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641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其中,上封头包括上封头本体(1)及一体设置于其一侧,用于安装旋转阀阀座(2),该结构的上封头使吸附塔装置实现侧向进气,提高了分子筛使用寿命,同时,阀座(2)与上封头本体(1)采用一体结构,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集成化;吸附塔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上封头、下封头(5)以及具有五腔结构的吸附塔(3),该五腔结构中的紧固隔离腔将连接吸附塔与上封头的紧固件包裹在其内部,使紧固件与排气消音腔隔离,避免了由于长时间工作,紧固件破坏排气消音腔室,以致其漏气,进而提高了吸附塔装置的工作效率,具有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机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氧机不再是医院的专用医疗设备,小型医用、保健制氧机已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中。传统的制氧机采用的变压吸附系统中的控制阀、双塔上封头以及各种连接气道管线分别组合,结构分散且笨重,装配困难,容易发生位移而影响密封效果,难以满足人们较高的使用要求。
[0003]因此,如何对传统的变压吸附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及其吸附塔装置,以至少解决传统的变压吸附系统的结构分散且笨重,装配困难,易发生位移而影响密封效果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封头本体1,其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所述上封头本体1上还设置有氧气出口 13及氮气进口 14 ;
[0006]阀座2,用于安装旋转阀,其一体设置于所述上封头本体1的一侧,所述阀座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1、第二进气孔22及排气孔23,所述排气孔23位于第一进气孔21及第二进气孔22之间,所述第一进气孔21及第二进气孔22分别与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相连通,所述排气孔22与氮气进口 14相连通。
[0007]优选,所述阀座2垂直一体设置于上封头本体1的一侧。
[000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吸附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封头;
[0010]吸附塔3,位于所述上封头本体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
12密封连接,所述吸附塔3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及紧固隔离腔33,所述紧固隔离腔33位于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之间,所述紧固隔离腔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气消音腔34及氧气储存腔35,所述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内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筛板311及第二筛板312,所述第一筛板311及第二筛板312之间装有分子筛,所述第一筛板13与上封头本体1之间设置有压簧313,所述上封头本体1的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分别与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相连通,所述上封头本体1的氮气进口 14与排气消音腔34相连通,所述上封头本体1的氧气出口 13与氧气存储腔35相连通;
[0011]下封头5,密封连接与所述吸附塔3的下方。
[0012]优选,所述排气消音器腔34内部设置有消音棉341。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上封头本体1的氮气进口 14处安装有第一铜粒排气端子141,且所述第一铜粒排气端子141位于上封头本体1的下方。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气消音器腔34的下部外侧垂直安装有第二铜粒排气端子342。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将用于安装旋转阀的阀座一体设置于上封头本体的一侧,使上封头的进气方向与吸附塔轴向呈一定角度,有效的降低了吸附塔装置的高度,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若将用于安装旋转阀的阀座竖直安装在上封头本体的顶部,则进入阀体的压缩空气通过上封头直接打向吸附分子筛,长时间工作后,分子筛极易损坏,进而影响吸附塔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此种进气方式,进入吸附塔内的气体压力不均匀,不利于吸附塔装置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采用侧向进气方式,不仅可实现均匀给压的目的,而且压缩空气通过上封头进入吸附塔时非直接打向分子筛,提高了吸附分子筛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阀的阀座与上封头本体采用一体结构,减少了吸附塔上封头各部件之间的管道连接,从而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制氧机集成化。
