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及其水处理方法_2

文档序号:99272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污泥流失和被堵塞之虑,而且投资低、运行费低、使用灵活。
[0021]本发明系统采用简单技术措施和低成本投入达到高效IC反应器的效果。本发明系统及水处理方法容易推广普及,电耗远低于有循环回流的厌氧滤池和流化床工艺系统。
[0022]本发明系统处理投资仅为相似水质、水量IC系统的60?70%; 本发明系统大小可调,处理量可调节,灵活性高,施工简单,而IC反应器施工困难,且大小不可调,灵活性较低。
[0023]本发明系统适用性广,尤其适用于资本较少、需要处理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厂家。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发明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俯视图; 其中,1、蓄水池;2、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3、沼气收集装置;4、脉冲生物滤池;5、格室;
6、布水管网;7、钢筋支架;8、弹性生物填料;9、浮球;10、液位控制器;11、排水管网;12、循环水栗;13、脉冲控制仪;14、生物填料;15、沼气出口管;16、水封器;17、出水管;18、第一厌氧格室;19、第二厌氧格室;20、第三厌氧格室;21、第四厌氧格室;22、第一脉冲生物滤池;23、第二脉冲生物滤池;24、第三脉冲生物滤池;25、第四脉冲生物滤池;26、进水水栗;
其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7]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1、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沼气收集装置3和脉冲生物滤池4,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包括4个串联连通、允许废水逐个流经的格室5;每个格室5的顶部均与沼气收集装置3相连通;
蓄水池I的出水口通过带有进水水栗26的管道与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的入水口相连;
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的每个格室5底部均安装有布水管网6;在布水管网6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性生物填料8的钢筋支架7;每个格室5内均设有弹性生物填料8,弹性生物填料8的一端与钢筋支架7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浮球9;
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最后一个格室5的顶部固定有液位控制器10; 每个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格室5的正上方设有一个脉冲生物滤池4;
每个脉冲生物滤池4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水管网11;每个格室5的布水管网6分别通过管道与其正上方脉冲生物滤池4的排水管网11相连通,同时每个格室5的分别通过带有循环水栗12的管道与其正上方脉冲生物滤池4的上部相连通;循环水栗12的进水管深入格室上水位(即满水时水位)的下方,但是在保证水栗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其进水口尽量靠上,这样从布水管网排出的水可最大程度的进行厌氧反应。
[0029]出水管17连接在最后一个格室5正上方的脉冲生物滤池4的下部;
每个脉冲生物滤池4的上部均设有脉冲控制仪13;脉冲生物滤池4内装填有生物填料14。优选方案是是脉冲生物滤池4内上部1/5-1/4的生物填料14为活性炭,其余部分的生物填料没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0030]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沼气收集装置3上的沼气出口管15上设有水封器16。从水封器16排出的沼气经脱水、脱硫后到沼气贮存装置中待用;
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包括蓄水池1、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沼气收集装置3和脉冲生物滤池4,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包括4个格室5,即第一厌氧格室18、第二厌氧格室19、第三厌氧格室20和第四厌氧格室21 ;4个格室5的顶部均与沼气收集装置3相连通;沼气收集装置3可以位于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和脉冲生物滤池4之间,如图1所示,也可以单独设置在一侧,优选为位于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和脉冲生物滤池4之间。沼气收集装置3可以是与格室5的顶部通过管道相连通;也可以是格室5的顶部设有通孔,与沼气收集装置3底部的通孔相连,如图1;还可以是格室5的顶部全部打开,沼气收集装置3的底部也全部打开,沼气收集装置3直接与格室5上下相连,如图4所示。
[0031]4个格室5依次串联,可以形成田字形式的串联,如图5所示,没有具体限制(图5的沼气收集装置3在脉冲生物滤池4的正下方,且被脉冲生物滤池4完全遮住,所以俯视图中看不出沼气收集装置3)。如果格室5有多个,可以根据具体地形进行排例调整。
[0032]第一厌氧格室18的上部设有进水口;
蓄水池I的出水口通过带有进水水栗26的管道与第一厌氧格室18上部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厌氧格室18的底部、第二厌氧格室19的底部、第三厌氧格室20的底部和第四厌氧格室21的底部均安装有布水管网6;在布水管网6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弹性生物填料8的钢筋支架7;每个格室内均设有弹性生物填料8,弹性生物填料8的一端与钢筋支架7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浮球9;
第一厌氧格室18的正上方设有第一脉冲生物滤池22,第二厌氧格室19的正上方设有第二脉冲生物滤池23,第三厌氧格室20的正上方设有第三脉冲生物滤池24,第四厌氧格室21的正上方设有第四脉冲生物滤池25,
第四厌氧格室21的顶部固定有液位控制器10;
第一脉冲生物滤池22的底部、第二脉冲生物滤池23的底部、第三脉冲生物滤池24的底部和第四脉冲生物滤池25的底部均安装有排水管网11;
每个格室5内的布水管网6通过管道与该格室5正上方的脉冲生物滤池内的排水管网11相连;
每个脉冲生物滤池4的上部分别通过带有循环水栗12的管道与其正下方的格室5相连通;与格室相连带有循环水栗12的进水管深入上水位(即满水时水位)的下方,但是在保证水栗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其进水口尽量靠上,这样从布水管网排出的水可最大程度的进行厌氧反应。
[0033]每个脉冲生物滤池4的上部设有一个脉冲控制仪13,且每个脉冲生物滤池4内填充有生物填料14。
[0034]如图5所示,由于沼气收集装置3在脉冲生物滤池4的正下方,且被脉冲生物滤池4完全遮住,所以俯视图中看不出沼气收集装置3;图5的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2和沼气收集装置3的总高度建议为6m。沼气收集装置3高度为500?800mm;钢筋支架7优选采用Φ 10?12mm的钢筋制成;4个脉冲生物滤池4的高度优选均为3?5m。
[0035]其建筑方法如下:
I)在处理现场建造一座底面圆形或正方形,内高6m的密封水池。池内十字型分隔成四等分,上部500?800mm连通贮存沼气。(水池可埋地、半埋地或建在地面上)。
[0036]2)池内按进出水流向设置折流板。
[0037]3)池底各安装均匀的布水管网,管网上安装钢筋支架。将弹性生物填料一端拴牢在钢筋支架上,另一端栓一浮球。
[0038]4)水池顶上建一组(四个)脉冲生物滤池,高3?5m并装满活性炭。
[0039]每个脉冲生物滤池底部个安装均匀的排水管网,每个脉冲生物滤池的排水管网与对应的下池格室的布水管网相连;
脉冲生物滤池可用钢结构设备现场组装,或采用组合式的玻璃钢或不锈钢配件现场组装。
[0040]5)用四套循环水栗将下池格室内的水分别抽送到各相应的脉冲生物滤池内,水满停栗,然后使用脉冲控制器控制相应的脉冲生物滤池中的水进行虹吸式脉冲,产生瞬时大流量排水,通过下池相应格室的布水管网排入到相应的格室中。此时:
a格室中将瞬时产生10?20m/h的上升水流,强烈搅动水体。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