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及平板膜元件和平板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682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及平板膜元件和平板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对水处理用平板膜元件中膜支撑板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厚度薄且不易变形,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膜元件间距;以及过滤运行阻力和跨膜压差小的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还涉及由此支撑板构成的平板膜元件和平板膜组件。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成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一种很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选择,并被视为 “最佳实用技术(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平板膜元件是MBR反应器的核心元件, 而支撑板又是平板膜元件的重要核心部件,支撑平板膜的支撑板如中国专利CN1676202、 CN101541406、CN201534787U、CN201493055U、CN201692771U 等所述,基本采用耐腐性好但刚性相对差的塑料薄板,在其正反面有纵向导流沟槽(常用纵向相间错开);组件组装是膜元件通过框形支架上宽度两边相间U型插槽,将两面覆有平板膜组成的平板膜元件由顶部向下插入各U型槽中,即膜片支撑板相间固定,是靠两侧边插入U型槽定位。平板膜元件自发明以来,支撑板结构及形成相间定位基本都是如此,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组装方式也唯一为上部向下插入式。而实际工程中为使有足够过滤面积,满足大过滤通量需求,膜元件都尽可能采用大尺寸,例如有较常用规格为高1.8X宽0.5米的大平面,并且理论上面积越大越好,但由于受插入水中过滤出水阻力及支撑板强度和刚度、插式组装等限制,此尺寸已经为通用最大尺寸。对于如此大平面,为有效防止使用中受插入水压力及下方曝气冲刷力作用变形,塑料支撑板厚度通常至少在5. 5 — 6. 0mm,而且面积增大厚度呈正比增加。此支撑板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相对较厚的支撑板(5. 5 - 6. Omm),成为膜元件构成成本第二大因素,其成本约占整片膜元件的40 - 50%,也是造成膜元件成本较高、推广困难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但降低板厚度又会造成刚性不够,不足以使其竖立支撑保持平面;二是大平面膜元件是靠侧边定位(插入U型槽)保持组成元件要求间距(通常为7 - 8_),对于如此大的平面,即使如此厚的塑料支撑板,仅靠两侧边定位,在实际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形起翘,变形起翘导致相邻两片膜元件间间距在起翘部位发生变化,特别是间距变小会造成膜元件间气水冲刷不均勻,产生积泥,进而造成膜面堵塞,使得出水通量下降。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支撑板厚度克服起翘变形缺点,但由于其占构成成本较高,增厚会造成成本增加较多,更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推广应用;其次,支撑板厚度增加,还将减小单位体积内有效过滤面积(相同组件厚度片数减少),以及重量增加。因此虽然现有支撑板在使用中易变形起翘,但综合各因素实际应用厚度仍以5. 5 — 6. Omm居多,因此上述缺点成为难以克服。平板膜元件支撑板厚成本高,且使用中仍易变形起翘,已成为浸没式平板膜组件使用难以逾越的障碍。其次,现有竖向远大于宽度的矩形支撑板,过滤出水大都采用单一相间纵向导流凹槽导流至顶部(顶端或顶端侧面)出水,即单一上出水。然而高达1.8米左右(大面积甚至更高)的膜元件,浸没在水中板面上下压力客观上不同,造成上下跨膜压差差异大,为将膜片下部透过膜面出水引导至上部出水口排出,运行必须采用泵抽吸出水,基本不能采用重力压差运行,是造成运行能耗高的一个因素。即使采用抽吸排水,由于水压差不等原因, 膜面上下区域抽吸力客观不可能均勻,平面上下各点抽吸力不均勻,极易造成膜面污染程度不一,例如靠近出水口抽吸力大区域,膜面污染严重,远离抽吸出水口膜面污染相对轻, 长时间运行使得膜面各区域阻力不均勻,还会缩短膜片使用寿命。