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084发布日期:2018-07-10 17:5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废物的产量与日俱增,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一般污泥脱水后初水分在80%,烘干后终水分为10%-50%,一般污泥要求在30%左右,干污泥成松散粉粒状与危废配伍混合后直接进入回转窑燃烧,污泥的热值大概在1500-2000kcal左右,可废物利用并节省能源,或直接填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即能够使污泥变废为宝,达到环保要求。现有的污泥烘干设备,一般利用传送带沿某一路径进行传送,在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外界热源对污泥进行加热烘干,这种烘干方式,烘干速率慢,且烘干不均匀,污泥容易节块,同时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并且,加热一般采用电加热或利用热风加热,加热过程能耗较大,资源利用率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烘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烘干设备烘干效果差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设于所述烘干筒外周的加热套结构、设于所述加热套结构内的第一加热腔、与所述烘干筒内腔连通的加料口、与所述烘干筒内腔连通的抽气口、与所述抽气口连通的抽真空机构、与所述烘干筒内腔连通的排料口、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的第一蒸汽进口、与所述第一加热腔连通的第一冷凝水出口、设于所述烘干筒内腔中的搅拌机构、与所述搅拌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及设于所述烘干筒侧壁上的取样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轴及设于所述转轴外周的搅拌叶片,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烘干筒并与位于所述烘干筒外部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具有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变速箱,每个所述搅拌机构中的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中部设有第二加热腔,所述转轴上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的第二蒸汽进口,所述转轴上还设有第二冷凝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凝水出口位于所述转轴上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加热腔的内径由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烘干筒内腔的端部向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片内部设有开口朝向所述转轴的第三加热腔,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加热腔的开口连通的蒸汽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蒸汽进口为孔状,且所述第二蒸汽进口围绕所述转轴的中轴分布于所述转轴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加热腔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设有罩设于所述第二蒸汽进口外周且用于向所述第二蒸汽进口中导入蒸汽的蒸汽导入机构,所述蒸汽导入机构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导入机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转轴外周且与所述转轴转动密封连接的导入环、设于所述导入环内的环形导入腔、设于所述导入环内壁且与所述环形导入腔连通的环形导入开口、设于所述导入环外壁且用于向所述环形导入腔内导入蒸汽的第三蒸汽进口,所述环形导入开口与所述第二蒸汽进口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套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烘干筒外周的套体,所述第一加热腔设于所述套体内,所述第一蒸汽进口设于所述套体上部,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设于所述套体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套结构包括与所述烘干筒外壁固接且开口朝向所述烘干筒外壁的套壳及设于所述套壳和所述烘干筒之间的螺旋隔板,所述螺旋隔板和所述套壳及所述烘干筒外壁之间形成连续的螺旋形流道,所述螺旋形流道为所述第一加热腔,所述第一蒸汽进口位于所述套壳上部且与所述螺旋形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水出口位于所述套壳下部且与所述螺旋形