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28129发布日期:2021-01-12 10:4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液膜是一层很薄的液体,由于悬浮在液体中的一层很薄的乳液微颗粒构成的,它阻隔在两个可互溶但组成成分不同的液相之间,一个液相中的待分离组成通过液膜的渗透作用传递到另一种液相中,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上附着有大量的工业油污,油污堆积形成表面浮油,在液膜分离的过程中因为浮油上附着着大量的工业残渣,以致使下端的油液通过液膜分离后残渣堵塞在液膜表面,造成液膜渗透性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前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污水上附着有大量的工业油污,油污堆积形成表面浮油,在液膜分离的过程中因为浮油上附着着大量的工业残渣,以致使下端的油液通过液膜分离后残渣堵塞在液膜表面,造成液膜渗透性的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容器罐、容器盖、入水口、电机、排污管、排屑管、支撑柱,所述容器罐底部与支撑柱顶端焊接连接,所述容器盖与容器罐顶端法兰连接,所述入水口与容器盖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电机与容器盖表面螺栓连接,所述排污管与容器罐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排屑管固定在容器罐右侧,与其嵌固连接,所述容器罐内部包括传动轴、分离层、液膜层、搅动棒,所述传动轴与分离层中形嵌套连接,所述传动轴底部与搅动棒螺栓连接,所述液膜层与分离层底部间隙配合,所述传动轴与液膜层中心嵌套连接。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分离层包括转动板、辅助套筒、齿轮、净化板,所述转动板左侧与齿轮嵌固连接,所述辅助套筒与转动板右侧外壁活动卡合,所述净化板固定在转动板下端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净化板设有两块,两两相对,分布在转动板下端与其间隙配合。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转动板包括承载管、叶板本体、导块、进污槽、传输管,所述承载管与叶板本体末端嵌固连接,所述导块固定在承载管中心位置,与其活动配合,所述进污槽与传输管表面嵌固连接,所述传输管固定在叶板本体内部嵌固连接,所述叶板本体设有四块,呈表面带有弧度的长方形,分布在承载管外壁与其嵌固连接。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块包括导管、滑板、渗透孔、阻隔块,所述导管内壁与渗透孔嵌固连接,所述滑板与阻隔块表面嵌固连接,所述阻隔块与导管内部嵌套连接,所述滑板分布在阻隔块表面,有多个倾斜三角形组成。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净化板包括压力板、配合槽、分流块、分流管,所述压力板与配合槽两侧活动配合,所述压力板表面与分流管活动配合,所述分流块固定在分流管内部与其嵌固连接,所述分流管形似“人”字形,分布在配合槽内部与其嵌固连接。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压力板包括滚轮齿、空槽、活动板,所述滚轮齿与活动板外表面啮合连接,所述滚轮齿固定在空槽内部与其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板末端与空槽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活动板呈弧形长条状,外表面带有卡齿与滚轮齿啮合连接,进行传动。

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活动板包括橡胶板、伸缩条、摆动条、镀铬条,所述橡胶板与摆动条表面嵌固连接,所述橡胶板下端表面与镀铬条嵌固连接,所述伸缩条与摆动条顶端活动配合,所述伸缩条呈弧形形态,分为三层,最顶层与上壁铆合固定。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分离层内部的转动板在水流冲击的配合下将污水与浮油进行冲散,进入进污槽内的油污直接排除,以便减少浮油表面附着着的工业残渣对液膜层进行堵塞,有效的将浮油与污水进行分离,解决了浮油上附有的作业残渣对液膜层带来的影响。

2.本发明通过压力板的配合,将水流未达到一定重量的前提下,将入分流管入水口缩小,配合油比水轻的原理,将压力板压迫开来,使其水流继续进行后续分离,分离前已经将浮油进行处理,有效的将其浮油与污水进一步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工业污水液膜分离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容器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分离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转动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导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净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压力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活动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容器罐-1、容器盖-2、入水口-3、电机-4、排污管-5、排屑管-6、支撑柱-7、传动轴-11、分离层-12、液膜层-13、搅动棒-14、转动板-121、辅助套筒-122、齿轮-123、净化板-124、承载管-a1、叶板本体-a2、导块-a3、进污槽-a4、传输管-a5、导管-a31、滑板-a32、渗透孔-a33、阻隔块-a34、压力板-b1、配合槽-b2、分流块-b3、分流管-b4、滚轮齿-b11、空槽-b12、活动板-b13、橡胶板-c1、伸缩条-c2、摆动条-c3、镀铬条-c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其结构包括容器罐1、容器盖2、入水口3、电机4、排污管5、排屑管6、支撑柱7,所述容器罐1底部与支撑柱7顶端焊接连接,所述容器盖2与容器罐1顶端法兰连接,所述入水口3与容器盖2上表面嵌固连接,所述电机4与容器盖2表面螺栓连接,所述排污管5与容器罐1底部焊接连接,所述排屑管6固定在容器罐1右侧,与其嵌固连接,所述容器罐1内部包括传动轴11、分离层12、液膜层13、搅动棒14,所述传动轴11与分离层12中形嵌套连接,所述传动轴11底部与搅动棒14螺栓连接,所述液膜层13与分离层12底部间隙配合,所述传动轴11与液膜层13中心嵌套连接。