单出水口在线化学清洗时,因支撑板下部导流槽中残留过滤水,清洗化学药剂进入膜元件内部时会被稀释,造成实际清洗药液在膜面浓度分布不均勻,有时甚至不能到达所有膜面,导致在线化学清洗不彻底、不全面,不仅影响清洗效果,而且长时间反复清洗不彻底区域造成污染渗入最后不能清洗,使得膜抗污染能力下降,处理出水也下降;再就是,膜元件内存在过滤余水,上部灌注药液渗入下部膜面用量大,造成清洗药液浪费,增加了膜在线清洗费用。中国专利CN101905922A、CN101829504A公开的可反洗平板膜元件,在上下两端各设置一出水口,形成上下两端出水及进药液在线清洗,并在上下出水口间设置有阀门。虽然理论上可以降低一半纵向出水流程,以此减小出水阻力,但客观上膜面纵向存在阻力差异, 单一相间纵向导流槽上下两端出水,仍不能消除纵向阻力差异,再加上膜元件上下端在水中压力不同,而且会因膜堵塞而发生变化,实际要形成上下同时抽吸出水,控制难度很大, 所以采用阀对上下出水切换,这样运行过程又仍然为单端进、出。现有技术上述不足仍然没有得到克服。中国专利CN101857302A浸没式平片膜元件,中间支撑板上、下端分别各设有两个抽吸管,以及在相邻纵向导流槽间设置若干上下相间短横向集水通槽(横向不全连通),解决更大面积膜元件(例如最高2. 5米)。中国专利CN102070M6A浸没式平板膜元件,改进将支撑板设置成上部和下部二段,中间由横截面为“H”型安装连接条组成整板,上和下端各设有两个抽吸管,形成两个上下相互独立的膜过滤系统,以及在上下支撑板的几个相邻导流槽间设置横向短集水通槽(横向不全连通)。解决做成更大面积(高度4-4. 5米)。虽然在支撑板相间纵向导流槽间设有若干上下相间横向短连通集水通槽,但集水仍需由纵向槽排出,出水流程长,上下压差大以及单一相间纵向导流槽的缺点仍然存在,仍然未得到克月艮。并且后者仍然为二块上下独立膜元件。中国专利CN201722204U及CN201722200U膜生物反应器平片膜元件,支撑板两侧面采用均勻分布圆形凸柱形成空间作为透过液通道。其与现有技术的相间纵向沟槽形成导流槽相反,改为由密集散点凸圆支撑膜,在密集散点凸圆间形成纵横相通的导流通道,发明目的解决的是使膜面清洗均勻,提高抗污染能力。此通过密集凸出的散点圆柱支撑膜形成的导流通道,虽然纵横相通,可以均勻及减小流道阻力,以及使面板出水通道没有死角,达到提高清洗效果。但带来其他缺点例如此结构支撑板,相同厚度强度及刚度将大幅度降低 (实际减薄了板面保持竖直的厚度),使用中更容易产生变形起翘,如果采用较厚板面支撑板,又导致成本增加,以及单位体积有效过滤面积减少;靠凸圆支撑膜面,必然导致凸圆排列密集,不仅给开模制造增加了难度,对于大面积支撑板更难实现;而且小面积凸圆柱支撑薄的微孔膜面(通常只有0. 2mm),点圆与膜面接触面小,在水压作用下容易造成微孔膜的损坏。再就是,现有技术多片膜元件组装成膜组件,采用在支架宽度两边设置或加工相间U型槽,将膜元件由上向下插入U型槽中组装成膜组件(竖插式安装)。此种结构及组装方式,主要有二大不足一是框架U槽间距设定,膜元件间距就确定不能改变,难以适应不同及可变污水最佳排列间距要求,如果要改变膜元件间距,必须重新制作组件用框架,组件框架通用性差;二是现场组装上向下插入安装,需爬高作业很是不方便,对于高达1.8米或更高膜元件,竖插式安装极不方便。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厚度薄且不易变形,组装方便的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节膜元件间距的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出水阻力小,过滤通量大,膜片使用寿命长的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本发明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性能的平板膜元件。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组件框架结构简单,不需爬高安装,按装方便的平板膜组件。本发明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将原平板膜元件由两侧边插入U型槽形成相邻间隔,改为在支撑板正反两面设置若干有限分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使相邻膜元件间隔依靠支撑板面凸台对合形成间隙,这样膜元件组合不是由两侧边在U型槽中定位,而是由板面分散有限几个凸台支撑形成间隔,使得支撑板厚度减薄,也不会变形起翘,并且使得组件组装可以改为侧部插入框架安装,使得膜组件组装方便,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说,本发明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包括正反面有相间纵向导流槽的塑料薄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本发明第二目的实现,使支撑板两面高出板面凸台高度,按相邻两片对合最小间距的1/2确定,例如3 — 6mm,这样在组装不同要求相邻间距时,只需在各凸台上加设增厚间隔垫片即可,而不需要如现有技术如改变整个支架(实际为改变支架框U型槽),以及一种框架只能是一种固定间距,使组件框架具有通用性。