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088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挥发油气进行回收的系统,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 设备成本低、利于环保的膜法油气回收系统。
技术背景汽油从原油开采到炼油加工、终端用户消费,通常需要经历若干储存、装 卸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受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汽液相体积变化及其 它因素的影响,会有一部分油气挥发,造成油气损耗。如油品储罐部分的油气 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油品中转站、炼油厂、油库等;油品向火车、汽车、轮 船等运输工具的装卸操作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耗,由槽 车向加油站卸油及加油站油枪向用户加油时的油气损耗。据权威部门统计,汽 油在储、运、销环节因轻组份的挥发造成的损失占总量的0.6%,如2003年全 国汽油消耗量5000万吨,至少挥发损失2.8亿立方米,按每立方米至少含1.2 千克汽油计算,仅挥发一项就造成高达13亿人民币(汽油单价按4000元/吨计) 的经济损失;2004年我国因汽油挥发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人民币。由于 油气混和物的14种烃类物中有4种为致癌物质,因此汽油挥发不仅带来经济损 失,同时也给环境(大气)造成污染,对安全生产也构成威胁。目前,人们已 开始对挥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就是将汽油在储运、装卸及加油过程中所挥发的 油气收集起来,经过回收系统(装置)处理以重新制成汽油。现有的油气回收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种是活性碳吸附技术,该技术所用设备占地面积大, 而且活性炭寿命短、安全性差、运行费用高,操作频繁,因所形成的废料难处 理而造成二次污染,回收规模受吸附、解附限制且不能吸附油气中所含的 MTBE、丙硐苯、H2S等; 一种是冷凝法,同样存在着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同 时需要固定的生产车间,流程复杂,维修困难,能耗高,不利于间歇操作;还 有一种是优先渗透油气成份的气体分离膜法,对于处理较大气量油气混合物, 需与溶剂吸收法结合,流程复杂;上述三种技术所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处理 过程所产生的气量大,流程长且复杂,设备造价高。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 设备成本低、利于环保的膜法油气回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设有油气回收管 1,油气回收管1通过风机2与气体分离膜3相接,气体分离膜3的渗透侧通过 输气管4与真空泵5相接,与气体分离膜3的非渗透侧相接有回油管6。所述的气体分离膜3是巻式膜或板式膜。所述的气体分离膜3是由多个气体分离膜并联而成。所述的油气回收管l、输气管4及回油管6中分别设置有阀门7、 8、 9。在所述油气回收管1中设有压力调节控制器10。本实用新型通过油气回收管收集所挥发的油气,并以风机为动力使所收集 的油气通过气体分离膜,空气成份优先渗透,其中碳烃化合物的含量远远小于 35g/m3,可以直接排入大气中,利于环境保护;未渗透气(油气)被浓縮并可 通过回油管直接送入油品储罐并可排出由于油品液位下降而由呼吸阀吸入的空 气,降低挥发损失;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设有油气回收管l,油气回收管1通过风机2与气体分离膜3相接,气体分离膜3的渗 透侧通过输气管4与真空泵5相接,与气体分离膜3的非渗透侧相接有回油管 6。气体分离膜3可以是巻式膜或板式膜并可由多个气体分离膜并联而成。为了 控制方便,在油气回收管l、输气管4及回油管6中分别设置有阀门7、 8、 9, 在油气回收管1中设有压力调节控制器10。具体使用状态如图2所示是储油罐l]为槽车12注油时的使用状态。储 油罐ll通过阀门13向槽车12注油,通过阀门14向储油罐11加油时排出的油 气及温度升高储油罐11呼出油气均通过阀门15与油气回收管1相接,储油罐 11为槽车12注油时所排出的油气通过阀门16与油气回收管1相接,回油管6 通过阀门17与储油罐11相接。工作过程如下1.储油罐11通过阔门13为槽车12注油时,槽车12内油气通过阀门16、
阀门7与油气回收管1相通,当压力达到压力调节控制器IO所设定的上限值时, 风机2、真空泵5启动工作,油气中的部分空气通过气体分离膜3并通过输气 管4、真空泵5排入大气中;浓縮的油气通过回油管6、阀门17循环至储油罐 11内。当压力达到压力调节控制器设定下限值时,风机2、真空泵5停止运行, 可实现连续或间歇工作。2. 通过阀门14向储油罐11加油时,随着储油罐11内油液位升高,罐上部 空间压力升高,当压力达到压力调节控制器设定上限值时,风机2、真空泵5 启动工作,油气通过阀门15、阀门7与油气回收管1相通,油气中的部分空气 通过气体分离膜3并通过输气管4、真空泵5排入大气中;浓縮的油气通过回 油管6、阀门17循环至储油罐11内。当压力达到压力调节控制器设定下限值 时,风机2、真空泵5停止运行,可实现连续或间歇工作。3. 储油罐ll的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储油罐ll内气体膨胀而压力升高,当 压力达到压力调节控制器设定上限值时,风机2、真空泵5启动工作,油气通 过阀门15、阀门7与油气回收管1相通,油气中的部分空气通过气体分离膜3 并通过输气管4、真空泵5排入大气中;浓縮的油气通过回油管6、阀门17循 环至储油罐ll内。当压力达到压力调节控制器设定下限值时,风机2、真空泵 5停止运行,可实现连续或间歇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设有油气回收管(1),油气回收管(1)通过风机(2)与气体分离膜(3)相接,气体分离膜(3)的渗透侧通过输气管(4)与真空泵(5)相接,与气体分离膜(3)的非渗透侧相接有回油管(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分 离膜(3)是巻式膜或板式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 体分离膜(3)是由多个气体分离膜并联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回 收管(1)、输气管(4)及回油管(6)中分别设置有阀门(7)、 (8)、 (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法油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气回 收管(1)中设有压力调节控制器(10)。
专利摘要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膜法油气回收系统,设有油气回收管(1),油气回收管(1)通过风机(2)与气体分离膜(3)相接,气体分离膜(3)的渗透侧通过输气管(4)与真空泵(5)相接,与气体分离膜(3)的非渗透侧相接有回油管(6)。通过油气回收管收集所挥发的油气,并以风机为动力使所收集的油气通过气体分离膜,空气成分优先渗透,其中碳烃化合物的含量远远小于35g/m<sup>3</sup>,可以直接排入大气中,利于环境保护;未渗透气(油气)被浓缩并可通过回油管直接送入油品储罐并可排出由于油品液位下降而由呼吸阀吸入的空气,降低挥发损失;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53/22GK201002001SQ20062016879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杨文辉, 牛正东 申请人:大连我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