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297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溶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列车盘式制动系统中,制动闸片是关键部件之一,制动力通过制动夹钳施加到制动闸片上,使制动闸片的摩擦块与制动盘接触,吸收动能,使列车制动停车。在制动闸片的批量生产过程中,成形剂制备作为重要工序,确保摩擦块质量稳定至关重要。成形剂制备需要将胶体块与溶剂溶解,但现有技术中的溶胶装置单纯依靠搅拌桨搅拌,溶胶时间长,混合液浓度不均匀,或者出现抱轴、粘连的现象,混合效果差,不适合批量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溶胶装置混合时间长、效果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快速、均匀混合的溶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溶胶装置,包括:搅拌系统,包括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腔的搅拌桨,以及用于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罐体上设有加料口和出料口;循环管路系统,包括齿轮泵,及通过齿轮泵连接的泵前管路与泵后管路,所述泵前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泵后管路的入口均与所述罐体内腔密封连通;超声系统,包括超声发生器以及与所述超声发生器电性连接的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于所述罐体内腔的腔壁或腔底。

所述泵前管路的入口连接于所述罐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泵后管路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罐体内腔的顶部。

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罐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泵前管路的入口与所述出料口密封连通。

还包括用于加液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通过三通阀连接于所述泵前管路与所述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出料口分别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所述泵前管路的入口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

所述泵后管路上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支管的管内流道的第一阀门;所述泵后管路位于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泵后管路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回流至所述罐体内腔内的第二阀门。

所述出料口设有第一滤网。

所述泵后管路的对应所述第二支管的位置处的管内壁周向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

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所述搅拌轴上的多个桨叶,多个所述桨叶围绕所述搅拌轴呈螺旋上升式分布。

所述搅拌轴上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桨叶,在垂直于所述搅拌轴的平面上的投影所成夹角为120度。

所述桨叶水平设置,且所述桨叶的桨面水平翻转,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

所述桨面的翻转角度与多个所述桨叶螺旋上升的螺旋升角一致。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搅拌轴连接。

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以及设于所述控制箱上的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包括用于切换所述三通阀的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进口的切换按钮,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齿轮泵的齿轮泵按钮,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搅拌系统的搅拌按钮,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超声系统的超声按钮。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操作按钮电性连接的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预设有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所述时间继电器接收所述搅拌按钮或所述超声按钮的开启信号后开始对第一时长进行计时,第一时长计时结束后向所述齿轮泵按钮发出信号,控制所述齿轮泵开启,并开始对第二时长进行计时,第二时长计时结束后同时向所述搅拌按钮、所述超声按钮以及所述齿轮泵按钮发出信号,控制搅拌系统、超声系统以及齿轮泵停止运行。

所述控制箱上还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的剩余时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包括搅拌系统、循环管路系统以及超声系统,搅拌系统能够对罐体内腔的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超声系统能够对混合液进行超声震荡,提高胶块的碰撞效率,进一步增强溶胶的均匀性,循环管路系统将罐体内腔的混合液在齿轮泵的吸入、排出作用力下经泵前管路与泵后管路往复循环,一方面循环管路增强了罐体内腔中混合液的混合均匀程度,防止出现胶体粘连、抱轴的现象,另一方面,齿轮泵除了为循环管路提供循环动力外,还能够使难以溶解的胶块在经过齿轮泵时受到挤压破碎,进一步加快溶解过程,提高溶胶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所述泵前管路的入口连接于所述罐体内腔的底部,所述泵后管路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罐体内腔的顶部,这种设置使得罐体内腔的混合液能够自上而下地参与循环,避免了胶体沉降至罐体内腔底部,更有利于溶胶的均匀分散。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还包括用于加液的第一支管,第一支管、出料口分别连接于三通阀的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泵前管路的入口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出口,该三通阀具有能够相互切换的两种状态,包括封闭出料口、连通第一支管与泵前管路的加液状态,以及封闭第一支管、连通出料口与泵前管路的循环状态,三通阀的设置使得溶胶装置能够在加液状态与循环状态下自由切换,实现加液后循环混合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所述泵后管路上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支管的管内流道的第一阀门,所述泵后管路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回流至罐体内腔内的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实现罐体内腔的混合液的上下循环,开启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实现罐体内腔的混合液自第二支管排出。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所述出料口设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用于过滤粒径较大的胶块,避免堵塞循环管路系统。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所述泵后管路的对应所述第二支管的位置处的管内壁周向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第二滤网设置于泵后管路内,能够保持滤网始终浸泡于溶剂中而不会干燥固化,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第一滤网的目数,第二滤网将第一滤网无法拦截的中粒径胶块拦截在泵后管路内继续溶胶,保证从第二支管排出的混合液粒径分布更加均匀。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所述桨叶水平设置,且所述桨叶的桨面水平翻转,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桨面翻转一定角度,使得搅拌桨正反方向转动时,桨面能够对周围流体施加向下压力或者下上的推力,通过设置搅拌桨的正反间隔转动,进一步促进罐体内腔中的流体上下翻动,防止胶体沉降在内腔底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溶胶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溶胶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溶胶装置的局部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罐体;2-搅拌桨;21搅拌轴;22-桨叶;3-加料口;4-出料口;5-泵前管路;6-泵后管路;7-齿轮泵;8-第一支管;9-第二支管;10-驱动电机;11-减速机;12-联轴器;13-超声发生器;14-控制箱;15-操作按钮;16-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溶胶装置的立体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溶胶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溶胶装置的局部立体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溶胶装置,包括:搅拌系统,包括罐体1、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腔的搅拌桨2,以及用于驱动搅拌桨2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罐体1上设有加料口3和出料口4;循环管路系统,包括齿轮泵7,及通过齿轮泵7连接的泵前管路5与泵后管路6,所述泵前管路5的出口与所述泵后管路6的入口均与所述罐体1内腔密封连通;超声系统,包括超声发生器13以及与所述超声发生器13电性连接的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于所述罐体1内腔的腔壁或腔底。

