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411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镇污水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泥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污水产量和污水处理能力都在快速增长,同时污泥的产量也在迅速增加。污泥作为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处置,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随着周围环境的恶化、用地的紧张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剩余污泥的有效处理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目前,厌氧消化是我国鼓励提倡的主要污泥处理技术,通过热水解预处理可以提高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能够改善污泥的流动性能和脱水性能,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后续厌氧消化效率和脱水效率。但是,热水解后的污泥温度远远高于后续厌氧消化所要求的温度范围,所以需要对热水解污泥进行有效地冷却降温处理。

通过专利检索发现,目前专门用于热水解污泥冷却降温的模块化冷却系统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传统的污泥冷却系统是通过污泥换热器和安装在其上的风冷机组联合冷却达到降温的目的,此系统的缺点是冷却效率低,受环境气温影响大,而且一旦冷却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污泥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于会影响到整个污泥预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污泥冷却系统冷却效率低以及后期维护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可有效提高热水解污泥的冷却效率,并且可有效解决冷却系统的后期维护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冷却区域、循环水水泵区域和污泥冷却区域;

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区域包括若干组喷淋塔和中水补水管路,在每个所述的

喷淋塔上设有风机,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分出支管与相应的所述的喷淋塔

相连;

所述的循环水水泵区域包括若干组循环水泵,从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上还

分出相应的支管与所述的循环水泵相连;

所述的污泥冷却区域包括若干组串联连接的污泥换热器,汇集从所述的循

环水泵相连的各支管后再与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相连,循环水从最后

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流出,流出后分出相连的支管通入所述的喷淋塔内,

并在通入所述的喷淋塔内的支管端上均设有喷淋头;

热水解污泥依次通入所述的污泥换热器,冷却水经所述的循环水泵送入所

述的污泥换热器与热水解污泥发生热交换,交换后水从所述的喷淋头喷出

冷却,热水解污泥冷却后进入后续厌氧消化,依次循环。

优选为,所述的污泥冷却区域还包括热水解污泥管,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从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开始通入,然后依次连接所述的污泥换热器直至通入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

优选为,所述的污泥冷却区域还包括若干个污泥储存罐,两所述的污泥换热器之间的热水解污泥管上均设有所述的污泥储存罐,且在从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排出的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上也设有所述的污泥储存罐。

优选为,每个所述的污泥储存罐的下端还均设有与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开始端相连并入的支管。

优选为,在开始通入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的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上还设有污泥旁路支管。

优选为,所述的污泥旁路支管还设有相应的支管分别与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相连,以此与所述的污泥储存罐相连。

优选为,汇集从所述的循环水泵相连的各支管后,除了与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相连外,还设有并入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与所述的喷淋塔相连的冷却水支管。

优选为,在连接两所述的污泥换热器的管路上还均设有与所述的冷却水支管相连的管路。

优选为,在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与所述的喷淋塔相连的管路上还设有冷却水排空管。

优选为,所述的风机设置在所述的喷淋塔的盖子下,从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分出的支管通入所述的喷淋塔的下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分成循环水冷却区域、循环水水泵区域和污泥冷却区域,各区域之间独立的完成工作,且相互之间又协同配合,以确保热水解污泥充分的降温,进入后续的厌氧消化工序,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和降温效果明显的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当污泥冷却系统的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本实用新型都会以自身的工艺特点避免这个设备故障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个污泥预处理的正常运行,例如系统中的一台循环水水泵出现故障,可以方便的切换运行另一台水泵进行替代而不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

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节运行的设备数量,例如当进口污泥较少的时候,可以只运行一台冷却塔,一台水泵,甚至污泥穿过一台换热器后从旁路出系统,而且控制极为方便,这样减少了系统中设备运行数量,有效的节约能耗,降低运行费用。

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当污泥总量超出设计量后,由于每个区域各自独立,增加新的设备极为简单,只需要每个区域按照原有管路设计,从预留接口处增加就可,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系统改造费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包括循环水冷却区域1、循环水水泵区域2和污泥冷却区域3;

所述的循环水冷却区域1包括两组并联连接的喷淋塔11和中水补水管路12,在每个所述的喷淋塔11上设有风机111,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12分出支管121与相应的所述的喷淋塔11相连;当水量不够时,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12用于补水,同时与喷淋至所述的喷淋塔11内的循环水混合降温;

所述的循环水水泵区域2包括两组循环水泵21,从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12上还分出相应的支管122与所述的循环水泵21相连,该支管122用于循环已冷却的循环水,被污泥换热器31换热后的循环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21输送到喷淋塔11,循环水以喷淋的形式以及风机的散热作用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

所述的污泥冷却区域3包括两组串联连接的污泥换热器31,汇集从所述的循环水泵相连的各支管22后再与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相连,循环水从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流出(支管32),流出后分出相连的支管321通入所述的喷淋塔11内,并在通入所述的喷淋塔11内的支管端321上均设有喷淋头33;

同时,热水解污泥依次通入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冷却水经所述的循环水泵21送入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与热水解污泥发生热交换,交换后的水从所述的喷淋头33喷出,风机111冷却,热水解污泥冷却后进入后续厌氧消化,依次循环。

