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658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冲洗过滤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过滤器通过控制程控阀的开关来改变流体流向,这样每套过滤器就要配置很多程控阀以及相应的控制机构才能实现反冲洗功能。采用上述的设备,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成本高,不利于自动化设备在工业领域的推广普及,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的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包括:

安装架;

上导流机构,包括上导流箱体、上导流管、上定位机构和上执行机构,上导流箱体设置于安装架上,上导流箱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上导流孔,上导流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洁净流体出口,上导流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反洗流体入口,上导流管设置于上导流箱体内且其分别与上导流孔、反洗流体入口相连,上定位机构与上导流管连接,上执行机构与上定位机构连接;

下导流机构,包括下导流箱体、下导流管、下定位机构和下执行机构,下导流箱体设置于安装架上且位于上导流箱体的下方,下导流箱体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导流孔,下导流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原料流体入口,下导流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下导流管设置于下导流箱体内且其分别与下导流孔、排污口相连,下定位机构与下导流管连接,下执行机构与下定位机构连接;

多个滤筒,滤筒的顶部与上导流孔相连,滤筒的底部与下导流孔相连相连;

差压检测机构,其与滤筒相连。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上导流机构和下导流机构替代多个程控阀,反冲洗时上、下导流机构将反冲洗流体逐个导向每个滤筒,从而实现过滤器的反冲洗功能,且可实现内源和外源的反冲洗,结构简单合理,降低了成本,故障率低。

下面对本设备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普通过滤时,原料流体从原料流体入口通过下导流管进入滤筒,流体从滤芯外部流到内部,污染物被拦截在滤芯外表面,洁净的流体通过上导流机构流出;

内源反冲洗时,下执行机构驱动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下导流管转动使其与第一个滤筒连通,从而将滤筒与排污口连通,由于滤筒内部压力大于排污口压力,因此,滤筒内部的一部分滤后液反向通过滤筒流向排污口,流体逆向透过滤芯,使滤渣脱离并带入排污口,完成反冲洗,然后下执行机构继续驱动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下导流管继续与下一个滤筒连通,直至完成所有滤筒的反冲洗;

外源反冲洗时,上、下执行机构分别驱动上、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上、下导流管转动使二者均与第一个滤筒连通,从而将滤筒与反洗流体入口和排污口连通,反冲洗流体从反洗流体入口进入该滤筒,并流入排污口,实现反冲洗,然后下执行机构继续驱动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下导流管继续与下一个滤筒连通,直至完成所有滤筒的反冲洗。

其中,上述的上导流管包括相连的第一上导流部和第二上导流部,第一上导流部的开口端与上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上导流孔相连,第二上导流部的开口端与反洗流体入口相连;

下导流管包括相连的第一下导流部和第二下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的开口端与下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下导流孔相连,第二下导流部的开口端与排污口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上定位机构和下定位机构均包括棘轮壳、棘轮、棘爪和弹簧,棘轮壳包括转动部和连接部,转动部为圆柱结构,转动部的一轴向端面上设有轴向腔室,转动部的另一轴向端面上设有用以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轴,转动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轴向腔室连通的开口端,连接部的一端与转动部的开口端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棘轮设置于转动部的轴向腔室内,棘爪活动穿设于连接部内,弹簧套设于棘爪的外表面上;棘轮与上导流管、下导流管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上导流部绕上导流箱体的中心转动至与上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上导流孔相连、以及驱动第一下导流部绕下导流箱体的中心转动至与下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下导流孔相连。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棘轮壳顺时针转动时,棘爪向棘轮壳内部移动插入棘轮的棘齿内推动棘轮转过某一角度;棘轮壳逆时针转动时使得棘轮静止不动,实现棘轮单向间歇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保证导流机构转动定位无偏差,避免产生内部泄露。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上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的开口端设置有弹性密封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上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的开口端设置弹性密封件,使得第一上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分别与上、下导流箱体内壁完全贴合,保证无泄露。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反洗流体入口和排污口的位置设置有填料密封件,第二上导流部、第二下导流部的开口端设置于填料密封件中。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填料密封件,可以避免泄露,也可以减少上、下导流管转动扭矩,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棘轮包括棘轮本体和棘齿,棘齿沿棘轮本体的圆周方向连续设置,棘齿的表面为弧面结构,弧面结构的外径尺寸沿逆时针方向为由小到大设置,任意相邻二个棘齿的齿根之间为弧面连接。其中,上述的棘爪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弧面棘爪,弧面棘爪的一侧设置有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棘齿表面的弧面结构的外径尺寸沿逆时针方向为由小到大,且相邻二个棘齿的齿根之间为弧面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少棘爪头部和棘齿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棘爪在推动棘轮的过程中始终紧压棘齿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上定位机构和下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上定位机构和下定位机构的轴向剖视图。

其中,10.安装架,20.上导流箱体,21.洁净流体出口,22.反洗流体入口,30.下导流箱体,31.原料流体入口,32.排污口,40.滤筒,50.棘轮壳,51.棘轮,52.棘爪,53.弹簧,54.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具有导流机构的反冲洗过滤器,包括:

安装架10;

上导流机构,包括上导流箱体20、上导流管、上定位机构和上执行机构,上导流箱体设置于安装架10上,上导流箱体20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设置有五个上导流孔,上导流箱体2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洁净流体出口21,上导流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反洗流体入口22,上导流管设置于上导流箱体内且其分别与上导流孔、反洗流体入口22相连,上定位机构与上导流管连接,上执行机构与上定位机构连接;

下导流机构,包括下导流箱体30、下导流管、下定位机构和下执行机构,下导流箱体30设置于安装架上且位于上导流箱体20的下方,下导流箱体30的侧壁上沿周向分布设置有五个下导流孔,下导流箱体3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原料流体入口31,下导流箱体3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32,下导流管设置于下导流箱体30内且其分别与下导流孔、排污口32相连,下定位机构与下导流管连接,下执行机构与下定位机构连接;

五个滤筒40,滤筒40的顶部与上导流孔相连,滤筒40的底部与下导流孔相连相连;

差压检测机构,其与滤筒40相连。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上导流机构和下导流机构替代多个程控阀,反冲洗时上、下导流机构将反冲洗流体逐个导向每个滤筒,从而实现过滤器的反冲洗功能,且可实现内源和外源的反冲洗,结构简单合理,降低了成本,故障率低。

下面对本设备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普通过滤时,原料流体从原料流体入口31通过下导流管进入滤筒40,流体从滤芯外部流到内部,污染物被拦截在滤芯外表面,洁净的流体通过上导流机构流出;

内源反冲洗时,下执行机构驱动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下导流管转动使其与第一个滤筒40连通,从而将滤筒40与排污口32连通,由于滤筒40内部压力大于排污口32压力,因此,滤筒40内部的一部分滤后液反向通过滤筒40流向排污口32,流体逆向透过滤芯,使滤渣脱离并带入排污口,完成反冲洗,然后下执行机构继续驱动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下导流管继续与下一个滤筒连通,直至完成所有滤筒40的反冲洗;

外源反冲洗时,上、下执行机构分别驱动上、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上、下导流管转动使二者均与第一个滤筒40连通,从而将滤筒40与反洗流体入口22和排污口32连通,反冲洗流体从反洗流体入口22进入该滤筒40,并流入排污口32,实现反冲洗,然后下执行机构继续驱动下定位机构动作,带动下导流管继续与下一个滤筒40连通,直至完成所有滤筒40的反冲洗。

其中,上述的上导流管包括相连的第一上导流部和第二上导流部,第一上导流部的开口端与上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上导流孔相连,第二上导流部的开口端与反洗流体入口相连;

下导流管包括相连的第一下导流部和第二下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的开口端与下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下导流孔相连,第二下导流部的开口端与排污口相连。

如图2至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上定位机构和下定位机构均包括棘轮壳50、棘轮51、棘爪52和弹簧53,棘轮壳50包括转动部和连接部,转动部为圆柱结构,转动部的一轴向端面上设有轴向腔室,转动部的另一轴向端面上设有用以与驱动装置连接的连接轴,转动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与轴向腔室连通的开口端,连接部的一端与转动部的开口端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部54,棘轮51设置于转动部的轴向腔室内,棘爪52活动穿设于连接部内,弹簧套53设于棘爪52的外表面上;棘轮51与上导流管、下导流管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上导流部绕上导流箱体的中心转动至与上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上导流孔相连、以及驱动第一下导流部绕下导流箱体的中心转动至与下导流箱体的内壁贴合或与下导流孔相连。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棘轮壳50顺时针转动时,棘爪52向棘轮壳50内部移动插入棘轮51的棘齿内推动棘轮51转过某一角度;棘轮壳50逆时针转动时使得棘轮51静止不动,实现棘轮51单向间歇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保证导流机构转动定位无偏差,避免产生内部泄露。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第一上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的开口端设置有弹性密封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上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的开口端设置弹性密封件,使得第一上导流部、第一下导流部分别与上、下导流箱体内壁完全贴合,保证无泄露。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反洗流体入口和排污口的位置设置有填料密封件,第二上导流部、第二下导流部的开口端设置于填料密封件中。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填料密封件,可以避免泄露,也可以减少上、下导流管转动扭矩,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棘轮包括棘轮本体和棘齿,棘齿沿棘轮本体的圆周方向连续设置,棘齿的表面为弧面结构,弧面结构的外径尺寸沿逆时针方向为由小到大设置,任意相邻二个棘齿的齿根之间为弧面连接。其中,上述的棘爪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弧面棘爪,弧面棘爪的一侧设置有凹槽。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棘齿表面的弧面结构的外径尺寸沿逆时针方向为由小到大,且相邻二个棘齿的齿根之间为弧面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少棘爪头部和棘齿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棘爪在推动棘轮的过程中始终紧压棘齿表面。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