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3769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装车帽,以及通过装车帽相连的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与尾气主管相连,尾气主管通过排气风机和排气风机与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依次相连;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出口处连接有挡板式捕雾器;挡板式捕雾器出口与活性炭吸收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粗苯收集效果差,环境污染等问题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粗苯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产品销售装车过程中,会从装车孔处逸散出大量粗苯挥发物,这些挥发物如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装车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为保证粗苯产品在销售装车过程中无挥发性尾气逸散,实现清洁生产,需要设置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
[0003]传统的粗苯装车尾气处理存在以下缺点:装车尾气通过装车帽收集后,通过高点的阻火器放散至大气中。此装置虽解决了装车过程挥发性尾气收集问题,但收集后的尾气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依靠装车过程中的正压将挥发性气体通过装车帽从放散排出,若装车帽与罐车装车口密封性差,会造成粗苯挥发性尾气从装车帽缝隙处逸出,无法达到挥发性尾气全部收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粗苯收集效果差,环境污染等问题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装车帽,以及通过装车帽相连的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与尾气主管相连,尾气主管通过排气风机和排气风机与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依次相连;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出口处连接有挡板式捕雾器;挡板式捕雾器出口与活性炭吸收装置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0007]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均为罐体结构,在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的罐体内设置有从罐顶贯穿至罐体底部的第一防倒吸进气管,有机溶剂添加口 A设置在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的罐壁上;在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的罐体内设置有从罐顶贯穿至罐体底部的第二防倒吸进气管,有机溶剂添加口 B设置在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的罐壁上。
[0008]第一防倒吸进气管、第二防倒吸进气管的下端为喇叭口形状。
[0009]—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液位计。
[0010]挡板式捕雾器为筒体状结构,且采用法兰形式与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尾气出口连接。
[0011]挡板式捕雾器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挡板。
[0012]挡板相对交错布置,挡板向下倾斜角度为30°?35°。
[0013]活性炭吸附装置为罐体结构,靠近罐体的底部设置筛网状支撑板,罐体内顶部设置筛网状挡板;罐体侧面上部设置活性炭添加孔,罐体侧面下部设置活性炭卸料孔;尾气进口位于罐体侧面挡板下方,在罐顶部设置排空管。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车帽采用负压收集尾气,避免装车尾气泄露;采用两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吸收粗苯尾气,将尾气中大部分粗苯挥发气体吸收;采用挡板式捕雾器对尾气中夹带的有机溶剂雾滴进行捕集,避免有机溶剂被气体带出产生二次污染;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对残余粗苯挥发气体和残余有机溶剂挥发气体进行吸附,彻底实现无污染排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粗苯装车管,2.装车帽,3.尾气软管,4.尾气主管,5.第一排气风机,
6.第二排气风机,7.有机溶剂添加口 A,8.—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9.第一液位计,10.第一防倒吸进气管,11.第二液位计,12.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3.第二防倒吸进气管,14.有机溶剂添加口 B,15.挡板,16.挡板式捕雾器,17.筛网状支撑板,.活性炭添加孔,19.活性炭卸料孔,20.活性炭吸附装置.21.筛网状挡板,22.排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装车帽2,以及通过装车帽2相连的尾气软管3,尾气软管3与尾气主管4相连,尾气主管4通过排气风机5和排气风机6与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依次相连;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出口处连接有挡板式捕雾器16 ;挡板式捕雾器16出口与活性炭吸收装置20相连。
[0019]其中的排气风机5和排气风机6并列连接,两者可选一开一备,也可以同时打开。
