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53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目前的活性污泥曝气式污水处理装置,一般由一较大槽体构成,在槽体内又分隔为分解槽、曝气槽、沉淀槽和放流槽。台湾178181申请案中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从注水管排入的污水污物首先进入主分解槽内部,在主分解槽内部设有集油装置,而在槽体一侧边上配置有斜半圆形板,斜半圆形板与槽边面之间形成一溢流流道,在溢流流道的入口底部还设置有一大于溢流口径的挡板,以防止微体物上浮而进入溢流通道内,在溢流道的顶部接合的槽边部开设有一通向第二分解槽的溢流孔,第二分解槽内设置有同主分解槽相同结构的溢流道和挡板,当第二分解槽内的污水经其自身溢流孔流出到第二分解槽末端的曝气槽,再经曝气槽内多层滤网的过滤,在曝气槽中部分别设有一进气管和一逆洗管。经曝气槽处理后污水经管道流入到终沉槽予以沉淀处理,沉淀槽内装有水泵。
这种结构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不足之点在于1、结构复杂,体积庞大。
2、由于在污水经处理后排出前,仍有一部分小块粒污杂物,未被充分曝气分解成碎沫沉积,所以,其仍可随处理后的污水排出。故处理效果不甚理想。
3、主分解槽为所设置的半圆形挡板数量较少,即达不到稳流隔层作用,因为,从污水管引入的污水杂物注入主分解槽内后会产生冲击作用,使主分解槽内较深的污水产生波动,影响沉淀效果,而且,水层越深,沉淀效率越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污杂物可自然回流进行再处理的处理效果好的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蓄液容槽由竖隔板分隔成分解槽和曝气槽,容槽顶部设有上盖并留开有活动盖,活动盖上向曝气槽内插探有通气管及药剂沉筒,分解槽的槽深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数层沿槽长方向倾斜的横隔板,各横隔板末端均有一缺口部,以使各层沉积物由此缺口沉入槽底,在竖隔板的分解槽一侧设有一导出竖管,竖管与隔板另一侧的暴气槽相通,暴气槽后段设有两块相间隔的倾斜挡板,前部挡板底部开有与暴气槽相通的回流口,前后部挡板上部均设有导流管,污水由排污管排入分解槽前部,经处理后由暴气槽末端引出。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1、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2、因前部挡板底部开有回流口,因此,未完全暴气分解的小块污杂物可沿倾斜的前挡板自动滑沉并从回流口返回到暴气槽底部,再进行二次处理,故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3、分解槽内横向的隔板,不仅可减缓分解槽内水的冲荡作用,提高分解沉淀效果,而且使分解槽分隔成数个水层较浅的分解层,可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4、活动盖内药剂沉放筒可起到更佳的净化,除臭效果。并可按所处理的污水成份而插换药剂沉放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暴气室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下面将结合附
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有一蓄液容槽1,蓄液容槽1带有封闭的上盖4,上盖4上设置有活动盖5,蓄液容槽1由纵向隔板11分隔成分解槽2和暴气槽3,分解槽2一侧引入有排污管12,暴气槽3一侧设有一排液管14,活动盖5上向下探插有一通气管37,在纵向隔板11的分解槽2一侧设有一竖直的导管24,导管24下端与分解槽2下部相通,导管24的上端25与暴气槽3相通,其特征在于沿分解槽2的槽深方向间隔设置有数块横向隔板21,横向隔板21均呈倾斜状并在其长度方向的前后部开设有相对应的缺口23,暴气槽3的后段内腔中间隔倾斜设置有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有一回流腔38,回流腔38下部的第一挡板31根部开有回流豁口36,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上段设有引入的导流管33和34。