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902发布日期:2018-09-25 21:0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的污水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长期以来,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镇和小区,其对污水的处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位于某些水源保护区的村镇或小区设有一些简单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外,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区域现阶段下的污水处理现状可以总结归纳为:

1)污水处理率低;

2)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

对这两个方面的污水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找到原因:

1)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的河道。

2)农村村镇或小区没有完善的排水官网,村镇之间,小区与城市排水管网之间的距离远,污水管网系统的投资费用高,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集中处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装置,该污水净化装置适用于未设置截污纳管以纳入污水管网系统的民居或小区,以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人值守的管理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所述污水净化装置包括过滤层、沉淀池以及杂质收集装置,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沉淀池设有出水管道;其中,所述过滤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格栅层、第二格栅层和人工植物层,所述第二格栅层与所述人工植物层之间、所述人工植物层与所述沉淀池之间均设有连通区域;以及所述杂质收集装置具有收集筒、第一清扫装置和第二清扫装置,所述第一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格栅层上并用于自动扫除所述第一格栅层上的拦截物,所述第二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格栅层上并用于自动扫除所述第二格栅层上的拦截物,以及所述收集筒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清扫装置和所述第二清扫装置清扫出的拦截物。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所述出水管道处设有滤网。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层的格栅栅距>40mm。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层的格栅栅距<20mm。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净化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过滤层和所述沉淀池位于壳体内部的容腔。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部开放式设置,所述第一格栅层、所述第二格栅层以及所述收集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植物层呈模块化设置并能够以抽屉式安装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层与所述人工植物层之间、所述人工植物层与所述沉淀池之间均设有隔板,所述第二格栅层与所述人工植物层之间、所述人工植物层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连通区域为设置在所述隔板上的管道。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隔板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

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格栅层与所述人工植物层之间、所述人工植物层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连通的管道的出口呈漏斗状或圆筒状。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装置所需的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适合无人值守的管理方式,对单户的农村家庭来说,以较低的成本即可对生活污水进行简易处理。

2、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不与污水管网系统相衔接,使该独立系统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3、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净化装置采用多层次的净化流程,能够适应低浓度、高波动性的有机污水,其中,人工植物层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经沉淀池进一步固液分离操作,使污水净化装置最终排出的净化水质较好,可以直接排入河道,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净化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河道附近的房屋的污水净化装置10,从民居中通过管道排出的生活污水(或简称污水)流入该污水净化装置10,经污水净化装置10层层过滤后流出的净化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具体实施例中,该污水净化装置10包括过滤层和沉淀池30,过滤层位于沉淀池30的上方,沉淀池设有出水管道31,出水管道31处可以设有滤网32(滤网32为污水净化装置10执行最后一道过滤操作)。其中,过滤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格栅层21、第二格栅层22和人工植物层23,第二格栅层22与人工植物层23之间、人工植物层23与沉淀池30之间均设有连通区域,该连通区域可以为第二格栅层22与人工植物层23之间、人工植物层23与沉淀池30之间的接触面。

考虑到格栅根据栅距的大小可以分为:粗格栅(栅距>40mm),中格栅(栅距20~40mm)和细格栅(格栅<20mm)。

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格栅层21的格栅栅距>40mm。

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格栅层22的格栅栅距<20mm。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污水净化装置10还包括壳体11,过滤层和沉淀池30位于壳体11内部的容腔。其中,壳体11的上部采用开放式设置方式,第一格栅层21和第二格栅层22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上。壳体11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生活污水从污水净化装置中泄漏出去。

为了更方便地以及以更节约成本的方式使用污水净化装置10,可以使人工植物层23采用模块化设置,采用抽屉式安装方式,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11上。例如,在污水净化装置10使用一段时间(一季度或者半年)之后,人工植物层23净化污水的功能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弱,用户可以对人工植物层23进行整体更换。人工植物层23所使用的人工植物,用户,特别是农村的用户可以就地取材,使用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的植物对其进行更换,使得污水净化装置10的使用或者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

第二格栅层22与人工植物层23之间、人工植物层23与沉淀池30之间均设有隔板40,隔板40可以采用不透水材料。第二格栅层22与人工植物层23之间、人工植物层23与沉淀池30之间的连通区域可以为设置在隔板40上的管道。以及,第二格栅层22与人工植物层23之间、人工植物层23与沉淀池30之间连通的管道的出口可以呈漏斗状或圆筒状。

一具体实施例中,污水净化装置10还包括杂质收集装置。杂质收集装置具有收集筒、第一清扫装置和第二清扫装置。第一清扫装置设置在第一格栅层上并用于自动扫除所述第一格栅层上的拦截物。第二清扫装置设置在第二格栅层上并用于自动扫除第二格栅层上的拦截物。收集筒用于收集第一清扫装置和第二清扫装置清扫出的拦截物。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污水净化装置10使用第一格栅层21和第二格栅层23拦截生活污水中的较大的污染物,之后污水流入人工植物层23,人工植物层23进一步地吸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最后污水流入沉淀池30进行进一步地固液分离操作。从而,经污水净化装置10净化过的污水(简称净化水)已将较大的污染物以及有害物质去除,净化水可以直接排入民居附近的河道,在较低的购置和使用/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生活污水的净化。

对于单户的民居来说,用户可以根据日常的生活污水排放量选择适当过滤承载量的污水净化装置10。对于几户民居连在一体的群居房来说,每户民居可以选择使用单个污水净化装置10,也可以是几户民居出于成本节约或者优化使用率的目的,共同使用一个过滤承载量较大的污水净化装置10。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尽管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的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