本发明第三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上述支撑板两面纵向中间区域增加至少一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导流槽,以及连接横向导流槽的水咀,从而达到减小过滤出水/反洗药液纵向流程,降低过滤排水阻力,增大过滤通量,提高药洗效果,延长膜使用寿命。本发明第四目的实现,在前述支撑板两面平覆平片微孔膜,不同于现有技术是使平片膜在支撑板各高出凸台位置开孔使凸台露出膜面,膜开孔周边与支撑板平面粘结形成密封。具体说,本发明平板膜元件,包括正反面有相间纵向导流槽的支撑板,及至少两面平覆的平片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说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支撑板两面平覆的平片微孔膜在支撑板各高出凸台位置开孔使凸台露出膜面,膜开孔周边与支撑板凸台外周平面粘结形成密封。膜在凸台位置开孔,并开孔周边与支撑板面粘结密封, 相同于现有技术膜周边与支撑板封闭,主要是形成膜与支撑板间密封,确保膜的过滤作用, 避免处理水或清洗药液因开口短流,使膜失去作用。粘结密封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膜与支撑板周边密封方式,例如超声波热融焊接或胶水粘结,此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第五目的实现,组件框架采用无U型插槽侧面开口栅条框架,组装组件时, 将单片膜元件或几片组合的膜元件,通过侧面插入框架,组合膜元件厚度方向由若干金属杆穿插组成整体。具体说,本发明平板膜组件,包括放置相间膜元件的框架,及内置多片相邻间隔的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平板膜元件的平片微孔膜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支撑板两面平覆的平片微孔膜在支撑板各高出凸台位置开孔使凸台露出膜面,膜开孔周边与支撑板平面粘结形成密封,各相邻膜元件宽度两侧封闭。在详细说明前,先通过对发明能够达到的基本功能及效果作一介绍,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总体构思技术方案及达到的基本技术效果有一个明确了解。本发明由于在原平板膜元件支撑板,正反两面分布设置若干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从而使组装膜组件膜元件相邻间隔,不是依靠大面积侧边插入框架U型槽定位,而是由支撑板面分布若干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对合形成相邻间隔,板面散点对合形成间隔,这样即使支撑板减薄,也由于板面由多点支撑也不会变形起翘,从而解决了既能减薄支撑板,而又不会在使用中变形起翘。此外,支撑板两面各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按两片对合最小间距的1/2确定高度,使得组装相邻膜元件时,可以通过在凸台面上增加垫片改变相邻间距,使之在最小间隔以上实现间距宽度可变,从而使组装膜组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两片膜元件间距,而不需改变框架。支撑板两面纵向中间区域增加至少一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导流槽,以及出水口,形成至少上中(不一定为1/2正中)下三点或以上出水,从而将平板膜在过滤面上分成上下抽吸力大致接近的二个或以上过滤面,较现有顶部单端出水/进药液清洗及上下两端出水/进药液清洗,不仅减少了导流流程,可以使大高度过滤面跨膜压差得到均勻,而且纵横导流槽交叉相通,可使出水按阻力最小排出(反洗药液同样按阻力最小均布)。在再线清洗注入药液前还可以通过下部出水口排出部分过滤余液,不仅使得清洗药液进入膜下部速度快,减少了药液消耗,而且过滤存水减少,渗至全部膜面药液浓度均勻。膜组件组装间隔定位,由支撑板面若干散布凸台支撑,使得组件组装与框架分离,并能实现组件侧装,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中。