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3675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风箱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箱及反渗透膜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水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其中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反渗透膜的特性,即反渗透膜只透过溶剂而截留离子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的静压差为推动力,实现对混合物分离的过程。该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及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一般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并通过涂布进一步提高性能,因此制备过程中最后成膜时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目前多采用风箱利用热风进行烘干。然而现有风箱内热风直接吹向反渗透膜,当增大热风风量时,使得反渗透膜上所涂布的液体流动,从而导致烘干后反渗透膜的厚度不一,影响所生产反渗透膜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风箱内热风直接吹向反渗透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调节热风风向的风箱,并且提供了一种采用此风箱的反渗透膜生产设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箱,待烘干产品从风箱内通过,所述风箱利用热风对待烘干产品进行烘干处理,进入所述风箱的热风,经过至少一次匀风处理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表面;其中热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风向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风箱内设有向待烘干产品吹风的第一风嘴,所述第一风嘴的吹风方向上设置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可绕第一风嘴旋转,调整挡风板与第一风嘴的相对位置以调节热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风向。

优选地,所述挡风板呈弧形,且朝着第一风嘴一侧弯曲。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嘴包括第一风嘴进风口和第一风嘴出风口,所述第一风嘴的第一风嘴出风口向外设置翻边,所述翻边与挡风板之间形成热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风箱内设有风室,所述风室上设置所述第一风嘴,在风室内第一风嘴的进风方向上设置网孔板,所述网孔板用于热风的匀风处理。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嘴内靠近第一风嘴进风口设置所述网孔板。

优选地,所述风室呈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风嘴在第一风嘴出风口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待烘干产品相对风室的另一侧设置风腔,所述风腔上设有向待烘干产品吹风的第二风嘴;所述第一风嘴和第二风嘴分别向待烘干产品相对的两个表面吹风。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嘴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均匀设有若干出风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其采用如上所述的风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箱,所述风箱利用热风对待烘干产品进行烘干处理,进入所述风箱的热风,经过至少一次匀风处理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表面,通过匀风处理能有效提高热风的均一性。并且其中热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风向可调节,这样能改变直接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风量,进而能调节烘干效果,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其采用了如上所述的风箱,具有反渗透膜烘干处理中,风箱内热风均一性好及吹风风向可调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风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风箱的风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风室翻转180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风箱的风室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图5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F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风箱的第一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G-G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H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风箱的调节组件和第一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风箱的调节组件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J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风箱的风腔和第二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风箱的风腔和第二风嘴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K处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风箱的风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M处放大示意图。

图21是图4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4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风箱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P处放大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风箱的第四隔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风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风箱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风箱的爆炸示意图。

图30是图27中Q-Q的截面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S处放大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一些优选实施例中风箱的主视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T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风箱,包括箱体40。待烘干产品从风箱内通过,以反渗透膜为例来说明,风箱中的热风对反渗透膜进行烘干处理。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0上开设有门框(未标号),门框上设置可拆卸的箱体门板1011,箱体门板1011的形状与所述门框的形状相吻合。这样可以拆下箱体门板1011,便于对箱体40内部进行清理。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门板1011一侧与门框铰接,相对的一侧上设置锁扣1015,箱体门板1011上靠近锁扣1015一侧设置箱体把手1013。锁扣1015能很好地锁紧箱体门板1011,保证箱体40的密封性,箱体把手1013则提高了清理操作的方便性。

如图4所示,所述箱体40内设有若干个平行分布的过辊408,所述过辊408可沿一中心轴滚动以实现反渗透膜的输送。当然也可以是用输送链或输送带等输送装置完成反渗透膜的输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0内的过辊408的一侧,即反渗透膜的一侧设有风室103,风室103上设有向反渗透膜吹风的第一风嘴1031。热风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到达所需进行烘干的反渗透膜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0内的过辊408的一侧,即反渗透膜的一侧设有风腔303,风腔303上设有向反渗透膜吹风的第二风嘴305。热风从第二风嘴305吹出到达所需进行烘干的反渗透膜表面。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0内的过辊408的一侧,即反渗透膜的一侧设有风室103,风室103上设有向反渗透膜吹风的第一风嘴1031;所述箱体40内过辊408的另一侧,即反渗透膜的另一侧设有风腔303,风腔303上设有向反渗透膜吹风的第二风嘴305。反渗透膜相对的两个表面同时受到热风的烘干作用,有效加快反渗透膜的烘干速度。

