,抽取上层清水进入澄清池进行清水再次沉淀,下层淤泥进入浓缩池,后被脱水机脱水制成泥饼运走,上层清水进入中和罐的中和装置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后,抽部分水进入测试罐进行pH测试、以及杂质浓度测试,合格的水进入存放池内被再次利用,不合格水经过循环装置再次进入中和罐的中和装置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本水位不合格时,水从第一进水管进入循环装置的水室后被过滤网过滤,拦截下水中的杂质,当杂质过多时可以打开上盖,由于过滤网是嵌入循环罐体内壁的凹槽里,且过滤网为软钢丝,左右两端设有弯钩不容易被水冲落,根据这些物理性可以将过滤网从循环罐体内壁的凹槽中取下,进行清理杂质,当杂质不多,则当水面的高度高于上流出管,打开水阀水会由于自己本身的重力流经下回流管,回到水室底部,经过于过滤网再次过滤,做到多次过滤,也可以关闭水阀,水会流向出水管、变径管,未避免水室会有积水,设有抽水泵,抽取排出回水管到中和装置,也因为抽水泵的原因,水的排出速度更快。

现有废水的中和反应都不是利用外力加速他的反应,对于低浓度的反应可能会因为反应速度过慢而加入较多的中和剂,那么反应后的水还是不能被利用,对此本实用新型的中和装置内部增加了电机、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旋转轴构成的搅拌机构,可电机转动则带动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转动,由于上旋转叶片、下旋转叶片为两块以上的弧形叶片互相叠加焊接而成,外轮廓为不规则棱角,所以会形成小漩涡加速中和剂相溶,促进反应进行,花费时间短,更不会发生中和剂过量情况。

本实用新型与其他的废水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循环装置,回收利用测试水,节约资源,也减少测试没有回收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多次过滤测试水,减少测试水的杂质,水室不会存在积水对下次测试造成影响,搅拌机构加速中和反应,避免中和剂加入过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循环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和装置的立体结构解剖示意图。

图中:清水管-1、过滤芯-2、澄清池-3、扶手-4、箱体-5、电控箱-6、连接端口-7、侧握手-8、清水箱-9、清水箱底部桁架-10、澄清池底部支架 -11、清水出口管-12、中和罐-13、抽水管-14、水泵底板-15、第一水泵-16、连接水管-17、第二水泵-18、回水管-19、抽水泵-20、连接管-21、变径管 -22、循环装置-23、测试罐-24、中和装置-25、压力计-231、上盖-232、循环罐体-233、凹口-234、水室-235、罐体支脚-236、第一进水管-237、下回流管-238、出水管-239、水阀-2310、把手-2311、上流出管-2312、按扣-2313、过滤网-2314、电机-251、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旋转轴-254、中和室-255、布水器-256、第二进水管-257、罐体-258、中和剂入口-259、弯钩-231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循环处理系统,其结构包括清水管1、过滤芯2、澄清池3、扶手4、箱体5、电控箱6、连接端口7、侧握手8、清水箱9、清水箱底部桁架10、澄清池底部支架11、清水出口管12、中和罐13、抽水管14、水泵底板15、第一水泵 16、连接水管17、第二水泵18、回水管19、抽水泵20、连接管21、变径管22、循环装置23、测试罐24、中和装置25。

所述的中和装置25安装在中和罐13内部并与澄清池3通过清水出口管12连通,所述的中和罐13位于澄清池3左侧,所述的澄清池3安装在箱体5内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澄清池3内部安装有两根以上的过滤芯2,所述的箱体5右侧垂直焊接有扶手4,所述的箱体5底端焊接有底部支架11,所述的箱体5侧面装设有两个侧握手8,所述的底部支架 11底部上放置着两个清水箱9并且所述的清水箱9与澄清池3采用清水管 1机械连接,所述的清水管1设有四根并且平均安装在清水箱9上,所述的电控箱6位于底部支架11的右侧,所述的电控箱6侧面装设有连接端口7,所述的第一水泵16、第二水泵18、抽水泵20与电控箱6的连接端口7用电线连接,所述的中和罐13和第一水泵16通过抽水管1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16用水泵底板15固定在地面,所述的第一水泵16和测试罐24 用连接水管17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18与测试罐24底端相通,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测试罐24机械连接,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连接管21通过变径管22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管21与抽水泵20机械连接,所述的抽水泵 20和澄清池3用回水管19连通。