支撑板面高出平面的凸台,主要用于相邻支撑板(膜元件)间隔定位,及压紧组成膜组件,其散点分布量视支撑板面大小而定,只需有限几个或十几个即可,导流仍是靠支撑板面上纵向导流槽(区别于中国专利CN201722204支撑膜面圆柱)。凸台一种较好为正反面同位设置,凸台高度按相邻对合间距的1/2确定,其中一种较好凸台高度按相邻对合最小间距的1/2确定,这样可以通过在凸台面增加垫片形式,增加相邻膜元件相间间距,实现间距可调。此外,一种较好是支撑板面全部或部分凸出凸台厚度方向开有贯通孔,更方便元件组装成组件,膜元件组装成膜组件时可以在厚度通孔中穿过销轴压紧固定。支撑板两面纵向中间区域增加至少有一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导流槽,以及连接横向导流槽的出水口,主要作用是使大高度膜元件,被分隔成跨膜压差均勻的二或多块,以利于降低导流进出液阻力。按组成膜元件高度不同,可以设计一或多道横向导流槽,考虑到膜元件淹没水中上下压差差异,一种较好是横向导流槽设置在支撑板顶向 T 40 - 75% 区间。微孔膜在凸台位置开孔,以及开孔周边与支撑板粘结密封,主要是减小因凸台顶膜造成凸台位置膜面损坏,以及同膜元件,使过滤膜与支撑封闭,防止短流。此外,一种较好是使纵横导流槽交叉点正反面贯通,这样透过膜片滤水或反洗药液可以按阻力最小路径导出/导入,更有利于均勻平面各区间跨膜压差,提高膜通量,并且也能更均勻膜污染,也有利于延长膜使用寿命。膜元件,一种较好是采用若干片组合成一体,例如2-5片,组合片数视支撑板大小而定,如果板面过大宜减少组合片数,以降低组合膜元件重量,这样使得支撑板减薄后强度降低得到补充增强,方便运输和组装。若干片组合,一种较好是在相邻片侧面用侧条封闭, 其功能同组装膜组件侧面封闭,防止曝气时从两侧跑出,短流不能到达上部膜面。当然也可以不设侧封条,在组装成组件后在两侧面加装侧封板,具有同样功能。本专利中除涉及上述所述改进部分外,其余未涉及部分与现有平板膜支撑板、平板膜元件,平板膜组件相同,例如纵向导流槽正反面交错设置,上端及下端出水口,可以设置在顶端或底端,或是其侧面,组成膜组件时,相邻膜元件两侧或组件侧面采用间隔条或侧板封闭,防止曝气短流。本发明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支撑板面上分布凸出板平面的若干凸台作为间隔支撑,平面上多个支撑点支撑,改变了原来膜元件依靠宽度两侧边定位,需用较厚支撑板(厚度为维持竖起刚度,减少变形所要求)及易造成支撑板起翘变形,可以明显减薄支撑板厚度,厚度可以由原来的5. 5 — 6. Omm,减薄为3. 5mm左右,从而使支撑板材料重量降低30%左右,成本也可降低30%左右;此外,重量减轻还节省了运输费用及吊装费用。由于采用凸台支撑形成间隔,支撑板厚度减薄还不会造成支撑板起翘变形,可以确保相邻膜元件平面间各点间距固定不变,保证气水冲刷流道大小一致,冲刷强度均勻,不会造成因起翘变形造成局部间距变小造成淤泥堆积,既可以降低膜污染程度,又能提升膜过滤出水通量,若干散布有限凸台,支撑板加工制作简单,基本不增加原支撑板制作难度。此外,支撑板平面上设置形成间距的凸台,还改变了膜元件组装组件方法,不需再采用上下插入方式安装,可以改由侧面横向安装,不仅大大方便了膜组件的现场组装,而且简化了膜支架结构,不再需设置设定间距的U型槽,使得框架与膜元件间隔定位分离,仅作为组件框架使用,从而提高了组件框架的通用性,还降低了膜支架的制作成本,以及降低了安装劳动力(不需在高位向下插入按装),为MBR反应器降低成本、方便安装作出了重要贡献。再就是,凸台凸出高度按对合最小间距的1/2确定,还有利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膜元件相邻间隔,从而可以实现膜元件间距可调,即冲刷流道的大小可以调整,使得在相同曝气强度下,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水污泥浓度及粘度,调整对膜面的冲刷强度,提高膜抗污染能力。另夕卜,支撑板正反面增设横向贯通的横流道,导流槽纵横交错,以及纵横流道十字交汇点正反贯通,使得集水导流槽更畅通,出水可以按最小阻力导出,既降低了系统跨膜压差,使得过滤可以采用重力压差出水(仅需水位压差2-3米即可),因而可以较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此外,还能使得膜元件在线化学清洗更畅通,清洗更彻底效果好,充分恢复膜通量,抗污染能力增强,还能节约清洗药剂量,缩短清洗时间,以及延长膜片运行寿命。本发明创新, 首创了相邻膜元件间隔定位依靠板面散点凸台靠碰定位,以及使膜元件安装采用侧装方式,和若干片膜元件组合成组合膜元件,此为本发明创新区,并别于现有技术的最大特征。以下结合若干优化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质,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并不代表本发明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非实质性增加和/或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发明保护范围。


