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6394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包括化胶桶、蒸汽桶、隔离桶以及密封盖;化胶桶固定于蒸汽桶的内部;化胶桶的底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上方固定有隔离板;蒸汽桶固定于隔离桶的内部;蒸汽桶的侧壁外部设有凹槽,内侧底部固定有超声振子与蒸汽桶出口;隔离桶的内侧底部固定有加热装置,并设有隔离桶出口;加热装置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包括加热金属管路、涡流线圈、逆变电路以及整流电路。本实用新型具有化胶效率高、质量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的特点。
【专利说明】 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

【背景技术】
[0002]药品生产中的胶囊制造由制胶、生产、灯捡、印字、灭菌、包装等工序组成;其中制胶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到后面各工序的正常工作,同时也会影响胶囊生产的质量;制胶是需要使用化胶罐。而现有的化胶罐不仅结构复杂,需要人工去操作控制,具有一定的意外性,并且浪费了人力资源。
[0003]因此,研制出一种能够自动进行化胶的高效化胶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包括化胶桶、蒸汽桶、隔离桶以及密封盖;化胶桶通过支撑架固定于蒸汽桶的内部;化胶桶的底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上方固定有隔离板;隔离板与压力传感器紧贴,隔离板与化胶桶的侧壁通过密封圈紧密接触;并且隔离板与化胶桶的侧壁相接触处还设有化胶桶出口 ;蒸汽桶同样通过支撑架固定于隔离桶的内部;蒸汽桶的侧壁外部设有螺旋上升状的凹槽,并且蒸汽桶的内侧底部固定有超声振子与蒸汽桶出口 ;隔离桶的内侧底部固定有加热装置,并设有隔离桶出口 ;加热装置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包括加热金属管路、涡流线圈、逆变电路以及整流电路;加热金属管路呈螺旋上升状,并且固定于蒸汽桶侧壁外部的凹槽内;涡流线圈环绕于加热金属管路的表面,并且依次与逆变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相连接;隔离桶出口通过密封管穿过蒸汽桶出口与化胶桶出口相连;密封盖固定于隔离桶的顶部,其直径与隔离桶的直径相同;密封盖的中心处开设有搅拌孔,并转动连接有搅拌轴;并且密封盖还设有化胶桶进口以及蒸汽桶进口 ;搅拌轴还连接有电机;电机与压力传感器相连;化胶桶进口位于搅拌孔与化胶桶的侧壁之间;蒸汽桶进口位于化胶桶的侧壁与蒸汽桶的侧壁之间。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由化胶桶、蒸汽桶、隔离桶以及密封盖组成。
[0008]本实用新型中的化胶桶用于进行化胶,由化胶桶顶部的化胶桶进口倒入原料,原料落在隔离板上,向其下方的压力传感器传递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向电机发出指令,启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搅拌;同时压力传感器向加热装置发送指令,进行加热。
[0009]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装置由加热金属管路、涡流线圈、逆变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组成;涡流线圈螺旋缠绕在加热金属管路上,并且以此与逆变电路以及整流电路相连接;先由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过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高频电流经过涡流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的加热金属管路时,会产生无数的小涡流,使加热金属管路发热。本实用新型中加热金属管路固定于蒸汽管带有螺旋上升型凹槽的外壁上,能够增加与加热金属管路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加热效率。并且蒸汽桶中设有超声振子,可用于将添加至蒸汽桶内的水进行汽化,提高对化胶桶的加热效率。
[0010]作为优选,电机为伺服电机,并安装连接有伺服驱动;伺服驱动与压力传感器相连。
[0011]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选择为伺服电机,并且安装练级伺服驱动,伺服驱动还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所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判断所加入化胶中的原料的重量,并通过伺服驱动调节伺服电机的转动速度以及转动时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0012]作为优选,密封管与化胶桶出口、蒸汽桶出口以及隔离桶出口的连接处都设有密封圈。
