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装置和化学分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760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化学分析装置和化学分析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离心力进行溶液的移动、混合等的化学分析装置。特别涉及使用可卸下的盒的化学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表2003-502656号公报中,记载了从含有DNA的试料中抽取DNA的装置。该装置中,使含有DNA的试料通过玻璃过滤器,捕集DNA。再使清洗液和洗提液通过捕集了DNA的玻璃过滤器,只回收DNA。玻璃过滤器设在可旋转的构造体上,清洗液和洗提液等的试剂保持在同一构造体内的各试剂容器内。各试剂借助构造体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流动,在连接各试剂容器和玻璃过滤器的微细流路上设有阀,打开该阀,试剂就通过玻璃过滤器。
在日本特表2001-527220号公报中,记载了从含有若干化学物质的试料中,抽取核酸等特定化学物质并进行分析的化学分析装置。在一体型盒的内部,设有捕集构成部件,该捕集构成部件用于捕集溶解液、清洗液、洗提液等的试剂以及核酸,将含有核酸的试料注入盒内部,使试料和洗提液混合,并使其通过捕集构成部件。再使清洗液通过捕集构成部件,使洗提液通过捕集构成部件,使通过了捕集构成部件后的洗提液与PCR试剂接触,流入反应室。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02656号公报(WO 00/784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1-527220号公报(WO 99/33559号公报)日本特表2003-502656号公报(WO 00/78455号公报记载的装置中,用多个阀驱动试剂、DNA混合液等的流体。阀是使用加热而溶化的蜡等。采用蜡的方法,是用物理的方法将流路关闭,所以可切实地控制液体的流动。但是,必须与各阀对应地设置阻止体并且要设置对其加温的机构,所以,不仅旋转构造体(盘)复杂化,实施其程序的整个装置也复杂化。
另外,把用于从DNA混合液中回收DNA的过滤器配置在微小构造体上,把柔软的过滤器与支承它的烧结材一起,插入设在旋转构造体流路内的槽(缝隙)中,将上面侧切断,使其与盘的高度相等,然后,把密封材贴在盘上面。
为了使DNA混合液切实地流过过滤器内部,必须将过滤器不泄漏地配置在流路上。即,如果在过滤器与流路之间存在间隙,则DNA混合液就会流到该间隙中,不能被过滤器回收,DNA的回收效率降低。上述过滤器的填充方法,在过滤器与密封材之间容易产生微小间隙,尤其是当过滤器是柔软的时,即使用烧结材作为支承体,不泄漏地安装过滤器、制作盘是极为困难的。另外,关于缝隙的底面与过滤器的间隙的情况也可说是同样的。
日本特表2001-527220号公报(WO 99/33559号公报)记载的一体型流体操作盒中,在连接各试剂室和捕集构成部件的微细流路上设有阀,用泵运送各试剂时,打开该阀,试剂就通过捕集构成部件。该构造中也同样地,在盒上必须设置多个阀,存在着盒复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构造简单的盒和采用该盒的化学分析装置。
化学分析装置具有马达、借助马达可旋转的保持盘、配置在保持盘上的若干个检查盒、对检查盒穿孔的穿孔机、加温装置和检测装置。检查盒包含有基板,该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和流路。在基板上安装着覆盖容器和流路的罩。利用保持盘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流路朝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
使溶液从内周侧的容器朝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内周侧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在外周侧容器的内周侧端终结。在检查盒上设有空气流路和过滤部,通过将覆盖该过滤部的罩穿孔,而使容器通过空气流路和过滤部与大气压相通。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构造简单的盒和使用该盒的化学分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化学分析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检查盒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采用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从全血中进行病毒核酸抽取处理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采用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从全血中进行病毒核酸抽取处理的操作顺序的详细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检查盒的包含试料容器部分的详细图。
图7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检查盒的包含试料容器、血清定量容器及血球储存容器部分的详细图。
图11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检查盒的核酸捕集部构造图。
图17是本发明检查盒的核酸捕集部的过滤夹构造图。
图18是本发明检查盒的核酸捕集部的过滤夹构造图。
图19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另一例核酸捕集部的构造图。
图20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21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22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24是说明本发明检查盒的第2清洗液容器动作的说明图。
图25是说明本发明检查盒的第2清洗液容器动作的说明图。
图26是说明本发明检查盒的第2清洗液容器动作的说明图。
图27是本发明检查盒的动作说明图。
图28是说明本发明检查盒的洗提液回收容器动作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检查盒的洗提液回收容器断面构造的图。
图30是详细表示本发明检查盒的包含试料容器、血清定量容器及血球储存容器的部分的图。
图31是本发明检查盒的核酸捕集部构造图。
图32是本发明检查盒的核酸捕集部的过滤夹构造图。
图33是本发明检查盒的核酸捕集部的过滤夹构造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化学分析装置的例子的图。化学分析装置1具有马达11、可借助马达11旋转的保持盘12、配置在保持盘12上的若干个检查盒2、对检查盒2穿孔的穿孔机13、加温装置14和检测装置15。操作者对每个检查项目准备检查盒2,安装在保持盘12上,使化学分析装置1起动。
本例的化学分析装置中,加温装置14和检测装置15是分别设在不同的部位,但是也可以将两者一体化,在同一位置进行加温和检测。另外,加温装置和检测装置是位于保持盘12的上面,但是也可以将其中的一方或两方配置在保持盘12的下面。
图2是检查盒2的立体图。检查盒2由大致六边形的薄基板构成。六边形的短边配置在保持盘旋转中心的内周侧,六边形的长边配置在外周侧。因此,下面把六边形的短边侧称为内周侧,把六边形的长边侧称为外周侧。
在检查盒2上,形成有溶解液容器220、追加液容器230、清洗液容器240、250、260、洗提液容器270、以及增幅液容器280、290。在这些试剂容器中预先分注了预定量的试剂。
在这些试剂容器220、230、240、250、260、270、280、290的外周侧,设有出口流路221、231、241、251、261、271、281、291。在出口流路上,形成了从试剂容器外周端开始、朝内周侧折返后再朝外周侧延伸的折返部。
在试剂容器220、230、240、250、260、270、280、29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22、232、242、252、262、272、282、292,在它们的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223、233、243、253、263、273、283、293。在流路扩大部的前端,设有空气过滤器226、236、246、256、266、276、286、296。
在检查盒2上,还设有试料容器310、血球储存容器311、血清定量容器312、洗提液回收容器390、血清反应容器420、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核酸捕集部700、缓冲容器800和废液容器900。
在这些容器310、311、312、390、420、430、800、900的内周侧,也同样地设有空气流路、流路扩大部和空气过滤器,详细的内容在后面说明。
这些容器、出口流路、空气流路及流路扩大部,是形成在检查盒2的上面的凹部。出口流路和空气流路的深度比容器的深度小。
在检查盒2的上面粘接或接合着由薄膜或薄板等构成的盒罩199,使盒罩199覆盖着盒的整个上面。因此,容器、出口流路、空气流路和流路扩大部形成密闭空间。
本例中,利用离心力,使试剂或溶液在相互由流路连接着的两个容器间移动。先将覆盖分别与两个容器连接着的空气过滤器的盒罩199穿孔,将两个容器向大气压开放。再使保持盘12旋转,容器内的试剂或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内周侧的容器移动到外周侧的容器。依次地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可进行预定的处理。
试剂容器220、230、240、250、260、270、280、290、出口流路221、231、241、251、261、271、281、291及空气流路222、232、242、252、262、272、282、292,如上所述,由于被罩199密闭着,所以,只要不穿孔,空气就不会流入那里。但是,在这些试剂容器、出口流路和空气流路中,存在着在安装罩时封入的微量空气。离心力作用时,各试剂朝着试剂容器的外周侧移动,要被挤入出口流路内,但是,初期被封入的微量空气膨胀,在试剂容器内产生负压。该负压与离心力平衡,试剂不能从试剂容器中流出。
当旋转数增加,离心力增大时,试剂容器内的压力降低,成为试剂的饱和蒸气压以下时,产生气泡。这样,负压减小,负压与离心力的平衡破坏。但是,本例中,由于在各试剂容器的出口流路221、231、241、251、261、271、281、291上设置了朝内周侧返回的折返部,所以,即使离心力增大,也能抑制试剂容器内负压的减小,可防止试剂从出口流路流出。
如图1的化学分析装置1所示,检测装置15设在保持盘12的上侧时,盒罩199的材质必须是不妨碍检测的材质。检测装置15设在保持盘12的下侧时,检查盒的底面形状、厚度以及材质,必须是不妨碍检测的形状、厚度及材质。
下面说明用检查盒2,以全血作为试剂时进行病毒核酸的抽取处理。
