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2438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式搅拌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酯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合反应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酯生产过程中,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物料的粘度逐渐加大,高粘度的物料会阻碍反应副产物的快速蒸发出,延缓反应的进行。目前,通过使物料在真空状态下形成较大表面积的膜,促进反应副产物从物料中顺利蒸发出来,反应才能高效进行。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卧式搅拌器,其结构包括在卧式的壳体内设置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转子轴,转子轴经端板连接有筒体,筒体上设有若干筒体通孔;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进料口,壳体另一端下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另一端的上侧设有气相出口,所述筒体外周设置有若干盘片,每一盘片上均设置有若干盘片通孔。其不足之处在于:盘片对高粘度物料的搅拌效果较差,物料容易停留在盘片上,无法形成蒸发面,影响成膜,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式搅拌器,使其成膜效果好,促进缩聚反应的深度进行,工作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螺旋式搅拌器,包括一端下侧设有进料口的圆柱形外壳体,外壳体的另一端下侧设有出料口,外壳体的侧面设有气相出口,外壳体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筒体,筒体轴线与外壳体轴线偏心设置,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支撑轴,支撑轴经调心滑动轴承支撑在外壳体内,筒体的另一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向外延伸出外壳体并与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传动轴和支撑轴分别固定连接在筒体两端的端板上;所述筒体侧面设有若干筒体通孔,所述筒体外周设有与筒体连为一体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上设有若干叶片通孔,所述筒体上与螺旋叶片错开的部位设有若干清理外壳体内壁的钢刷。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物料从外壳体的进料口进入,反应产物从出料口离开装置,气相出口连接有抽真空装置,缩聚反应生成的气体经气相出口被抽出,缩聚反应过程中,传动机构带动筒体转动,筒体和螺旋叶片搅拌物料,物料穿过筒体通孔进入筒体,在筒体内部流淌形成蒸发面,螺旋叶片在旋转过程中,物料会穿过叶片通孔,避免物料滞留在螺旋叶片表面,加速了物料的流动,将物料分割成料流,促进蒸发面的形成;筒体转动过程中,钢刷不停清理外壳体内壁,防止物料堆积在外壳体内壁影响缩聚反应的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紧凑,成膜效果好,避免物料停留在筒体内,工作效率高,缩聚反应进行地更加彻底。本装置可以用于处理高粘度物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板,端板为齿形板,端板的外周留有齿形间隙,筒体与齿形板的齿形端部相连。齿形板有利于降低转子重量,减少能耗,物料可以从齿形板的间隙进入筒体内部,加快了物料的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动轴和支撑轴分别固定连接在筒体两端的端板上。

为了使得物料更加有序地穿过螺旋叶片的叶片通孔,便于形成新的蒸发面,所述叶片通孔均匀辐射分布在螺旋叶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叶片通孔为圆形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筒体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口,2外壳体,3出料口,4气相出口,5筒体,6支撑轴,7传动轴,8调心滑动轴承,9筒体通孔,10螺旋叶片,11叶片通孔,12钢刷,13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一种螺旋式搅拌器,包括一端下侧设有进料口1的圆柱形外壳体2,外壳体2的另一端下侧设有出料口3,外壳体2的侧面设有气相出口4,外壳体2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筒体5,筒体5的两端分别设有端板13,端板13为齿形板,端板13的外周留有齿形间隙,筒体5与齿形板的齿形端部相连;筒体5轴线与外壳体2轴线偏心设置,筒体5的一端设有支撑轴6,支撑轴6经调心滑动轴承8支撑在外壳体2内,筒体5的另一端设有传动轴7,传动轴7向外延伸出外壳体2并与传动机构相连,筒体5侧面设有若干筒体通孔9,筒体5外周设有与筒体5连为一体的螺旋叶片10,螺旋叶片10上设有若干叶片通孔11,叶片通孔11均匀辐射分布在螺旋叶片10上;叶片通孔11为圆形孔;筒体5上与螺旋叶片10错开的部位设有若干清理外壳体2内壁的钢刷12。

本装置工作时,物料从外壳体2的进料口1进入,反应产物从出料口3离开装置,气相出口4连接有抽真空装置,缩聚反应生成的气体经气相出口4被抽出,缩聚反应过程中,传动机构带动筒体5转动,筒体5和螺旋叶片10搅拌物料,物料穿过筒体通孔9进入筒体5,在筒体5内部流淌形成蒸发面,螺旋叶片10在旋转过程中,物料会穿过叶片通孔11,避免物料滞留在螺旋叶片10表面,加速了物料的流动,将物料分割成料流,促进蒸发面的形成;筒体5转动过程中,钢刷12不停清理外壳体2内壁,防止物料堆积在外壳体2内壁影响缩聚反应的进行。本装置结构紧凑,成膜效果好,避免物料停留在筒体内,工作效率高,缩聚反应进行地更加彻底。本装置可以用于处理高粘度物料,如PET、PEN、PBT、PTT等聚酯的生产中。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