如图5所示,所述风室103呈楔形结构,风室103高度沿进风方向逐渐减小。楔形结构的风室103能对进入的热风进行一次匀风处理。其原因在于,相较于常见的长方体结构,沿热风流动方向,部分热风进入第一风嘴1031,即热风风量在减少,而该风室103的体积也在逐渐减小,能保证风室103中风速的一致性。当风室103如图5放置时,第一风嘴1031沿y轴负方向吹出热风;当风室103如图6放置时,第一风嘴1031沿y轴正方向吹出热风。也可以进一步说明,风室103和风腔303的位置并不限于图4中所示。

如图7所示,所述风室103包括至少一风室面板1033,风室面板1033包括至少一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拆卸;将安装板1034拆卸后,可便于风室103内部的清理,有效节约清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整个风室面板1033可就是一个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或者风室面板1033由多个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组成。在另外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风室面板1033还包括至少一个不可拆卸的固定板1038,所述安装板1034跟固定板1038之间平行间隔设置。如图6中所示,风室面板1033包括三块固定板1038和两块安装板1034,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块。这样间隔设置可以在保证风室103各段出风量一致且整体稳定的基础上,达到便于清理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034为矩形,矩形的安装板1034便于加工制造及安装。可以理解,所述安装板1034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只要能便于拆卸即可。所述安装板1034相对的两端与所述风室103相抵,这样安装板1034可以直接与风室103相连,使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更好。所述安装板1034与所述风室103之间为螺丝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且安装拆卸方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034与风室103之间也可以是键连接、插销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风室面板1033上均匀平行地开设多个条形开口1041,所述条形开口1041上设置所述第一风嘴1031。即第一风嘴1031也呈均匀平行的排布,便于第一风嘴1031的安装,避免各第一风嘴1031之间吹出的热风相互干扰,提高反渗透膜的烘干效率。

具体的,当整个风室面板1033就是一个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时,条形开口1041均匀平行的分布在该安装板1034上。当风室面板1033由多个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组成时,所述多个条形开口1041则对应的开设在所述多个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上。当风室面板1033既有可拆卸的安装板1034,还有不可拆卸的固定板1038时,则在安装板1034和/或固定板1038上对应的开设条形开口1041。总之,条形开口1041在整个风室面板1033上呈均匀平行的分布。

烘干过程产生的粉尘容易附着在第一风嘴1031上,影响第一风嘴1031正常出风甚至造成第一风嘴1031堵塞。所以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风嘴1031也采用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风室面板1033上,使得每个第一风嘴1031是独立且可拆卸的,便于第一风嘴1031的清理或更换。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风嘴1031一端通过弹簧卡与风室103连接,另一端通过一插销组件211与风室103连接。具体地,如图8中所示,第一风嘴1031一端与风室103之间为弹簧卡连接,即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卡201实现。如图9中所示,第一风嘴1031另一端通过插销组件211与风室103连接。所述插销组件211包括相匹配的插销孔(未标号)和插销(未标号),优选地,插销孔设置在风室103上,插销设置在风嘴1031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插销孔设置在第一风嘴1031上,插销设置在风室103上,此时则需要在插销孔处设置相匹配的密封圈,保证所述第一风嘴1031与所述风室103两者的连接密封且不透风。

插销定位较为准确,安装时先固定插销端,再利用弹簧卡锁定,使第一风嘴1031与风室103紧密连接;拆卸时则是以相反顺序进行操作。第一风嘴1031两端与风室103之间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使第一风嘴1031既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拆卸及安装,还能保证风室103上第一风嘴1031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风室103与第一风嘴1031之间设置密封胶条(图未示),即在风室103与第一风嘴1031相接触的位置设置相匹配的密封胶条。也就是说长条状的风嘴1031与风室103相接触的形状为长方形,因此设置的密封胶条也为相一致的长方形。该密封胶条能保证风室103与第一风嘴1031连接处不漏风,有效增强密封性能。

由于风室103与第一风嘴1031之间的连接方式,一端通过弹簧卡201连接,另一端通过插销组件211连接,所以密封胶条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可使所述风室103与所述第一风嘴1031之间可形成密封状态,避免所述第一风嘴1031与所述风室103内腔之间气体泄漏。