图3概略地表示化学分析装置的动作。图4表示各动作的内容。在步骤S1,将盒罩199穿孔,使试料容器310和血球储存容器311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2,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100,全血的血清从血球分离。如图4所示,步骤S100的血清分离包含两个工序。在步骤S101的全血流动中,试料容器310的全血移动到血清定量容器312及血球储存容器311。在步骤S102的血清分离中,血球从血清定量容器312移动到血球储存容器311。在步骤S3,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在步骤S4,将盒罩199穿孔,使溶解液容器220和血清反应容器42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5,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200,血清和溶解液在血清反应容器420混合。如图4所示,步骤S200的混合包含4个工序。步骤S201的溶解液流动中,溶解液容器220的溶解液移动到血清反应容器420。步骤S202的血清流动中,血清定量容器312的血清移动到血清反应容器420。步骤S203的血清及溶解液混合中,血清和溶解液混合。在步骤S204,血清和溶解液反应。在步骤S6,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在步骤S7,将盒罩199穿孔,使追加液容器230、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及废液容器90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8,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300进行核酸捕集。如图4所示,步骤S300的核酸捕集包含4个工序。步骤S301的追加液流动中,追加液容器230的追加液移动到血清反应容器420。步骤S302的混合液流动中,血清反应容器420的混合液被追加液挤出而移动到核酸捕集部700。步骤303的核酸捕集部通过中,混合液通过核酸捕集部。在步骤S304,通过了核酸捕集部的混合液经过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移动到废液容器900。在步骤S9,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下面说明清洗工序。清洗工序包含第1、第2及第3清洗工序。对每一个清洗工序反复进行步骤S10~步骤S12以及步骤S400的动作。先说明第1清洗工序。在步骤S10,将盒罩199穿孔,使第1清洗液容器240及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11,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400,进行清洗。如图4所示,步骤S400的清洗包含3个工序。步骤S401的清洗液流动中,第1清洗液容器240的清洗液经过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移动到核酸捕集部700。在步骤S402,第1清洗液容器240的清洗液清洗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及核酸捕集部700。在步骤S403,通过了核酸捕集部700的清洗液经过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移动到废液容器900。在步骤S12,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下面说明第2清洗工序。在步骤S10,将盒罩199穿孔,使第2清洗液容器25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11,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400,进行清洗。以下的步骤与第1清洗工序相同。在步骤S12,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下面说明第3清洗工序。在步骤S10,将盒罩199穿孔,使第3清洗液容器260及缓冲容器80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11,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400,进行清洗。步骤S401的清洗液流动中,第3清洗液容器260的清洗液经过缓冲容器800,移动到核酸捕集部700。在步骤S402,第3清洗液容器260的清洗液清洗核酸捕集部700。在步骤S403,通过了核酸捕集部700的清洗液经过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移动到废液容器900。在步骤S12,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在步骤S13,将盒罩199穿孔,使洗提液容器27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14,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500,进行洗提。如图4所示,步骤S500的洗提包含3个工序。步骤S501的洗提液流动中,洗提液容器270的洗提液经过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移动到核酸捕集部700。在步骤S502,洗提液通过核酸捕集部700,洗提核酸。在步骤S503,洗提了核酸的洗提液,保持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在步骤S15,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在步骤S16,将盒罩199穿孔,依次使第1增幅液容器290及第2增幅液容器280与大气压相通。在步骤S17,使保持盘12旋转。这样,在步骤S600,进行放大。如图4所示,步骤S600的放大包含2个工序。步骤S601的增幅液流动中,第1增幅液容器290的增幅液经过缓冲容器800,移动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第2增幅液容器280的增幅液,经过缓冲容器800,移动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在步骤S602,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核酸被增幅液放大。洗提液回收容器390这时被加温。在步骤S18,停止保持盘12的旋转。
在步骤S19,进行检测。用检测装置检测出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核酸。下面,详细说明化学分析装置的动作。
先说明步骤S100的血清分离处理。如图5所示,在检查盒2的溶解液容器220、追加液容器230、清洗液容器240、250、260、洗提液容器270及增幅液容器280、290内,预先分别分注了预定量的溶解液227、追加液237、第1清洗液247、第2清洗液257、第3清洗液267、洗提液277、第1增幅液297、第2增幅液287。
如图6所示,操作者将覆盖检查盒2的试料注入口301的罩199穿孔,把用真空采血管等采取的全血501从试料注入口301注入试料容器310内。接着,把盖子92安装在试料注入口301上。由于试料注入口被盖子92堵住,所以,以后试料不会从检查盒2中漏出。
这样,把所需数量的、注入了全血的检查盒2安装在图1的保持盘12上,使化学分析装置1起动,从全血中抽取出病毒的遗传因子,最后检测出遗传因子。
图7表示注入了全血并盖上盖子后的盒。在试料容器310的内周侧,设有试料容器空气流路392、扩大部313及空气过滤器316。血球储存容器311和血清定量容器312相互连接着。在血球储存容器311的内周侧,连接着血球储存容器空气流路332、流路扩大部333及空气过滤器336。用穿孔机13将这些空气过滤器316、336上侧的罩穿孔。这样,试料容器310通过试料容器空气流路392、扩大部313及空气过滤器316与大气压相通。血球储存容器311和血清定量容器312,通过血球储存容器空气流路332、流路扩大部333及空气过滤器336与大气压相通。
试料容器310中,在空气过滤器316的更前面,设有穿孔用空间319。因此,也可以不在空气过滤器316的上侧、而在穿孔用空间319的上侧穿孔。这时也同样地,试料容器310通过试料容器空气流路392、扩大部313及空气过滤器316与大气压相通。
驱动马达11,使保持盘12旋转。注入到试料容器310内的全血501,在离心力作用下朝外周侧流动,移动到血球储存容器311和血清定量容器312。
如图8所示,投入到试料容器310内的全血试料的量,必须是恰好充满血球储存容器311及血清定量容器312的量。离心力作用时的全血试料的液面高度,位于以保持盘12的旋转中心99为中心的同心圆601的圆周上。这时,设在血清定量容器312上的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折返位置,设定在液面高度601的内周侧。即,与出口流路318的折返位置的外周侧相接的圆弧611,位于液面高度601的内周侧。因此,离心力作用时,全血试料不会从血清定量容器312越过出口流路318的折返位置流到外周侧,而是保持在血球储存容器311及血清定量容器312内。
如图9所示,继续使保持盘12旋转时,全血501分离为血球和血清。血球502朝着外周侧的血球储存容器311移动,血清定量容器312内只有血清503。
试料容器310的全血501移动到血球储存容器311和血清定量容器312时,从血球储存容器311和血清定量容器312中被驱逐出的空气,通过血球储存容器空气流路332、流路扩大部333及空气过滤器336,从穿孔洞中排出。
先说明空气过滤器336的功能。试料溶液在离心力作用下游动时,假定产生了雾状的微小液滴。试料的雾沫要与空气一起通过空气流路332排出,但是被空气过滤器336捕集。因此,可以防止试料作为雾沫飞散到外部。
下面说明流路扩大部333的功能。试料的润湿性大时,如图10所示,停止了旋转后,血清的液面借助毛细管现象在空气流路332移动,到达与流路扩大部333的交界部。但是,在流路扩大部333中,毛细管力产生了变化,液面的移动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阻碍。因此,血清的液面虽然到达了与流路扩大部的交界部,但是停止在那里。
通过设置流路扩大部333,阻止空气过滤器336直接与试料液体相接,可以防止空气过滤器被试料液体污染或阻塞。因此,空气过滤器336可防止液体从穿孔部飞散。
另外,随着全血的移动,来自外部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16、扩大部313、试料容器空气流路392流入试料容器310。来自外部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等被空气过滤器316捕集。本例的检查盒中,对各试剂容器、血清反应容器420、废液容器900、缓冲容器800、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等有空气流出流入的场所,全都设置了同样的空气流路、流路扩大部、和空气过滤器,分别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空气过滤器没有特别的限定,不仅仅是采用由微细的纤维络合的、用于过滤的过滤器,只要具有捕集雾沫功能者均可。例如也可以是将陶瓷烧结而形成微细的细孔的物体,或者是充填了粒状活性炭而能吸附雾沫的物体。
空气过滤器也可以是在检查盒2上直接形成捕集雾沫的多个微细的凹凸或若干个微细的流路。这时,不必安装过滤器。另外也可以将这些过滤器构造组合起来。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流路扩大部333,而是对流路扩大部的位置实施疏水性处理,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即,如图30所示,不设置流路扩大部333,而是在连接空气流路332和空气过滤器336的流路中接近空气过滤336的区域339,实施疏水性处理。液面到达疏水性区域339时,液体的接触角变化使得毛细管力变化,液面的移动受到阻碍。因此,试料的液面虽然到达疏水性区域339,但是停止在那里。空气过滤器336不直接与试料液体相接,可防止空气过滤器被试料液体污染或阻塞。因此,空气过滤器336一直能防止液体从穿孔部飞散。
