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一般埋在地下用于输送水、油、气等流体,混凝土管需要适应大口径、高工压和高覆土的工程环境,为防止混凝土管被管外土壤中的物质腐蚀,通常会在混凝土管外喷涂防腐剂等,以增长混凝土管的使用寿命;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管管外防腐剂等的喷涂主要通过人工喷涂来实现,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极不方便,费时费力,喷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混凝土管管外喷涂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包括支撑架、移动喷涂系统和压紧机构,所述移动喷涂系统和压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移动喷涂系统包括第一驱动装置、链条、喷枪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端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啮合,且所述链条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喷枪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链轮或所述第二链轮进行转动;所述压紧机构为一l型支架或l型支杆,所述l型支架或l型支杆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优选地,所述l型支架包括水平架和竖直架,所述水平架异于所述竖直架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水平架上还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竖直架沿所述水平架移动。
优选地,所述l型支杆包括水平梁和竖直梁,所述水平梁异于所述竖直梁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水平梁上还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能够驱动所述竖直梁沿所述水平梁移动。
优选地,还包括转动系统,所述转动系统包括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轮和两个以上的从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及从动轮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压紧机构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及从动轮的轴线均与所述链条平行。
优选地,所述l型支架或l型支杆异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压紧轮,所述压紧轮靠近所述支撑架,所述压紧轮轴线于所述驱动轮及从动轮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l型支架异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所述压紧轮。
优选地,所述移动喷涂系统还包括喷枪支架,所述喷枪设置在所述喷枪支架上,所述链条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喷枪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移动喷涂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滑轨,所述喷枪支架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喷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根据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在喷涂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涂效率;l型支架或l型支杆的可伸缩调节使本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厚度的混凝土管,适用范围广;滑轮滑动配合在滑轨上能够保证喷枪总能稳定移动,从而使本装置在恶劣环境下能够稳定工作;喷枪支架的存在可以方便喷枪对混凝土管外壁表面的上下边缘进行喷涂,实现了对管壁上下边缘的完全喷涂;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经过编程的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管外壁的自动化喷涂,移动喷涂系统及转动系统在喷涂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控制器控制喷枪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喷涂,不会产生流挂、漏喷、少喷等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中l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中移动喷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中喷枪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12-驱动轮,13-摩擦件,14-伺服电机,15-从动轮,2-l型支架,21-水平架,22-气缸,23-压紧轮,24-竖直架,3-移动喷涂系统,31-喷枪,32-喷枪支架,321-横架,322-滑轮,33-链条,34-第二链轮,35-滑轨,36-电机,37-第一链轮,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减小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混凝土管管外喷涂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包括支撑架、移动喷涂系统和压紧机构,所述移动喷涂系统和压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移动喷涂系统包括第一驱动装置、链条、喷枪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两端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啮合,且所述链条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喷枪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链轮或所述第二链轮进行转动;所述压紧机构为一l型支架或l型支杆,所述l型支架或l型支杆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本发明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在喷涂过程中喷枪能够自动上下运动进喷涂,无需认为持喷枪进行喷涂,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喷涂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混凝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包括支撑架1、移动喷涂系统3、l型支架2、转动系统和控制器4,移动喷涂系统3设置在支撑架1一侧,压紧机构和转动系统设置在支撑架1另一侧;
如图3和4所示,移动喷涂系统3包括电机36、链条33、喷枪31、喷枪支架32、滑轨35以及分别设置在支撑架1上下两端的第一链轮37和第二链轮34,喷枪31设置在喷枪支架32上,链条33与第一链轮37及第二链轮34啮合,且链条33两端均固定在喷枪支架32上,电机36的输出轴与第一链轮37的传动轴联接;滑轨35沿支撑架1竖直设置,滑轨35两端分别为第一链轮37和第二链轮34;喷枪支架32底部设置有滑轮322,滑轮322滑动设置在滑轨35上,喷枪支架上设置有横架321,喷枪31设置于横架321的一端;电机36开启后通过传动轴带动第一链轮37转动,第一链轮37通过链条33带动第二链轮34转动并带动喷枪支架32上下移动。
如图2所示,l型支架2包括水平架21和竖直架24,水平架21异于竖直架24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支撑架1上,水平架21上还设置有气缸22,气缸22能够驱动竖直架24沿水平架21移动;l型支架2中竖直架24上异于水平架2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压紧轮23,压紧轮23靠近支撑架1,压紧轮23轴线于驱动轮12及从动轮15的轴线平行。
参考图1,转动系统包括伺服电机14、驱动轮12和两个从动轮15,伺服电机14及两个从动轮15均设置于支撑架1上压紧机构所在的一侧,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与驱动轮12的轴联接,伺服电机14能够带动驱动轮12转动,驱动轮12及从动轮15的轴线均与链条33平行。控制器4分别与喷枪31、电机36及伺服电机14电连接,控制器4能够控制喷枪31的开启与关闭,还能够控制电机36以及伺服电机14的开启、关闭、正转及反转。
当使用本实施例混泥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对混凝土管外壁进行喷涂时,首先将压紧机构即l型支架2放悬挂在直立的混凝土管的顶端,使竖直架24位于混凝土管的管内,然后通过调节气缸22调节竖直架24与支撑架1之间的间距使压紧轮23紧贴混凝土管内壁、驱动轮12和从动轮15紧贴混凝土管外壁,然后通过控制器4打开电机36以及喷枪31,使喷枪31上下移动对混凝土管的外壁进行喷涂,待喷枪31完成一次向上或向下的运动行程后,通过控制器4打开伺服电机14带动驱动轮12转动,驱动轮12带动整个装置绕混凝土管外壁进行转动,值得注意的是,装置的转动方向应远离喷枪31已经喷涂过的区域,装置转动的距离应该不大于喷枪31一次向上或向下行程所能喷涂区域的宽度,装置转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对控制器4的编程来控制伺服电机14开启时间的长短来进行控制;然后再通过控制器4打开电机36以及喷枪31,使喷枪31上下移动对混凝土管的外壁进行喷涂,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混凝土管的外壁完全喷涂完毕为止。
由于在装置绕混凝土外壁转动过程中,l型支架2中的水平架21势必会与混凝土顶端边缘发生摩擦,导致水平架21的磨损,故本实施例中在水平架21下方还设置有摩擦件13;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水平架21下方设置行走轮等部件与混凝土管顶端边缘接触,以期减小水平架21的磨损以及装置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存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笫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利用本发明混泥土管管外喷涂装置对混凝土管外壁进行喷涂的具体步骤及方法不以本实施例为限,首先通过控制器开启伺服电机带动装置绕混凝土管外壁转动,使喷枪完成对某一高度的外壁的喷涂,再通过控制器开启电机,通过链条将喷枪移动到另一高度并开启伺服电机完成另一高度的外壁的喷涂也是可以的,当然使电机与伺服电机同时开启,使喷枪上下移动的同时还绕混凝土管外壁转动来完成喷涂亦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