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554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超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磨机的转子和定子采用砂轮磨盘,通过转子和定子与物料的摩擦将物料打碎,但是在摩擦过程中砂轮上的砂子会掉落下来混入物料中,砂子不容易从物料中清除;并且砂轮磨盘的更换率高、能耗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磨机,从而克服现有的超磨机容易将砂子混入物料中,且磨盘的更换率高、能耗大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磨机,超磨机包括本体,本体的上端设有加料斗,本体的下端设有料仓,超磨机还包括研磨组件,研磨组件包括:转子,转子由不锈钢制成,转子设有与驱动轴连接的中心孔,转子由内向外设有齿间间隙依次减小的环状的弧形齿槽区、转子粗磨圈、转子精磨圈以及转子超磨圈,转子粗磨圈的横截面呈锥状,其小径端的厚度小于大径端,转子精磨圈和转子超磨圈呈与转子粗磨圈的大径端厚度相同的板状;以及定子,定子由不锈钢制成,转子转动设置在定子的下方,定子由内向外设有环状的光面区、齿间间隙依次减小的定子粗磨圈、定子精磨圈以及定子超磨圈,定子粗磨圈呈锥状,其小径端的厚度小于大径端,定子精磨圈和定子超磨圈呈与定子粗磨圈的大径端厚度相同的板状。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子粗磨圈、转子精磨圈和转子超磨圈的磨齿的倾斜角度依次减小。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定子粗磨圈、定子精磨圈和定子超磨圈的磨齿的倾斜角度依次减小。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超磨机还包括限位在本体上的调整环,定子与调整环通过螺纹连接,以调整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上设有表示间隙的刻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环上通过螺纹连接锁紧杆,用于将调整环锁紧在本体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超磨机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轴承座、及皮带轮,驱动轴通过设置在轴承座两端的轴承转动设置在轴承座上,驱动轴的一端固定在转子的中心孔内,皮带轮设置在驱动轴的另一端,皮带轮与电机的输出轮之间设有皮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超磨机设有物料粒度检测装置及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和定子由不锈钢制成,避免砂子进入物料,并且更换维修率降低;材质的改变使得物料的研磨由摩擦为主改变为剪切和挤压为主,研磨力度更大,减小了摩擦系数,提高了出浆效率,改善了粉碎效果,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磨机的装配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磨机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超磨机的驱动组件的组装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加料斗,2-固定环,3-氟四垫,4-调整环,5-定子支架,6-氟四垫,7-主体座,8-定子,81-定子本体,82-定子粗磨圈,82-定子精磨圈,83-定子超磨圈,9-螺母,10-转子,101-转子本体,102-转子粗磨圈,103-转子精磨圈,104-转子超磨圈,105-弧形齿槽区,11-料仓,12-驱动轴,13-轴承盖,14-轴承,15-轴承座,16-轴承,17-轴承盖,18-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超磨机的原料是淀粉、食品及其他行业的湿物料,超磨机包括电机、驱动组件、本体、研磨组件及调整环4。

如图2所示,本体包括上端的加料斗1及下部的料仓11。研磨组件包括转子10、固定环2、氟四垫3和6、定子支架5、主体座7以及定子8。

如图6和7所示,转子10包括转子本体101以及由内向外依次固定在转子本体101的转子粗磨圈102、转子精磨圈103以及转子超磨圈104,转子本体101、转子粗磨圈102、转子精磨圈103以及转子超磨圈104均由不锈钢制成。转子本体101设有与驱动轴12(如图3所示)连接的中心孔,转子本体101的中心处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弧形的齿槽,使凸台的顶面呈“旋风”状,形成弧形齿槽区105,其齿间间隙较其他磨圈大,齿槽较其他磨圈深,适于容纳大颗粒的原料。转子粗磨圈102的横截面呈锥状,其小径端的厚度小于大径端,且转子粗磨圈102的小径端的顶面低于弧形齿槽区105。转子精磨圈103和转子超磨圈104呈与转子粗磨圈102的大径端厚度相同的板状。转子粗磨圈102、转子精磨圈103以及转子超磨圈104的顶面上分别设有倾斜度相同的磨齿,且磨齿的倾斜角度和齿间间隙依次减小,即转子的磨齿由内向外逐渐变细。