为了方便将热水解污泥送入污泥换热器31,所述的污泥冷却区域3还包括热水解污泥管34,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34从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开始通入,然后依次连接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直至通入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

所述的污泥冷却区域3还包括两个污泥储存罐35,两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之间的热水解污泥管34上设有一个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且在从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排出的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34上也设有一个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

每个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的下端还均设有与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34开始端相连并入的支管36。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与支管36相连的管路设有污泥储存罐出口4-1和4-2,从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通入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的热水解污泥管34上及从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排出外界的的热水解污泥管34上分别设有污泥储存罐出口4-3和4-4。

在开始通入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的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34上还设有污泥旁路支管37,且所述的污泥旁路支管37还设有相应的支管42分别与所述的热水解污泥管34相连,以此与所述的污泥储存罐35相连,以解决当其中的一个污泥换热器31出现故障时,污泥可由污泥旁路支管37、另外一个污泥换热器31以及两个污泥储存罐35配合使用以达到工艺要求。

另外,整体上看,热污泥与循环冷却水呈交叉流动,达到逆流换热的目的。当有其它需求时,热水解污泥可以直接从污泥旁路支管37流出。

此外,汇集从所述的循环水泵21相连的各支管22后,除了与第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相连外,还设有并入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与所述的喷淋塔11相连的冷却水支管38;同时,在连接两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的管路39上还均设有与所述的冷却水支管38相连的管路40。

在最后一个所述的污泥换热器31与所述的喷淋塔11相连的管路32上还设有冷却水排空管41。

所述的风机33设置在所述的喷淋塔11的盖子下,从所述的中水补水管路12分出的支管121通入所述的喷淋塔11的下部。

总上,当系统中循环水冷却区域、循环水泵区域以及污泥冷却区域中的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都可以由区域内的另外一个设备暂时代替运行,以至于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在各区域内预留了各个管路接口(图中未标记),一旦污泥流量增加,需要提高污泥冷却功率的情况,可以将新的设备,例如喷淋塔、水泵、污泥换热器等与预留接口按原系统相同方式与管路相连接,实现模块化冷却功能的扩充。因此,当污泥冷却系统的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本实用新型都会以自身的工艺特点避免这个设备故障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个污泥预处理的正常运行。

例如:当其中一个喷淋塔11出现故障时,循环水可以在另外一个喷淋塔11进行冷却;当污泥换热器31循环水侧出现故障的时候,循环水可以直接从冷却水支管38直接进入下一个污泥换热器31,而当下一个污泥换热器31循环水侧出现故障的时候,从上一个污泥换热器31出来的循环水可以直接从冷却水支管38直接进人循环水冷却区域1;当其中一个循环水泵21出现故障,时,可以由另外一个循环水泵21进行水量输送;当其中的一个污泥换热器31污泥侧出现故障时,污泥可以由污泥旁通支管37、另外一个污泥换热器31以及两个污泥储存罐35配合使用以达到工艺要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化热水解污泥冷却系统的运行过程如下:该系统的主体包括循环水冷却区域、循环水水泵区域以及污泥冷却区域;

循环水冷却区域包括喷淋塔和中水补水管路,经过污泥换热器被加热的冷却水一部分从冷却水排空管排出进入污水厂中水池,另外一部分从喷淋头喷出,并在风机的作用下,使得冷却水中的散热率达到最大,由于一部分水量经过冷却水排空管排出,所以从中水补水管进行补水,中水补水和从喷淋塔输出的冷却水在管道中进行掺混,使得冷却水进一步降温。当其中一个喷淋塔出现故障时,循环水可以在另外一个喷淋塔进行冷却,然后排出。

经过降温的循环冷却水经过循环水泵输送到污泥冷却区域,冷却水一部分先经过第一个污泥换热器再进入第二个污泥换热器,另外一部分冷却水从冷却水支管直接进第二个污泥换热器,这样不至于使得进入第二个污泥换热器冷却水温度较高。当第一个污泥换热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冷却水可以直接从冷却水支管直接进入第二个污泥换热器,当第二个污泥换热器出现故障的时候,从第一个污泥换热器出来的冷却水可以直接从冷却水支管直接进人循环水冷却区域。当其中一个循环水泵出现故障,可以由另外一个循环水泵进行水量输送。

热水解污泥经过污泥泵先被输送到第二个污泥换热器,污泥经过与冷却水的换热再进入第一个污泥储存罐,第一个污泥储存罐的污泥一部分从污泥储存罐出口4-1输送到污泥的最始端,与热水解污泥一起重新进入第二个污泥换热器,另外一部分污泥从第一个污泥储存罐出口4-3进入第一个污泥换热器与冷却水进行换热,再进入第二个污泥储存罐,第二个污泥储存罐的污泥一部分从污泥储存罐出口4-2输送到污泥的最始端,与热水解污泥一起重新进入污泥换热器,另外一部分污泥从污泥储存罐出口4-4直接排出,进行下一个工序。当其中的一个污泥换热器出现故障,污泥可以由污泥旁通支管、另外一个污泥换热器以及两个污泥储存罐配合使用以达到工艺要求。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