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8732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气(天然气、炼厂气、合成气、煤气等)在脱硫后回收其中所夹带的胺液的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干气脱硫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醇胺溶剂来脱硫,应用最广泛的醇胺溶剂是复合型甲基乙二醇胺溶剂,干气与溶剂逆向接触,干气中的硫化氢被溶剂吸收而得到净化。但由于该醇胺溶剂自身所具有的发泡倾向以及吸收传质过程的雾沫夹带,使溶剂以泡沫的形式被净化干气夹带造成严重的胺溶剂损失,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胺溶剂带入下游会损坏下游相关设备。回收干气雾沫夹带中的废胺液的装置主要有重力分离器、旋风分离器、扩散式分离器、螺道式分离器、聚集式气液分离器等多种形式,这些装置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剪切破泡功能差、分离效率低、结构复杂、都有运动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干气中废胺液回收装置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剪切破泡功能强、分离效率高、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采用“三维”聚集的“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有筒体4、上封头3、下封头9、进气管15、出气管1、放空管2、胺液出口管A、上排积液口5、下排积液口7、胺液聚集器6、排胺液管A、吹扫口8、液位计口(12.1、12.2)、液位调节计口(13.1、13.2)、上隔板16、下隔板14和支承脚11组成,出气管1和放气管2分别焊在上封头3上,胺液出口管10焊在下封头9的底部,上封头3和筒体4的上端相联,下封头9和筒体4的下端相联,胺液聚集器6的上下端分别装在筒体4内中上部的上隔板16和下隔板14上,排胺液管A装在胺液聚集器6的下方和下隔板14相联,进气管15焊在筒体4上上隔板16的上边,下排积液口7焊在筒体4上下隔板14的下边,吹扫口8焊在筒体4上的中下部位,液位计口12.1、12.2和液位调节口13.1、13.2分别焊在筒体4上下隔板14的下方,支承脚11焊在筒体4的下方。胺液聚集器由多个偶数聚集板18、多个奇数聚集板19、多个隔圈24、多根螺栓23和二个支承板21组成,二个支承板分别装在聚集板的二边,偶数聚集板18和奇数聚集板19间隔放置,中间用隔圈24隔开,用螺栓23穿过其上的孔和支承板21上的孔联成一体。奇数聚集板19和偶数聚集板18有多排,每排多个横向翅片26,翅片26呈长方形,长方形的上边和聚集板的母体相联,其余三边和母体脱离,每排翅片中呈一个或二个翅片方向间隔配置,一个或二个向左边,另一个或二个向右边,奇数聚集板19和偶数聚集板18上的翅片的横向位置相互错开的,各排的纵向位置是重合的。
本发明与目前所用的干气废胺液回收装置相比,具有因采用了翅片式聚集板作为气液分离元件,所以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剪切破泡功能强、分离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胺液聚集器6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聚集板18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1-出气管;2-放空管;3-上封头;4-筒体;5-上排积液口;6-胺液聚集器;7-下排积液口;8-吹扫口;9-下封头;10-胺液出口;11-支承脚;12.1-液位计上口;12.2-液位计下口;13.1液位调节计上口;13.2-液位调节计下口;14-下隔板;15-进气管;16-上隔板;17-吊耳;18-偶数聚集板;19-奇数聚集板;20-立板;21-支承板;22-隔圈;23-螺栓;24-隔圈;25-翅片;A-排胺液管。在实施中,奇(偶)数聚集板上的翅片用冲压加工,翅片与母体间的夹角α以在40-50°间为宜,聚集板的材料以抗腐蚀性能较好的不锈钢为好,其表面有适度的粗糙度,以利于聚集在其上的胺液能顺利的下滑滴落。液位计装在液位计口12.1、12.2上,液位调节计装在液位调节计口13.1、13.2上。