[0020]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均为罐体结构,在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的罐体内设置有从罐顶贯穿至罐体底部的第一防倒吸进气管10,有机溶剂添加口 A7设置在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的罐壁上;在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的罐体内设置有从罐顶贯穿至罐体底部的第二防倒吸进气管13,有机溶剂添加口 B14设置在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的罐壁上。
[0021]第一防倒吸进气管10、第二防倒吸进气管13的下端为喇叭口形状;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9, 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1 ;
[0022]挡板式捕雾器16为筒体状结构,且采用法兰形式与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尾气出口连接;挡板式捕雾器16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挡板15,挡板15相对交错布置,挡板15向下倾斜角度为30°?35°。
[0023]活性炭吸附装置20为罐体结构,靠近罐体的底部设置筛网状支撑板17,罐体内顶部设置筛网状挡板21 ;罐体侧面上部设置活性炭添加孔18,罐体侧面下部设置活性炭卸料孔19 ;尾气进口位于罐体侧面挡板下方,在罐顶部设置排空管22。
[002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在初次使用时,从有机溶剂添加口 A7和有机溶剂添加口 B14加入有机溶剂,根据液位计调节至指定位置;从活性炭添加孔18处加入活性炭至活性炭吸附装置20内;在装车过程中,装车帽2压入罐车装料孔内,启动第一排气风机5或第二排气风机6 ;粗苯产品从粗苯装车管I打入罐车,粗苯挥发尾气受排气风机吸力作用从装车帽2进入金属软管3,进而进入尾气总管4,经风机加压后依次进入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0,粗苯挥发尾气经过尾气进口管10和13与有机溶剂接触,将粗苯挥发尾气中的大部分粗苯挥发气吸收;然后尾气进入挡板式捕雾器16,经挡板15对尾气中的有机溶剂雾滴进行捕集沉降后回到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尾气经挡板式捕雾器15出口进入活性炭吸附装置20,从下至上穿过筛网状支撑板17进入活性炭吸附层,尾气中的残余粗苯挥发物和有机溶剂挥发物被活性炭吸附,净化后的气体经排空管22进入大气。
[0025]本实用新型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将粗苯装车过程中产生的粗苯挥发性尾气通过负压收集,并且将粗苯挥发性尾气通过吸收装置进行处理,达到无污染排放。其中,装车帽采用负压收集尾气,避免装车尾气泄露;另外采用两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吸收粗苯尾气,将尾气中大部分粗苯挥发气体吸收;采用挡板式捕雾器对尾气中夹带的有机溶剂雾滴进行捕集,避免有机溶剂被气体带出产生二次污染;采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对残余粗苯挥发气体和残余有机溶剂挥发气体进行吸附,彻底实现无污染排放。
【权利要求】
1.一种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装车帽(2),以及通过装车帽(2)相连的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与尾气主管(4)相连,所述的尾气主管(4)通过排气风机(5)和排气风机(6)与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依次相连;所述的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出口处连接有挡板式捕雾器(16);所述的挡板式捕雾器(16)出口与活性炭吸收装置(2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和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均为罐体结构,在所述的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的罐体内设置有从罐顶贯穿至罐体底部的第一防倒吸进气管(10),有机溶剂添加口 A(7)设置在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的罐壁上;在所述的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的罐体内设置有从罐顶贯穿至罐体底部的第二防倒吸进气管(13),有机溶剂添加口B(14)设置在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的罐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倒吸进气管(10)、第二防倒吸进气管(13)的下端为喇叭口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9),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式捕雾器(16)为筒体状结构,且采用法兰形式与二级有机溶剂吸收装置(12)尾气出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式捕雾器(16)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挡板(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15)相对交错布置,挡板(15)向下倾斜角度为30°?35°。
8.根据权利要求1一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粗苯装车尾气收集净化装置,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20)为罐体结构,靠近罐体的底部设置筛网状支撑板(17),罐体内顶部设置筛网状挡板(21);罐体侧面上部设置活性炭添加孔(18),罐体侧面下部设置活性炭卸料孔(19);尾气进口位于罐体侧面挡板下方,在罐顶部设置排空管(22)。
【文档编号】B01D53/18GK203829867SQ20132088446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涛, 张朋朋, 胡重阳 申请人: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