优选地,所述密封胶条为发泡硅胶条。发泡硅胶条具有环保、耐压缩、回弹性强,耐高温性能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发泡硅胶条表层粘性较差,因此,在发明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胶条与风室103接触的接触面上设有耐高温胶层。所述密封胶条与风室103之间通过耐高温胶层实现胶固化连接,所述密封胶条与第一风嘴1031之间为压紧连接。密封胶条被固定在风室103上,不影响第一风嘴1031的拆卸及安装;且密封胶条与风室103之间采用耐高温胶进行胶封,保证在高温下正常使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如图10所示,所述风室103进一步包括一网孔板1035,所述网孔板1035上均匀开设若干网孔1037。所述网孔板1035设置在第一风嘴1031的进风方向上,该网孔板1035用于热风的匀风处理。风室103内的热风经过网孔板1035之后才进入第一风嘴1031。首先网孔板1035能避免如调节进风风量或者设备故障时,风量变化较大时热风风量不稳定的影响,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其次,网孔板1035上均匀分布的若干网孔1037,能对所经过热风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风嘴1031吹在反渗透膜表面上的风量稳定一致,实现较好的匀风效果,保证烘干速度的一致性,提高所生产反渗透膜的产品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孔板1035可以设置在风室103内任意位置,只要保证所述风室103中热风在进入第一风嘴1031之前先经过所述网孔板1035即可,均可达到上述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嘴1031包括第一风嘴进风口(未标号)和第一风嘴出风口(未标号),靠近第一风嘴1031的第一风嘴进风口处设置所述网孔板1035。这样网孔板1035仅针对进入第一风嘴1031的热风进行均匀分散处理,能保证匀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网孔板1035设置在第一风嘴1031内,网孔板1035与所述第一风嘴进风口的形状相匹配。这样每一个第一风嘴1031对应设有一个网孔板1035,从而形成一个进风单元,便于每个进风单元的安装、拆卸以及清理。并且这样网孔板1035的位置略低于第一风嘴1031的第一风嘴进风口,进一步增强分散及均匀热风的效果。

在本发明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孔板1035可以是一整块,覆盖所有第一风嘴1031的第一风嘴进风口。也可以是多块网孔板1035,分别覆盖第一风嘴1031的第一风嘴进风口。

如图11、12所示,所述网孔板1035两侧设有折边1036,所述第一风嘴1031两侧边开设有与所述折边1036相对应的放置槽1032。这样便于网孔板1035的放置及取出。优选地,所述折边1036的高度不超过放置槽1032的深度。如图11中所示,热风沿箭头R1的方向进入第一风嘴1031,沿箭头R2的方向离开第一风嘴1031。热风是从上至下经过网孔板1035,因此网孔板1035会受到向下的作用力。网孔板1035两侧设有折边1036,也就是网孔板1035上折边1036位置形成转角,该转角与放置槽1032边缘相抵,使网孔板1035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从而保证分散均匀热风的效果。

网孔板1035的开孔率,指的是网孔板1035上网孔1037的总面积与开孔区(又称有效传质区)面积的比值。网孔板1035位于第一风嘴1031的进风口处,覆盖第一风嘴进风口的网孔板1035面积即为开孔区面积。网孔板1035的开孔率太大时,分散均匀热风的效果较差;开孔率太小时,热风风量较小,影响烘干处理的进行。优选地,所述网孔板1035的开孔率为20-40%。网孔板1035上网孔1037的形状可以为菱形、方形、圆形或六边形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网孔1037的形状为圆形或六边形,其匀风效果较优。

在本发明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按图10中沿G-G向截取后,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风嘴1031在第一风嘴出风口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截面呈等腰三角形设置的所述第一风嘴1031能对热风进行集中,然后吹出,保证热风出风的均一性,这样也就实现了热风的匀风处理。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风嘴1031的吹风方向上设置调节组件12,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挡风板121。所述挡风板121对第一风嘴1031所吹出的热风起到阻挡及导向的作用。挡风板121可绕第一风嘴1031旋转,调整挡风板121与第一风嘴1031的相对位置以调节热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风向。一般来说,所述第一风嘴1031的吹风方向与反渗透膜的膜面垂直。如图14中a-e所示,当挡风板121旋转至不同位置时,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热风的流动方向也不同。

具体的,如图14中a所示,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热风往挡风板121两侧流动,不直接吹向反渗透膜;如图14中b、c所示,当挡风板121向一侧旋转时,如图14中d、e所示,当挡风板121向一侧旋转时,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热风能从相对的另一侧吹出,此时热风中一部分能直接吹向反渗透膜,且该部分热风的吹风方向与反渗透膜的膜面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通过旋转挡风板121,能改变直接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风量,及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的吹风方向与反渗透膜的膜面所形成的夹角,进而能调节烘干效果,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

所述挡风板121呈弧形,且朝着第一风嘴1031一侧弯曲,这样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且被挡风板121阻挡的热风,从挡风板121两侧吹出后向着第一风嘴1031的方向流动,保证挡风板121的阻挡及导流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嘴1031的第一风嘴出风口向外设置翻边1039。首先,所述翻边1039能对由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热风起到导向作用,可有效防止所述第一风嘴出风口处出现气流紊乱的现象。其次,通过所述翻边1039与挡风板121之间形成热风通道,进一步增强导流效果。

