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284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氰尾矿浆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对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越来也多,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是一个绿色的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环保处理技术,该技术已经得到大量运用。含氰尾矿浆处理设施一般是在机械搅拌反应槽内进行,搅拌反应槽虽然具有反应完全且迅速的优点,但是也具有能耗高、设备磨损大及无法进行封闭的缺点。臭氧氧化反应过程中需要加入强氧化剂臭氧,因此其反应器必须进行相应封闭以防止残余的臭氧溢出到外界环境中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根据臭氧氧化反应的特点,敞开式机械搅拌反应槽不适合进行臭氧氧化处理反应器。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常用机械搅拌式臭氧氧化处理反应器存在的能耗高、设备磨损大及无法进行封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高效的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0004]本实用新型是由反应器、臭氧分布器、尾矿浆循环系统、进浆口、排浆口、尾气排放口、第一尾矿浆取样口、第二尾矿浆取样口和管路组成,反应器的上下端通过管路与尾矿浆循环系统连通,反应器的顶部具有尾气排放口,反应器的上端侧面开设有排浆口和第一尾矿浆取样口,反应器设置有进浆口,反应器内部下方设置有臭氧分布器。[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06]1、采用无搅拌方式对含氰矿浆进行自循环搅拌,并以通过臭氧气体分布系统即臭氧分布器充加臭氧的方式在密闭反应器内与含氰尾矿浆形成氧化反应体系,反应混合强度大小可调,氧化反应过程可控;[0007]2、实现了含氰尾矿浆的无搅拌高效臭氧氧化反应,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和效率,提高了处理效果,降低了处理反应成本,降低了设备机械磨损同时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反应器1、臭氧分布器2、尾矿浆循环系统3、进浆口 4、排浆口 5、尾气排放口 6、第一尾矿浆取样口 7、第二尾矿浆取样口 8和管路9组成,反应器I的上下端通过管路9与尾矿浆循环系统3连通,反应器I的顶部具有尾气排放口 6,反应器I的上端侧面开设有排浆口 5和第一尾矿浆取样口 7,反应器I设置有进浆口 4,反应器I内部下方设置有臭氧分布器2。[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0011]待处理含氰尾矿浆经设置在下部的进浆口 4送入该反应器I中,将臭氧通过反应器内部设置的臭氧分布器2压入反应器I内与待处理矿浆反应,反应器I内待处理矿浆在与臭氧进行氧化反应的同时也在尾矿浆循环系统3的作用下在反应器I内实现循环,经臭氧氧化反应后的尾矿浆经设置在反应器I上部的排浆口 5排出,氧化反应后的残余臭氧通过设置在上部的尾气排放口 6排出,反应过程中的效果监控可以通过设置在进出口的第一尾矿浆取样口 7和第二尾矿浆取样口 8进行采样分析监控。[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0013]利用自循环的尾矿浆循环系统3结合反应器I内部的臭氧气体分布系统即臭氧分布器2共同代替以往常规设备的机械搅拌系统实现尾矿浆在反应器I内尾矿浆与臭氧的反应混合,利用反应器I设置的进浆口 4、排浆口 5、进气布气系统即臭氧分布器2和尾矿浆循环系统3实现整个氧化反应过程的连续进行,利用特殊的密闭系统使得整个氧化反应过程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了臭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利用设置的尾气排放口 6、第一尾矿浆取样口 7和第二尾矿浆取样口 8实现对整个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控。
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反应器(I)、臭氧分布器(2)、尾矿浆循环系统(3)、进浆口(4)、排浆口(5)、尾气排放口(6)、第一尾矿浆取样口(7 )、第二尾矿浆取样口( 8 )和管路(9 )组成,反应器(I)的上下端通过管路(9 )与尾矿浆循环系统(3)连通,反应器(I)的顶部具有尾气排放口(6),反应器(I)的上端侧面开设有排浆口( 5 )和第一尾矿浆取样口( 7 ),反应器(I)设置有进浆口( 4 ),反应器(I)内部下方设置有臭氧分布 器(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械搅拌含氰尾矿浆臭氧氧化反应器,是由反应器、臭氧分布器、尾矿浆循环系统、进浆口、排浆口、尾气排放口、第一尾矿浆取样口、第二尾矿浆取样口和管路组成,反应器的上下端通过管路与尾矿浆循环系统连通,反应器的顶部具有尾气排放口,反应器的上端侧面开设有排浆口和第一尾矿浆取样口,反应器设置有进浆口,反应器内部下方设置有臭氧分布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含氰尾矿浆的无搅拌高效臭氧氧化反应,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和效率,提高了处理效果,降低了处理反应成本,降低了设备机械磨损同时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文档编号B01J8/08GK203075956SQ20132009069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龙振坤, 李哲浩, 吴玲, 范亚峰, 邱路明 申请人:长春黄金研究院,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