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120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式破碎机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离心式破碎机设备从DE 100 57 433 A1已知,其全部内容通过引入并入本文。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包括离心式破碎机外壳和离心式破碎机转子,所述离心式破碎机转子可旋转地支撑在离心式破碎机外壳内并恰好包括两个离心腔室。

离心式破碎机设备可包括例如通过使用振动阻尼元件支撑适当的离心式破碎机的框架以及用于驱动离心式破碎机的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和离心式转子的传动皮带轮可例如经由包括一个或多个V型皮带的V型皮带驱动器驱动地连接到彼此。保护罩可覆盖框架以防止未经授权接近驱动装置。但是当然为了维修目的保护罩可被去除。

离心式破碎机外壳的开口上端部可由盖封闭。为了允许接近离心式破碎机外壳的内部,盖可通过抬升和回转装置而被抬起并回转远离离心式破碎机外壳的上部开口。抬升和回转装置可被安装在回转轴上,回转轴由离心式破碎机外壳支撑。该盖可通过固定单元固定到离心式破碎机外壳。

离心式破碎机外壳可具有定位在与离心式转子大致相同水平面的上部部件和定位在所述离心式转子下方的下部部件。在上部部件中可形成材料床腔室,待被破碎的材料可积聚在该材料床腔室中以形成材料床,材料床的径向内表面用作适于由离心式转子向外离心的材料的碰撞壁。作为备选方案,例如为了破碎粗糙的研磨作用不是太强的材料,例如石头,可提 供特定的碰撞壁元件来替代材料床。这些碰撞壁元件可布置在承载圈上,尤其是碰撞壁元件可悬挂到承载圈上而不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元件来固定。由于这种设计,在盖已被抬升并回转远离离心式破碎机外壳的开口上端部之后,承载圈连同悬挂在其上的所有碰撞壁元件一起可以其整体从离心式破碎机去除或插入到离心式破碎机内,从而减短离心式破碎机的维修时间。优选地,碰撞壁元件以如此的方式设置到彼此以至于待被破碎的材料不会接触离心式破碎机外壳和/或碰撞壁元件所安装到的承载圈。

相邻于上部部件,下部部件的内表面可衬有防磨板,该防磨板保护下部部件免于由从碰撞壁向下弹回的被破碎材料所造成的损坏。此外,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可位于离心式破碎机外壳的下部部件内。所述轴承可旋转地支撑垂直延伸的驱动轴,在离心式破碎机的操作中,所述驱动轴可通过螺栓牢固地耦联到离心式转子。此外,离心式转子可在其下侧上设有例如为六边形形状的凹部,用于接纳连接到所述驱动轴的相应凸起或元件。有利地,轴承可以被润滑,优选被油润滑。润滑剂可由导管供应到轴承和从轴承排出。润滑剂可另外给轴承提供冷却效果。

从离心式破碎机外壳的上部部件掉下来的被破碎的材料可经由围绕离心式转子的驱动轴的下部部件的环形圆柱形排放料斗的环形出口开口排出。

待被破碎的材料可经由盖的供应管被供应到离心式破碎机的内部。材料然后通过离心式转子的材料供应开口掉落到离心式转子内。

离心式转子可具有相对于其旋转轴线的轴对称结构。具体地,每个离心腔室可具有离心腔室壁,在离心式破碎机的操作过程中待被破碎的材料由于离心力沿着离心腔室壁从材料供应开口的径向内部(优选中央)向外移动。

但应指出的是,每个离心腔室壁可包括弯曲板、径向内端部件和径向外端部件,优选可通过弯曲板、径向内端部件和径向外端部件来形成。此外,应指出的是,术语“弯曲”对于离心腔室壁的弯曲板的上下文而言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到连续的曲率,例如圆形或椭圆形曲率,而且还涵盖弯曲板的多边形路线。

在操作中,离心腔室壁的朝向离心腔室内部指向的表面由待被破碎的材料形成的材料床覆盖并由其保护。因此,无需提供保护该特定表面的抗磨部件。但是,在离心腔室壁的径向内边缘和径向外边缘处,即在材料床的径向内端部和外端部处,所述离心腔室壁由抗磨部件保护。

恰好包括两个离心腔室的离心式转子还可提供更大的离心腔室出口的益处,即与具有更多离心腔室的离心式转子相比,两个离心腔室壁之间在周向方向上的距离更大。这可防止待被破碎的材料堵塞在离心式转子中。另外,具有两个离心腔室的转子可显示较低的磨料磨损及较低的能量消耗,因为其重量可被降低,具体是由于形成所述离心式转子的部件更少,和/或由于两个离心腔室壁之间的周向距离更大,从碰撞壁元件弹回的材料可再次进入离心式转子,从离心式转子所述材料可被再次离心。这可防止材料被卡在离心式转子和碰撞壁元件之间,材料被卡在离心式转子和碰撞壁元件之间会妨碍离心式转子的运动并增加周围部件的磨料磨损。

