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7591发布日期:2019-04-20 06:1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餐饮服务行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产生了大量种类丰富的油烟污水,其所含的大量油脂不仅容易堵塞和腐蚀管道,造成油水污染严重,因此油污污水的处理迫在眉睫。

目前,油污的处理方法较多,化学分离法、电浮分离法、物理分离法等。其中,化学分离法是向含油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或聚集剂,其中絮凝剂可使油凝聚成凝胶体而沉淀,而聚集剂则使油凝聚成胶体使其上浮,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一种方法,但化学药剂昂贵,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电浮分离法是把含油污水引进装有电极的舱柜中,利用电解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附着油滴而加以分离,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物理分离法是利用油水的密度差或过滤吸附等物理现象使油水分离的方法,主要特点是不改变油的化学性质而将油水分离,主要包括重力分离法、过滤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气浮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超滤膜分离法及反渗透分离法等。

1、重力分离法是应用最广、最实用的一种油水分离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浮油,部分分散油、重油等与水不溶解的有害物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溶解油和乳化油。

2、过滤法分离法,可以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分等有害物质得以去除,但是需要定期对滤料或者颗粒介质进行反洗,反洗产生的油污还需再处理,使用范围局限;

3、离心分离法常用的设备是水力旋流分离器,该法主要用来分离分散油,对乳化油的分离效果不太好。离心分离法设备体积小、除油效率高,但高流速产生的紊流容易将部分分散油剪碎,而且运行费用高,因此常用于处理水量少,占地受场合限制。

4、气浮分离法具有如下缺陷:1)气浮设备占地面积大,辅助设备如空压机、加药系统多,不适合餐饮、食堂等地方安装;2)气浮设备需要加药辅助,清理处理的废油含药剂渣多;3)气浮设备辅助设备多,功率偏高,对餐饮、食堂等地造成用电量成本偏高。

一般情况下采用上述方法只能将含油污水处理至三级排放标准,即动植物油量≤20mg/l,对环境对管网仍然存在污染及腐蚀问题。在低温地区时,油类与污水固化很难分离和处理,导致下水道堵塞;油水分离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表面的油污不易被清理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油脂堵塞管道、乳化油无法去除,油污去除能力低、表面油污不易清理以及设备受区域温度限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

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

混合区,所述混合区与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混合区包括设置在进水口下方的残渣过滤框和设置在混合区底部的曝气件,以及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残渣过滤框与曝气件之间;以及,

油水分离一区,所述油水分离一区包括污油腔和设置在污油腔下方的三角分离管;

所述三角分离管包括斜向上设置的第一斜管和与所述第一斜管顶端相连通的斜向下设置的第二斜管;所述第一斜管的底端与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斜管的顶端设有与所述污油腔相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一斜管内侧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包括上层折流板和下层折流板,上层折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斜管的上表面,下层折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斜管的下表面,与所述上层折流板间隔设置;

所述污油腔上端设有污油出口;

油水分离二区,所述油水分离二区与所述第二斜管的底端相连通;

生物膜过滤区,所述生物膜过滤区一端与所述油水分离二区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生物膜过滤区中间设有用于过滤的生物膜。

在本发明中,当含油的污水运行到三角分离管顶部时,油污上浮,通过开口进入到污油区,污水通过第二斜管流入油水分离二区。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件为纳米曝气。本发明中,结合气浮、重力、聚结分离,利用废水流动性和设备结构,使纳米气泡和废水中的油脂在混合区底部进行撞击、混合、结合,破坏乳化油。

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为直型板、螺旋板或波纹板。本发明中,在第一斜管上升通道中设置折流板,结合水流动方向,在第一斜管中形成旋转运动,使气包油颗粒与水分离;采用螺旋板或波纹板增加碰撞反应面积,能够增强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一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角分离管下方的污水腔,所述三角分离管的顶端设有向下的出水孔,用于将污水流入到污水腔;所述污水腔设置有管道,与所述油水分离二区相连通。在本发明中,设置污水腔和出水孔,能够在油污上浮的同时,污水从出水孔流入到污水腔,加速和保证油水分离效果,并且充分利用油水分离一区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污油腔内设有温度探头和加热模块,用于对污油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膜为多孔质生物填料膜。可使污水、空气、微生物得到充分接触交换,去除废水中的污染指标如油脂、有机氨氮、cod等。