如图4和5所示,定子8包括定子本体81以及由内向外依次固定在定子本体81上的定子粗磨圈82、定子精磨圈83以及定子超磨圈84,定子本体81、定子粗磨圈82、定子精磨圈83以及定子超磨圈84均由不锈钢制成。定子本体81设有中心孔,定子本体81的中心处设有锥形的光面区,其小径端的厚度小于大径端,光面区上没有设置齿槽。光面区的外侧是平面,定子粗磨圈82、定子精磨圈83以及定子超磨圈84固定在该平面上。定子粗磨圈82的横截面呈锥状,其小径端的厚度小于大径端。定子精磨圈83和定子超磨圈84呈与定子粗磨圈82的大径端厚度相同的板状。定子粗磨圈82、定子精磨圈83以及定子超磨圈84的顶面上分别设有倾斜度相同的磨齿,且磨齿的倾斜角度和齿间间隙依次减小,即定子的磨齿由内向外逐渐变细。

如图2所示,固定环2与调整环之间设有氟四垫3,固定环2与定子之间5通过螺钉连接。定子支架5与主体座7之间设有氟四垫6,定子支架5与主体座7通过螺钉连接,主体座7与定子8通过螺钉连接。主体座7的外形呈圆柱状,其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调整环4设有内螺纹孔,调整环4与主体座7螺纹连接,使得调整环环绕在定子支架5的外侧。转子10转动设置在定子8的下方

转子10的中心设有转动轴12。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12、轴承座15、及皮带轮18,驱动轴12通过设置在轴承座15两端的轴承14和16转动设置在轴承座15上,轴承通过轴承盖13和17密封。驱动轴12的一端固定在转子10的中心孔内,另一端设有皮带轮18,皮带轮18与电机的输出轮之间设有皮带,使电机驱动转子10转动。

转子10与定子8之间存在间隙。在转子10转动过程中,物料从加料斗1落下后进入转子10与定子8之间的磨浆空间内,物料首先撞击到弧形齿槽区内,在弧形齿槽的转动过程中被剪切并逐渐向外运动,然后进入转子粗磨圈与定子粗磨圈71形成的空间内,由于二者均为锥状,容纳空间自中心至边缘逐渐减小,在转子旋转过程中物料不停地受到挤压和剪切,颗粒逐渐变小。然后物料进入转子精磨圈与定子精磨圈形成的空间,物料受到进一步的摩擦、挤压和剪切,变成更小的颗粒。最后物料继续进入转子超磨圈与定子超磨圈之间的空间,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变得更小,物料继续受到更大的摩擦力、挤压力和剪切力,物料颗粒逐渐变小,最后形成2-50μm的颗粒,从料仓11的出料管流出。

优选地,固定环2上设有刻度。优选地,调整环4上对称设有两个锁紧杆,锁紧杆与调整环4通过螺纹连接,且锁紧杆的外端呈板状,起到手柄的作用。需要调整定子8与转子10之间的间隙时,将锁紧杆拧松,并顺时针扳动两个锁紧杆,使定子8与转子10之间的间隙变小,物料的粒度变细;反之,定子8与转子10之间的间隙变大,物料的粒度变粗。可通过观察固定环2上的刻度判断间隙的调整幅度。作为一个实施例,每调整1小格,定转子间隙变动量为0.005mm。

优选地,超磨机上设有物料粒度检测装置及显示屏,用户可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物料粒度大小进行调整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和定子由不锈钢制成,避免砂子进入物料,并且更换维修率降低;材质的改变使得物料的研磨由摩擦为主改变为剪切和挤压为主,研磨力度更大,物料被有效地破碎、分散、乳化及混合,同时减小了摩擦系数,提高了出浆效率,改善了粉碎效果,降低了能耗。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