所述挡风板121的长度与第一风嘴1031的长度相一致,如图15所示,挡风板121的两端通过螺丝124固定在第一风嘴1031的两端,便于挡风板121的拆卸、安装及调节,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调节挡风板121的位置后,用螺丝124固定。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组件12还包括可摆动的指针123,所述指针123与挡风板121连接,所述指针123用于指示所述挡风板121的旋转角度。具体的,所述指针123指向刻度盘122,且所述指针123会随着挡风板121的旋转而摆动,从而指向刻度盘122上刻有的不同刻度值。所述刻度盘122中间为0°,角度往两侧依次增加。具体的,当挡风板121的位置与图14中a所示的一致时,指针指向0°,此时即如前文所述的,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热风往挡风板121两侧流动,不直接吹向反渗透膜;当挡风板121的位置与图14中b、d所示的一致时,指针分别指向的角度处于0°-70°之间,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热风部分直接吹向反渗透膜,且随着角度增大,能直接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风量随之增加,且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的吹风方向与反渗透膜的膜面所形成的夹角也随之增大;当挡风板121的位置与图14中c、e所示的一致时,指针分别指向两侧的70°,此时挡风板121不影响第一风嘴1031所吹出的热风,热风可直接垂直吹向反渗透膜。因此通过指针123和刻度盘122能精确掌握挡风板121的旋转角度,提高对第一风嘴1031吹风情况调节的准确性,从而实现不同的反渗透膜烘干效果,达到生产需要。

因此,所述风箱工作时,进入所述风箱内的热风,首先经过楔形结构的风室103,然后通过网孔板1035,再进入在第一风嘴出风口的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风嘴1031,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也就是说进入风箱内的热风经过了三次匀风处理,很好的提高了热风的均一性。当热风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后,通过所述调节组件12调节其风向,才到达反渗透膜表面进行烘干处理。

具体的,风室103呈楔形结构,相较于常见的长方体结构,沿热风流动方向,部分热风进入第一风嘴1031,即热风风量在减少,而该风室103的体积也在逐渐减小,能保证风室103中风速的一致性。

网孔板1035能避免如调节进风风量或者设备故障时,风量变化较大时热风风量不稳定的影响,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并且,网孔板1035上均匀分布的若干网孔1037,能对所经过热风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风嘴1031吹在反渗透膜表面上的风量稳定一致,实现较好的匀风效果,保证烘干速度的一致性,提高所生产反渗透膜的产品质量。

所述第一风嘴1031在第一风嘴出风口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截面呈等腰三角形设置的所述第一风嘴1031能进一步保证热风出风的均一性。

热风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后,其风向会受到所述调节组件12的影响。通过设置挡风板121,对热风进行阻挡从而改变热风风向,使得热风向着挡风板121两侧流动。所以通过调节挡风板121,可以控制热风的风向。在实际生产中,反渗透膜的膜面上涂布有液体,涂布量较小时,热风风量也较小,完成反渗透膜的烘干处理。而当涂布量较大时,热风风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如果热风直接吹向反渗透膜,可能使得反渗透膜上所涂布的液体流动,从而导致烘干后反渗透膜的厚度不一;而如果减小热风风量,又会导致反渗透膜烘干不彻底,均会影响所生产反渗透膜的质量。因此在仍然保证较大的热风风量,彻底烘干反渗透膜的同时,通过改变热风风向,从而改变直接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风量,及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的吹风方向与反渗透膜的膜面所形成的夹角,进而能调节烘干效果,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

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0内设有与所述风室103相对设置的风腔303,反渗透膜从所述风室103和所述风腔303之间通过,风腔303上设有向反渗透膜吹风的第二风嘴305。这样所述第一风嘴1031和第二风嘴305分别向待烘干产品相对的两个表面吹风。如图16所示,所述风腔303包括可拆卸的风腔盖3035,所述第二风嘴305可拆卸的设置在风腔盖3035上。所述风腔盖3035和第二风嘴305能便捷快速的进行拆卸及安装,保证工作效率。拆下风腔盖3035和第二风嘴305,不带风腔盖3035的风腔303更便于清洗和维护;而且独立的第二风嘴305在便于清洗和维护的同时,还可以直接进行更换,节约清洗或维护的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嘴305呈带有弯折段的长方体结构,第二风嘴305弯折段的一端与风腔303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307可拆卸连接。第二风嘴305通过弯折段与风腔303连接,更为方便快捷。第二风嘴305架设在风腔303和支撑板307上,通过风腔303进入的热风,利用第二风嘴305向反渗透膜吹风,能有效扩大烘干面积,提高烘干效率;且第二风嘴305的另一端与支撑板307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并且更好的是,如图17中所示,第二风嘴305为均匀平行设置,风腔303各段出风量一致,能有效保证反渗透膜的烘干效果。