图1为本发明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平板膜元件在凸台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平板膜组合膜元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平板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参见图1,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1,由同现有技术由塑料制成高1. 8米, 宽0. 5米,厚3. 5mm平板,正反面有错开纵向导流凹槽2、3。纵向导流槽上端有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正反错开导流槽4,中间由上向下40%高度及75%高度,各有1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正反错开导流槽6,上下各横向导流槽一端各有水咀9。支撑板正反两面宽度两边及中间有三排同位设置相间凸出板面圆形凸台5,其高度按通常最小间隔间距1/2确定,例如3mm,正反面两边同位各有相间4个,中间相间2个,共计10个圆形凸台,全部或部分凸台在厚度方向有贯通孔(用于组成组件穿筋连接压紧),各圆形凸台外周有一圈膜焊接平面7,支撑板1周边有膜焊接平面7 (膜粘结区),支撑板宽度两侧边有若干相间组装定位凹槽8 (也可以是通孔)。实施例2 参见图2,采用实施例1支撑板1,同现有技术膜元件,正反表面分别平覆有导流无纺布12及平片微孔膜11,导流布及平板微孔膜在支撑板凸台位置开孔使凸台5 露出。两面平板微孔膜开孔圈边与支撑板面凸台外圈的焊接平面9,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高频焊接粘结形成封闭圈10,同现有技术平板膜与支撑板周面也焊接封闭,从而使微孔膜面与支撑板形成封闭过滤空间,组成平板膜元件13。实施例3 参见图3,将5片实施例2平板膜元件13,并列按凸台对合组合,由定位销16穿过两侧边(宽度)圆形凸台5中间通孔固定压紧,相间膜元件13间隙宽度两侧由侧封条15封闭,组成组合膜元件17。在组合时,根据需要如果相邻膜元件间距L需要加宽, 则可在各凸台上增加增宽间隔垫片14。实施例4:参见图4,按设计膜生物反应器尺寸,制作型钢结构框架18,其中宽度一侧面预先留有开口(不封闭),将实施例2或3膜元件13或17 (图中为组合膜元件17), 由侧面插入框架后,用若干圆钢22通过支撑板侧边定位凹槽8将组合膜元件横向固定,在厚度两端插入封板20封闭,两侧封板利用中间凸台5用不锈钢件21压紧固定,再用若干栅条19封闭开口,组成整体膜生物反应器。如果采用例2单片膜元件13组装,宽度两侧还需插入封板形成相邻膜元件间隙间封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支撑板材质的改变、尺寸改变、横流道数量改变,凸台形状及间距、以及在板面排列方式、数量的改变,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本专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包括正反面有相间纵向导流槽的塑料薄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正反两面凸台同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凸台高度为相邻两片对合最小间距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凸台高出板面 3 — 6mm 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高出凸台外周有一平面粘膜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面全部或部分凸出凸台厚度方向有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纵向中间区域至少有一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导流槽,以及连接横向导流槽的水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横向导流槽设置在支撑板顶向下40 — 75%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纵横导流槽交叉点正反面贯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平板膜元件用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侧边有组装用通孔或凹槽。