其中,所述分离层12包括转动板121、辅助套筒122、齿轮123、净化板124,所述转动板121左侧与齿轮123嵌固连接,所述辅助套筒122与转动板121右侧外壁活动卡合,所述净化板124固定在转动板121下端位置,与其间隙配合,所述净化板124设有两块,两两相对,分布在转动板121下端与其间隙配合,其中净化板124有利于将分离后的油污进一步通过内部零件进行分离,减少油污向下流动。

其中,所述转动板121包括承载管a1、叶板本体a2、导块a3、进污槽a4、传输管a5,所述承载管a1与叶板本体a2末端嵌固连接,所述导块a3固定在承载管a1中心位置,与其活动配合,所述进污槽a4与传输管a5表面嵌固连接,所述传输管a5固定在叶板本体a2内部嵌固连接,所述叶板本体a2设有四块,呈表面带有弧度的长方形,分布在承载管a1外壁与其嵌固连接,其中叶板本体a2有利于通过水流的冲击带动其进行旋转,对流下带有浮油的工业污水进行打散与承载。

其中,所述导块a3包括导管a31、滑板a32、渗透孔a33、阻隔块a34,所述导管a31内壁与渗透孔a33嵌固连接,所述滑板a32与阻隔块a34表面嵌固连接,所述阻隔块a34与导管a31内部嵌套连接,所述滑板a32分布在阻隔块a34表面,有多个倾斜三角形组成,其中滑板a32有利于使进入的浮油产生落差进行分散,避免全都堆积形成油膜。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通过入水口3将工业污水输送到容器罐1内部由于水流的冲击分离层12以至使转动板121被其带动旋转,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开设有进污槽a4所以冲击下的污水浮油会通过叶板本体a2的碰撞,一部分进入液膜层13,另一部分进入传输管a5传送到承载管a1内部以至使浮油污水进过滑板a32使其表面的倾斜表面将浮油膜进行分离,多余的污水正常从渗透孔a33渗透排出,浮油杂物就将从导管a31直接从排污管5排出,进入液膜层13的深层过滤净化后,最终将电机4开起以带动传动轴11进行旋转,最后配合搅动棒14对净化后的污水进行充分搅拌,本发明通过分离层12内部的转动板121在水流冲击的配合下将污水与浮油进行冲散,进入进污槽a4内的油污直接排除,以便减少浮油表面附着着的工业残渣对液膜层13进行堵塞,有效的将浮油与污水进行分离,解决了浮油上附有的作业残渣对液膜层13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2:

如附图6至附图8所示:

其中,所述净化板124包括压力板b1、配合槽b2、分流块b3、分流管b4,所述压力板b1与配合槽b2两侧活动配合,所述压力板b1表面与分流管b4活动配合,所述分流块b3固定在分流管b4内部与其嵌固连接,所述分流管b4形似“人”字形,分布在配合槽b2内部与其嵌固连接,其中压力板b1有利于通过上端污水的堆积带动向下移动由于入水口的大小,以便较轻的浮油不会快速的向下流动。

其中,所述压力板b1包括滚轮齿b11、空槽b12、活动板b13,所述滚轮齿b11与活动板b13外表面啮合连接,所述滚轮齿b11固定在空槽b12内部与其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板b13末端与空槽b12内部活动配合,所述活动板b13呈弧形长条状,外表面带有卡齿与滚轮齿b11啮合连接,进行传动,其中活动板b13有利于通过配合控制水流量的大小,使其达到一定重力时才会进行展开闭合。

其中,所述活动板b13包括橡胶板c1、伸缩条c2、摆动条c3、镀铬条c4,所述橡胶板c1与摆动条c3表面嵌固连接,所述橡胶板c1下端表面与镀铬条c4嵌固连接,所述伸缩条c2与摆动条c3顶端活动配合,所述伸缩条c2呈弧形形态,分为三层,最顶层与上壁铆合固定,其中镀铬条c4有利于保护摆动条c3表面不被污水进行氧化或者腐蚀,保证摆动条c3的使用时常与寿命。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将转动板冲击散掉的部分油污被净化板124阻隔,由于浮油比水轻的特征,压力板b1在受到水压的压力下向配合槽b2内部滑动,以至使空槽b12内部的滚轮齿a11配合活动板a13表面的卡齿进行啮合带动,向配合槽b2内部移位,以至使摆动条c3嵌套的橡胶板c1产生分离,将水流内流动,为了保证摆动条c3的伸缩性能能在下压后复位,伸缩条c2不仅输出着伸缩的作用,还需要将摆动条c3向上带回复位,当橡胶板c1开合后,分流管b4进入污水,而浮油由于开口的大小,和自身特征,在未开合之前水位莫过排污管的时候就可以将其排出,进入的水顺流而下,进行后续分离处理,本发明通过压力板b1的配合,将水流未达到一定重量的前提下,将入分流管b4入水口缩小,配合油比水轻的原理,将压力板b1压迫开来,使其水流继续进行后续分离,分离前已经将浮油进行处理,有效的将其浮油与污水进一步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