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9796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是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已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燃煤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则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其严重影响环境,威胁人的健康,所以消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我国改善环境的首要目标之一。除此之外,氮氧化物也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一种主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和酸雾的主要原因之一,氮氧化物和氮氢化物结合形成光化学烟雾,不仅损害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伤害。然而我国的烟气脱硝工作起步较晚,技术较不成熟,并且目前所使用的脱硝工艺及设备均为独立运作,无法与脱硫工艺及设备有效地 结合,这样使得脱硝必须制备新的独立的设备,占用大量面积,造成企业成本的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进行脱硫脱硝工作、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且脱硫脱硝率高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包括脱硫脱硝塔,其分别与引入原烟气的引风机和排放洁净烟气的烟 连通,所述脱硫脱硝塔底部连通有循环池以及氧化剂池,所述循环池通过结晶泵、循环泵与所述脱硫脱硝塔连通,所述循环池连通有氧化风机,所述氧化剂池通过氧化剂泵与所述脱硫脱硝塔连通,还包括旋流器,该旋流器上部通过所述结晶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下部分别与储液池和离心脱水机连通,所述离心脱水机还分别与所述储液池以及干燥系统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池还通过工艺水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引风机还分别与所述干燥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脱硝塔包括结晶段、初级脱硫段、烟气氧化段、烟气吸收段以及烟气脱水段,所述结晶段通过结晶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所述初级脱硫段、烟气吸收段分别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所述烟气氧化段通过氧化剂泵与所述氧化剂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脱硝塔的初级脱硫段、烟气吸收段通过氨水泵与氨水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烟囱处设有在线监测器。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结晶泵、氧化风机、氨水泵、氧化剂泵、在线检测器、工艺水泵、离心脱水机以及干燥系统均与电气控制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有效地将脱硫和脱硝工艺结合起来,并将脱硫脱硝设备集成为一体,既能实现烟气脱硫又能进行烟气脱硝,避免了对脱硝装置的再次投资,节省了占地面积,降低了运行成本。

图I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法脱硫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脱硫脱硝塔2,其分别与引入原烟气的引风机I和排放洁净烟气的烟 5连通,所述脱硫脱硝塔2底部连通有循环池3以及氧化剂池4,所述循环池3通过结晶泵15、循环泵13与所述脱硫脱硝塔2连通,·所述循环池3连通有氧化风机16,所述氧化剂池4通过氧化剂泵14与所述脱硫脱硝塔2连通,还包括旋流器6,该旋流器6上部通过所述结晶泵15与所述循环池3连通,下部分别与储液池7和离心脱水机8连通,所述离心脱水机8还分别与所述储液池7以及干燥系统9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池7还通过工艺水泵17与所述循环池3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引风机I还分别与所述干燥系统9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脱硝塔2包括结晶段21、初级脱硫段22、烟气氧化段23、烟气吸收段24以及烟气脱水段25,所述结晶段21通过结晶泵15与所述循环池3连通,所述初级脱硫段22、烟气吸收段24分别通过所述循环泵13与所述循环池3连通,所述烟气氧化段23通过氧化剂泵14与所述氧化剂池4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脱硝塔2的初级脱硫段22、烟气吸收段24通过氨水泵18与氨水池11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烟囱5处设有在线监测器19。