有利地,每个离心腔室可具有由至少一个抗磨部件形成的抗撕裂边缘。如上所述在离心式破碎机的操作中,待被破碎的材料从径向内侧位置分别沿着离心腔室壁和在其上形成的材料床移动到径向外侧的抗磨边缘,在所述径向外侧的抗磨边缘处所述材料通过离心式腔室出口从离心式转子离开并抛向碰撞壁。

在一方面,抗撕裂边缘因此会与从离心式转子的内部向外加速的高速材料接触。在另一方面,抗撕裂边缘可能会碰撞到从碰撞壁弹回的待被破碎的材料,因此在一侧上进一步破碎所述材料,而在另一侧上保护离心式转子免受所弹回材料造成的磨损。

由于抗撕裂边缘承受高的研磨力,对于这些元件而言有利的是成为可更换的抗磨部件。

此外,形成抗撕裂边缘的抗磨部件可以如下的方式定位在离心腔室壁上以至于支持将材料床建立在离心腔室壁上,例如通过从离心腔室壁在径向向内方向上形成突起部。

在离心式破碎机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抗磨部件可具有表面,所述表面从抗撕裂边缘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在至少一个抗磨部件的未磨损状态下, 所述表面可与延伸通过离心式转子的两个离心腔室的两个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的直径线包围大于0°、优选大于10°、甚至更优选大于20°的角度。

形成抗撕裂边缘的抗磨部件的部分可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该大致梯形的形状的较长的边缘径向向内取向。在离心式转子的操作中,该较长边缘的背离离心腔室壁的拐角部形成离心式转子的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由于梯形横截面,在实践中产生更高的磨损速率的情况下抗磨部件可以是厚的,以及在实践中产生更低的磨损速率的情况下抗磨部件可以是更薄的。相对于直径线成角度的表面能够进一步降低抗磨部件的制造成本。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设想到提供具有0°或甚至更低的例如-10°角度的上述抗磨部件,但是,由于离心式转子的旋转,所述抗撕裂边缘可立即碰撞到刚离开抗撕裂边缘的待被破碎的材料和/或从碰撞壁弹回的材料,使得抗磨部件的抗撕裂边缘会被快速磨损到具有下述表面的形状,所述表面与直径线包围大于0°的角度。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初始提供形成抗撕裂边缘的抗磨部件可节省成本。

相对于离心式转子的旋转运动,成角度的表面滞后于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

在进一步的实例中,至少一个抗磨部件可包括由硬化钢板材料制成的支撑元件和由硬烧结金属制成的至少一个镀件。这对于支撑元件以及因此对于抗磨部件的制造成本而言会是有利的,其原因在于硬化钢板材料可以被更容易和更精确地处理。

有利地,以HV 10测得的支撑元件的硬度与以HV10测得的至少一个镀件的硬度之间的差异可达到大于500、优选大于750、甚至更优选大于1000。这在关于镀件抵抗快速磨坏和/或抵抗块剥离(比镀件的通常研磨材料损耗更大)的抗性方面可能是有益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镀件可通过焊接连接到支撑元件。为了提供用于焊接连接的足够大的表面,支撑元件可形成有T形的横截面,镀件在其背离T形底板的一侧上连接到所述T形的上部交叉板(cross web)。

有利地,离心式破碎机转子可包括中央材料供应开口和分配器锥体, 所述分配器锥体位于中央材料供应开口的下方并旨在且设计为使得所供应的材料从基本垂直的下落运动偏离到基本水平的、径向向外指向的运动,分配器锥体的倾斜角度的值可达到10°至25°之间,优选达到15°至20°之间,例如约17°。为了支持从上方在大致垂直方向上通过材料供应开口供应的待被破碎的材料偏离到到达离心腔室出口的大致径向运动,分配器锥体应尽可能地陡峭。然而,陡峭的分配器锥体会趋于过度地限制材料供应开口,从而增加堵塞的风险。因此,倾斜角度可如上所提及的那样。

分配器锥体的外径可基本上等于材料供应开口的直径,分配器锥体的外径与两个离心腔室的抗撕裂边缘之间的距离之比可达到40%至50%之间,优选到达约45%。

分配器锥体可从铸造材料制成,例如从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破碎元件可分别设置在离心腔室的抗撕裂边缘和与其相邻的离心腔室出口的上方和下方,破碎元件可具有从径向内侧位置延伸到径向外侧位置的第一破碎壁和在大致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破碎壁。这些破碎元件可能会碰撞到从碰撞壁弹回的待被破碎的材料,因此在一侧上进一步破碎所述材料,而在另一侧上保护离心式转子免受所弹回材料造成的磨损。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破碎壁和第二破碎壁可由弯曲的过渡表面合并,曲率半径达到破碎元件在离心式转子径向方向上的长度的10%至20%之间,优选达到13%至17%之间,例如达到约14.5%。这样的设计允许减少在破碎设备的操作中总是首先磨损的破碎元件部分处的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但是应指出的是,第一破碎壁可具有凹曲率。