经过预定时间的旋转,血清离心分离动作结束时,使保持盘12的旋转停止。图9表示全血501分离为血球和血清、血球502朝外周侧的血球储存容器311移动、血清503留在内周侧的血清定量容器312内的状态。如图10所示,在血清定量容器312与血球储存容器311之间设有堰堤314,血球储存器311内的血球502不能回到血清定量容器312内。
下面说明步骤S200的混合处理。溶解液227被分注在溶解液容器220内,该溶解液227用于溶解血清中的病毒、细菌的膜。溶解液227溶解血清中的病毒、细菌的膜即蛋白质,将核酸溶出,还促进核酸吸附到核酸捕集部700上。作为这样的试剂,在DNA的溶出及吸附中是采用盐酸胍,在RNA的溶出及吸附中是采用胍基硫(代)氰酸盐。
在溶解液容器220上,设有空气流路222、流路扩大部223及空气过滤器226。在血清反应容器420上,设有血清反应容器空气流路422、流路扩大部423及空气过滤器426。用穿孔机13将这些空气过滤器226、42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溶解液容器220及血清反应容器420与大气压相通。
驱动马达11,使保持盘12旋转。如图11所示,溶解液容器220内的溶解液227在离心力作用下朝外周侧流动。从具有折返部的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移动到血清反应容器420。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在合流部419与来自血清定量容器312的出口流路318合流。因此,溶解液227从溶解液容器220通过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流向血清反应容器420时,一边卷入存在于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内的空气,一边与空气一起流动,所以,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内压降低。
如图12所示,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内的血清的液面越过折返部分。血清的液面越过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折返部分,到达血清定量容器312内的血清液面的外周侧时,如图13所示,血清在虹吸作用下自律地流动。来自血清定量容器312的血清,在合流部419与来自溶解液容器220的溶解液227合流后,继续流向血清反应容器420。在血清反应容器420,血清和溶解液227混合。
如图14所示,继续使保持盘12旋转,溶解液容器220内的溶解液227除了微量的残留液体外,全部移动到血清反应容器420。血清定量容器312内的血清的液面高度,位于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与血清定量容器312连接的位置,即,位于与血清定量容器312的出口602同一高度。
根据本例,在合流部419,来自溶解液容器220的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和来自血清定量容器312的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连接。通过使溶解液227流出到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可以取入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内的空气,可以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因此,不必设置复杂的阀机构,可以使血清和溶解液227在血清反应容器420混合。
通过增加从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流出的溶解液227的量,可以增加从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流出的血清量。从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流出的溶解液227的量,必须是至少能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的量。如果从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流出的溶解液227的量少,则在不能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的情况下,溶解液227的流出就可能结束。
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断面积,最好比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的断面积小。这样,借助溶解液227的流出而从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吸引的空气的体积小,可更加切实地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
另外,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的距离长时,更能切实地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入口的流路的压力是,在血清反应容器420的入口约为大气压,越往回走压力越降低。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的距离加长时,与此相应地,合流部419处的压力降低。因此更加能切实地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
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入口的距离,最好大于从溶解液容器220的最外周位置603到合流部419的半径方向的距离。这样,可更加切实地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
另外,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入口的流路断面积,最好等于或小于合流前的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和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中断面积大的一方。通过这样地设定合流前后的流路断面积,可以防止空气从血清反应容器420的入口逆流,可以生成稳定的流动。
如图14所示,设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入口的流路与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夹角是θ1、从合流部419到血清反应容器420入口的流路与溶解液容器出口流路221的夹角是θ2,最好θ1=180度或者θ1≥θ2。用于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流动的溶解液液流,最好相对于血清的液流倾斜地合流,这样能取入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内的空气,能更加切实地引起来自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血清的流动。
为了促进溶解液227和血清的混合,只要加长两者同时流动的时间即可。即,只要使全部的溶解液227流出所需的时间与全部的血清流出所需的时间相同即可。溶解液227和血清的量相同时,只要将两者的流量控制为相同即可。溶解液227和血清的量不同时,对量多的加大流量或对量少的减小流量,这样两种液体流出的时间就相同。
溶解液227的量比血清的量多时,使溶解液容器220的最外周位置603与血清定量容器312的出口位置602相等或位于其内周侧,这样两者同时流动的时间加长。
在两者的液体同时流动的情况下,离心力小时,液面高度更高(位于内周侧)的溶解液227,由于流量多,两者液面高度的降低速度大致相同。因此,这时,使溶解液容器220的最外周位置603与血清定量容器312的出口位置602相等,可以同时地结束来自两个容器220、312的液体的流动。结果,来自两个容器220、312的液体同时流动的时间最大化,可以促进液体的混合。
离心力大时,流路阻力的影响增大,液面高度更高(位于内周侧)的溶解液227的液面高度的降低速度变缓。因此,这时,通过把溶解液容器220的最外周位置603设置在血清定量容器312的出口位置602的内周侧,可以使液体从2个容器220、312同时流动的时间最大化,可以促进液体的混合。
反之,溶解液227的量比血清的量少时,通过将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流路宽度缩窄、使流路深度变浅或加长流路路径等方式,使流路阻力相对增大。这样,容量少的溶解液227的流量减少,溶解液227全部流动所需要的时间加长。因此,两者同时流动的时间加长,可促进液体的混合。
在血清的润湿性非常高的情况下,停止旋转时,血清反应容器420内的血清借助毛细管现象有时在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内朝逆方向移动。这时也同样地,用同样的顺序使溶解液流动,这样,两者同时地流到血清反应容器。即,根据本例,无论液体的润湿性如何,都可以使两种液体同时流动。
如果正确地设计血清定量容器312的容积、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断面积及长度、血清定量容器出口流路318的位置,则即使每一种试料中血清相对于全血的比率不同,也能够定量分析所需的血清。例如,假定血球储存容器311的容积为300微升,所需的血清量为200微升时,如果分注500微升的全血试料,则分离的血清中的200微升流向血清反应容器420。即,根据本例的检查盒,从500微升的全血试料中可得到200微升的血清。对于血清比率小的试料,只要加大血球储存容器311的容积即可。
在血清反应容器420中,混合的血清与溶解液反应。在血清反应容器420的出口,连接着具有折返部的反应液流路421。如图14所示,血清反应容器420的液面高度,位于反应液流路421的折返部最内周部604的外周侧。因此,离心力作用时,血清反应容器420内的混合液不能越过反应液流路421的折返部,保持在血清反应容器420内。
经过预定时间的旋转,血清和溶解液的混合处理结束时,将马达11停止,使保持盘12的旋转停止。
下面说明步骤S300的核酸捕集处理。如图15所示,在追加液容器230上,设有空气流路232、流路扩大部233、空气过滤器236。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3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追加液容器230与大气压相通。
在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上,设有核酸捕集部前容器空气流路432、流路扩大部433、空气过滤器436。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43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上,设有缓冲流路492、流路扩大部493、空气过滤器496、穿孔用空间499。用穿孔机13将穿孔用空间499上侧的盒罩199穿孔。在废液容器900上,设有废液容器空气流路902、流路扩大部903、空气过滤器906。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90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及废液容器900与大气压相通。
