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7481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渗透膜过滤器,属于净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通常,RO膜过滤器(反渗透膜过滤器)利用0.0001微米的反渗透膜进行工作,用于对铅、砷等重金属、以及钠、各种病原菌等进行过滤。

现有的RO过滤器的反渗透膜片采用圆柱形,原水沿着径向进入反渗透膜,也就是说原水相对于反渗透膜片横向移动,因此原水与反渗透膜片的表面接触的滞留时间短。因此,相对于流入到RO过滤器的原水流入量,通过上述RO过滤器而被过滤之后通过净水口排出的净水量(通常,具有3:1比例)相对地低,因而存在回收率非常低的缺点。

现有的反渗透膜片通过胶水粘合使产水流道具有面向中心产水管的开口,净水膜片组在缠绕中心产水管后,整个外表面用外胶带进行包裹密封。这种结构的卷式反渗透元件,原水从元件的一端面流入进水流道中,一部分水经反渗透膜片过滤成纯水沿着纯水导流网流进中心产水管内,剩下未经过滤形成的浓水沿着进水流道中的进水导流网从元件的另一端面流出。这种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方向和浓水排出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流道宽,流程短,进水在流道中的流速较慢,膜表面容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从而导致膜元件污染,使得脱盐率和产水量降低,膜元件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过滤器,能够通过反渗透膜的上下两个端面进水,提高净水的回收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渗透膜过滤器,包括膜壳、膜壳上盖、中心管、RO膜、RO膜上端盖、RO膜下端盖,

所述膜壳上盖安装在膜壳的顶部,所述膜壳上盖的顶端开设原水接口、纯水接口和浓水接口,

所述RO膜为圆柱状,安装在膜壳的内腔,RO膜与所述膜壳之间安装RO膜上端盖和RO膜下端盖,所述RO膜上端盖与膜壳上盖、RO膜上端面之间形成与原水接口相通的原水上进水腔,RO膜下端盖与膜壳底部、RO膜下端面之间形成原水下进水腔,

所述中心管安装在RO膜内,中心管的底端穿过RO膜下端面伸入原水下进水腔,中心管内具有分隔板,将中心管内部分割为与纯水接口贯通的纯水出水腔和与中心管进水腔,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具有分别与原水上进水腔以及中心管进水腔相贯通的原水进水口,中心管的外壁设有纯水收集槽,所述纯水收集槽与位于中心管上部并与纯水出水腔贯通的纯水收集口相通。

采用上述结构,原水通过原水上进水腔引流,一部分直接进入RO膜的上端面,另一部分从原水进水口进入中心管进水腔,然后从中心管的底部流出进入原水下进水腔,接着从RO膜的下端面进入膜内进行净水处理,增大了原水与RO膜片的接触面积。浓水从RO膜的侧面流出,最终汇集到浓水接口排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纯水收集槽由数个沿中心管外壁开设的环形集水槽和与所述环形集水槽相通的纵向集水槽组成。原水通过RO膜净化后进入环形集水槽,再由环形集水槽流入纯水收集口,接着进入纯水出水腔,最后经纯水接口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集水槽的数量为7条,所述纵向集水槽的数量为2条。

更进一步,为了便于中心管充分收集经RO膜处理的净水,所述Ro膜外圆周自下向上的一部分高度被胶水粘合剂密封。

所述Ro膜外圆周被密封的高度为Ro膜高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所述分隔板的纵向截面形状为Z字形。

所述分隔板的高度为中心管高度的五分之一。

所述RO膜上端盖以及RO膜下端盖通过胶水粘合剂与RO膜粘贴。

进一步,所述膜壳上盖,与膜壳之间为螺纹连接。便于RO膜的安装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从RO膜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面同时进水,加大了膜表面的水流速度,增大了原水与RO膜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纯净水的回收率。

2、增加了水流的流速,减小了RO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从而降低膜元件的污染速度,延长了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将浓水和纯净水最终全部从膜壳上盖排出,安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渗透膜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原水进入RO膜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一种反渗透膜过滤器,包括膜壳1、膜壳上盖2、中空的中心管3、RO膜4、RO膜上端盖5、RO膜下端盖6,

所述膜壳上盖安装在膜壳的顶部,所述膜壳上盖的顶端开设原水接口7、纯水接口8和浓水接口9。所述RO膜为圆柱状,安装在膜壳的内腔,RO膜与所述膜壳之间安装RO膜上端盖和RO膜下端盖,所述RO膜上端盖与膜壳上盖及RO膜上端面之间形成与原水接口7相通的原水上进水腔10,RO膜下端盖与膜壳底部及RO膜下端面之间形成原水下进水腔11。

所述中心管安装在RO膜内,中心管的底端穿过RO膜下端面伸入原水下进水腔,中心管内具有分隔板12,将中心管内部分割为与纯水接口贯通的纯水出水腔3a和与中心管进水腔3b。所述分隔板的纵向截面形状为Z字形。分隔板的高度优选为中心管高度的五分之一。

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具有分别与原水上进水腔以及中心管进水腔相贯通的原水进水口15,中心管的外壁设有纯水收集槽13,所述纯水收集槽与位于中心管上部并与纯水出水腔贯通的纯水收集口14相通。

结合图2所示,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纯水收集槽由数个沿中心管外壁开设的环形集水槽13a和与所述环形集水槽相通的纵向集水槽13b组成,所述环形集水槽沿着中心管轴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环形集水槽的数量优选为7条,所述纵向集水槽的数量为2条。

为了提高净水回收率,所述Ro膜外圆周自下向上的一部分高度被胶水粘合剂密封。所述Ro膜外圆周被密封的高度为Ro膜高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RO膜上端盖以及RO膜下端盖通过胶水粘合剂与RO膜粘贴。

为了便于RO膜的安装和拆卸。所述膜壳上盖,与膜壳之间为螺纹连接。

采用本发明的反渗透膜过滤器,原水通过原水上进水腔引流,一部分直接进入RO膜的上端面,另一部分从原水进水口进入中心管进水腔,穿过中心管然后从中心管的底部流出进入原水下进水腔,接着从RO膜的下端面进入膜内进行净水处理,增大了原水与RO膜片的接触面积。最后浓水从RO膜的侧面未通过胶水粘合剂粘贴的部分流出,汇集到浓水接口排出。

本发明从RO膜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面同时进水,加大了膜表面的水流速度,增大了原水与RO膜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纯净水回收率。因为水流流速增加,减小了RO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从而降低膜元件的污染速度,延长了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