但是应强调的是,破碎元件可在不使用像螺钉和螺栓的紧固元件的情况下而保持在离心式转子上。而是,破碎元件例如可滑过离心式转子的顶板和底板的钩状端部部分,并且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其上。

有利地,破碎元件的第一破碎壁的厚度可朝向第二破碎壁增加。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破碎元件的第二破碎壁的厚度可朝向第一破碎 壁增加。

此外,第一破碎壁的高度可从其径向内端部增加到其径向外端部。并且此外,第二破碎壁的高度可朝向第一破碎壁增加。由于这种设计,破碎元件在其径向外侧前缘处具有其最大厚度,在其径向外侧前缘处对于从碰撞壁弹回的待被破碎材料而言受到最大研磨。

第二破碎壁厚度上的增加比第一破碎壁厚度上的增加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下述事实,即由于离心式转子的旋转沿着破碎元件径向外表面(即第二破碎壁)掠入的材料的研磨效果比正面击中第一破碎壁的材料的研磨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破碎元件可由硬的金属铸造材料制成,优选为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这可提供破碎元件的更高耐磨性,因此允许破碎元件较长时间地保持其初始形状,以便确保破碎元件的预期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心式破碎机转子的顶板的下侧和底板的上侧可分别衬有离心腔室壁保护板。因此,顶板的下侧和底板的上侧可由上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和下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保护以防止磨损。

每个离心腔室壁保护板例如可在其周向外边缘上具有三个横向凹部,一个凹部用于接纳接受离心力的螺栓并紧贴地配合到接受离心力的螺栓,而两个凹部用于接纳螺栓的轴。此外,周向外边缘可定位在与离心腔室壁相距预定距离处,使得它不会将任何离心力施加于离心腔室壁上。但是在离心式破碎机的操作中,离心腔室壁与离心腔室壁保护板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由材料床覆盖。

但应指出的是在此所有的抗磨部件可通过螺钉和接受离心力的螺栓固定,类似于离心腔室壁保护板的固定。所述螺栓具有可被接纳在抗磨部件内的相应孔中的头部。螺钉头部的这种保护在下列区域中是特别有利的,在所述区域中没有保护螺钉头部免受待被破碎的加速材料的研磨力的材料床和/或元件。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的情况下,螺钉头部可由形成于离心腔室壁上的周围材料床保护。

为了只通过下述力来给每个螺钉施以应力,所述力大致平行于螺钉的 纵向轴线并且意旨将相关的抗磨部件保持到其被固定到的元件,螺钉头部和/或螺钉的轴可以带有游隙的方式通过相应的通孔,即,接纳螺钉轴或螺钉头部的孔具有的直径大于螺钉轴或螺钉头部的直径。

有利地,离心腔室壁保护板可由硬金属铸造材料、优选为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所有抗磨部件,特别是所有抗磨保护板,例如保护顶板上侧的上部保护板、保护底板下侧的下部保护板、保护顶板下侧的上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保护底板上侧的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保护顶板上侧的磨损防护圈和/或离心腔室壁保护板可由该材料制成或可替代地由包括基层和涂层的复合钢板材料制成。而基层仅用作用于承载涂层和用于接触离心式转子的顶板和底板的支撑层,涂层具有抗研磨磨损的高抗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心腔室壁保护板可具有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在离心式转子的周向方向上从径向内侧位置延伸到径向外侧位置。优选地,该凸起部分可设置在材料床的内表面起始的位置处,即可设置在从径向内侧材料供应开口移动到抗撕裂边缘的待被破碎的材料所处的位置,从而支持材料床的形成。具体地,凸起部分可在离心式转子的周向方向上从径向内侧位置延伸到径向外侧位置。

因此,凸起部分在高研磨磨损的区域中提供离心腔室壁保护板的增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的敲击部(raised beat)可沿着邻近于材料入口开口安装的上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的径向内周缘设置。

有利地,每个离心腔室可具有离心腔室壁,待被破碎的材料由于离心力沿着离心腔室壁移动到相应的抗撕裂边缘,减少磨损的肋状部可从设置在离心腔室壁外表面的垂直下方位置延伸到垂直上方位置。这些减少磨损的肋状部可具有在离心式转子周围的空气中引起湍流的目的,趋于使从碰撞壁弹回的被破碎材料保持远离离心腔室壁的外表面。

通过上述,离心腔室壁的外侧和可位于此区域中的螺栓可受到保护,即这些部件的研磨磨损可被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形成下面的描述和实施例的说明性表示的主题。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剖面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离心式转子的立体图;

图4示出图3所示离心式转子的侧视图;

图5示出图4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剖面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

图6示出图5所示的立体图;

图7示出图3所示的俯视图;

图8示出图3的仰视图;

图9示出图3的离心式转子的基部主体的立体图;

图10示出径向外侧抗磨部件的立体图;

图11示出破碎元件的立体图;

图12示出图11所示破碎元件的剖面图;

图13示出离心腔室防磨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立体图;以及

图1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的立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10的侧视图。