放空管2在维修时把筒体4内干气放净用,吹扫口8清洗时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针对净化气体所携带的胺液乃是“储液泡沫”而非纯“雾滴”的特点,并根据形成泡沫弹性凝胶薄膜层的液膜表面张力、夹带胺液流失速度、液体粘度等表面特性,采用了具有特殊表面特性的翅片式组合聚集板为分离元件。增加表面润湿能力以减少气泡表面浮集,降低泡沫表面张力;夹带胺液的气流纵向通过聚集元件,板间特殊型式的翅片使气泡扭曲变形增加泡沫内外压差,以使泡沫“剪切”破碎;部分气流通过板上横向开孔流动并撞击翅片,“剪切”破碎的雾沫在翅片表面聚结,向下滴落。部分“纵向”在板间流动的气流与“穿孔”流动的气流垂直交叉混流,“雾沫”进一步聚集长大。同时由于板面的材料特性,“雾沫”被“黏附”在板面聚集长大滴落。
本实用新型的下隔板14以上为干气和胺液的聚集分离腔,以下为胺液储胺腔。在工作时,带有残留胺液的干气经进气口15进入干气和胺液的聚集分离腔,通过由奇数聚集板19和偶数聚集板18等聚集元件组成的胺液聚集器6,气流中的胺液泡沫在聚集元件内被破泡聚集,聚集的胺液经排胺液管A流入储胺腔内,分离后的净化干气经出气管1排出,进入储液腔的胺液在液位调节机构的控制下,从储胺腔下部的胺液出口管10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是由筒体(4)、上封头(3)、下封头(9)、进气管(15)、出气管(1)、放空管(2)、胺液出口管(10)、上排积液口(5)、下排积液口(7)、胺液聚集器(6)、排胺液管(A)、吹扫口(8)、液位计(12.1、12.2)、液位调节计口(13.1、13.2)、上隔板(16)、下隔板(14)和支承脚(11)组成,出气管(1)、放空管(2)分别焊在上封头(3)上,胺液出口管(10)焊在下封头(9)的底部,上封头(3)和筒体(4)的上端相联,下封头(9)和筒体(4)的下端相联,胺液聚集器(6)的上下端分别装在筒体(4)内中上部的上隔板(16)和下隔板(14)上,排胺液管(A)装在胺液聚集器(6)的下方和下隔板(14)相联,进气管(15)焊在筒体上的上隔板(16)和下隔板(14)之间,上排积液口(5)焊在筒体(4)上上隔板(16)的上边,下排积液口(7)焊在筒体(4)上下隔板(14)的下边,吹扫口(8)焊在筒体(4)上的中下部位,液位计口(12.1、12.2)和液位调节口(13.1、13.2)分别焊在筒体(4)上下隔板(14)的下边,支承脚(11)焊在筒体(4)的下方。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是胺液聚集器由多个奇数聚集板(19)、多个偶数聚集板(18)、多个隔圈(24)、多根螺栓(23)和二个支承板(21)组成,二个支承板(21)装在聚集板的两边,偶数聚集板(18)和奇数聚集板(19)间隔放置,中间用隔圈(24)隔开,螺栓(23)穿过其上的孔和支承板(21)上的孔联成一体。
3.按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其特征是奇数聚集板和偶数聚集板上有横向多排,每排多个翅片(26),翅片(26)呈长方形,长方形上边和聚集板的母体相联,其余三边和母体脱离,每排翅片中呈一个或二个翅片方向间隔配置,一个或二个向左边,另一个或二个向右边,奇数聚集板(19)和偶数聚集板(18)上的翅片的横向位置是相互错开的,各排翅片的纵向位置是重合的。
专利摘要一种干气中废胺液高效回收装置,属气液分离装置,由筒体、上封头、下封头、进气管、出气管、放空管、胺液出口管、上排积液口、下排积液口、胺液聚集器、排胺液管、吹扫口、液位计口、液位调节计口、上隔板、下隔板和支承脚组成,出气管、放空管焊在上封头上,胺液出口管焊在下封头底部,筒体的上下端分别和上、下封头相联,胺液聚集器的上下端装在筒体内上中部的上下隔板上,排胺液管装在胺液聚集器的下方与下隔板相联,进气管、上下排积液口、吹扫口、液位计口、液位调节计口分别焊在筒体上,与目前所用的干气废胺液回收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节能、剪切破泡功能强、分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53/26GK2887874SQ20052007479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张明会, 徐斌 申请人:上海博申脱硫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启东混合器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