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4397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装置主体,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微生物槽,所述降解槽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槽,所述沉淀槽的下部固定安装有V型挡板,所述沉淀槽与消毒槽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消毒槽的内部设有消毒器。该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包括微生物降解槽、沉淀槽,在微生物降解槽内通过微生物对污水内的油脂等污染物进行降解,防止污水内的油脂堵塞管道,且沉淀槽能够将降解生成的沉淀物聚集在一起,通过自吸泵将沉积的淤泥排放至淤泥槽内,由于淤泥内含有很多降解的蛋白质,可以供养殖等产业使用,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专利说明】
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今社会,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所以人们生活用水大都需要污水厂进行净化,但传统的净水装置多采用电解净水,难以将水源中的油渍蛋白质等物质过滤干净,且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输水管的堵塞,现有的净水设施的净水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力资源,不能很好的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装置主体、降解槽、沉淀槽、消毒槽、曝氧池和淤泥槽,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一端连接至降解槽内,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微生物槽,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另一侧设有空气栗,所述微生物槽通过输菌管连接降解槽,所述输菌管的内部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输菌管的端口安装有花洒头,所述降解槽的底部设有挡板,所述降解槽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槽,且管道上设有第二电动阀,所述沉淀槽的下部固定安装有V型挡板,所述沉淀槽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自吸栗,所述第一自吸栗所述第一自吸栗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淤泥槽,所述淤泥槽的外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和第一自吸栗,所述沉淀槽与消毒槽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消毒槽的内部设有消毒器,所述消毒槽的上侧设有弧形半透膜,所述弧形半透膜的中部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自吸栗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自吸栗电连接控制器,所述弧形半透膜的上侧为曝氧池,所述曝氧池的内部设有分支曝气管,所述分支曝气管通过三相管连接至空气栗,所述空气栗电连接控制器,所述曝氧池的侧壁上部设有出水口。
[0005]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距离净化装置主体的底部高度分半为M和N,且M大于N两至三厘米。
[0006]优选的,所述淤泥槽的一侧设有开盖。
[0007]优选的,所述净化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壁设有时间设定器,且该时间设定器电连接控制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自吸栗的外表面套结有保护壳。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包括微生物降解槽、沉淀槽和消毒槽,在微生物降解槽内通过微生物对污水内的油脂等污染物进行降解,使其分解成可沉淀的颗粒物和水质,防止污水内的油脂堵塞管道,且沉淀槽能够将降解生成的沉淀物聚集在一起,通过自吸栗将沉积的淤泥排放至淤泥槽内,由于淤泥内含有很多降解的蛋白质,可以供养殖等产业使用,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该装置内的弧形半透膜能够将消毒的水与细小颗粒分离,保证水质的干净,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水源。
【附图说明】