离心式破碎机设备10包括支撑恰当的离心式破碎机14的框架12和用于驱动离心式破碎机14的驱动马达16。驱动马达16的输出轴16a和离心式转子20的传动皮带轮18(参见图2)经由V形皮带驱动器22驱动地连接到彼此。保护罩24覆盖框架12以防止未经授权接近驱动装置16a/22/18。但是当然为了维修目的保护罩24可被去除。

如可从图2中看到的那样,离心式破碎机14包括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开口上端部可由盖28封闭。为了允许接近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内部,盖28可通过抬升和回转装置30而被抬起并回转远 离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上部开口。抬升和回转装置30安装在回转轴32上,回转轴32由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支撑。该盖28例如可通过四个固定单元29(参见图14)固定到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

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具有定位在与离心式转子20大致相同水平面的上部部件34和定位在所述离心式转子20下方的下部部件36。在上部部件34中可形成材料床腔室38,如图2的左侧上所示,待被破碎的材料可积聚在该材料床腔室中以形成材料床40,材料床40的径向内表面用作用于由离心式转子20向外离心的材料的碰撞壁42。作为备选方案,例如为了破碎粗糙的研磨力不是很大的材料,例如石头,并且如图2的右侧上所示,可提供特定的碰撞壁元件44来替代材料床40。这些碰撞壁元件44可布置在承载圈45上,尤其是碰撞壁元件44可悬挂到承载圈45上而不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元件来固定。由于这种设计,在盖28已被抬升并回转远离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开口上端部之后,承载圈45连同悬挂在其上所有碰撞壁元件44一起可以其整体从离心式破碎机14去除或插入到离心式破碎机14内,从而缩短离心式破碎机14的维修时间。

相邻于上部部件34,下部部件36的内表面可衬有防磨板46,其保护下部部件免于受从碰撞壁42向下弹回的被破碎材料造成损坏。此外,上部轴承48和下部轴承50位于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下部部件36内。所述轴承48、50可旋转地支撑垂直延伸的驱动轴52,在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中,所述驱动轴52可通过螺栓牢固地耦联到离心式转子20,在下面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从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上部部件34掉下来的被破碎的材料经由围绕离心式转子20的驱动轴52的下部部件的环形圆柱形排放料斗56的环形出口开口54排出。

需要补充的是,待被破碎的材料经由盖28的供应管58被供应到离心式破碎机14的内部。

在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离心式转子20的结构。

本文中所述的离心式转子20的设计基于从DE 10057433A1获知的离心式转子的设计,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离心式转子20具有相对于其旋转轴线A的轴对称结构(例如见附图5)。具体地,离心式转子20包括恰好两个离心腔室60,每个离心腔室60具有离心腔室壁62,在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中待被破碎的材料由于离心力沿着离心腔室壁62从径向内侧(优选中央的)材料供应开口64(参见图3)移动到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在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所述材料通过离心腔室出口60a从离心式转子20离开且被抛到碰撞壁42(参见图2)。

离心式转子20具有基部主体72(参见图9)和多个抗磨部件(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所述抗磨部件保护基部主体72免受由待被破碎的材料以及从碰撞壁42弹回的材料所造成的磨损,所述待被破碎的材料在通过分配器锥体70(参见图6)偏离之后从径向内侧材料供应开口64移动到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在操作中,朝向离心腔室60的内部指向的离心腔室壁62的表面62a由待被破碎的材料形成的材料床74覆盖和保护(参见图5)。因此,不必必须设置保护该特定表面62a的抗磨部件。但是在离心腔室壁62的径向内侧边缘62b以及径向外侧边缘62c处,即在材料床74的径向内端部和外端部处,所述离心腔室壁62受到抗磨部件76和78的保护。此外,减少磨损的肋状部80设置在离心腔室壁62的外表面62d处。减少磨损的肋状部80的目的是在离心式转子20周围的空气中导致湍流,趋于使从碰撞壁42弹回的被破碎材料保持远离离心腔室壁62的外表面62d。

参照图9,基部主体72包括大致彼此平行延伸的顶板82和底板84以及两个弯曲板86(也参见图5)、两个径向内端部件88、两个径向外端部件90和前面所描述的减少磨损的肋状部80,所有这些都在大致与顶板82和底板84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例如通过焊接连接到顶板82和底板84。

但应指出的是,每个离心腔室壁62包括弯曲板86、径向内端部件88、径向外端部件90以及多个减少磨损的肋状部80,优选通过弯曲板86、径向内端部件88、径向外端部件90以及多个减少磨损的肋状部80来形成。此外,应指出的是,对于上下文中的离心腔室壁62的弯曲板86而言,术语“弯曲”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为连续的曲率,例如圆形或椭圆形曲率,而且还涵盖弯曲板86的多边形路线。

形成基部主体72的所有部件可由钢板材料制成,顶板82和底板84以及径向内端部件88和径向外端部件90优选由悍达(Hardox)钢制成,而基部主体的其它元件可由S355钢制成。如例如可从图9看到的那样,顶板82包括主顶板82a和加强顶板82b,例如它们焊接到彼此,而底板84包括主底板84a和加强底板84b,例如它们也焊接到彼此。