本发明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风腔盖3035与风腔303通过弹簧卡连接,所述第二风嘴305与风腔盖3035通过弹簧卡连接。即第二风嘴305与风腔盖3035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卡202,风腔盖3035与风腔303之间设置第三弹簧卡203。且所述第二风嘴305与支撑板307也用弹簧卡(图未示)进行连接。通过采用弹簧卡进行连接,可使得第二风嘴305与风腔盖3035之间、风腔盖3035与风腔303之间以及第二风嘴305与支撑板307之间,进行安装和拆卸时操作更为方便快速,且其稳固性能好。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风腔盖3035与风腔303、第二风嘴305与风腔盖3035以及第二风嘴305与支撑板307之间也可以是螺纹连接、插销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嘴305包括出风面板3051,出风面板3051上均匀设有若干出风孔3053。通过均匀设置若干出风孔3053,能对第二风嘴305中的热风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即实现所述的热风的匀风处理。出风孔3053的形状可以为菱形、方形、六边形或圆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出风孔3053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出风孔3053的匀风效果较好。

如图19所示,所述风腔303上设置多个风腔出风口3033和一个风腔进风口3031。所述风腔出风口3033设置在风腔盖3035上,相应的,每个风腔出风口3033连接一个第二风嘴305。增加风腔出风口3033和第二风嘴305的数量,能有效提高烘干效率。而如果风腔进风口3031也设有多个,则多处进风可能导致风腔303内热风流动紊乱,从而影响烘干效果以及产品质量。因此,风腔303上仅设置一个风腔进风口3031,能增强热风流动的有序性,提高反渗透膜的烘干效果以及产品质量。

如图20所示,所述风腔进风口3031设置在与风腔盖3035相对的风腔303一面上,且靠近风腔303的端部。这样能有效保证风腔303内热风流动方向的统一性。如图19中所示,热风沿箭头N1的方向,从风腔进风口3031进入风腔303;然后从风腔303的多个风腔出风口3033,沿箭头N2的方向离开。所述风腔303内的风腔进风口3031处设置导流组件。通过导流组件能很好地对热风起到导向作用,让大部分的热风流向远离风腔进风口3031的风腔303一端,使得进入每个风嘴305中热风的风量更为一致。

所述导流组件可以是导流叶片或者导流罩,均可实现对热风的导向作用。优选地,所述导流组件为导流板3037;所述导流板3037设置在风腔303靠近风腔进风口3031的端部与风腔进风口3031之间,该导流板3037呈弧形,且向着风腔进风口3031一侧弯曲并延伸。通过设置呈弧形的导流板3037,部分热风由于导流板3037的导向作用,向着远离风腔进风口3031的风腔出风口3033处流动;且导流板3037结构简单方便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3037延伸至覆盖风腔进风口3031的进风区域,导流板3037上设置多个通风孔3039。即俯视时,导流板3037能完全遮挡住风腔进风口3031,或者是说,风腔进风口3031处于导流板3037的阴影面积之中。热风从风腔进风口3031进入风腔303内部后,大部分热风朝着远离风腔进风口3031风腔303的一端流动,小部分热风则能穿过导流板3037,到达与风腔进风口3031相对设置的风腔出风口3033。因此,导流板3037能对从所述风腔进风口3031流入的热风起到很到的导向及分配作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流板3037的弧度为30-45度,该弧度能很好地保证各出风口3033之间风量的均匀度。其中,导流板3037上通风孔3039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均可依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如通风孔3039可以是菱形、方形、圆形或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通风孔3039可以是均匀平行设置或者均匀交叉设置;当然通风孔3039的分布也可以是疏密程度不一的,能够达到不同的导流或对通过的热风起到分配作用。

因此,所述风箱工作时,所述风腔303通过一个风腔进风口3031进风,所进入的热风在经过导流组件后,热风被分散并向着不同的风腔出风口3033流动。风腔303内热风流动的稳定性高,且流向各风腔出风口3033风量的一致性好。热风通过风腔出风口3033后,进入第二风嘴305,并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出风孔3053出风,到达反渗透膜的膜面。