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排料口位于所述烘干筒与所述驱动机构相对的端部,且所述排料口上设有排料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装置,通过烘干筒盛放污泥,并在烘干筒外部设置能够通入蒸汽的加热套结构,能够对烘干筒进内部的污泥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利用搅拌机构对污泥进行搅拌,保证污泥是松散的,同时能够通过抽真空机构尽快的排出烘干产生的水蒸气,进而有利于对污泥进行均匀的加热烘干,烘干效果好,有利于提高烘干效率;该蒸汽的来源可以是其他废物处理设备产生的蒸汽,进而能够做到生产余热的充分利用,加热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装置整体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轴和蒸汽导入机构的左视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转轴和蒸汽导入机构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转轴和搅拌叶片的主视结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烘干筒;2-加热套结构;201-套体;202-套壳;203-螺旋隔板;3-第一加热腔;4-加料口;5-抽气口;6-排料口;7-第一蒸汽进口;8-第一冷凝水出口;9-搅拌机构;901-转轴;902-搅拌叶片;10-驱动机构;1001-电机;1002-变速箱;11-第二加热腔;12-第二蒸汽进口;13-第二冷凝水出口;14-第三加热腔;15-蒸汽过孔;16-蒸汽导入机构;1601-导入环;1602-环形导入腔;1603-环形导入开口;1604-第三蒸汽进口;17-排料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污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1、设于烘干筒1外周的加热套结构2、设于加热套结构2内的第一加热腔3、与烘干筒1内腔连通的加料口4、与烘干筒1内腔连通的抽气口5、与抽气口5连通的抽真空机构、与烘干筒1内腔连通的排料口6、与第一加热腔3连通的第一蒸汽进口7、与第一加热腔3连通的第一冷凝水出口8、设于烘干筒1内腔中的搅拌机构9、与搅拌机构9连接的驱动机构10及设于烘干筒1侧壁上的取样窗口。

使用过程:打开加料口4并通过加料口4向烘干筒1的内腔中加入污泥原料,加入到一定量后关闭加料口4,同时通过第一蒸汽进口7向第一加热腔3内通入蒸汽,开启驱动机构10使其带动搅拌机构9转动,边搅拌边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污泥蒸发出的水蒸汽及其他气体通过抽真空机构经抽气口5迅速排出。在烘干筒1的侧壁上设置取样窗口,在烘干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后开启取样窗口,取出一定量的污泥样品并检测样品中的含水量,以确定烘干是否到位,提高烘干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烘干筒1盛放污泥,并在烘干筒1外部设置能够通入蒸汽的加热套结构2,能够对烘干筒1进内部的污泥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利用搅拌机构9对污泥进行搅拌,保证污泥是松散的,同时能够通过抽真空机构尽快的排出烘干产生的水蒸气,进而有利于对污泥进行均匀的加热烘干,烘干效果好,有利于提高烘干效率;该蒸汽的来源可以是其他废物处理设备产生的蒸汽,进而能够做到生产余热的充分利用,加热能耗低,资源利用率高;装置整体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同时,由于污泥位于烘干筒1内相对密闭的空间中,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包括蒸汽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粉尘均能被抽真空机构抽走,有效的改善了处理厂房的环境。

加料口4可设置为加料管口结构,与外接管道对接,在加料过程中保持相对密封的状态,防止刺激性气体外泄。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搅拌机构9包括转轴901及设于转轴901外周的搅拌叶片902,转轴901的一端伸出烘干筒1并与位于烘干筒1外部的驱动机构10连接。驱动机构10通过驱动转轴901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902转动,搅拌叶片902不仅能够进行搅拌,同时还能向排料口6的方向推送污泥,进而能够简化后续排料的过程。

可选地,排料口6内侧设有挡板,保证料位高度,使传热面被物料覆盖而充分发挥加热烘干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搅拌机构9具有两个,驱动机构10包括电机1001及与电机1001连接的变速箱1002,每个搅拌机构9中的转轴901分别与变速箱1002连接。两个搅拌机构9同时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得污泥更加松散,受热更加均匀;为适应多个搅拌机构9的设置方式,在变速箱1002上设置一个输入轴和多个输出轴,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设置同步传动的齿轮结构,通过一个电机1001就能同时带动多个搅拌机构9转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搅拌机构的数量也可多于两个,根据烘干筒1内腔的体积而设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转轴901的中部设有第二加热腔11,转轴901上靠近驱动机构10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加热腔11连通的第二蒸汽进口12,转轴901上还设有第二冷凝水出口13。转轴901内部也能够通入蒸汽,进而使得转轴901本身也能对污泥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烘干的效率。