如具体可从图9中看到的那样,主顶板82a和主底板84a当从下方观察时基本上具有“§”符号的形状(也参见图8),“§”的中间部分基本上是圆形形状的并包括材料供应开口64(顶板82)或分配器锥体70(底板84),顶板82和底板84的钩状端部部分82c、84c从中间部分延伸,切口82d、84d设置在顶板82和底板84的中间部分与相应的钩状端部部分82c或84c之间连接的一侧处。

在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中,每个径向内端部件88支撑其中一个径向内侧抗磨部件76,而每个径向外端部件90支撑其中一个径向外侧抗磨部件78(参见图5)。此外,也可以从图5中看到的是,径向内侧抗磨部件76大致位于线L上,线L是直径线D的中垂线,直径线D延伸通过离心式转子20的两个离心腔室60的两个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由于这种设计,这两个离心腔室60的打开角度达到约90°,从而有效地防止两个离心腔室60的堵塞。

径向内侧抗磨部件76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并由硬化钢板材料、优选悍达(Hardox)钢制成,并且可螺纹连接到径向内端部件88。

例如如可从图10中看到的那样,径向外侧抗磨部件78包括由硬化钢板材料制成的支撑元件78a和由硬烧结金属制成的两个镀件78b。优选地,均以HV10测得的支撑元件78a的硬度和至少一个镀件78b的硬度之间的差异达到大于500,优选大于750,甚至更优选大于1000。两个镀件78b例如可通过焊接连接到支撑元件78a。为了提供用于焊接连接的足够大的表面,支撑元件78a可形成有T形的横截面,镀件78b在其背离T形底板的一侧上连接到所述T形的上部交叉板。

此外,应指出的是,镀件78b的侧表面78b1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较长的边缘78b2径向向内取向(参见图5)。在离心式转子20的操作中,该 较长边缘78b2的拐角部78b3形成离心式转子20的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由于它们的梯形横截面,镀件78b提供硬烧结金属的更厚的层,在该处在实践中产生更高的磨损速率。为了降低镀件78b的制造成本,在图5中所示的抗磨部件78的未磨损状态下,从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径向远离延伸的表面78b4与延伸通过离心式转子20的两个离心腔室60的两个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的直径线D包围大于0°、优选大于10°、甚至更优选大于20°的角度α,使得表面78b4相对于所述离心式转子20的旋转运动滞后于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

如可从图3中看到的那样,两个径向外侧抗磨部件78可以一个在另一个上方的方式固定到每个径向外端部件90。每个径向外侧抗磨部件78,即抗磨部件78的空腔78a1(参见图10),被放置到相应的受力螺栓91(参见图6)的上方,受力螺栓91被插入到设置在相应的径向外端部件90的相应阶梯孔内。在图3和图6中,只示出阶梯孔的小直径部件90b。这些螺栓91接受离心力和施加到径向外侧抗磨部件78上的碰撞力。当然,阶梯孔也可形成为盲孔或通孔。此外,径向外侧抗磨部件78可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到径向外端部件90,螺钉的螺钉头部由径向外端部件90的相应空腔90a支撑并沉没在相应的空腔90a内,同时相应的螺钉轴固定到支撑元件78a(图10:螺纹孔78a2)。但是应指出的是,在操作中,螺栓91的自由端部以及两个螺纹孔78a2由材料床74覆盖因而由材料床74保护。

例如如可从图3、图4、图6和图7中看到的那样,离心式转子20还包括破碎元件92,该破碎元件92邻近于径向外侧抗撕裂边缘66在每个径向外侧抗撕裂部件78的上方和下方、即在顶板82和底板84的水平面上定位。这些破碎元件92可能会碰撞到从碰撞壁42弹回的待被破碎的材料,因此在一侧上进一步破碎所述材料,而在另一侧上保护离心式转子20免受所弹回材料造成的磨损。

这些破碎元件92的设计可从图11和12中更详细地看到。

每个破碎元件92由铸造材料制成,例如由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并包括上表面92a和下表面92b,所述上表面92a和下表面92b通过下述壁连接到彼此,所述壁为在大致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破碎 壁92c、在大致周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破碎壁92d、以及也在大致周向方向上延伸的钩壁92e,但仅在上表面92a和下表面92b的相应延伸部分的一部分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在破碎元件92内部形成袋状部92f。

如可从图12中看到的那样,第一破碎壁92c的厚度d1从钩壁92e朝向第二破碎壁92d增加,而第二破碎壁92d的厚度d2从其自由端部92d1朝向第一破碎壁92c增加。此外,如可从图11中看到的那样,第一破碎壁92c的高度h1从其径向内端部92c1到其径向外端部92c2增加。以及此外,第二破碎壁92d的高度h2朝向所述第一破碎壁增加。由于这种设计,破碎元件92在其径向外侧前缘处具有其最大厚度,在其径向外侧前缘处对于从碰撞壁42弹回的待被破碎材料而言受到最高研磨。