驱动马达11,使保持盘12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追加液容器230内的追加液237经过追加液出口流路231,移动到血清反应容器420。这样,血清反应容器420内的混合液液面高度朝内周方向移动。混合液液面到达反应液流路421的最内周部位置604时,混合液越过反应液流路421的折返部流出,经过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内周部,流入核酸捕集部700。追加液237可以与上述的溶解液227相同。
试料和溶解液的混合液对壁面的润湿性好的情况下,没有离心力作用时,混合液借助毛细管现象有时在反应液流路421内逆流。这时,不需要追加液237。
在反应液流路421上设有两个流路扩大部428、429。这些流路扩大部428、429的功能是,在没有离心力作用时,防止液体借助毛细管现象在反应液流路421内移动。在后述的清洗工序中或清洗工序后,流路扩大部428、429防止残留在血清反应容器420及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内的微量液体流出而引起污染。
与设在空气过滤器上的流路扩大部同样地,设置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区域,以此代替流路扩大部,也能得到同样效果。
下面参照图16~图19说明核酸捕集部700的第1例。核酸捕集部700由设在检查盒2上面的凹部450和插入该凹部450的过滤器夹451构成。
如图17所示,过滤器夹451具有垂直壁456、上侧壁457、半圆柱形的过滤器保持部458。在过滤器保持部458上,形成了圆形断面的孔452。在孔452的出口侧,形成了凸部460。过滤器支承体453、核酸捕集过滤器454、过滤器支承体453依次地插入在孔452内。过滤器支承体453和核酸捕集过滤器454在孔452内被凸部460定位。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由石英、玻璃的纤维过滤器等捕集核酸的部件构成。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由纤维或网等柔软部件构成时,如图所示,最好用过滤器支承体453从两侧挟入核酸捕集过滤器454。做成这样的构造,能防止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的变形。图中是插入了两个捕集过滤器454,但是,只要是能捕集作为检查对象的核酸的数量其个数可以是任意个。
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中,来自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液体只通过核酸捕集过滤器454。即,具有密封构造,液体不通过检查盒2的凹部450与过滤器夹451之间。下面说明该密封构造。
如图18所示,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的厚度,比过滤器夹的全长L短。在检查盒的凹部450的内面,设有与垂直壁456对应的槽。
组装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时,在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或检查盒的凹部450的内面涂敷粘接剂。如图19所示,把过滤器夹451插入检查盒的凹部450时,垂直壁456与形成在检查盒2的凹部上的槽卡合。两者被粘接剂粘接,同时两者间的间隙被粘接剂充填。这时,检查盒2的上面和过滤器夹451的上侧壁457的上面形成同一平面。
在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上,形成了包围孔452的槽459。该槽459被检查盒的凹部450的垂直壁堵住。粘接剂保持在该槽459内。这样,保持在该槽459内的粘接剂将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和检查盒的凹部450切实地粘接。
根据本例,由于用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和检查盒的凹部450形成密封构造,所以,只要将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的尺寸和检查盒的凹部450的槽的尺寸高精度地形成即可。即,过滤器夹451的全长尺寸L的精度不必很高。因此制造简单。
根据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把核酸捕集过滤器454装在过滤器夹451上,再将过滤器夹451安装在检查盒的凹部。因此,核酸捕集部700的制造工序以及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的组装作业容易。
如果将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直接装在检查盒上,则在检查盒上必须形成与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的外形对应的凹部,这样,不容易确保制造精度。另外,用过滤器支承体453从两侧夹入两个核酸捕集过滤器454,再将其装在检查盒凹部的作业很麻烦。
本例中,由于使用了过滤器夹451,所以形成在检查盒上的凹部不是与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的外形对应的形状,而是与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的外形对应的形状。因此,过滤器夹451的垂直壁456的外形可以选择任意的形状,形成在检查盒上的凹部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
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由纤维或网等柔软材料构成时,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的外径要比过滤器夹451的孔452的内径稍大。把核酸捕集过滤器454插入过滤夹451的孔452时,核酸捕集过滤器454在半径方向被压缩。这样,确保核酸捕集过滤器454与过滤器夹451的孔452之间的密封。
本例中,预先准备若干个不同的过滤器夹,根据检查盒的用途,选择过滤器夹,安装核酸捕集过滤器454。因此可容易地制造与各种用途对应的检查盒。
下面参照图31和图32说明核酸捕集部700的第2例。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由设在检查盒2下面的凹部450和插入该凹部450的过滤器夹451构成。过滤器夹451由下侧壁295和过滤器保持部298构成。在过滤器保持部298上形成了圆形断面的孔。在孔的出口侧形成了凸部。过滤器支承体453、核酸捕集过滤器454、过滤器支承体453依次地插入在孔内。
如图32所示,把具有过滤器支承体453和核酸捕集过滤器454的过滤器夹插入设在检查盒2下面的凹部450。过滤器保持部298的上面298A,用粘接剂299粘接在检查盒的上侧部件的下面199A上。下侧壁295的上面295A,用粘接剂299粘接在检查盒的下侧部的下面上。
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具有以下的效果。由于是从检查盒2的下面插入过滤器夹,所以可以在把盒罩199安装在检查盒上后再安装过滤器夹。在第1例中,必须把盒罩粘接在检查盒和过滤器夹两者上,而本例中只要粘接在检查盒上即可,所以盒罩的粘接作业简单。例如,用热溶接粘接盒罩时,在第1例中,如果过滤器夹和检查盒不是相同的材料,则很难同时地将两者热溶接,而本例中,过滤器夹的材质可以自由地选择。
图33表示核酸捕集部700的第3例。核酸捕集部700与图31所示的第1例同样地,由设在检查盒2上面的凹部450和插入该凹部450的过滤器夹451构成。
过滤夹451具有液体储存空间470和过滤器保持部458。在过滤器保持部458上形成了圆形断面的孔452。在孔452的出口侧形成了凸部460。过滤器支承体453、核酸捕集过滤器454、过滤器支承体453依次地插入在孔452内。
液体储存空间470的功能是,将流入了过滤器夹的液体在其通过核酸捕集过滤器454之前保持着。液体储存空间470具有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功能。因此,使用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时,不需要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液体储存空间的容积比流入核酸捕集过滤器的最大液量大。本例的核酸捕集部700具有以下的效果。通过设置液体储存空间,可以防止液体流过过滤器夹与检查盒之间的间隙。即,离心力作用时,保持在液体储存空间内的液体不能流出到过滤器夹的外部,必定通过核酸捕集过滤器。
下面参照图20说明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功能。血清反应容器420内的混合液,经过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内周部流入核酸捕集部700。混合液通过核酸捕集部700时,核酸吸附到设在核酸捕集部700的核酸捕集过滤器上,液体则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为了使核酸捕集过滤器切实地捕集核酸,只要使用网眼细的过滤器即可。网眼细的过滤器,由于其通水阻力大,所以,通过核酸捕集过滤器的溶解反应液的量,比流入核酸捕集部700的溶解反应液的量少,蓄积在核酸捕集过滤器的前面。如果不设置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则蓄积在核酸捕集过滤器前面的溶解反应液逆流到清洗液的出口流路,将其污染。因此,最好在核酸捕集部700的前面设置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
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容积可以与血清反应容器420的容积相同。但是,如图21所示,把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最内周位置621配置在血清反应容器420的最外周位置611的内周侧,可以减小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容量。血清反应容器420内的混合液蓄积在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内时,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液面高度上升,成为与血清反应容器420的液面高度相同。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液面高度与血清反应容器420的液面高度相同时,混合液不再继续从血清反应容器420流到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即,蓄积在核酸捕集过滤器前的混合液,被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和血清反应容器420两者保持着,所以,可以使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容积比血清反应容器420的容积小。
通过减小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容积,可以减少清洗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所需的清洗液,可以减少清洗液的容量。