参见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各隔板21均与分解槽2内周壁固定并沿长度方向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在最上层的隔板21前部有一凸起的U形挡板22,U形挡板22的凹弧侧与排污管12相对应并呈围包状,在活动盖5上开设有与暴气槽3相通的抽取管插入孔52,在活动盖5上开设有药剂筒51的插入孔座53,插入孔座53呈倾斜状并与第二挡板32的前侧相通,在导流管33内孔中设置有过滤层35,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呈半漏斗状并与暴气槽3末端侧壁内侧相连成倾斜状,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的上部均有与暴气槽3侧壁相连的上盖板。参见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参见
图1当污水污物由排污管12排入分解槽2后则被隔成数层弱水流而缓慢向后流动,层隔板21不仅可有效抑止污物上浮而与空气接触而产生板结隔绝空气的作用,而且易使污水液面变浅而易于沉淀分解,具有强制易漂浮污物在隔板下的液面内分解腐化的作用,而且,倾斜的隔板还具有使分解中所产生的沼气沿隔板由低向高导流的作用,在沼气沿隔板窜流过程中,可对污水产生搅动作用,可加速污物的水解酸化的生物分解过程。
为使分解后的污水及污物可以下降并进入暴汽槽3,在各横向隔板21上留有缺口23。经微生物菌分解后的污水及一部较细小碎块由不断进入分解槽2中的污水的冲流作用而通过竖直导管24进入暴气槽3,外部空气经通气管37混入污水中,以加速污水中的微生物的繁殖活动,有助于分解作用的进行。由导流管33流入回流腔38中的污水中的污物、碎块可沿挡板31斜面下落并回流到暴气槽3内继续暴气分解,经导流管34过滤后的较净水经过消毒后流入第二挡板32前部并排出。
权利要求1.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有一蓄液容槽(1),蓄液容槽(1)带有封闭的上盖(4),上盖(4)上设置有活动盖(5),蓄液容槽(1)由纵向隔板(11)分隔成分解槽(2)和暴气槽(3),分解槽(2)一侧引入有排污管(12),暴气槽(3)一侧设有一排液管(14),活动盖(5)上向下探插有一通气管(37),在纵向隔板(11)的分解槽(2)一侧设有一竖直的导管(24),导管(24)下端与分解槽(2)下部相通,导管(24)的上端(25)与暴气槽(3)相通,其特征在于沿分解槽(2)的槽深方向间隔设置有数块横向隔板(21),横向隔板(21)均呈倾斜状并在其长度方向的前后部开设有相对应的缺口(23),暴气槽(3)的后段内腔中间隔倾斜设置有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有一回流腔(38),回流腔(38)下部的第一挡板(31)根部开有回流豁口(36),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上段设有引入的导流管(33)和(3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各隔板(21)均与分解槽(2)内周壁固定并沿长度方向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在最上层的隔板(21)前部有一凸起的U形挡板(22),U形挡板(22)的凹弧侧与排污管(12)相对应并呈围包状,在活动盖(5)上开设有与暴气槽(3)相通的抽取管插入孔(52),在活动盖(5)上开设有药剂筒(51)的插入孔座(53),插入孔座(53)呈倾斜状并与第二挡板(32)的前侧相通,在导流管(33)内孔中设置有过滤层(35),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呈半漏斗状并与暴气槽(3)末端侧壁内侧相连成倾斜状,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的上部均有与暴气槽(3)侧壁相连的上盖板。
专利摘要自然回流式污水处理装置,蓄液容槽由竖隔板分隔成分解槽和曝气槽,容槽顶部设有上盖并留开有活动盖,活动盖上向曝气槽内插探有通气管及药剂沉筒,分解槽的槽深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数层沿槽长方向倾斜的横隔板,各横隔板末端均有一缺口部,以使各层沉积物由此缺口沉入槽底,在竖隔板的分解槽一侧设有一导出竖管,竖管与隔板另一侧的曝气槽相通,曝气槽后段设有两块相间隔的倾斜挡板,前部挡板底部开有与曝气槽相通的回流口,前后部挡板上部均设有导流管,污水由排污管排入分解槽前部,经处理后由曝气槽末端引出。
文档编号C02F3/12GK2179374SQ9420011
公开日1994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0日
发明者卢耀钦 申请人:卢耀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