如可从图12中看到的那样,第二破碎壁92d厚度上的增加比第一破碎壁92c厚度上的增加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下述事实,即由于离心式转子20的旋转沿着破碎元件92径向外表面(即第二破碎壁92d)掠入的材料的研磨效果比正面击中第一破碎壁92c的材料的研磨效果更好。

由于类似的考虑,第二破碎壁92d的高度h2不会从其端部92d1开始连续增加,但显示出在上表面92a和下表面92b的台阶92a1和92b1处急剧增加。此外,使得铸造材料远离降低研磨暴露的区域,例如在邻近于第一破碎壁92c的径向内端部并在钩壁92e的径向内侧上的部分92g内。

此外,第一破碎壁92c和第二破碎壁92d可由弯曲的过渡表面92i合并,曲率半径r达到破碎元件92在离心式转子20径向方向上的长度X的10%至20%之间,优选达到13%至17%之间,例如达到约14.5%。这样的设计允许减少在破碎设备14的操作中总是首先磨损的破碎元件92部分处的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最后,应指出的是,第一破碎壁92c具有凹曲率。

应强调的是,破碎元件92在不使用像螺钉和螺栓的紧固元件的情况下而保持在离心式转子20上。而是,破碎元件92滑过顶板82和底板84的钩状端部部分82c、84c,并且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其上。

在径向方向上导致形状配合的第一对表面分别由破碎元件92的钩壁92e的内表面92e1和限制顶板82和底板84的切口82d和84d的径向外表 面82d1或84d1形成。此外,在径向方向上导致形状配合的第二对表面通过台肩92h和相应的相反台肩94a以及相应的相反台肩96a形成,台肩92h设置于相对于第一破碎壁92c的上表面92a和下表面92b的边缘处,台肩94a设置在保护顶板82上侧的上部保护板94处(参见图7),而台肩96a设置在保护底板84下侧的下部保护板96处(参见图8)。

在周向方向上导致形状配合的第一对表面分别由第一破碎壁92c的径向内侧部分和保护顶板82下侧的上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98的相对表面98a和保护底板84上侧的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的相对表面100a形成(参见图3和图7)。在周向方向上导致形状配合的第二对表面由顶板82和底板84的相应前表面82e-82f、84e-84f(参见图9)和破碎元件92的内表面92c3-92d2(参见图12)形成。

除了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98和100之外,顶板82的下侧和底板84的上侧由上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未示出)和下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参见图5)保护免受磨损。此外,除了上部保护板94之外,顶板82的上侧由磨损防护圈104(参见图3)保护以防止磨损。而且,除了下部保护板96之外,底板84的下侧由两个磨损防护半圈106(参见图8)保护以防止磨损。

如可从图3、图5和图8看到的那样,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和磨损防护半圈106由四个螺栓108紧固到彼此,从相应的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延伸到相应的磨损防护半圈106的两个螺栓108使得其螺栓头部108a被接纳在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的相应空腔100b内(参见图5)以及使得其螺纹轴被接纳在磨损防护半圈106的相应螺纹孔106a内(参见图8),而从相应的磨损防护半圈106延伸到相应的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的另外两个螺栓108使得其螺栓头部108a被接纳在磨损防护半圈106的相应空腔106b内(参见图8)以及使得其螺纹轴被接纳在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的相应螺纹孔100c内(参见图5)。需要补充的是底板84为每个螺栓108提供通孔84g,该通孔84g具有的直径大于螺栓108轴的直径,使得螺栓108可以带有游隙的方式穿过通孔84g。此外,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0穿过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底板84和磨损防 护半圈106,以便紧贴地配合到这些元件,并将施加到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和磨损防护半圈106上的离心力传递到底板84。

相比至下,上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98仅通过两个螺栓112紧固到顶板82,所述两个螺栓112从加强顶板82b延伸到上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98,使得其螺栓头部112a被接纳在加强顶板82b的相应空腔82b1内。此外,提供接受离心力的螺栓(未示出),其仅延伸通过上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98和加强顶板82b。

再次参照图5和图9,下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通过两个螺栓114(只有一个在图5中示出)紧固到底板84,两个螺栓114从下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延伸到底板84,使得其螺栓头部114a被置于下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的顶部上并使得其螺纹轴被接纳在主顶板82a的相应螺纹孔82a1内。但应指出的是,在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中,螺栓头部114a由材料床74覆盖因而由材料床74保护。此外,提供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6,其从上部保护板94延伸并通过上部保护板94(参见图3)、通过主顶板82a(参见图9中的孔82a2)、通过紧邻于离心腔室壁62的离心腔室60(参见图5)、通过主底板84a到达并通过下部保护板96(参见图8)。当开始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时,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6用作对开始形成材料床74的待被破碎材料的障碍物。