如图22所示,通过了核酸捕集部700的废液591,经过流路扩大部822,流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外周端,连接着具有折返部的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由于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容积比废液量小很多,所以,废液越过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的折返部最内周位置615,流出到废液容器900。全部的废液移动到废液容器900后,进行下面的清洗工序。
下面,说明步骤S400的清洗工序。清洗工序包含第1及第2清洗工序。先进行第1清洗工序。在第1清洗液容器240内,分注了第1清洗液。该第1清洗液用于清洗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清洗掉附着在核酸捕集部700的核酸捕集过滤器254上的蛋白等成分。第1清洗液可以是上述的溶解液或者是将溶解液的盐浓度降低了的液体。第1清洗液的容量比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容积小。在第1清洗液容器240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241。如图2所示,在第1清洗液容器24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42、流路扩大部243、空气过滤器246。
将马达11停止,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4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第1清洗液容器240与大气压相通。使马达11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第1清洗液从第1清洗液容器240经过第1清洗液容器出口流路241及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流入核酸捕集部700,清洗附着在核酸捕集过滤器254上的蛋白等成分。清洗后的废液经过流路扩大部822、洗提液回收容器390,流出到废液容器900。
接着进行第2清洗工序。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分注了第2清洗液。该第2清洗液用于清洗附着在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及核酸捕集部700上的盐等成分。第2清洗液可以是乙醇或乙醇水溶液。第2清洗液的容量比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的容积小。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251。在出口流路251上设有流路扩大部258。如图2所示,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52、流路扩大部253、空气过滤器256。
下面参照图24~图26说明。将马达11停止,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5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第2清洗液容器250与大气压相通。作为第2清洗液的乙醇或乙醇水溶液,其润湿性非常高。因此,没有离心力作用时,第2清洗液的液面借助毛细管现象在出口流路251中移动,到达与流路扩大部258的交界部。但是,在流路扩大部258中,毛细管力变化,液面的移动被液体的表面张力阻碍。因此,如图24所示,第2清洗液的液面,虽然到达与流路扩大部的交界部,但是停止在那里。
使马达11旋转,产生离心力,如图25所示,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第2清洗液的液面高度,与出口流路251内的第2清洗液的液面高度之间有水头差,借助该水头差,第2清洗液越过流路扩大部258上升。
使马达11停止时,离心力消失,如图26所示,出口流路251内的第2清洗液再次借助毛细管现象移动,到达出口流路251的折返部。再次使马达11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出口流路251内的第2清洗液借助虹吸作用流动,流入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继续使马达11旋转,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第2清洗液全部流入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
第2清洗液从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流入核酸捕集部700,清洗附着在核酸捕集过滤器254上的盐等成分。清洗后的废液经过流路扩大部822和洗提液回收容器390,流出到废液容器900。
根据本例,通过在出口流路251上设置流路扩大部258,可以防止第2清洗液充满出口流路251。例如,把第2清洗液分注到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时,将第2清洗液容器250上侧的罩上的洞打开,分注了第2清洗液后,将该洞堵住,或者,将第2清洗液分注到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后,安装盒罩。在上述的分注工序中,第2清洗液被装入第2清洗液容器250时,第2清洗液借助毛细管现象可能会充满出口流路251,再从出口流路251流出。但是,通过设置流路扩大部258,第2清洗液就不再继续移动。
在出口流路251上设置流路扩大部258,还有别的效果。如上所述,在穿孔前,离心力作用时,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第2清洗液要被挤出到出口流路251内,第2清洗液的一部分进入出口流路251内。被封入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微量空气,与移动到出口流路251内的第2清洗液的体积相应地膨胀。空气膨胀产生的负压抵抗离心力,成为将第2清洗液保持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力。两者平衡时,液面高度稳定。但是,离心力产生的挤出力大时,第2清洗液可能会越过出口流路251的折返部流出。本例中,由于设置了流路扩大部,所以被离心力从第2清洗液容器250挤出的第2清洗液的体积大。封入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微量空气的膨胀量也相应地增大,由此而产生的负压也增大。因此,在穿孔前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第2清洗液被切实地保持住。
另外,与设在空气过滤器上的流路扩大部同样地,也可以设置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区域,以此代替流路扩大部,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如图23所示,第2清洗液容器250的第2清洗液液面高度621,位于出口流路折返部的最内周侧位置622的外周侧。这样,在穿孔前的离心力作用时,能更加切实防止第2清洗液流出。根据本例,封入在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微量空气的膨胀产生的负压即使不够大,第2清洗液也不会在离心力作用下越过出口流路251的折返部分。因此,穿孔前,第2清洗液容器250内的第2清洗液不从出口流路251流出。
下面参照图23进行第3清洗工序。在第3清洗液容器260内分注了第3清洗液,该第3清洗液用于清洗附着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上的盐等成分。第3清洗液可以是灭菌水或PH调节为7~9的水溶液。在第3清洗液容器260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261。在出口流路261上设有流路扩大部268。流路扩大部268的功能与第2清洗液容器250的出口流路251的流路扩大部258的功能相同,这里不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在第3清洗液容器26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62、流路扩大部263、空气过滤器266。
在缓冲容器800上,设有缓冲容器空气流路802、流路扩大部803、空气过滤器806。
将马达11停止,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66、80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第3清洗液容器260及缓冲容器800与大气压相通。使马达11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第3清洗液从第3清洗液容器260经过第3清洗液容器出口流路261、缓冲容器800、出口流路821、流路扩大部822,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清洗附着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上的盐等成分。清洗后的废液流出到废液容器900。
设置缓冲容器800具有以下效果。如后所述,虽然第1增幅液及第2增幅液在第3清冼液的后面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但是最好不要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上连接3条流路。其理由是,如果设置了多条流路,则妨碍检测,或者在增幅反应时不能抑制液体的蒸发。因此考虑将第3清洗液、第1增幅液、第2增幅液的流路合流后与洗提液回收容器390连接。但是,使3条流路合流时,在合流部一种液体的流动可能会引起另一种液体的流动。例如,通过第3清洗液时,在合流部可能会引起第1增幅液及第2增幅液的流动。同样地,通过第1增幅液时,在合流部可能会引起第2增幅液的流动。
本例中,用缓冲容器800使第3清洗液、第1增幅液、第2增幅液的流路合流,缓冲容器通过空气过滤器806与大气压相通。因此,即使第3清洗液通过也不会引起第1增幅液及第2增幅液的流动。即使第1增幅液通过,也不会引起第2增幅液的流动。在清洗工序的后面,进行核酸的洗提工序。
下面说明步骤S500的洗提工序。在洗提液容器270内分注了洗提液,该洗提液用于洗提被核酸捕集部700的核酸捕集过滤器454捕集的核酸。洗提液可以是水或者PH调节为7~9的水溶液。洗提液的容量比缓冲容器800的容积小。在洗提液容器270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271。如图2所示,在洗提液容器27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72、流路扩大部273、空气过滤器276。
将马达11停止,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7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洗提液容器270与大气压相通。使马达11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洗提液从洗提液容器270经过出口流路271及核酸捕集部前容器430,流入核酸捕集部700。被核酸捕集过滤器454捕集到的核酸,在核酸捕集部700被洗提液洗提。含有洗提了核酸的洗提液,从核酸捕集部700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接着,进行第1放大工序。