转轴901的结构及第二加热腔11的结构依据热介质的类型而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以保证最佳的传热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保证转轴901内的冷凝水能顺利排出,第二冷凝水出口13位于转轴901上靠近驱动机构10的一端,第二加热腔11的内径由转轴901位于烘干筒1内腔的端部向转轴901与驱动机构10连接的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加。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顺着第二加热腔11的内壁自动流向位于烘干筒1外部的第二冷凝水出口13,方便对第二加热腔11中的冷凝水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搅拌叶片902内部设有开口朝向转轴901的第三加热腔14,转轴901上设有用于与第三加热腔14的开口连通的蒸汽过孔15。搅拌叶片902同也能通入蒸汽,单位有效容积内传热面积很大,热介质温度是130℃到180℃的是水蒸汽,间接传导加热,没有携带空气带走热量,热量均用来加热物料,热量损失仅为通过烘干筒向环境的散热,使得搅拌机构9整体均能够对污泥进行加热,结构简单,不占用外部空间,同时有效提高了加热烘干的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搅拌叶片902的横截面为楔形,楔形叶片传热面具有自清洁功能,旋转时使物料交替受到压缩(在楔形斜面处)和膨胀(在楔形空隙处),因而使传热面上的物料剧烈运动,物料颗粒与楔形面的相对运动产生洗刷作用,能够洗刷掉楔形面上附着物料,使运转中一直保持着清洁的传热面,使传热表面不断更新,强化了传热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蒸汽进口12为孔状,且第二蒸汽进口12围绕转轴901的中轴分布于转轴901的侧壁上,第二加热腔11靠近驱动机构10的一端设有罩设于第二蒸汽进口12外周且用于向第二蒸汽进口12中导入蒸汽的蒸汽导入机构16,蒸汽导入机构16与转轴901转动连接。蒸汽导入机构16的存在能使外接的蒸汽导入管道位置相对稳定,不会随着转轴901而发生转动,同时又去蒸汽导入机构16与转轴901转动连接,在向第二蒸汽进口12中导入蒸汽时又不会影响转轴901的转动,导入效果好,使用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蒸汽导入机构16包括套装于转轴901外周且与转轴901转动密封连接的导入环1601、设于导入环1601内的环形导入腔1602、设于导入环1601内壁且与环形导入腔1602连通的环形导入开口1603、设于导入环1601外壁且用于向环形导入腔1602内导入蒸汽的第三蒸汽进口1604,环形导入开口1603与第二蒸汽进口12对应。蒸汽自第三蒸汽进口1604进入环形导入腔1602,蒸汽能穿过环形导入开口1603进入到第二蒸汽进口12中,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导入效率高,且由于导入环1601与转轴901之间相对密封,蒸汽不易外泄,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热套结构2包括套装于烘干筒1外周的套体201,第一加热腔3设于套体201内,第一蒸汽进口7设于套体201上部,第一冷凝水出口8设于套体201下部。套体201属于后续套装在烘干筒1上的构件,能够方便的进行更换,便于检修维护。排料口6与驱动机构10分别设于烘干筒1的两端,方便后续排料的进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烘干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热套结构2包括与烘干筒1外壁固接且开口朝向烘干筒1外壁的套壳202及设于套壳202和烘干筒1之间的螺旋隔板203,螺旋隔板203和套壳202及烘干筒1外壁之间形成连续的螺旋形流道,螺旋形流道为第一加热腔3,第一蒸汽进口7位于套壳202上部且与螺旋形流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冷凝水出口8位于套壳202下部且与螺旋形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排料口6位于烘干筒1上与驱动机构10相对的端部,且排料口6上设有排料门17。螺旋形流道能够是蒸汽在第一加热腔3内停留的时间更长,进而有利于更加充分的进行热交换,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冷凝水通过下部的第一冷凝水出口8能够被快速的排出,第一冷凝水出口8可沿烘干筒1中轴的在螺旋形流道下部设置成排分布的多个,保证流道内每个环节都不积水。排料口6设于烘干筒1的下部,方便排料,排料口6处设置排料门17,防止烘干过程中物料外泄,使烘干筒1中的物料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