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石油污染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90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石油污染研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类石油污染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用于各类渔业生物受石油污染影响的研究实验中,石油与水体的混合溶液通常是利用搅拌器单独进行制备完成,无法做到实验与石油溶液混合同步进行,由此,往往因单独制备完的石油混合溶液的量值不充裕而制约了渔业生物实验操作的持续性及时间进程。同时,经搅拌器单独制备的石油水体混合溶液,在处理过程中因受温度、人为操作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得石油混合溶液中一些有机成分产生挥发,影响了石油混合溶液的成分,最终对实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类石油污染实验装置,在实验容器和实验过程中同步配制石油混合溶液,保证石油混合溶液配制用量,减少有机成分挥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鱼类石油污染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缸和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电机和搅拌桨,所述实验缸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空心圆柱状的内胆,所述搅拌桨安装于内胆的内部,所述内胆的侧壁开有若干用于液体交换的孔洞,所述孔洞表面通过网片覆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实验缸顶部开口处设有顶盖。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器采用电磁耦合搅拌装置,所述电磁耦合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为电磁感应电机,所述搅拌桨通过顶盖内、外对应设置的电磁极传递扭矩。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孔洞分别开设于内胆的上下两端的侧壁位置、并沿着内胆的周向均匀分布。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片为圆环结构、大小与内胆的外径相匹配并对应孔洞套在内胆的外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实验缸和内胆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网片为塑料网。

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配制石油混合溶液的内胆设置于实验缸内部,通过孔洞实现内外液体之间的交换并通过网片截留实验鱼类处于内胆外侧,避免搅拌桨的转动对其造成物理损伤。通过将水体和石油加入到内胆中,能够在实验的同时同步配制石油混合溶液,保证石油混合溶液用量的充足;另外,避免了在实验容器之外单独进行石油混合溶液的配制,从而有效减少了石油混合溶液中有机成分的挥发,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鱼类石油污染实验装置,包括实验缸4和搅拌器,实验缸4为圆柱体筒状结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顶部开口处设有顶盖2,有利于减少有利溶剂的挥发,实验缸4和顶盖2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搅拌器采用电磁耦合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和搅拌桨3,驱动电机1为电磁感应电机,搅拌桨3通过顶盖2内、外对应设置的电磁极传递扭矩。采用电磁耦合搅拌装置作为搅拌器有利于提高顶盖2的密封性能。

实验缸4内部、中间位置设有空心圆柱状的内胆5,内胆5采用有机玻璃制成,搅拌桨3安装于内胆5的内部。内胆5的侧壁开有若干用于液体交换的孔洞,孔洞分别开设于内胆5的上下两端,并沿着内胆5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利于保证实验缸4中石油混合溶液的均匀性。孔洞表面通过网片6覆盖,网片6为塑料网,网片6为圆环结构,其大小与内胆5的外径相匹配并对应孔洞套在内胆5的外侧壁。网片6截留实验鱼类处于内胆5外侧,避免搅拌桨3的转动对实验鱼类造成物理损伤。缸体和搅拌装置均可以自由拆卸,便于清洗和更换。实验缸4、顶盖2和搅拌器均可以自由拆卸,便于清洗和更换。

通过将水体和石油加入到内胆5中,能够在实验的同时同步配制石油混合溶液,保证石油混合溶液用量的充足;另外,避免了在实验缸4之外单独进行石油混合溶液的配制,从而有效减少了石油混合溶液中有机成分的挥发,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