所述的循环装置23设有压力计231、上盖232、循环罐体233、凹口 234、水室235、罐体支脚236、第一进水管237、下回流管238、出水管239、水阀2310、把手2311、上流出管2312、按扣2313、过滤网2314,所述的按扣2313设有两个以上并且不规则焊接在上盖232顶面,所述的上盖232 顶端面装设有压力计231,所述的压力计231与水室235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233内部设有水室235,所述的水室235和循环罐体2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回流管238和上流出管2312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U型循环管道,所述的U型循环管道两端都与水室235连通,所述的上流出管2312左端固定安装有水阀2310,所述的水阀2310顶部装设有把手2311,所述的把手 2311和水阀2310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239还垂直设有出水管239,所述的出水管239和变径管22紧紧嵌套在一起,所述的循环罐体233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凹口234,所述的凹口234和循环罐体233为模具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盖232和循环罐体233顶端的开口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37一端与循环罐体233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37另一端与所述的测试罐24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233的内部设有过滤网2314,所述的过滤网2314嵌于循环罐体233内壁的凹槽里。

所述的清水箱9的底部设有清水箱底部桁架10,所述的底部支架11 由两根以上的的钢管焊接而成,所述的过滤网2314为软钢丝互相交叉而成并且两端设有弯钩23141,所述的下回流管238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凸起,所述的把手2311为U型结构并且表面镌刻有螺纹,所述的下回流管238为L 型结构且竖直端全部在水室235,所述的过滤芯2为圆柱形,也是PP滤芯也叫做PP熔喷滤芯,主要由聚丙烯超细纤维热熔缠结制成,纤维在空间随机形成三维微孔结构,维孔孔径沿滤液流向呈梯度分布,集表面、深层、精精过滤于一体,可截留不同粒径的杂质。

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原水进入pH池进行pH值调整,让废水能够被回收,调整后的pH值与中性差为0.5-2.5,调整后的水进入反应池内部,加入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在絮凝池内的凝絮沉淀,抽取上层清水进入澄清池3进行清水再次沉淀,下层淤泥进入浓缩池,后被脱水机脱水制成泥饼运走,上层清水进入中和罐13的中和装置25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后,抽部分水进入测试罐24进行pH测试、以及杂质浓度测试,合格的水进入存放池内被再次利用,不合格水经过循环装置23再次进入中和罐13的中和装置25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本实用新型与其他的废水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循环装置,可以进行回收利用测试水,节约资源,也减少测试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水位不合格时,水从第一进水管237进入循环装置23的水室235 后被过滤网2314过滤,拦截下水中的杂质,当杂质过多时可以打开上盖 232,由于过滤网2314是嵌入循环罐体233内壁的凹槽里,且过滤网2314 为软钢丝,左右两端设有弯钩23141不容易被水冲落,根据这些物理性可以将过滤网2314从循环罐体233内壁的凹槽中取下,进行清理杂质,当杂质不多,则当水面的高度高于上流出管2312,打开水阀2310水会由于自己本身的重力流经下回流管238,回到水室235底部,经过于过滤网2314再次过滤,做到多次过滤,也可以关闭水阀2310,水会流向出水管239、变径管22,未避免水室235会有积水,设有抽水泵20抽取排出回水管19到中和装置25,也因为抽水泵20的原因,水的排出速度更快。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和装置25设有电机251、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旋转轴254、中和室255、布水器256、第二进水管257、罐体258、中和剂入口259,所述的电机251和旋转轴254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旋转轴254另一段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所述的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为两块以上的弧形叶片互相叠加焊接而成,所述的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和旋转轴254垂直焊接,所述的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位于中和室255 中央,所述的中和室255设于所述的罐体258内部,所述的罐体258和中和室25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布水器256和第二进水管257相通,所述的布水器256安装在中和室255底部,所述的中和剂入口259位于罐体258 上部并与中和室255相通,所述的第二进水管257和清水出口管12相通。