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在其周向外边缘102a上具有三个横向凹部,一个凹部102b用于接纳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6并紧贴地配合到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6,而两个凹部102c用于接纳螺栓114的轴(参见图5)。此外,可从图5中看到的是周向外边缘102a定位在与离心腔室壁62相距预定距离处,使得它不会将任何离心力施加于离心腔室壁62上。但是在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中,离心腔室壁62与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由材料床74覆盖。

上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未示出)到主顶板82a的紧固与下部离心室壁保护板102到主底板84a的紧固是相同的。

参照图5和图8,下部保护板96通过两个螺栓118紧固到主底板84a,两个螺栓118从主底板84a延伸到下部保护板96,使得其相应的螺栓头部 118a被置于主底板84a的上侧上,以及使得其相应的螺纹轴穿过主底板84a相应通孔84a2且被接纳在下部保护板96的相应螺纹孔96b内。应指出的是螺栓头部118a位于减少磨损的肋状部80的背风侧上从而受到肋状部80的保护,而螺纹孔96b的端部位于凸起的焊接敲击部96c的背风侧上从而受到凸起的焊接敲击部96c的保护。

上部保护板94到主顶板82a的紧固与下部保护板96到主底板84a的紧固是相同的。

现在参照图8,除了将磨损防护半圈106紧固到主底板84a和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的螺栓108之外,提供两个另外的螺栓120来用于将磨损防护半圈106紧固到主底板84a。螺栓头部120a被接纳在磨损防护半圈106的相应空腔106c内,以及螺纹轴被接纳在主底板84a的相应螺纹孔84a3内(参见图9)。

参照图3和图9,磨损防护圈104通过三个螺栓122紧固到加强顶板82b上,其螺栓头部122a被接纳在设置于磨损防护圈104中的相应空腔104a内,以及其螺纹轴被接纳在加强顶板82b的相应螺纹孔82b2内。

抗磨保护板,即上部保护板94、下部保护板96、上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98、下部离心腔室出口保护板100、以及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可由包括基层和涂层的复合钢板材料制成。而基层仅用作用于承载涂层和用于接触离心式转子20的顶板82和底板84的支撑层,涂层具有抗研磨磨损的高抗性。此外,磨损防护圈可由铸造材料制成,例如由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以及磨损防护半圈106可由悍达(Hardox)钢制成。

在暴露于研磨磨损的特别重要的区域中,例如在离心室60的邻近于材料床74的区域中,可以使用由铸造材料、例如由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的抗磨保护元件,而不是由复合钢板材料制成的抗磨保护元件。作为一个实例,图13示出从铸钢材料制成的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但应指出的是,除了横向凹部102b'和102c'之外,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的周向外边缘102a'具有另一细长的凹部102d'以便节省材料、降低重量和成本。但是,在离心式破碎机14的操作中,该细长的凹部102d'由材料床74覆盖,排除磨损顶板82或底板84的风险。此外,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 具有以凸出方式凸起和弯曲的部分102e'。优选地,该凸起部分102e'设置在材料床74的内表面74a(参见图5)起始的位置处,即可设置在从径向内侧材料供应开口64移动到抗撕裂边缘66(参见图5)的待被破碎的材料所在的位置处。具体地,凸起部分102e'在离心式转子20的周向方向(由径向内侧周边边缘102f'指示)上从径向内侧位置102h'延伸到径向外侧位置102i'。

如果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用作上部离心腔室壁保护板102',则其径向内侧周边边缘102f'邻近于材料供应开口64定位,在图13中以虚线示出的另外的凸起敲击部102g'沿着径向内侧周边边缘102f'设置。

当然不言而喻的是,其它抗磨保护板也可从铸造材料制成,例如由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并且可在增加暴露于磨损的位置处设置凸起部分,和/或在减少暴露于磨损的位置处设置凹入部分。

现在参照图9,主底板84a具有带有波浪式周边边缘的中心开口84a1。波浪式周边边缘与加强底板84b一起形成袋状部84a2,袋状部84a2用于接纳螺栓(未示出)的头部,螺栓轴延伸通过设置在加强底板84b中的通孔84b1。通过这些螺栓(未示出),离心式转子20可被紧固到其驱动轴52(参见图2)。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螺栓124(参见图9),例如出于维修目的当离心式转子20将从离心式破碎机14移除时,用于将离心式转子20从其驱动轴52分离。

应补充的是,分配器锥体70可由铸造材料制成,例如由包括20至25%重量铬的铸钢材料制成。为了支持从上方在大致垂直方向上通过材料供应开口64供应的待被破碎的材料偏离到到达离心腔室出口的大致径向运动,分配器锥体70应尽可能地陡峭。然而,陡峭的分配器锥体70趋于过度地限制材料供应开口64,从而增加堵塞的风险。因此,倾斜角度β(参见图4)具有优选在10°至25°之间的值,优选在15°至20°之间的值,例如约17°的值。