11.平板膜元件,包括正反面有相间纵向导流槽的支撑板,及至少两面平覆的平片微孔膜,其特征在于所说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支撑板两面平覆的平片微孔膜在支撑板各高出凸台位置开孔使凸台露出膜面,膜开孔周边与支撑板凸台外周平面粘结形成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正反两面凸台同位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凸台高出板面3- 6m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面全部或部分凸出凸台厚度方向有贯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纵向中间区域至少有一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导流槽,以及连接横向导流槽的水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纵横导流槽交叉点正反面贯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由若干单片膜元件并列组合,组合膜元件厚度方向由若干杆件通过侧边通孔或凹槽和/或凸台通孔压紧,相邻膜元件宽度两则面有则封条封闭。
18.平板膜组件,包括放置相间膜元件的框架,及内置多片相邻间隔的平板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平板膜元件的平片微孔膜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的凸台, 支撑板两面平覆的平片微孔膜在支撑板各高出凸台位置开孔使凸台露出膜面,膜开孔周边与支撑板平面粘结形成密封,各相邻膜元件宽度两侧封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框架由栅条组成的栅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栅框膜元件宽度方向至少一侧开口,侧面插入膜元件后由栅条封口。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正反两面凸台同位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凸台高出板面3- 6mm。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面全部或部分凸出凸台厚度方向有贯通孔。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两面纵向中间区域至少有一条横向到宽度最外纵向导流槽的横向导流槽,以及连接横向导流槽的水咀。
25.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纵横导流槽交叉点正反面贯通。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并列膜元件厚度方向由若干杆件通过侧边通孔或凹槽和/或凸台通孔压紧,各相邻膜元件宽度两侧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用平板膜元件及组件,其特征是膜元件支撑板正反两面各有若干散布高出支撑板面凸台。相邻膜元件组合依靠支撑板面凸台作为间隔支撑,不仅支撑板不会起翘变形,确保相邻膜元件平面间各点间距不变,曝气冲刷均匀,降低了膜污染,而且还可明显减薄支撑板厚度,厚由原来5.5-6.0mm减薄为3.5mm左右,使支撑板重量及成本降低30%左右,凸台作间隔还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组装膜组件相邻间隔,实现膜元件间距可调,此外还改变了膜元件组装组件方法,可以侧插组装,简化了膜支架结构,提高了组件框架通用性。支撑板正反面增设横向贯通横流道,使得集水导流阻力小,系统跨膜压差小,过滤可以采用重力压差出水,可以较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文档编号B01D63/08GK102512963SQ20111035950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敏忠 申请人:江苏蓝天沛尔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