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13、结晶泵15、氧化风机16、氨水泵18、氧化剂泵14、在线检测器19、工艺水泵17、离心脱水机8以及干燥系统9均与电气控制系统12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工作过程含有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烟气经初级除尘后,通过引风机I引入脱硫脱硝塔2,该烟气依次通过与脱硫脱硝塔2中初级脱硫段22、烟气氧化段23、烟气吸收段24内的雾化装置(未图示)、旋流装置(未图示)以及鼓泡装置(未图示)接触净化,然后经烟气脱水段25及除沫器(未图示)除雾后,通过烟气在线监测19经烟 5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脱硝装置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脱硫脱硝塔2中的初级脱硫段22和烟气吸收段14的上端通过氨水泵18与氨水池11连通,氨水自初级脱硫段22和烟气吸收段24的上部喷淋,充分吸收烟气中的硫化物及氮化物,并最后流入设置在脱硫脱硝塔2底部的循环池3。在烟气进行初级脱硫处理后,首先会进入烟气氧化段23,通过氧化剂将烟气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进入烟气吸收段24对烟气中的二氧化氮进行吸收。氧化剂通过氧化剂泵14由设置在脱硫脱硝塔2底部的氧化剂池4进入烟气氧化段23,经氧化剩余的氧化剂再流回氧化池4,从而实现氧化剂的充分利用。[0025]设置在脱硫脱硝塔2底部的循环池3通过循环泵13与初级脱硫段22及烟气氧化段24连通,使得氨水能够循环利用,当氨水成分改变至一定程度时,利用氨水泵18补充氨水,以保证吸收效率。为了减少逸氨量,提高氨的使用率,避免脱硫脱硝湿烟气液滴对周围装置的腐蚀,净化后的烟气进入烟气脱水段25,在重力作用下气液分离,再经过高效除沫器和工艺水冲洗装置,将烟气中的氨雾捕集回收,与分离液一并流入循环池7。同时,为了避免循环池3内固体物质沉积,循环池3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并且循环池3底部和塔体底部之间设置有检修通道,当设备运转时,可对搅拌装置(未图示)和塔底的排污口进行维护和检修。当循环池3内的亚硫酸铵和亚硝酸胺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氧化风机16通入压缩空气,将亚硫酸铵和亚硝酸胺氧化为硫酸铵和硝酸铵,合格的硫酸铵和硝酸铵溶液连续从循环池3由结晶泵15送入脱硫脱硝塔2中的结晶段21中,通过热烟气进行循环蒸发,硫酸铵和硝酸铵因水分蒸发而浓缩,浓度逐渐提高,达到饱和后,最终析出硫酸铵和硝酸铵 晶粒,结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送入旋流器6。在该旋流器6中,硫酸铵和硝酸铵晶粒悬浮液中晶粒下沉,在底部聚集,上清液流入储液池7,旋流器6底部的晶粒进入离心脱水机8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硫酸铵和硝酸铵结晶进入干燥系统9,分离液流入储液池7。在干燥系统9中,利用热烟气进行热风干燥,得到含水率很低的固体硫酸铵和硝酸铵成品,进入包装系统10进行包装入库处理。以上脱硫脱硝过程均采用电气控制方法控制,其中循环泵13、结晶泵15、氧化风机16、氨水泵18、氧化剂泵14、在线检测器19、工艺水泵17、离心脱水机8以及干燥系统9均与电气控制系统12连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脱硝塔,其分别与引入原烟气的引风机和排放洁净烟气的烟 连通,所述脱硫脱硝塔底部连通有循环池以及氧化剂池,所述循环池通过结晶泵、循环泵与所述脱硫脱硝塔连通,所述循环池连通有氧化风机,所述氧化剂池通过氧化剂泵与所述脱硫脱硝塔连通,还包括旋流器,该旋流器上部通过所述结晶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下部分别与储液池和离心脱水机连通,所述离心脱水机还分别与所述储液池以及干燥系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池还通过工艺水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还分别与所述干燥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脱硝塔包括结晶段、初级脱硫段、烟气氧化段、烟气吸收段以及烟气脱水段,所述结晶段通过结晶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所述初级脱硫段、烟气吸收段分别通过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所述烟气氧化段通过氧化剂泵与所述氧化剂池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脱硝塔的初级脱硫段、烟气吸收段通过氨水泵与氨水池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 处设有在线监测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氨法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结晶泵、氧化风机、氨水泵、氧化剂泵、在线检测器、工艺水泵、离心脱水机以及干燥系统均与电气控制系统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法脱硫脱硝装置,涉及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包括脱硫脱硝塔,其分别与引入原烟气的引风机和排放洁净烟气的烟囱连通,所述脱硫脱硝塔底部连通有循环池以及氧化剂池,所述循环池通过结晶泵、循环泵与所述脱硫脱硝塔连通,所述循环池连通有氧化风机,所述氧化剂池通过氧化剂泵与所述脱硫脱硝塔连通,还包括旋流器,该旋流器上部通过所述结晶泵与所述循环池连通,下部分别与储液池和离心脱水机连通,所述离心脱水机还分别与所述储液池以及干燥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将脱硫和脱硝工艺结合起来,并将脱硫脱硝设备集成为一体,既能实现烟气脱硫又能进行烟气脱硝,避免了对脱硝工艺的再次投资,节省了占地面积,降低了运行成本。
文档编号B01D53/79GK202751945SQ20122033711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陈志军 申请人:陈志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