下面说明步骤S600的放大工序。放大工序包含第1及第2放大工序。在第1增幅液容器290内分注了第1增幅液297,该第1增幅液297用于将核酸放大检测出来。第1增幅液297可以是含有脱氧核苷三磷酸及萤光试剂等的试剂。第1增幅液297的容量比缓冲容器800的容积小。在第1增幅液容器290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291。如图2所示,在第1增幅液容器29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92、流路扩大部293、空气过滤器296。
将马达11停止,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9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第1增幅液容器290与大气压相通。使马达11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第1增幅液297从第1增幅液容器290经过出口流路291及缓冲容器800,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中,核酸被第1增幅液297放大。
第1增幅液297全部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时,将马达11停止,用加温装置14将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加温。可以将加温装置移动到检查盒的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位置,也可以使保持盘旋转,将检查盒移动到加温装置的位置。这样,用加温装置14将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温度控制为适当的温度。
接着进行第2放大工序。在第2增幅液容器280内分注了第2增幅液287,该第2增幅液287用于将核酸放大检测出来。第2增幅液287可以是含有放大用酶的试剂。第2增幅液287的容量比缓冲容器800的容积小。在第2增幅液容器280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281。如图2所示,在第2增幅液容器280的内周侧,设有空气流路282、流路扩大部283、空气过滤器286。
用穿孔机13将空气过滤器286上侧的盒罩199穿孔,这样,第2增幅液容器280与大气压相通。使马达11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第2增幅液287从第2增幅液容器280经过出口流路281、缓冲容器800、出口流路及流路扩大部822,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中,核酸被第2增幅液287放大。
第2增幅液287全部流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时,将马达11停止,用加温装置14将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加温。这样,用加温装置14将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温度控制为适当的温度。
在温度控制的预定期间内,核酸放大。最后,进行步骤S700的检查。即,用检测装置15检测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被放大了的核酸。加温状态保持为放大及检测所需的时间,例如保持30分钟到两小时左右。
图27表示全部的第2增幅液流出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状态。该状态中马达11旋转着。图28表示全部的第2增幅液流出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后、将马达11停止的状态。洗提液、第1增幅液及第2增幅液混合后的液体(增幅反应液),保持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
下面说明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构造。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具有外周侧的圆形凹部即检测部831和内周侧的略三角形的部分,在两者之间设置了具有堰堤功能的分隔壁832。三角形部分由中间的三角形部分833和包围它的浅槽834构成。因此,中央的三角形部分833比周围的槽834突出。
在三角形部分的内周侧,设有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在其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823,在流路扩大部823的前端设有空气流路392,在其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393。在流路扩大部的前端设有空气过滤器396。在三角形部分的内周侧,还设有洗提洗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在其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822。流路扩大部822与核酸捕集部700连接并且通过出口流路821与缓冲容器800连接。
在检测部831上设有缓冲流路492,在其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493。在流路扩大部493的前端设有空气过滤器496和穿孔用空间499。在检测部831的外周侧,设置了具有折返部的出口流路494,在出口流路494上设有流路扩大部495。
如图27所示,全部的第2增幅液流出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并且马达11旋转着时,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液面高度631位于分隔壁832的稍稍内周侧、并且位于出口流路494的流路扩大部495的外周侧。
如图28所示,将马达11停止时,离心力消失,所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洗提液借助毛细管现象移动到内周侧,将浅槽834充满,然后将与周围部分连接着的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充满。但是由于在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的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823,所以液面的移动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阻碍,在与流路扩大部823的交界部停止。同样地,由于在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的前端设有流路扩大部822,所以液面的移动受到液体表面张力的阻碍,在与流路扩大部822的交界部停止。
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洗提液,借助毛细管现象要在出口流路494内前进,但是由于设置了流路扩大部495,所以液面的移动受液体表面张力阻碍,在与流路扩大部495的交界部停止。
缓冲流路492的断面积设定为使缓冲流路492的毛细管力比出口流路494、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的毛细管力小。通常,流路的毛细管力用下式表示。
P=[2(h+w)/(hw)]γcosθ (式1)式中,h是流路的高度,w是流路的宽度,γ是液体的表面张力,θ是液体对流路壁面的接触角。本例的缓冲流路492,流路的宽度与深度之比约为1,宽度比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流路826大。因此,使液面进入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内的毛细管力(压力),比使液面进入缓冲流路492内的毛细管力大。缓冲流路492的液面与其它流路液面的移动相应地,最终返回到洗提液回收容器390侧。这样,在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中,液面借助毛细管力顺利地移动,被增幅反应液充满。
如果不设置缓冲流路492,则在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中,即使液面欲借助毛细管力移动,由于上述流路分别张拉液体,所以液体不能顺利地移动。
另外,在增幅反应中,对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加温时,滞留在其内部的空气膨胀。这时,缓冲流路492的液面移动,体积的变化被吸收,其它的流路的液面不移动。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缓冲流路,而是使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的毛细管力比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的毛细管力小。这时,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具有缓冲流路492的功能。即,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的液面返回,其它流路的液面移动。
本例中,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可以收容洗提液、第1增幅液及第2增幅液(增幅反应液)的总量,并且,马达11旋转着时,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液面高度631,如图27所示,位于分隔壁832的内周侧,位于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的流路扩大部495的内周侧。马达11停止时,如图28所示,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液面高度,移动到内周侧的浅槽834。做成这样的构造具有以下效果。
由于在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上设置了流路扩大部495,所以,马达11停止时,可以阻止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内的液体借助毛细管现象越过折返部前进。因此,再次使马达11旋转时,可防止液体从洗提液回收容器出口流路494流出到废液容器900。因此,可以将洗提液、第1增幅液、第2增幅液切实地保持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另外,清洗液流入了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时,由于清洗液的容量比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容积大,所以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洗提液的液面高度,位于流路扩大部495的内周侧。因此,离心力引起的清洗液的移动,不受流路扩大部495妨碍,流出到废液容器900。