[0016]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塔装置中,吸附塔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变压吸附腔、第二变压吸附腔及紧固隔离腔,且紧固隔离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气消音腔及氧气储存腔。其中,紧固隔离腔将连接吸附塔与上封头的紧固件包裹在其内部,使紧固件与排气消音腔隔离,避免了由于长时间工作,紧固件破坏排气消音腔室,以致其漏气,进而提高了吸附塔装置的工作效率。具有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上封头的主视结构图;
[0019]图2为上封头的右视结构图;
[0020]图3为图1沿A-A向剖视图;
[0021]图4为图1沿B-B向剖视图;
[0022]图5为吸附塔装置中五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其包括上封头本体1,上封头本体1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且其二者的侧壁上还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所述上封头本体1上还设置有氧气出口 13及氮气进口 14,该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还包括一体设置于上封头本体1 一侧,用于安装旋转阀的阀座2,其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1、第二进气孔22及排气孔23,且排气孔23位于第一进气孔21及第二进气孔22之间,第一进气孔21及第二进气孔22分别与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相连通,排气孔23与氮气进口 14相连通。
[0024]上述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将用于安装旋转阀的阀座一体设置于上封头本体的一侧,使上封头的进气方向与吸附塔轴向呈一定角度,有效降低了吸附塔装置的高度,有利于制氧机的微型化,若将该阀座垂直安装在上封头本体的上部,则进入吸附塔的压缩空气通过上封头直接打向吸附分子筛,长时间工作后,分子筛极易损坏,进而影响吸附塔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采用此种进气方式,进入吸附塔内的气体压力不均匀,不利于吸附塔装置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采用侧向进气方式,不仅可实现均匀给压的目的,而且压缩空气通过上封头进入吸附塔时非直接打向分子筛,提高了吸附分子筛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阀的阀座与上封头本体采用一体结构,减少了吸附塔上封头各部件之间的管道连接,从而减少压力损失,有利于制氧机的集成化。
[0025]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阀座2的侧壁上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 24,阀座2内部设置的旋转阀4,其包括静阀芯41,其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口 411、第二进气口 412及排气口413,排气口 413位于第一进气口 411及第二进气口 412之间,且该第一进气口 411、第二进气口 412及排气口 413分别与阀座2上的第一进气孔21、第二进气孔22及排气孔23相对应且连通,在静阀芯41的上部活动设置有扇形动阀芯42,该扇形动阀芯42可在电机5的驱动下以排气口 413为轴相对静阀芯41旋转,且在该动阀芯42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421,该凹槽421可以覆盖静阀芯41上的排气口 413及第一进气口 411或者第二进气口 412而形成带有气口的腔室。
[0026]为了实现吸附塔装置的最佳进气方式,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将阀座2垂直一体设置于上封头本体1的一侧。使上封头的进气方向与吸附塔轴向保持垂直关系,此种进气压力均匀,且压缩空气不会直接打向分子筛,很好的实现了均匀给压及提高吸附分子筛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0027]如图3至图5所示为一种吸附塔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以及位于上封头本体1下方,且与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密封连接的吸附塔3,该吸附塔3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及紧固隔离腔33,其中,紧固隔离腔33位于第一变压吸附腔31及第二变压吸附腔32之间,且紧固隔离腔33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排气消音腔34及氧气存储腔35,在第一变压吸附腔31及第二变压吸附腔32内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筛板311及第二筛板312,其二者之间装有分子筛,第一筛板13与上封头本体1之间设置有压簧313,上封头本体1的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分别与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相连通,上封头本体1的氮气进口14与排气消音腔34相连通,上封头本体1的氧气出口 13与氧气储存腔35相连通,该吸附塔装置还包括密封连接于吸附塔3下方的下封头5。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附塔装置,该装置中的吸附塔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变压吸附腔、第二变压吸附腔及紧固隔离腔,且紧固隔离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气消音腔及氧气存储腔。