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476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离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分离技术及分离装置在石油、化工、医药、冶炼、炼焦等行业被广泛使用,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取得不错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如何减少成本的同时对混合物进行更加高效的分离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提高细微颗粒的分离效率一直是很多行业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已相继研发出不同类型的分离装置,目前常用的主要是旋流分离装置,但是在现有的旋流分离装置在分离较大颗粒时效果很好,对于细小颗粒是存在跑粗问题,也就是在相对大一点的颗粒本该从底流口分出的而从溢流口跑出,这一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旋流分离器的使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旋流分离中大颗粒从溢流口跑出,导致分离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包括柱形旋流筒,设置在柱形旋流筒下方的锥形分离筒,设置在柱形旋流筒上的进料口,设置在柱形旋流筒上的端盖,设置在端盖中央的溢流口,设置在溢流口中的连接管,设置在连接管中央的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下端的梯形缝过滤锥盘,以及开设在梯形缝过滤锥盘上的梯形缝;其中,柱形旋流筒与端盖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并且,通过梯形缝过滤锥盘过滤大颗粒,使大颗粒沿梯形缝外移进入分离区达到二次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缝过滤锥盘为上大下小的圆盘。

具体地,所述梯形缝以梯形缝过滤锥盘中心的圆均匀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装置中采用梯形缝过滤锥盘实现对大颗粒二次分离,并使大颗粒进入分离区进行分离,然后通过底流口排出。

(2)本发明装置中梯形缝在梯形缝过滤锥盘上均匀对称分布,达到梯形缝过滤锥盘在流体中的受力对称,然后相互抵消,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梯形缝过滤锥盘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柱形旋流筒,2-锥形分离筒,3-进料口,4-端盖,5-溢流口,6-连接管,7-连接杆,8-梯形缝过滤锥盘,9-梯形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包括柱形旋流筒1,设置在柱形旋流筒1下方的锥形分离筒2,设置在柱形旋流筒1上的进料口3,设置在柱形旋流筒1上的端盖4,设置在端盖4中央的溢流口5,设置在溢流口5中的连接管6,设置在连接管6中央的连接杆7,设置在连接杆7下端的梯形缝过滤锥盘8,以及开设在梯形缝过滤锥盘8上的梯形缝9;其中,柱形旋流筒1与端盖4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并且,通过梯形缝过滤锥盘8过滤大颗粒,使大颗粒沿梯形缝9外移进入分离区达到二次分离。

并且,所述梯形缝过滤锥盘8为上大下小的圆盘。

同时,所述梯形缝9以梯形缝过滤锥盘中心的圆均匀对称分布。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旋流分离装置,主要解决了旋流分离中大颗粒从溢流口跑出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柱形旋流筒,设置在柱形旋流筒下方的锥形分离筒,设置在柱形旋流筒上的进料口,设置在柱形旋流筒上的端盖,设置在端盖中央的溢流口,设置在溢流口中的连接管,设置在溢流口中的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下端的梯形缝过滤锥盘,端盖与柱形旋流筒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梯形缝过滤锥盘过滤大颗粒,并且使大颗粒沿梯形缝外移进入分离区达到二次分离。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了阻止大颗粒从溢流口跑出,从而提高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韩群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川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7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