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34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氨气,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0.7710。相对密度0.5971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

在工业纯化氨气的过程中,需要对氨气进行吸附除杂,但是,现有的吸附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其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够利用分子筛对含杂质的氨气进行吸附纯化。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包括多级依次连接的吸附器组,每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至少包括两组吸附器分组,每组所述吸附器分组至少包括两个吸附器;

每组所述吸附器分组的所述吸附器之间为串联连接;

在同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中,所述吸附器分组之间为并联连接;

相邻级别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出端连接至下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入端;

还包括有过滤器,其设于最后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吸附器包括筒体、冷却装置和过滤网;

所述冷却装置安装于所述筒体内;

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卸料排气管和进气管;

所述过滤网的数量至少为二,其分别斜向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并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的气口;

所述筒体内填充有分子筛;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连通至所述筒体的外部。

进一步,所述筒体内还包括支撑板和多个U型扣;

所述支撑板竖向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筒体,所述U型扣等间距地排列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并通过螺母将所述盘管锁紧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面。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分别至少设有两个耳座;

位于所述筒体的上部外周的所述耳座位于同一水平面;

位于所述筒体的下部外周的所述耳座位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所述耳座的外侧设有斜切角。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均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排气管设有安全阀。

进一步,所述筒体、加料进气管、排气管、卸料排气管和进气管的外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棉。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侧壁设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其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够利用分子筛对含杂质的氨气进行吸附纯化。

所述吸附装置具有三级的吸附器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吸附器组分别具有两个吸附器分组,第三级的吸附器具有三个吸附器分组,每个吸附器分组具有两个所述吸附器,这两个所述吸附器依次为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

氨气从第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入端通入至两个吸附器分组的第一吸附器中,由于每组所述吸附器分组的所述吸附器之间为串联连接,氨气中的杂质将会逐渐地减少,达到提纯的效果。由于在同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中,所述吸附器分组之间为并联连接,使得所述吸附器分组之间能够同时进行吸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然后,氨气从所述第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出端输出至第二级别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入端,依次类推,对氨气进行纯化;随着氨气的进一步纯化,杂质会进一步地减少,越往后的所述吸附器的使用寿命便会越长。在第三级的所述吸附器组的输出端处设置所述过滤器,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氨气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吸附器2、输入端201、输出端202、过滤器203、吸附器组2001、吸附器分组2002、第一吸附器2003、第二吸附器2004、筒体21、加料进气管211、排气管212、卸料排气管213、进气管214、气口215、支撑板216、U型扣217、耳座218、斜切角2181、吊耳219、冷却装置22、进水口221、出水口222、过滤网23、温度传感器24、输入端201、输出端202、过滤器203、吸附器组2001、吸附器分组2002、第一吸附器2003、第二吸附器20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工作的吸附装置,包括多级依次连接的吸附器组2001,每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至少包括两组吸附器分组2002,每组所述吸附器分组2002至少包括两个吸附器2;

每组所述吸附器分组2002的所述吸附器2之间为串联连接;

在同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中,所述吸附器分组2002之间为并联连接;

相邻级别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出端202连接至下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入端201;

还包括有过滤器203,其设于最后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出端202。

本实施例的所述吸附装置用于纯化氨气,所述吸附装置具有三级的吸附器组2001,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吸附器组2001分别具有两个吸附器分组2002,第三级的吸附器具有三个吸附器分组2002,每个吸附器分组2002具有两个所述吸附器2,这两个所述吸附器2依次为第一吸附器2003和第二吸附器2004。

氨气从第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入端201通入至两个吸附器分组2002的第一吸附器2003中,由于每组所述吸附器分组2002的所述吸附器2之间为串联连接,氨气中的杂质将会逐渐地减少,达到提纯的效果。由于在同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中,所述吸附器分组2002之间为并联连接,使得所述吸附器分组2002之间能够同时进行吸附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

然后,氨气从所述第一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出端202输出至第二级别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入端201,依次类推,对氨气进行纯化;随着氨气的进一步纯化,杂质会进一步地减少,越往后的所述吸附器2的使用寿命便会越长。在第三级的所述吸附器组2001的输出端202处设置所述过滤器203,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氨气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吸附器2包括筒体21、冷却装置22和过滤网23;

所述冷却装置22安装于所述筒体21内;

所述筒体2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进气管211和排气管212,所述筒体21的底部设置有卸料排气管213和进气管214;

所述过滤网23的数量至少为二,其分别斜向设置于所述筒体21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并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的气口215;

所述筒体21内填充有分子筛;

氨气从所述进气管214通入至所述筒体21内,填充在所述筒体21内的分子筛能够将氨气中的杂质吸附,纯化后的氨气从排气管212排出至下一工艺步骤。

每次通入氨气至所述筒体21内进行纯化前,都会从所述加料进气管211通入高温氮气激活所述分子筛,使所述分子筛释放其中的杂质,既能提高所述分子筛吸附质量,又能提高所述分子筛的使用次数。然后,所述冷却装置22会把所述筒体21降温,使其温度降至正常的工作温度。

当所述分子筛失效时,其能够从所述卸料排气管213排出;同时,能够从所述加料进气管211添加新的所述分子筛。斜向设置的所述过滤网23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的气口215,所以能够阻止所述分子筛进入到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避免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出现堵塞的可能性;同时,也能保证所述分子筛能够正常地从所述加料进气管211添加和从卸料排气管213排出。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22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所述进水口221和出水口222均连通至所述筒体21的外部。

使用时,冷水从所述进水口221进入至所述盘管,螺旋形的所述盘管能够增加冷水的行程,提高冷水的使用效率,更加利于所述筒体21的温度降至正常状态,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从所述出水口222流出。

进一步,所述筒体21内还包括支撑板216和多个U型扣217;

所述支撑板216竖向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筒体21,所述U型扣217等间距地排列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并通过螺母将所述盘管锁紧于所述支撑板216的另一侧面。

利用多个所述U型扣217,能够将所述盘管更加稳定地锁紧在所述支撑板216上,提高所述盘管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筒体21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分别至少设有两个耳座218;

位于所述筒体21的上部外周的所述耳座218位于同一水平面;

位于所述筒体21的下部外周的所述耳座218位于同一水平面。

通过所述耳座218的配合,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所述筒体21。

进一步,所述耳座218的外侧设有斜切角2181。

在保证所述耳座218能够固定所述筒体21的前提下,设置所述切斜角2181,能够减少其制作材料,从而降低其制作成本,也能避免在安装时刮刀工作人员。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均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

所述排气管212设有安全阀。

通过所述压力表,便能直接地观察出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内的气体压力,压力传感器能够将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内的压力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便于监测。当所述排气管212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所述安全阀18能够进行泄压操作,使所述排气管212的压力处于安全状况。

进一步,所述筒体21、加料进气管211、排气管212、卸料排气管213和进气管214的外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棉。

所述保温棉能够避免所述筒体21、加料进气管211、排气管212、卸料排气管213和进气管214吸收热量,使其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所述筒体21的侧壁设有吊耳219。

通过所述吊耳219能够将所述筒体21吊起,便于所述筒体21的运送和安装。

所述筒体21的外侧至少设有两个温度传感器24,并设于不同水平位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24能够实时获得所述筒体21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便于监测。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