其中,紧固隔离腔将连接吸附塔与上封头的紧固件包裹在其内部,使紧固件与排气消音腔隔离,避免了由于长时间工作,紧固件破坏排气消音腔室,以致其漏气,进而提高了吸附塔装置的工作效率。该吸附塔装置的具体工作过为:由于第一变压吸附腔31中的制氧过程和排氮过程均与第二变压吸附腔32中的制氧过程和排氮过程一致,现只针对第一变压吸附腔31内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如图1至图5所示,制氧过程为:压缩空气由阀座2上的压缩空气进口 24进入旋转阀4中,通过电机6驱动动阀芯42相对静阀芯41旋转,当动阀芯42仅将静阀芯41上的排气口 413及第二进气口 412覆盖时,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进口 24进入旋转阀体内,并通过静阀芯41上的第一进气口 411、阀座2上的第一进气孔21及上封头本体1上的第一进气孔道111垂直进入第一变压吸附腔31中,高效分子筛吸附大量氮气,而氧气则向下沉,并通过下封头5的硅胶单向阀进入氧气储存腔35中,实现氧气的制备,当第一变压吸附腔31制氧过程结束后,动阀芯42将静阀芯41上的排气口 413及第一进气口 411覆盖,氮气向上浮,并通过上封头本体1上的第一进气孔道111、阀座2上的第一进气孔21及静阀芯41上的第一进气口 411进入动阀芯42下表面的凹槽421形成的腔室中,并通过排气口 413及排气孔23进入排气消音腔34中;与排氮过程同一时间,第二变压吸附腔32中的制氧过程也在进行。从而,电机6旋转驱动动阀芯42不停的旋转,使压缩空气循环进入第一变压吸附腔31及第二变压吸附腔32中,不断吸附氮气、储存利用氧气、排出氮气。电机6不停的运转,上述过程连续发生,就完成了持续制氧。
[0029]由于从上封头排入腔道内的气体压力不稳定,易产生噪音,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排气消音器腔34内部设置有消音棉341,该消音棉可以对非稳气流起到发散缓冲的作用,同时,在上封头本体1的下方,氮气进口 14处安装有第一铜粒排气端子141,在排气消音器腔34的下部外侧垂直安装有第二铜粒排气端子342,同样对非稳气流起到发散的作用。因此,第一铜粒排气端子141、第二铜粒排气端子342及消音棉341的结合使整个腔体形成一个静音消音器的功能器,有效的降低了吸附塔装置集成化排气声音大的问题。
[003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封头本体(1),其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 )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所述上封头本体(I)上还设置有氧气出口( 13 )及氮气进口( 14 ); 阀座(2),用于安装旋转阀,其一体设置于所述上封头本体(I)的一侧,所述阀座(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1)、第二进气孔(22)及排气孔(23),所述排气孔(23)位于第一进气孔(21)及第二进气孔(22)之间,所述第一进气孔(21)及第二进气孔(22)分别与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相连通,所述排气孔(22)与氮气进口( 14)相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塔装置的上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垂直一体设置于上封头本体(I)的一侧。
3.一种吸附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封头; 吸附塔(3 ),位于所述上封头本体(I)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及第二安装槽(12)密封连接,所述吸附塔(3)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及紧固隔离腔(33),所述紧固隔离腔(33)位于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之间,所述紧固隔离腔(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气消音腔(34)及氧气储存腔(35),所述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内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筛板(311)及第二筛板(312),所述第一筛板(311)及第二筛板(312)之间装有分子筛,所述第一筛板(13)与上封头本体(I)之间设置有压簧(313 ),所述上封头本体(I)的第一进气孔道(111)及第二进气孔道(121)分别与第一变压吸附腔(31)、第二变压吸附腔(32)相连通,所述上封头本体(I)的氮气进口( 14)与排气消音腔(34)相连通,所述上封头本体(I)的氧气出口( 13)与氧气存储腔(35)相连通; 下封头(5),密封连接于所述吸附塔(3)的下方。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音器腔(34)内部设置有消音棉(341)。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本体(I)的氮气进口(14)处安装有第一铜粒排气端子(141 ),且所述第一铜粒排气端子(141)位于上封头本体(O的下方。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附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音器腔(34)的下部外侧垂直安装有第二铜粒排气端子(342 )。
【文档编号】B01D53/047GK204134448SQ201420581967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白玉峰, 母江波, 朱昱, 王金辉, 张亮 申请人:沈阳昌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