马达11停止时,在毛细管现象作用下,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液体朝内周侧移动,经过浅槽834,移动到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因此,液体和空气的界面不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生成,而是在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内生成。液体与空气的界面的面积可以减小,与流路断面积相同。即,可以大幅度减小液体的蒸发面积,可以防止在增幅反应中增幅反应量因蒸发而减少。
如果液体和空气的界面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生成,则液体的蒸发面积增大,在增幅反应中增幅反应液量因蒸发而减少或消失。增幅反应液量减少时,不容易进行正确的检测。为了防止这一点,必须要将穿的孔堵住等以防止蒸发,要进行这样的特别操作。
图29表示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断面。在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分隔壁832的内周侧,滞留着空气840。但是,空气840被分隔壁832阻止着而不能向外侧移动。检测部831被增幅反应液充满,不存在气泡。因此用检测机构15从检测部831的上面侧或下面侧进行检测时,检测不因空气和液体界面的存在或界面的移动而受到妨碍,可以稳定地进行增幅反应的检测。
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浅槽834,具有借助毛细管现象使洗提液回收容器390内的液体移动到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的功能。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构造,只要能借助毛细管现象使液体移动到洗提液回收容器空气流路825、及洗提液回收容器洗提液流路826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毛细管力强的其它形状和其它材质。也可以用深槽代替浅槽,在深槽内设置具有过滤器那样有细孔的其它部件。
如图29所示,洗提液回收容器390的分隔壁832,在盒罩与分隔壁之间具有间隙,形成为上面侧开口的堰堤的形状。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形状,只要能阻止空气840移动到检测部831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在深度方向切割了细槽的分隔壁。
本例的检查盒中,在所有的穿孔部位都设置了空气过滤器,但是,也可以只对设在试料流入容器上的空气流路222、232、332、422、432、392、492、902设置。这时,试剂成为雾状可能会从没设置空气过滤器的穿孔部位飞散。但是,可以防止最重要的试料的飞散,并且减少安装空气过滤器的部位,所以制作容易。
另外,也可以使若干个空气流路合流,在其前端设置空气过滤器。这样,安装空气过滤器的部位减少,制作容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空气流路、和通过该空气流路与上述容器连接的过滤器部,将上述罩穿孔,上述容器通过上述空气流路及上述过滤器部与大气压相通。
在上述空气流路上,设有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流路断面变大的流路扩大部。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在流路上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区域。上述空气流路从上述容器的内周侧端朝内周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外周侧的容器连接。
形成在上述检查盒上的容器,具有试料容器和试料保持容器;试料容器用于收容试料;试料保持容器具有第1部分和位于该第1部分外周侧的第2部分,与上述试料容器连接着;利用离心力,将上述试料中所含的比重小的部分收容在上述第1部分内,将上述试料中所含的比重大的部分收容在上述第2部分内。
形成在上述检查盒上的容器,具有试料保持容器、试剂容器和反应容器;试料保持容器用于保持试料;试剂容器用于收容试剂;反应容器用于使上述试剂与上述试料反应;连接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和上述反应容器的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在上述反应容器的内周侧端终结;连接上述试剂容器和上述反应容器的试剂容器出口流路,从上述试剂容器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反应容器连接;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和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在上述折返部和上述反应容器之间的合流部合流而连接;利用离心力使上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朝上述反应容器移动时,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内的试料被上述试剂的流动拉入,而产生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朝上述反应容器的流动,利用离心力使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内的试料和上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移动到上述反应容器时,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内的试料的液面位置,位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折返部的最内周侧位置的外周侧。
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流到上述反应容器的试料的流量,比从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流到上述反应容器的试剂的流量少。
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的流路阻力,比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的流路阻力大。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的断面积,比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的断面积小。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的折返部最外周侧位置,位于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的折返部最外周侧位置的内周侧。从上述合流部到上述反应容器入口的半径方向距离,比从上述试剂容器的最外周位置到上述合流部的半径方向距离长。从上述合流部到上述反应容器入口的流路的断面积,大于、等于或小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和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的流路断面积中断面积大的一方。从上述合流部到上述反应容器入口的流路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的夹角,比从上述合流部到上述反应容器入口的流路与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的夹角大。
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外周侧的容器连接;在上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捕集上述试料中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部,该核酸捕集部具有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作为另一部件的过滤器夹,在该过滤器夹上安装着用于捕集上述试料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过滤器。
上述过滤器夹,安装在上述基板的面中、安装着上述罩一侧的面上,上述过滤器夹的外面,和安装着上述罩的基板的面形成同一平面。上述过滤器夹具有厚度比过滤器夹的全长短的壁部,该壁部配置在上述核酸捕集过滤器的通水方向上游侧。上述过滤器夹,安装在上述基板的面中、安装着上述罩一侧的面的相反侧。上述过滤器夹,在上述核酸捕集过滤器的通水方向上游侧,备有液体储存部,该液体储存部的体积比在一次操作中通过核酸捕集过滤器的最大液量大。形成在上述检查盒上的容器还备有核酸捕集部前容器,该核酸捕集部前容器的最内周位置,位于上述反应容器最外周位置的内周侧。
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外周侧的容器连接;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保持试料的试料保持容器、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使上述试剂与上述试料反应的反应容器、用于捕集上述试料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部、检测容器、回收从上述检测容器排出的溶液的回收容器;上述检测容器具有检测区域,收容含有来自核酸捕集部的核酸的溶液。
在上述基板上,设有洗提液容器和洗提液容器出口流路;洗提液容器用于收容使核酸捕集部捕集到的核酸洗提的洗提液;洗提液容器出口流路用于连接上述洗提液容器和上述核酸捕集部;利用离心力,使上述洗提液从上述洗提液容器经过上述洗提液容器出口流路,移动到上述核酸捕集部,再将被洗提液洗提了的核酸导向上述检测容器。
在上述基板上,设有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与该试剂容器连接着的试剂容器出口流路、把来自该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的试剂导向上述检测容器的缓冲容器;利用离心力,使上述试剂从上述试剂容器经过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移动到上述缓冲容器,再将该试剂导向上述检测容器。
上述检测容器,由内周侧的第1部分和外周侧的第2部分构成,在上述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设置了具有堰堤功能的分隔壁,将上述保持盘的旋转停止时,在上述第1部分生成的气泡被上述分隔壁阻止而不移动到上述第2部分。
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与上述检测容器的第2部分连接的缓冲流路,通过将覆盖该缓冲流路的罩穿孔,上述检测容器的第2部分与大气压相通。
在上述第1部分,设有毛细管力大的毛细管力增大区域,该毛细管力增大区域,与空气流路或合流流路连接,该空气流路与上述检测容器的第1部分连接,进行空气的排出;上述合流流路用于引导通过了上述核酸捕集部的液体或试剂;这样,将上述保持盘的旋转停止时,上述检测容器的第1部分的液面,位于与上述检测容器连接着的空气流路和上述第1部分的交界部、以及上述合流流路和上述第1部分的交界部。
上述毛细管力增大区域,由比上述检测容器的第2部分浅的区域构成。
与上述检测容器的第1部分连接着的空气流路或上述合流流路,分别设有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流路断面增大的流路扩大部。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在流路上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区域。