搅拌系统能够对罐体1内腔的混合液进行机械搅拌,超声系统能够对混合液进行超声震荡,提高胶块的碰撞效率,进一步增强溶胶的均匀性,循环管路系统将罐体1内腔的混合液在齿轮泵7的吸入、排出作用力下经泵前管路5与泵后管路6往复循环,一方面循环管路增强了罐体1内腔中混合液的混合均匀程度,防止出现胶体粘连、抱轴的现象,另一方面,齿轮泵7除了为循环管路提供循环动力外,还能够使难以溶解的胶块在经过齿轮泵7时受到挤压破碎,进一步加快溶解过程,提高溶胶效率。

具体地,所述罐体1放置于支架上方,搅拌桨2伸入所述罐体1内腔中,罐体1包括圆形筒体以及封闭于圆形筒体上方的盖板,盖板上开设有加料口3,加料口3具有可开合设置的盖体,所述盖板上方架设有安装架,驱动电机10与减速机11安装在安装架上方,减速机11的输出轴连接搅拌桨2的搅拌轴21,驱动搅拌桨2转动。

所述超声发生器13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外壁上,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腔的腔壁上,超声波换能器将超声源的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增强胶体的碰撞运动,加快溶胶过程。

所述搅拌桨2包括竖直设置的搅拌轴21,以及围绕所述搅拌轴21呈螺旋上升式分布的多个桨叶22,所述搅拌轴21上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桨叶22,在垂直于所述搅拌轴21的平面上的投影所成夹角为120度,所述桨叶22水平设置,且所述桨叶22的桨面水平翻转,与水平面呈角度设置,每个桨叶22的桨面翻转方向与角度均相同,并且所述桨面的翻转角度与多个所述桨叶22螺旋上升的螺旋升角一致,这种设置使得搅拌轴21的轴向上每一个平面内都分布有桨叶22,在罐体1内腔中的各层流体均能够受桨叶22直接推动,增强搅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搅拌桨2的具体设置不作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桨2还可以为多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曲面桨叶22围绕搅拌轴21所形成,桨叶22的翻转角度可以为锐角或者直角,桨叶22的形状也可根据具体的需求设置,例如桨面上成型有多个通孔的矩形桨等。