可以理解,所述风箱的箱体40内,过辊408两侧分别设置风室103和风腔303,即过辊408上输送的反渗透膜两侧分别设置风室103和风腔303。通过风室103上的第一风嘴1031和风腔303上的第二风嘴305,向反渗透膜同时吹风,进行反渗透膜的烘干处理。且第一风嘴1031和第二风嘴305采用不同的结构,第一风嘴1031通过第一风嘴出风口出风,而第二风嘴305则是通过出风孔3053出风,两者相配合能有效提高反渗透膜的烘干效率。且针对风嘴结构的不同,相应的风室103和风腔303也采用不同的结构,能实现第一风嘴1031和第二风嘴305出风的可控性,并有效提高风嘴出风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风室103内设有网孔板1035,能对所经过热风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风嘴1031吹在反渗透膜表面上的风量稳定一致;并且通过在第一风嘴出风口处设置调节组件12,能改变从第一风嘴1031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进而能调节第一风嘴出风口处的烘干效果。所述风腔303则是通过确定风腔进风口3031和风腔出风口3033个数及位置及设置导流组件,有效提高第二风嘴305出风的一致性。

为提高所述风箱的隔热性能,减低能耗,进一步的是,如图21所示,所述箱体40包括箱体骨架405;所述箱体骨架405外侧设置外胆板401,内侧设置内胆板403。箱体40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胆板403、箱体骨架405和外胆板401,所述外胆板401和内胆板403之间形成空腔,能有效减少风箱的热量损失,降低能耗。该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棉415,起到保温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能耗,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保温棉415可以是硅酸铝棉、岩棉或者玻璃棉。优选地,所述保温棉415具体为硅酸铝棉,其导热率低热稳定性能好。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胆板401与箱体骨架405之间设置第一隔热垫411,箱体骨架405与内胆板403之间设置第二隔热垫412。通过设置第一隔热垫411、第二隔热垫412,有效阻隔箱体骨架405与外胆板401、内胆板403之间的热传递,增强风箱的隔热效果。

所述隔热垫可以是由橡胶、硅胶或石棉等材料制成,都能起到隔热的作用。由于该节能型风箱工作过程中,箱体40内温度很高,箱体40的温度从内胆板403到箱体骨架405再到外胆板401依次降低。为了获得更优的隔热效果,且减少隔热成本,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垫411选用常见易得的硅胶皮,且所述第一隔热垫411的厚度为2-5mm。本发明最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垫411的厚度为3mm。而所述第二隔热垫412选用耐高温性能好的石棉板,所述第二隔热垫412的厚度为2-5mm。本发明最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热垫412的厚度为3mm。

如图22所示,所述箱体40上设有开口(未标号),所述开口贯穿所述外胆板401和内胆板403。所述开口可为热风进口(未标号)或者排风口(未标号)等,其中,热风通过热风进口进入风箱内部,对反渗透膜进行烘干;而冷风则通过排风口离开风箱。在这些开口处设置法兰407。所述法兰407连接具有拆卸方便、强度高及密封性能好等优点。所述法兰407可以为板式平焊法兰、带颈平焊法兰或带颈对焊法兰等。在所述法兰407与外胆板401之间设置第三隔热垫413。第三隔热垫413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所述节能型风箱的隔热性能。而当所述法兰407为带颈平焊法兰或带颈对焊法兰时,其颈部会与箱体骨架405和/或内胆板403相接触,因此也可以在法兰407与箱体骨架405和/或内胆板403的接触面上设置隔热垫(图未示),以提高整体隔热性能。

第三隔热垫413可以是由橡胶、硅胶或石棉等材料制成,都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进一步的是,为了获得更优的隔热效果,且减少隔热成本,所述第三隔热垫413为硅胶皮,其厚度为2-5mm,本发明最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隔热垫413的厚度为3mm。

如图23、图24所示,所述过辊408包括两过辊端部409(图6中仅示出所述过辊408的其中一个过辊端部409),所述箱体40上对应设置供所述过辊408两过辊端部409伸出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内胆板403和外胆板401,所述过辊端部409上套设第四隔热垫414。这样能进一步减少从通孔处损失的热量,保证所述节能型风箱的整体隔热性能。