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口处设置有流量计。

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压力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含油污水处理可达到动植物油量≤5mg/l;石油类≤5mg/l;同时,还可降解去除cod、氨氮等多种污染物。本发明的装置可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分离污水中的液态及凝结的动物脂肪和油脂,无需投加药剂;无二次污染,可解决下水道堵塞和污水漫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水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1、进水口;2、出水口;3、混合区;31、残渣过滤框;32、曝气件;4、油水分离一区;41、污油腔;411、污油出口;412、温度探头;413、加热模块;42、三角分离管;421、第一斜管、422、第二斜管;423、开口;424、折流板;5、油水分离二区;6、生物膜过滤区;61、生物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进水口1和出水口2;

如图1所示,还包括混合区3,混合区3与进水口1相连接,混合区3包括设置在进水口1下方的残渣过滤框31和设置在混合区3底部的曝气件32,以及第一出口33,第一出口33设置在残渣过滤框31与曝气件32之间;

如图1所示,还包括油水分离一区4,油水分离一区4包括污油腔41和设置在污油腔41下方的三角分离管42;三角分离管42包括斜向上设置的第一斜管421和与第一斜管421顶端相连通的斜向下设置的第二斜管422;第一斜管421的底端与第一出口33相连通,第一斜管421的顶端设有与污油腔41相连通的开口423;第一斜管421内侧设置有折流板424,折流板424包括上层折流板和下层折流板,上层折流板设置在第一斜管421的上表面,下层折流板设置在第一斜管421的下表面,与上层折流板间隔设置;污油腔41上端设有污油出口411;

如图1所示,还包括油水分离二区5,油水分离二区5与第二斜管422的底端相连通;

如图1所示,还包括生物膜过滤区6,生物膜过滤区6一端与油水分离二区5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水口2相连通,生物膜过滤区6中间设有用于过滤的生物膜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件32为纳米曝气。折流板424为直型板、螺旋板或波纹板。

如图1和图2所示,油水分离一区4还包括设置在三角分离管42下方的污水腔43,三角分离管42的顶端设有向下的出水孔44,用于将污水流入到污水腔43;污水腔43设置有管道45,与所述油水分离二区5相连通。

如图1所示,污油腔41内设有温度探头412和加热模块413,用于对污油进行加热。

如图1所示,生物膜61为多孔质生物填料膜。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在进水口处设置有流量计。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设置有压力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的油水分离装置在工作时,从进水口将生活或餐厨污水输入到装置中,首先通过残渣过滤框进行残渣过滤,过滤后的含油污水与曝气件进行作用,结合气浮、重力、聚结分离,利用废水流动性和设备结构,使纳米气泡和废水中的油脂在混合区底部进行撞击、混合、结合,破坏乳化油,形成气包油颗粒。然后混合物一起进入第一斜管,结合水在斜管中的流动方向以及折流板的作用,混合物在第一斜管中形成旋转运动,使气包油颗粒与污水分离;如果采用螺旋板或波纹板增加碰撞反应面积,能够增强分离效果。当气包油颗粒与污水运行到三角分离管顶部时,油污上浮,通过开口进入到污油区,污水通过第二斜管流入油水分离二区。然后污水进一步采用生物膜进行处理,使污水、空气、微生物得到充分接触交换,去除废水中的污染指标如油脂、有机氨氮、cod等。

进一步在本发明中,设置污水腔和出水孔,能够在油污上浮的同时,污水一方面从第二斜管流入到油水分离二区中,另一方面能够从出水孔流入到污水腔,加速和保证油水分离效果,并且充分利用油水分离一区的空间。

实施例1

河北某某每天处理100吨生活污水项目,一般是机械格栅自流进隔油池,再进调节池。隔油池是重力分离法,处理效果很不好,油污对后序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如增加污染指标、使菌种活动慢、死泥等现象。选用我公司的油水分离装置,废油脂收集明显,调节池水也清澈一些,关键是调节池动植物油指标2.6mg/l,原来指标是20mg/l左右,cod指标比原水cod指标低30%左右,对后序生化处理大大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生化处理效果。

实施例2

某大酒店厨房间含油污水处理项目,处理水量为20吨/天。高峰期数量是3吨/小时,地埋式,在大厅和厨房之间走道下面。经过我公司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过道没有臭味、排污水管道至今没有变小现象,出水直接排入人工湿地,流入到河流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