[0013]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管与化胶桶出口、蒸汽桶出口以及隔离桶出口的连接处都设有密封圈。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化胶罐相比,有益效果为:(1)化胶效率高、质量好;(2)结构简单、成本低;(3)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列表:化胶桶1、蒸汽桶2、隔离桶3、密封盖4、支撑架5、压力传感器6、隔离板7、密封圈8、化胶桶出口 9、凹槽10、超声振子11、蒸汽桶出口 12、隔离桶出口 13、加热金属管路14、涡流线圈15、逆变电路16、整流电路17、密封管18、搅拌孔19、搅拌轴20、化胶桶进口 21、蒸汽桶进口 22、电机23、伺服驱动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8]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包括化胶桶1、蒸汽桶2、隔离桶3以及密封盖4。
[0019]化胶桶I通过支撑架5固定于蒸汽桶2的内部;化胶桶I的底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6 ;压力传感器6的上方固定有隔离板7 ;隔离板7与压力传感器紧贴6,隔离板7与化胶桶I的侧壁通过密封圈8紧密接触;并且隔离板7与化胶桶I的侧壁相接触处还设有化胶桶出口 9。
[0020]蒸汽桶2同样通过支撑架5固定于隔离桶3的内部;蒸汽桶2的侧壁外部设有螺旋上升状的凹槽10,并且蒸汽桶2的内侧底部固定有超声振子11与蒸汽桶出口 12。
[0021]隔离桶3的内侧底部固定有加热装置,并设有隔离桶出口 13。
[0022]加热装置与压力传感器6相连,包括加热金属管路14、涡流线圈15、逆变电路16以及整流电路17 ;加热金属管路14呈螺旋上升状,并且固定于蒸汽桶2侧壁外部的凹槽10内;涡流线圈15环绕于加热金属管路14的表面,并且依次与逆变电路16以及整流电路17相连接;隔离桶出口 13通过密封管18穿过蒸汽桶出口 12与化胶桶出口 9相连。
[0023]密封盖4固定于隔离桶3的顶部,其直径与隔离桶3的直径相同;密封盖4的中心处开设有搅拌孔19,并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0 ;并且密封盖4还设有化胶桶进口 21以及蒸汽桶进口 22 ;搅拌轴20还连接有电机23 ;电机23与压力传感器6相连;化胶桶进21 口位于搅拌孔19与化胶桶I的侧壁之间;蒸汽桶进口 22位于化胶桶I的侧壁与蒸汽桶2的侧壁之间。
[0024]其中的电机23为伺服电机,并安装连接有伺服驱动24 ;伺服驱动24与压力传感器6相连;并且密封管18与化胶桶出口 9、蒸汽桶出口 12以及隔离桶出口 13的连接处都设有密封圈8。
[002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化胶桶(I )、蒸汽桶(2)、隔离桶(3)以及密封盖(4);所述化胶桶(I)通过支撑架(5)固定于蒸汽桶(2)的内部;化胶桶(I)的底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的上方固定有隔离板(7);所述隔离板(7)与压力传感器紧贴(6),隔离板(7)与化胶桶(I)的侧壁通过密封圈(8)紧密接触;并且隔离板(7)与化胶桶(I)的侧壁相接触处还设有化胶桶出口(9);所述蒸汽桶(2)同样通过支撑架(5)固定于隔离桶(3)的内部;蒸汽桶(2)的侧壁外部设有螺旋上升状的凹槽(10),并且蒸汽桶(2)的内侧底部固定有超声振子(11)与蒸汽桶出口(12);所述隔离桶(3)的内侧底部固定有加热装置,并设有隔离桶出口(13);所述加热装置与压力传感器(6)相连,包括加热金属管路(14)、涡流线圈(15)、逆变电路(16)以及整流电路(17);所述加热金属管路(14)呈螺旋上升状,并且固定于蒸汽桶(2)侧壁外部的凹槽(10)内;所述涡流线圈(15)环绕于加热金属管路(14)的表面,并且依次与逆变电路(16)以及整流电路(17)相连接;所述隔离桶出口(13)通过密封管(18)穿过蒸汽桶出口(12)与化胶桶出口(9)相连;所述密封盖(4)固定于隔离桶(3)的顶部,其直径与隔离桶(3)的直径相同;密封盖(4)的中心处开设有搅拌孔(19),并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0);并且密封盖(4)还设有化胶桶进口(21)以及蒸汽桶进口(22);所述搅拌轴(20)还连接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与压力传感器(6)相连;所述化胶桶进(21) 口位于搅拌孔(19)与化胶桶(I)的侧壁之间;所述蒸汽桶进口(22)位于化胶桶(I)的侧壁与蒸汽桶(2)的侧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3)为伺服电机,并安装连接有伺服驱动(24);所述伺服驱动(24)与压力传感器(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超声型蒸汽化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18)与化胶桶出口(9)、蒸汽桶出口(12)以及隔离桶出口(13)的连接处都设有密封圈(8)。
【文档编号】B01F15/06GK204220065SQ20142057217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0日
【发明者】饶安平, 陈芝清, 李东强, 谭泽勇, 郁桦 申请人:江苏天美健大自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