优选地,如图25所示,所述第四隔热垫414包括与外胆板401相接触的方形垫片421,方形垫片421上叠设圆柱形垫片422;所述方形垫片421和圆柱形垫片422上开设有与所述过辊408的过辊端部409相匹配的通孔。其中,圆柱形垫片422的直径小于方形垫片421的宽度。所述第四隔热垫414呈台阶状,该台阶的台阶面上可以设置安装孔(图未示),便于过辊408的安装。即如图6所示,采用固定件(未标号)固定过辊408的两个过辊端部409,使所述过辊408与所述箱体40连接设置。所述固定件及其固定方式有多种,如在第四隔热垫414的台阶面上螺纹连接固定块或固定圈,并将过辊408的过辊端部409固定在固定块上,或固定在固定圈内,只要能固定过辊408并使其正常工作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隔热垫414可以是由橡胶、硅胶或石棉等材料制成,都能起到隔热的作用。为了获得更优的隔热效果,且减少隔热成本,优选的,所述第四隔热垫414由硅胶制得,且所述方形垫片421的厚度为5-15mm,圆柱形垫片422的厚度为25-35mm。本发明最优的实施例中,所述方形垫片421的厚度为10mm,圆柱形垫片422的厚度为30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0为一整体。优选地,如图23所示,所述箱体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箱体101和第二箱体301。即第一箱体101和第二箱体301均为具有一敞口箱体,且其敞口处相对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箱体40。也可以是理解为将箱体40拆分为两个部分。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箱体101包括第一箱体骨架(未标号)、第一内胆板(未标号)和第一外胆板(未标号),所述的第二箱体301包括第二箱体骨架(未标号)、第二内胆板(未标号)和第二外胆板(未标号)。第一箱体骨架和第二箱体骨架组成箱体骨架405,第一内胆板和第二内胆板组成内胆板403,第一外胆板和第二外胆板组成外胆板401。所述的过辊408可以是如图中所示,设在第二箱体301,当然也可以是设在第一箱体101内。

第一箱体101和第二箱体301之间可以通过设置锁定机构,如图中所示的所述锁定机构可为一开启气缸70,所述开启气缸70可用于实现箱体40的开闭,便于对箱体40内部的结构及其零部件进行清理及维护。进一步的是,在第一箱体101和第二箱体301之间设置密封胶条(图未示),该密封胶条能起到密封及隔热的作用。

所述风箱还包括用于进风的进风管道502。在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提高风箱的进风清洁度,如图26、27所示,所述风箱还包括在所述箱体40和进风管道502之间设置的过滤器50。通过进风管道502输送过来的热风须经过过滤器50之后才进入箱体40,能有效去除热风中的灰尘及杂质,提高进风洁净度,保证所生产反渗透膜的质量。

如图28所示,所述过滤器50的过滤器进风口51处设置第一风压传感器511,过滤器50的过滤器出风口52处设置第二风压传感器512。当然过滤器进风口51和过滤器出风口52的位置并不限定为图中所示位置,只要能进风、出风即可。通过第一风压传感器511和第二风压传感器512能及时了解过滤器50的进风风速和出风风速,也就是了解了进风管道502的输送风量以及过滤后进入箱体40内的风量,根据实际生产中烘干过程的要求,可以调节进风管道502内的风速,相应的改变进入过滤器50中的风量,也就改变了进入箱体40内进行烘干处理的风量。进风管道502内风速的调节,可以通过阀门等实现。还能通过计算过滤器50进风风压和过滤器50出风风压的压差,判断过滤器50的运行状况。一般来说,过滤器50进风风压和过滤器50出风风压的压差范围为0-500Pa,当压差超过500Pa时,说明过滤器50内部可能发生堵塞,需要对过滤器50进行检查或者清理。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50与进风管道502之间设置进风布套501。也就是说过滤器50通过进风布套501与进风管道502软性相连,进风布套501起到减震及降噪的作用。当然,所述过滤器50也可以直接与进风管道502相连。进一步的是,过滤器50设置在箱体40上,这样一体化设计使所述风箱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的优点。

优选地,如图29所示,所述箱体40上开设有风箱进风口105,相应的,所述过滤器50位于风箱进风口105处,即过滤器出风口52与风箱进风口105相接,热风经过滤器50过滤后通过风箱进风口105进入风箱。所述箱体40内设有风室103,风室103包括风室进风口106和用于出风的第一风嘴1031。所述风室进风口106位于风室103靠近风箱进风口105的一面上,在风室103相对的另一面上设置所述的风嘴1031。

由于热风经过过滤处理后,其风速不稳定,为了使风速更加平稳,进一步的是,如图30所示,所述风箱进风口105与风室进风口106之间设置缓冲段102,该缓冲段102起到缓冲作用,提高进入风室103内热风风速的稳定性。该缓冲段102也对于进入风室103的热风进行了匀风处理,能进一步提高风箱内热风的均一性。优选地,如图31所示,缓冲段102整体类似船体。所述风箱进风口105与风室进风口106之间为弧形过渡连接,也就是缓冲段102远离所述风室进风口106的侧面呈弧形,便于热风的流动并起到导流的作用。优选地,所述风箱进风口105的进风面积大于风室进风口106的进风面积。这样设置能保证缓冲段102的缓冲效果及进入风室103内热风风速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段102内设置第三风压传感器(图未示),能及时了解缓冲段102内的风压,掌握进入风室103的热风风速及风量。所述箱体40内设置第四风压传感器(图未示),所述第四风压传感器位于第一风嘴1031的吹风区域,也就是第四风压传感器位于反渗透膜通过的区域,能及时了解风箱内吹向反渗透膜上的风量及风速。