如可从图8中看到的那样,分配器锥体70具有在其下侧处形成的六边形凹部70a。在操作中,该六边形凹部70a被置于在离心式转子20驱动轴52的上端部处设置的相应六边形突出部例如螺母上,该六边形凹部70a由 分配器锥体70的重量保持在相应六边形突出部例如螺母上。

此外,分配器锥体70的外径基本上等于材料供应开口64的直径,分配器锥体70的外径与两个离心腔室60的抗撕裂边缘66之间的距离之比达到40%至50%之间,优选达到约45%。

应补充的是,所有上述螺栓优选设置成六角凹头螺栓,因为即使尽管采取所有措施,螺栓头部也可能由待被破碎的材料损坏,然而通过螺栓头部周围材料可以保护六角凹头。

相对于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0(参见图3),应补充的是,这些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0可附加地由插入到在主顶板82a和主底板84a的周面中设置的螺纹孔128内的无头螺钉126固定。为了在螺纹孔128附近的空气中导致湍流从而保护螺纹孔128和插入其中的无头螺钉126,提供主顶板82a和主底板84a的相应侧向突起部82a3、84a4。此外,为了便于移除上部接受离心力的螺栓110,冲击工具可插入到主顶板82a的孔82a4中。

下面将参照附图14至图15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的离心式破碎机设备10和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

图14示出离心式破碎机设备10的立体图。如已经参照图1所描述的那样,离心式破碎机14由框架12支撑。在该实施例中,离心式破碎机14由振动阻尼元件130支撑,振动阻尼元件130防止将在离心式破碎机14中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框架12和随其传递到离心式破碎机设备10设置在其上的地板或相邻系统,该振动例如通过不均匀地加载有待被破碎的材料的离心式转子的旋转而产生。

该框架还包括运输钩部132,离心式破碎机设备10例如可通过起重机挂到其上。

如可在图14中进一步看到的那样,驱动马达16在此附接到滑动部分134。滑动部分134以如此的方式设置在框架12上以至于滑动部分134可远离离心式破碎机14或更接近它位移。为了将滑动部分134位移的自由度限定到仅为直线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滑动部分134设置有四个细长的通孔136,四个螺钉138通过通孔136被旋拧到框架内12。因此,滑动部分134的位移被限制成基本上平行于细长通孔136纵向方向的运动。通过拧紧螺 钉,滑动部分134的位置被固定。

为了提高或降低用于将驱动马达的输出轴16a与离心式破碎机14的传动皮带轮18连接的V型皮带驱动器22(参见图1)的张力,滑动部分134还经由螺纹杆140连接到框架12,其中所述螺纹杆140例如通过两个螺母不可移动地固定到框架12,并通过在滑动部分134上的通孔142。在通孔142的背离螺纹杆140和框架12之间固定的一侧上设置螺母144。通过将螺母144进一步拧紧到螺纹杆140,同时螺母144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滑动部分134,即在螺纹杆140和框架12之间的固定方向上,所述滑动部分134以及随其的驱动马达16可远离离心式破碎机14位移。因此,V型皮带驱动器22变得更紧。但应该理解的是,例如出于维修目的,V型皮带驱动器的松动通过在相反的方向上拧松螺母144来完成。在图14中,上述机构仅在滑动部分134的一侧上示出,但当然其也可以设置在滑动部分134的另一侧上。

在图14中所示的实例中,驱动马达16设置在滑动部分134的背离离心式破碎机14的一侧上。例如考虑到驱动马达16的维修和保护目的这可能是有利的。当然,驱动马达16也可设置在滑动部分134的不同位置上,例如封装于滑动部分134内。

图15示出离心式破碎机14的立体剖面图。如可在图15中看到的那样,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上部部件34配备有碰撞壁元件44。碰撞壁元件44以预定的距离环绕离心式转子20。碰撞壁元件44以如此的方式布置在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上,以至于只有少数材料(如果有的话)在两个相邻的碰撞壁元件44之间贯穿进入到离心式破碎机外壳26的上部部件34的间隔146内。如上所述在不使用碰撞壁元件44的情况下,该间隔146可提供成用于形成材料床40。为了进一步支持形成该材料床40,可在间隔146中设置分离壁元件148。分离壁元件148可防止沿着离心式外壳26的上部部件26进入间隔146的材料的周向运动。

该碰撞壁元件44的高度h3可有利地与离心腔室出口60a的高度h4至少一样大,优选更大,由于待被破碎的材料流的形状很可能会从离心腔室出口60a朝向碰撞壁元件44扩大。

此外,在图15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有垂直相邻设置的两个周向排的防磨板46(优选相同的防磨板),其保护离心式外壳26的下部部件36的内壁。在此,防磨板46从离心式外壳26的外侧旋拧到离心式壳体26的下部部件36。当然还可以设想到防磨板46例如形状配合地附接到离心式外壳26。

如图15所示的上部轴承48和下部轴承50可被润滑,优选被油润滑。润滑剂可由导管(未示出)供应到轴承和从轴承排出。润滑剂可在显著低于在操作中的轴承48、50温度的温度下另外给轴承48、50提供冷却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