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466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体混合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喷液的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 机。
技术背景现有的螺旋锥形混合机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如现在通行的带支承的单螺 旋和双螺旋锥形混合机,为了实现粉体与液体的混合,在锥体盖上开几个通液口,将液体喷 入锥体内。因通液口是固定不动的,而物料在锥形筒体内的运动是不均勻的,如此导致粉体 与液体的混合效果不好,混合精度低,混合效率低,且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上述产品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螺旋锥形 混合机,其由电动机、分配箱、连接管、传动头、旋转接头、螺旋、中支承轴、筒体、喷头、进料 口、卧式减速机、立式减速机、出料部分等组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机安置在机身的最上方, 电动机的下部设置立式减速机,立式减速机的一侧设有卧式减速机,进料口安置在卧式减 速机的正下方;筒体的内壁两边分别设置了螺旋,这两只螺旋呈左右对称;两只螺旋上端 均设有传动头,此两个传动头是对称的;分配箱安置在中支承轴的中上部,中支承轴的下端 连接有旋转接头,中支承轴的内孔与旋转接头的出液口相连通;筒体的中上部设有两个喷 头,这两个喷头是左右对称的,喷头通过连接管与中支承轴相连,并与中支承轴的内孔相连
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混合精度高、效率高、能耗低,能实现液体和粉体物料 的有效混合,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密封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动机 2、分配箱 3、连接管 4、传动头 5、旋转接头 5A、出液口 6、螺旋 7、中支承轴 7A、内孔8、筒体9、喷头 10、进料口 11、卧式减速机 12、立 式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包括电动机1、分配箱2、连接管3、传动 头4、旋转接头5、螺旋6、中支承轴7、筒体8、喷头9、进料口 10、卧式减速机11、立式减速机 12等。电动机1安置在机身的最上方,电动机1的下部设置立式减速机12,立式减速机12 的一侧设有卧式减速机11,进料口 10安置在卧式减速机11的正下方;筒体8的内壁两边分 别设置了螺旋6,这两只螺旋6呈左右对称;两只螺旋6上端均设有传动头4,此两个传动头4是对称的;分配箱2安置在中支承轴7的中上部,中支承轴7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5,中 支承轴7的内孔7A与旋转接头5的出液口 5A相连通;筒体8的中上部设有两个喷头9,这 两个喷头9是左右对称的,喷头9通过连接管3与中支承轴7相连,并与中支承轴7的内孔 7A相连通。两台摆线针轮立式减速机12及卧式减速机11进行机械联锁,经分配箱2及传 动头4带动螺旋6公转和自转;压力液体从旋转接头5进入,通过旋转接头5出液口 5A向 上流入中支承轴7的内孔7A,再经过连接管3和喷头9向锥体内喷出。由于喷头9通过连 接管3与中支承轴7相连接,喷头9随公转而在锥体内转动,所以,可将喷头9设置于物料 翻动比较迅速的部位上方,并紧跟这些部位转动,使物料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与液体混合,使 得混合均勻,混合精度高,混合效率大大提高。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由电动机、螺旋、中支承轴、筒体、进料口、出料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动机安置在机身的最上方,电动机的下部设置立式减速机,立式减速机的一侧设有卧式减速机,进料口安置在卧式减速机的正下方;筒体的内壁两边分别设置了螺旋,两只螺旋上端均设有传动头;分配箱安置在中支承轴的中上部,中支承轴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中支承轴的内孔与旋转接头的出液口相连通;筒体的中上部设有两个喷头,喷头通过连接管与中支承轴相连,并与中支承轴的内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只螺旋呈左 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传动头是 对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喷头是左 右对称。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其由电动机、分配箱、连接管、传动头、旋转接头、螺旋、中支承轴、筒体、喷头、进料口、卧式减速机、立式减速机、出料部分等组成。电动机安置在机身的最上方,电动机的下部设置立式减速机,立式减速机的一侧设有卧式减速机,进料口安置在卧式减速机的正下方;筒体的内壁两边分别设置了螺旋,这两只螺旋呈左右对称;两只螺旋上端均设有传动头;分配箱安置在中支承轴的中上部,中支承轴的下端连接有旋转接头,中支承轴的内孔与旋转接头的出液口相连通;喷头通过连接管与中支承轴相连,并与中支承轴的内孔相连通。混合精度高、效率高、能耗低,能实现液体和粉体物料的有效混合,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密封可靠。
文档编号B01F7/08GK201755459SQ201020262988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金大刚 申请人:金大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