与上述检测容器的第1部分连接着的空气流路或上述合流流路,从上述检测容器的第1部分的内周侧端朝内周方向延伸。
上述流路,包含从上述检测空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折返部、在上述回收容器的内周侧端终结、使溶液从内周侧的上述检测容器朝外周侧的上述回收从器移动的流路,在该流路的上述检测容器的外周侧端与上述折返部之间,设有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
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流路断面增大的流路扩大部。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在流路上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区域。
另外,还具有将上述检测容器内的溶液加温的加温装置、和从上述检测空器的溶液中检测预定物质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化学分析盒,具有基板和罩,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绕垂直于上述基板的旋转轴线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空气流路,通过将覆盖该空气流路的罩穿孔,上述容器通过上述空气流路与大气压相通。
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在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的内周侧端终结。
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保持试料的试料保持容器、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使上述试剂与上述试料反应的反应容器、用于捕集上述试料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部、洗提液容器、检测容器、将清洗液供给该检测空器的缓冲容器、回收从上述检测容器排出的溶液的回收容器;上述洗提液容器用于收容使上述核酸捕集部捕集到的核酸洗提的洗提液;上述检测容器具有检测区域,收容含有来自核酸捕集部的核酸的溶液。
上述核酸捕集部具有形成在上述基板上的卡合部、和装在该卡合部上的作为另一部件的过滤器夹,在该过滤器夹上安装着用于捕集上述试料中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过滤器。
设有通过上述空气流路与上述容器连接的过滤器部,通过将上述罩穿孔,上述容器通过上述空气流路和上述过滤器部,与大气压相通。在上述折返部的朝向内周方向的部分,设有流路断面积变大的流路扩大部。
在上述折返部的朝向内周方向的部分,设置了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上述使毛细管力减小的机构,是在流路上实施了疏水性处理的区域。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在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上述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上述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空气流路、和通过该空气流路与上述容器连接的过滤器部,通过将上述罩穿孔,使上述容器通过上述空气流路及上述过滤器部与大气压相通。
2.一种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上述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上述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外周侧的容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检查盒上的容器,具有试料容器和试料保持容器;上述试料容器用于收容试料;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具有第1部分和位于该第1部分外周侧的第2部分,并与上述试料容器连接着;利用离心力,将上述试料中所含的比重小的部分收容在上述第1部分内,将上述试料中所含的比重大的部分收容在上述第2部分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在上述检查盒上的容器,具有试料保持容器、试剂容器和反应容器;上述试料保持容器用于保持试料;上述试剂容器用于收容试剂;上述反应容器用于使上述试剂与上述试料反应;连接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和上述反应容器的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在上述反应容器的内周侧端终结;连接上述试剂容器和上述反应容器的试剂容器出口流路,从上述试剂容器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反应容器连接;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和上述试剂容器出口流路,在上述折返部和上述反应容器之间的合流部合流而连接;利用离心力使上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朝上述反应容器移动时,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内的试料被上述试剂的流动拉入,而产生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朝上述反应容器的流动;利用离心力使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内的试料和上述试剂容器内的试剂移动到上述反应容器时,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内的试料的液面位置,位于上述试料保持容器出口流路的折返部的最内周侧位置的外周侧。
5.一种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上述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上述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外周侧的容器连接;在上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捕集上述试料中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部,该核酸捕集部具有安装在上述基板上的作为另一部件的过滤器夹,在该过滤器夹上安装着用于捕集上述试料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过滤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器夹具有厚度比过滤器夹的全长短的壁部,该壁部配置在上述核酸捕集过滤器的通水方向上游侧。
7.一种化学分析装置,具有可绕通过中心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保持盘、和保持在该保持盘上并可卸下的检查盒;上述检查盒具有基板和罩,上述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上述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上述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使溶液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朝上述外周侧的容器移动的流路,从上述内周侧的容器的外周侧端开始,经过朝内周方向延伸后再朝外周方向延伸的折返部,与上述外周侧的容器连接;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保持试料的试料保持容器、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使上述试剂与上述试料反应的反应容器、用于捕集上述试料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部、检测容器,和回收从上述检测容器排出的溶液的回收容器;上述检测容器具有检测区域,收容含有来自核酸捕集部的核酸的溶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容器,由内周侧的第1部分和外周侧的第2部分构成,在上述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设置了具有堰堤功能的分隔壁,将上述保持盘的旋转停止时,在上述第1部分生成的气泡被上述分隔壁阻止而不移动到上述第2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与上述检测容器的第2部分连接的缓冲流路,通过将覆盖该缓冲流路的罩穿孔,使上述检测容器的第2部分与大气压相通。
10.一种化学分析盒,具有基板和罩,上述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上述罩覆盖该容器及流路;利用绕垂直于上述基板的旋转轴线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上述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上述流路朝着上述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空气流路,通过将覆盖该空气流路的罩穿孔,使上述容器通过上述空气流路与大气压相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学分析盒,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上,设有保持试料的试料保持容器、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使上述试剂与上述试料反应的反应容器、用于捕集上述试料所含核酸的核酸捕集部、洗提液容器、检测容器、将清洗液供给该检测空器的缓冲容器,和回收从上述检测容器排出的溶液的回收容器;上述洗提液容器用于收容使上述核酸捕集部捕集到的核酸洗提的洗提液;上述检测容器具有检测区域,收容含有来自核酸捕集部的核酸的溶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构造简单的盒和采用该盒的化学分析装置。本发明的化学分析装置,具有马达、可借助马达旋转的保持盘、配置在保持盘上的若干个检查盒、将检查盒穿孔的穿孔机、加温装置和检测装置。检查盒包含有基板,该基板具有由凹部形成的容器及流路。在基板上安装着覆盖该容器及流路的罩。利用保持盘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溶液从旋转轴线内周侧的容器经过流路朝着旋转轴线外周侧的容器移动。
文档编号B01F13/00GK1808121SQ200510135738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8日
发明者西岛规世, 长冈嘉浩, 横林敏昭, 斋藤充弘, 牧信行, 高桥智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