现有废水的中和反应都不是利用外力加速他的反应,对于低浓度的反应可能会因为反应速度过慢而加入较多的中和剂,那么反应后的水还是不能被利用,对此本实用新型的中和装置25内部增加了电机251、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旋转轴254构成的搅拌机构,可电机251转动则带动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转动,由于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为两块以上的弧形叶片互相叠加焊接而成,外轮廓为不规则棱角,所以会形成小漩涡加速中和剂相溶,促进反应进行,花费时间短,更不会发生中和剂过量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水泵20是指具备一进一出的抽气嘴、排气嘴各一个,并且在进口处能够持续形成真空或负压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清水管1、过滤芯2、澄清池3、扶手4、箱体5、电控箱 6、连接端口7、侧握手8、清水箱9、清水箱底部桁架10、澄清池底部支架11、清水出口管12、中和罐13、抽水管14、水泵底板15、第一水泵16、连接水管17、第二水泵18、回水管19、抽水泵20、连接管21、变径管22、循环装置23、测试罐24、中和装置25、压力计231、上盖232、循环罐体 233、凹口234、水室235、罐体支脚236、第一进水管237、下回流管238、出水管239、水阀2310、把手2311、上流出管2312、按扣2313、过滤网 2314、电机251、上旋转叶片252、下旋转叶片253、旋转轴254、中和室 255、布水器256、第二进水管257、罐体258、中和剂入口259、弯钩23141 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不能回收利用测试水,以及过滤测试水中的杂质,造成管道堵塞,水室容易积水,对下一次测试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增加了循环装置,回收利用测试水,节约资源,也减少测试没有回收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多次过滤测试水,减少测试水的杂质,水室不会存在积水对下次测试造成影响,搅拌机构加速中和反应,避免中和剂加入过量,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的中和装置25安装在中和罐13内部并与澄清池3通过清水出口管12连通,所述的中和罐13位于澄清池3左侧,所述的澄清池3安装在箱体5内部并且二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澄清池3内部安装有两根以上的过滤芯2,所述的箱体5右侧垂直焊接有扶手4,所述的箱体5底端焊接有底部支架11,所述的箱体5侧面装设有两个侧握手8,所述的底部支架 11底部上放置着两个清水箱9并且所述的清水箱9与澄清池3采用清水管1机械连接,所述的清水管1设有四根并且平均安装在清水箱9上,所述的电控箱6位于底部支架11的右侧,所述的电控箱6侧面装设有连接端口7,所述的第一水泵16、第二水泵18、抽水泵20与电控箱6的连接端口7用电线连接,所述的中和罐13和第一水泵16通过抽水管14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16用水泵底板15固定在地面,所述的第一水泵16和测试罐24 用连接水管17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18与测试罐24底端相通,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测试罐24机械连接,所述的循环装置23与连接管21通过变径管22机械连接,所述的连接管21与抽水泵20机械连接,所述的抽水泵 20和澄清池3用回水管19连通,所述的按扣2313设有两个以上并且不规则焊接在上盖232顶面,所述的上盖232顶端面装设有压力计231,所述的压力计231与水室235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233内部设有水室235,所述的水室235和循环罐体2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回流管238和上流出管2312焊接在一起构成一个U型循环管道,所述的U型循环管道两端都与水室235连通,所述的上流出管2312左端固定安装有水阀2310,所述的水阀2310顶部装设有把手2311,所述的把手2311和水阀2310机械连接,所述的出水管239还垂直设有出水管239,所述的出水管239和变径管22紧紧嵌套在一起,所述的循环罐体233的中间部位固定设有凹口234,所述的凹口234和循环罐体233为模具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上盖232和循环罐体 233顶端的开口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37一端与循环罐体233 底部相通,所述的第一进水管237另一端与所述的测试罐24相通,所述的循环罐体233的内部设有过滤网2314,所述的过滤网2314嵌于循环罐体 233内壁的凹槽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