所述罐体1的底面上成型有圆形的出料口4,侧壁顶部设置有回流口,循环管路的泵前管路5的入口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出料口4或用于加液的第一支管8相连通,泵后管路6的出口则与所述回流口密封连通,具体地,出料口4内设置有第一滤网,出料口4通过漏斗结构连接于三通阀的第二进口,三通阀的第一进口连接用于加液的第一支管8,三通阀的出口与泵前管路5的入口密封连通,齿轮泵7转动,对泵前管路5内形成吸力,将泵前管路5内的流体吸进齿轮泵7内,后经过泵后管路6回流至罐体1内腔中,形成循环,该三通阀具有能够相互切换的两种状态,包括封闭出料口4、连通第一支管8与泵前管路5的加液状态,以及封闭第一支管8、连通出料口4与泵前管路5的循环状态,三通阀的设置使得溶胶装置能够在加液状态与循环状态下自由切换,实现加液后循环混合的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所述泵前管路5上还设有泵前截止阀,第一支管8上也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支管8内的流道的第三阀门,若生产过程中齿轮泵7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更换时,可关闭泵前截止阀与第三阀门,锁住罐体1内的混合液,单独将齿轮泵7拆卸下来检查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三通阀的变形实施方式,所述出料口4、泵前管路5与第一支管8可以通过普通的三通接头相互连通,同时,在三通接头连通的三个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能够开启或关闭该管路内流道的阀门,也可实现两两管路的选择性连通。

所述泵后管路6上连接有用于排液的第二支管9,所述第二支管9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支管9的管内流道的第一阀门;所述泵后管路6位于所述第二支管9与所述泵后管路6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循环管路系统内的流体回流至所述罐体1内腔内的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开启第二阀门实现罐体1内腔的混合液的上下循环,开启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实现罐体1内腔的混合液自第二支管9排出。

具体地,所述泵后管路6的对应所述第二支管9的位置处的管内壁周向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箱14,以及设于所述控制箱14上的操作按钮15,所述操作按钮15包括用于切换所述三通阀的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进口的切换按钮,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齿轮泵7的齿轮泵7按钮,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搅拌系统的搅拌按钮,以及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超声系统的超声按钮。

具体地,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操作按钮15电性连接的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预设有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所述时间继电器接收所述搅拌按钮或所述超声按钮的开启信号后开始对第一时长进行计时,第一时长计时结束后向所述齿轮泵7按钮发出信号,控制所述齿轮泵7开启,并开始对第二时长进行计时,第二时长计时结束后同时向所述搅拌按钮、所述超声按钮以及所述齿轮泵7按钮发出信号,控制搅拌系统、超声系统以及齿轮泵7停止运行。

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设定有驱动电机10的运转程序,例如,所述运转程序包括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所述第一阶段设定为搅拌桨2正转15s,停止,反转15s,停止,循环往复运行20-40min;所述第二阶段设定为搅拌桨2正转60s,停止,反转60s,停止,循环往复运行8-14h。

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桨2的具体转动方式可以根据物料性状以及生产需要而定。

所述第一时长为上述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所耗时长的总和,人工按下切换按钮,将所述三通阀的第一进口与出口连通,即第一支管8与泵前管路5连通,人工开启齿轮泵7按钮,开启加液状态,溶剂受齿轮泵7吸引提升,加入至罐体1内腔中,溶剂量适当时人工关闭齿轮泵7,并将所述三通阀的出口切换至与第二进口连通,即出料口4与泵前管路5连通,此为加液阶段;此时人工开启搅拌按钮以及超声按钮,搅拌系统与超声系统启动,并人工从加料口3将胶块加入至罐体1内腔中,所述时间继电器接收该开启信号后,开始对第一时长进行计时,搅拌系统根据控制元件预设的运转程序,开启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所述第一阶段对应加胶阶段,此时,搅拌桨2叶正反各转动15s并循环往复20-40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开启第二阶段,所述第二阶段对应溶胶阶段,此时,搅拌桨2叶正反各转动60s并循环往复8-14h,第一时长计时结束,此时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运行完毕;此时,时间继电器控制齿轮泵7开启,并开始对第二时长进行计时,第二时长为1-2h,为挤压破碎阶段,混合液流经齿轮泵7受到挤压破碎,进一步增强溶胶的混合均匀性,第二时长计时结束,时间继电器时向所述搅拌按钮、所述超声按钮以及所述齿轮泵7按钮发出信号,控制搅拌系统、超声系统以及齿轮泵7停止运行;最后,人工关闭泵后管路6上的第二阀门,开启第二支管9上的第一阀门,并开启齿轮泵7,将罐体1内腔中的溶胶自第二支管9排出,此为排胶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溶胶装置实现了加胶阶段、溶胶阶段与挤压破碎阶段的智能控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时间继电器的程序设定,所述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加液阶段以及排胶阶段的智能控制。

所述控制箱14上还设有显示屏16,所述显示屏16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的剩余时间。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胶装置不限于应用于胶体溶解,还可以作为其他固液相物料、多种液体的混合装置,或者乳化装置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