进一步的是,结合图32、图33所示,所述箱体40上设置风压显示器(未标号),所述风压显示器与第一风压传感器511、第二风压传感器512、第三风压传感器及第四风压传感器相连。通过风压显示器能让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具体的工艺过程参数。优选的,所述风压显示器包括第一风压显示器521、第二风压显示器522和第三风压显示器523,所述第一风压显示器521与第一风压传感器511和第二风压传感器512相连,所述第二风压显示器522与第三风压传感器相连,所述第三风压显示器523与第四风压传感器相连。也就是说,第一风压显示器521上显示过滤器50的进风风压与出风风压的压差;第二风压显示器522上显示缓冲段102内的风压;第三风压显示器523上显示箱体40内反渗透膜通过区域的风压。通过第一风压显示器521、第二风压显示器522和第三风压显示器523,能全面掌握风箱的运行状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生产设备,其采用如上所述的风箱,具有反渗透膜烘干处理中,风箱内热风均一性好及吹风风向可调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风箱,待烘干产品从风箱内通过,所述风箱利用热风对待烘干产品进行烘干处理,进入所述风箱的热风,经过至少一次匀风处理后,吹向待烘干产品的表面;其中热风的风向与待烘干产品的表面之间所形成夹角的角度可调节。通过匀风处理能有效提高热风的均一性,并且通过调节吹风方向,能改变直接吹向反渗透膜的热风风量,进而能调节烘干效果,满足不同的生产需要。

进一步的是,所述风箱内设有向待烘干产品吹风的第一风嘴,所述第一风嘴的吹风方向上设置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风嘴的吹风方向。在第一风嘴的吹风方向上设置调节组件,保证吹风方向的调节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旋转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呈弧形,且朝着第一风嘴一侧弯曲。这样从第一风嘴吹出的、且被挡风板阻挡的热风,从挡风板两侧吹出后向着第一风嘴的方向流动,保证挡风板的阻挡及导流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风嘴包括第一风嘴进风口和第一风嘴出风口,所述第一风嘴的第一风嘴出风口向外设置翻边,所述翻边与挡风板之间形成热风通道。首先,所述翻边能对由第一风嘴吹出的热风起到导向作用,可有效防止所述第一风嘴出风口处出现气流紊乱的现象。其次,通过所述翻边与挡风板之间形成热风通道,进一步增强导流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风箱内设有风室,所述风室上设置所述第一风嘴,在风室内第一风嘴的进风方向上设置网孔板,所述网孔板用于热风的匀风处理。首先网孔板能避免如调节进风风量或者设备故障时,风量变化较大时热风风量不稳定的影响,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其次,网孔板上均匀分布的若干网孔,能对所经过热风起到均匀分散的作用,从而使得通过第一风嘴吹在反渗透膜表面上的风量稳定一致,实现较好的匀风效果,保证烘干速度的一致性,提高所生产反渗透膜的产品质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嘴内靠近第一风嘴进风口设置所述网孔板。这样网孔板仅针对进入第一风嘴的热风进行均匀分散处理,能保证匀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风室呈楔形结构;所述第一风嘴在第一风嘴出风口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楔形结构的风室能对进入的热风进行一次匀风处理。由于楔形结构相较于常见的长方体结构,沿热风流动方向,部分热风进入第一风嘴,即热风风量在减少,而该风室的体积也在逐渐减小,能保证风室中风速的一致性。而截面呈等腰三角形设置的所述第一风嘴能对热风进行集中,然后吹出,保证热风出风的均一性,这样也就实现了热风的匀风处理。因此通过增加这两次匀风处理,能保证热风的匀风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待烘干产品相对风室的另一侧设置风腔,所述风腔上设有向待烘干产品吹风的第二风嘴。反渗透膜两侧同时受到热风的烘干作用,有效加快反渗透膜的烘干速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风嘴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均匀设有若干出风孔。第一风嘴和第二风嘴采用不同的出风方式,两者相配合能有效提高反渗透膜的烘干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反渗透膜生产设备采用本发明的风箱,具有反渗透膜烘干处理中,风箱内热风风向可调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