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073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设备的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脱除半水煤气、焦炉煤气中H2s、HCN等物质后溶液再生的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专利号为200720188040. 9名称为《一种空气射流吸液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射流吸液装置,包括有壳体、进气管、喷射管、混流排出管和吸液头,壳体由内腔相通的前壳体和后壳体连接构成,喷射管装在前壳体内,并在喷射管与前壳体内腔之间形成吸收室,吸液头与吸收室连通;后壳体内腔依次从前向后分为收缩室、扩散室和膨胀室,收缩室为逐渐缩小的锥形,膨胀室的腔径大于扩散室;进气管连接在喷射管进口,混流排出管连接在后壳体膨胀室末端。该装置以空气射流产生真空的原理,较好地将滴漏的切削液吸收再利用,解决了生产作业环境中不可避免的液体漏、滴、洒等因素给环境造 成的污染或安全隐患,然而,该装置为一次性整体焊接制成,清理管中硫垢和杂物时非常不方便,另外,该装置操作复杂,能源消耗较大,所以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巧妙、节能环保、脱硫效果好的脱硫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脱硫装置,包括有脱硫处理管,在脱硫处理管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在脱硫处理管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处理管包括有喷射管和脱硫管,所述脱硫管的管腔依次由上管腔、中管腔和下管腔相互连通组成,所述上管腔和下管腔的管径分别大于中管腔的管径,在上管腔的侧部设置有使上管腔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喷射管从脱硫管顶部伸入上管腔中,所述进液口位于喷射管上。作为改进,所述伸入上管腔中的喷射管的进液口中设置有能提高喷液压力的喷嘴。再改进,所述脱硫管的下部沉入装有脱硫后的溶液槽中,所述溶液槽通过管道与成品储罐相连通。再改进,所述脱硫管的下管腔段沉入溶液槽中。再改进,所述脱硫管的上管腔段底面与中管腔段的顶面为脱卸式连接在一起。再改进,所述脱卸式连接的结构为所述脱硫管的上管腔段底面设置有法兰,所述脱硫管的中管腔段顶面亦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将脱硫管的上管腔段与中管腔段相互连接在一起。再改进,所述脱硫管的中管腔段的底面与下管腔段的顶面为脱卸式相连接。再改进,所述脱卸式连接的结构为所述脱硫管的中管腔段底面设置有法兰,所述脱硫管的下管腔段顶面亦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将脱硫管的中管腔段与下管腔段相互连接在一起。再改进,所述脱硫管的上管腔段下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体状,所述脱硫管的中管腔段下部约呈上小下大的圆锥体状。再改进,所述脱硫管的顶部与喷射管通过法兰相连接而固定在一起,喷射管的顶部通过法兰与进液管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脱硫装置充分利用了物理原理,脱硫液以高速度喷射进入脱硫管的上管腔,进而使上管腔产生局部负压从而通过吸气管吸引空气进入,由于两相流体立即被高速分散而处于高速湍流状态,气-液接触面大大增加,且不断更新,因此使传质过程进展极为迅速,脱硫液则被快速有效的再生氧化,而形成的硫颗粒在再生槽内被浮选溢流出来,从而完成了脱硫液由富液向贫液的转化,脱硫更加节能环保, 操作更加简便;另外,喷射管与脱硫管之间、脱硫管的各段之间均通过法兰脱卸式相连接,该结构不仅使本装置的密封性能更好,而且消除了管与管接口处的腐蚀现象,并且具有易安装、易检修、易拆卸、易清理的优点,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I去掉再生槽后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脱硫装置,包括有脱硫处理管,脱硫处理管包括有喷射管3和脱硫管2,脱硫管2的顶部与喷射管3通过法兰相连接而固定在一起,喷射管3的顶部通过法兰与进液管相连接。在喷射管3上设置有进液口 31,进液口 31中设置有能提高喷液压力的喷嘴;在脱硫处理管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脱硫管2的管腔依次由上管腔21、中管腔22和下管腔23相互连通组成,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下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体状,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下部约呈上小下大的圆锥体状,上管腔21和下管腔23的管径分别大于中管腔22的管径,脱硫管2的下管腔23沉入盛装脱硫后的溶液槽4中,溶液槽4通过管道与成品储罐相连通。在上管腔21的侧部设置有使上管腔21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管1,喷射管3从脱硫管2顶部伸入上管腔21中。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底面设置有法兰,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顶面亦设置有法兰,法兰将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与中管腔22段相互连接在一起。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底面设置有法兰,脱硫管2的下管腔23段顶面亦设置有法兰,法兰将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与下管腔23段相互连接在一起。工作原理本脱硫装置应用于气-液传质过程,充分利用了并流原理。脱硫液以高速度通过喷射管的喷嘴形成射流,此射流在脱硫管的上管腔中产生局部负压而吸引空气由吸气管进入,此时由于两相流体立即被高速分散而处于高速湍流状态,气-液接触面大大增加,且不断更新,因此使传质过程进展极为迅速,脱硫液则被快速有效的再生氧化,而形成的硫颗粒在脱硫后的溶液槽内被浮选溢流出来,从而完成了脱硫液由富液向贫液的转化。
权利要求1.一种脱硫装置,包括有脱硫处理管,在脱硫处理管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31),在脱硫处理管的下部设置有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处理管包括有喷射管(3)和脱硫管(2),所述脱硫管(2)的管腔依次由上管腔(21)、中管腔(22)和下管腔(23)相互连通组成,所述上管腔(21)和下管腔(23)的管径分别大于中管腔(22)的管径,在上管腔(21)的侧部设置有使上管腔(21)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管(I),所述喷射管(3)从脱硫管(2)顶部伸入上管腔(21)中,所述进液口(31)位于喷射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上管腔(21)中的喷射管(3)的进液口(31)中设置有能提高喷液压力的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管(2)的下部沉入装有脱硫后的溶液槽(4)中,所述溶液槽(4)通过管道与成品储罐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管(2)的下管腔(23)段沉入溶液槽(4)中。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底面与中管腔(22)段的顶面为脱卸式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卸式连接的结构为所述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底面设置有法兰,所述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顶面亦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将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与中管腔(22)段相互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的底面与下管腔(23)段的顶面为脱卸式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卸式连接的结构为所述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底面设置有法兰,所述脱硫管(2)的下管腔(23)段顶面亦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将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与下管腔(23)段相互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管(2)的上管腔(21)段下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体状,所述脱硫管(2)的中管腔(22)段下部约呈上小下大的圆锥体状。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管(2)的顶部与喷射管(3)通过法兰相连接而固定在一起,喷射管(3)的顶部通过法兰与进液管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脱硫装置,包括有脱硫处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处理管包括有喷射管和脱硫管,所述脱硫管的管腔由上管腔、中管腔和下管腔相连通组成,所述上管腔和下管腔的管径分别大于中管腔的管径,在上管腔的侧部设置有使上管腔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喷射管从脱硫管顶部伸入上管腔中,所述进液口位于喷射管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脱硫液以高速度通过喷射管的喷嘴形成射流,此射流在脱硫管的上管腔中产生局部负压吸引空气进入,气-液接触面大大增加,且不断更新,脱硫液被快速有效的再生氧化。
文档编号B01J19/26GK202490609SQ20122007873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6日
发明者王琴, 郑旭林, 项文裕 申请人:宁波金远东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