[00?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1]图中:I净化装置主体、2降解槽、3沉淀槽、4消毒槽、5曝氧池、6储淤槽、7进水口、8微生物槽、9第一电动阀、1输菌管、11花洒头、12挡板、13第二电动阀、14V型挡板、15第一自吸栗、16控制器、17过滤网、18消毒器、19第二自吸栗、20弧形半透膜、21出水口、22空气栗、23分支曝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装置主体1、降解槽2、沉淀槽3、消毒槽4、曝氧池5和淤泥槽6,净化装置主体I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水口 7,进水口 7—端连接至降解槽2内,净化装置主体I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微生物槽8,净化装置主体I的上表面另一侧设有空气栗22,微生物槽8通过输菌管10连接降解槽2,输菌管1的内部设有第一电动阀9,输菌管10的端口安装有花洒头11,当污水通过进水口7排放至降解槽2内后,人们能够通过该装置外表面的时间设定器来设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控制器16会控制第一电动阀9打开,将微生物槽8内的微生物放入降解槽2内,对降解槽2内污水中的油渍和蛋白质进行降解,防止油渍等黏着性物质堵塞净水管道,降解槽2的底部设有挡板12,降解槽2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槽3,且管道上设有第二电动阀13,沉淀槽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V型挡板14,V型挡板14即能够将沉淀的杂质滑至沉淀槽3的底部,又能够防止沉淀的杂质随着水流的流动跑出沉淀槽3,沉淀槽3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自吸栗15,第一自吸栗15第一自吸栗1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淤泥槽6,当每次净水结束后,控制器16能够控制第一自吸栗15工作,将沉淀槽3底部聚集的淤泥通过管道排放至淤泥槽6内,淤泥槽6的一侧设有开盖,通过打开开盖能够将淤泥清扫出淤泥槽6,且该淤泥内含有丰富的蛋白物质,能够用于水产养殖和肥料的生产,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淤泥槽6的外侧设有控制器16,净化装置主体I的一侧外壁设有时间设定器,且该时间设定器电连接控制器16,时间控制器能够设定装置整体运行的时间和各个机械运作的时间,控制器16分别电连接第一电动阀9、第二电动阀13和第一自吸栗15,沉淀槽3与消毒槽4之间设有过滤网17,消毒槽4的内部设有消毒器18,消毒器18能够将经过降解和沉淀后的水质进行消毒,消灭水质中的细菌和有害物质,消毒槽4的上侧设有弧形半透膜20,弧形半透膜20能够使干净的水质通过,将细小的颗粒过滤在消毒槽4内,继续沉淀至沉淀槽3内,弧形半透膜20的中部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自吸栗19的进水口,第二自吸栗19电连接控制器16,第二自吸栗19的外表面套结有保护壳,保护壳能够保护第二自吸栗19不收损坏,弧形半透膜20的上侧为曝氧池5,曝氧池5的内部设有分支曝气管23,分支曝气管23通过三相管连接至空气栗22,空气栗22电连接控制器16,曝氧池5的侧壁上部设有出水口 21,进水口 7与出水口 21距离净化装置主体I的底部高度分半为M和N,且M大于N两至三厘米,这样能够保证污水不会从进水口 7的一侧倒流出来。
[001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装置主体(I)、降解槽(2)、沉淀槽(3)、消毒槽(4)、曝氧池(5)和淤泥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主体(I)的一侧上端设有进水口(7),所述进水口(7)—端连接至降解槽(2)内,所述净化装置主体(I)的上表面一侧设有微生物槽(8),所述净化装置主体(I)的上表面另一侧设有空气栗(22),所述微生物槽(8)通过输菌管(10)连接降解槽(2),所述输菌管(10)的内部设有第一电动阀(9),所述输菌管(10)的端口安装有花洒头(11),所述降解槽(2)的底部设有挡板(12),所述降解槽(2)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槽(3),且管道上设有第二电动阀(13),所述沉淀槽(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V型挡板(14),所述沉淀槽(3)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自吸栗(15),所述第一自吸栗(15)所述第一自吸栗(15)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淤泥槽(6),所述淤泥槽(6)的外侧设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分别电连接第一电动阀(9)、第二电动阀(13)和第一自吸栗(15),所述沉淀槽(3)与消毒槽(4)之间设有过滤网(17),所述消毒槽(4)的内部设有消毒器(18),所述消毒槽(4)的上侧设有弧形半透膜(20),所述弧形半透膜(20)的中部通过管道连接至第二自吸栗(19)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自吸栗(19)电连接控制器(16),所述弧形半透膜(20)的上侧为曝氧池(5),所述曝氧池(5)的内部设有分支曝气管(23),所述分支曝气管(23)通过三相管连接至空气栗(22),所述空气栗(22)电连接控制器(16),所述曝氧池(5)的侧壁上部设有出水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21)距离净化装置主体(I)的底部高度分半为M和N,且M大于N两至三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槽(6)的一侧设有开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主体(I)的一侧外壁设有时间设定器,且该时间设定器电连接控制器(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微生物降解排放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吸栗(19)的外表面套结有保护壳。
【文档编号】C02F9/14GK205528287SQ201620209031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王翔
【申请人】王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