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Mn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72234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Mn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mn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二)

背景技术:

含铅废水或者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会逐渐增长环境对铅离子的负荷容量,导致地球涂层和水环境中的铅含量超标,从而通过生物富集最终进入人体中,因此有效的对含铅废水或者污染物进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mcm系列的介孔分子筛的较大的比表面积,加之可以改性成为非硅系介孔材料,引入不同的杂原子会给材料带来很多性质的改变,如稳定性的变化、亲疏水性质的变化、吸附性能的变化以及催化活性的变化;因此改性得到mn-mcm-41分子筛处理废水中铅离子,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在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和淡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选择性高、处理效果好的载mn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载mn分子筛的制备方法,以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包括如下步骤:

(1)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加入蒸馏水和盐酸溶液,搅拌至溶解成胶状物质,向胶状物质中缓慢滴加正硅酸乙酯并搅拌,得到透明状胶体;

(2)将透明状胶体置于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10℃下反应24h得到白色脆性固体,将白色脆性固体捣碎、洗涤、过滤,滤饼放入烘箱中于100℃下干燥过夜,后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得到酸性mcm-41分子筛;

(3)向酸性mcm-41分子筛中加入二氧化锰样品搅拌,得到的样品导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在110℃下反应24h得到白色脆性固体,将白色脆性固体捣碎、洗涤、过滤,滤饼放入烘箱中于100℃下干燥8h,后置于马弗炉中焙烧,得到mn-mcm-41分子筛。

本发明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制备mcm-41分子筛,并以mcm-41分子筛为载体,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种新型mn-mcm-41分子筛吸附剂,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铅离子。

本发明的更优技术方案为:

步骤(1)中,向4.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加入15ml蒸馏水和质量浓度为36%的盐酸溶液2.80ml,搅拌至溶解成胶状物质,向胶状物质中缓慢滴加10.5ml正硅酸乙酯,控制滴加速率为0.5ml/min,滴加后搅拌30min,得到透明状胶体。

步骤(2)中,产品在马弗炉中焙烧,先在300℃下焙烧2h,再在550℃下焙烧6h。

步骤(3)中,酸性mcm-41分子筛与二氧化锰中硅锰的摩尔比为1:1-10:1;产品在马弗炉中焙烧,先在300℃下焙烧2h,再在550℃下焙烧6h。

本发明制得的载mn分子筛的应用,将mn-mcm-41分子筛与含铅离子废水充分混合,废水中铅离子的初始浓度为5-25μg/ml,废水ph值为1-7,于20-40℃下吸附15-240min,得到脱除铅离子的废水。

本发明产品具有吸附容量大、选择性高、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有效实现废水中铅离子的处理,分离效率高、效果好。

(四)说明书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吸附剂不同用量的吸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附剂不同吸附时间的吸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吸附剂不同吸附温度的吸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吸附剂不同初始浓度的吸附效果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mn-mcm-41分子筛的制备

(1)酸性环境(hcl)下mcm-41分子筛的制备

取出模版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4.5g,向其中加入蒸馏水15.00ml和质量分数为36%的盐酸2.80ml,搅拌至溶解成胶状物质,向混合液中缓慢滴加10.5ml的正硅酸乙酯,控制速率约为0.5ml/min,滴加后搅拌半个小时,得到透明状胶体。

静置15分钟看是否分层,不分层则将得到的透明胶体倒入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10℃下反应24h得到白色脆性固体。

将白色固体捣碎洗涤过滤多次,滤饼放入烘箱100℃中干燥过夜,后产品放入马弗炉中焙烧,在300℃下焙烧2h,550℃下焙烧6h,得到产品研磨即为酸性mcm-41分子筛。

(2)mno2的制备

称取一水硫酸锰(mnso4·h2o)固体7.015g在80℃溶于定量的蒸馏水中和高锰酸钾(kmno4)固体4.3764g,在80℃下溶于定量蒸馏水。

在烧杯中先加入100ml蒸馏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同时倒入上边中的两种溶液至另一烧杯,在水温是80℃的磁力搅拌器中搅拌2h,得到黑色或者棕色悬浮液,静置一夜后,待明显分层用蒸馏水洗涤过滤重复多次,得到的滤饼在设置温度为8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2h,得到mno2样品。

(3)mn-mcm-41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

用制备的mno2样品,加入到0.2g酸性环境(hcl)下制备的mcm-41分子筛中继续搅拌1小时,至得到稳定的黑棕色样品为止。加入的mno2样品量固定,使得硅锰比分别为1:1:1-10:1(摩尔比)。

将得到的样品倒入反应釜(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在110℃下反应24h得到白色脆性固体。

将白色固体捣碎洗涤过滤多次,滤饼放入烘箱100℃中干燥过夜,后产品放入马弗炉中焙烧,在300℃下焙烧2h,550℃下焙烧6h,得到产品研磨即为载锰mcm-41分子筛。

实施例2:产品载锰mcm-41分子筛的吸附性能研究

(1)不同的吸附剂用量的吸附效果

取编号为1-10的碘量瓶,向每个瓶中都加入10ml铅吸附液,它的浓度为:10μg/ml。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负载硅锰比3:1的mcm-41分子筛:0.050g、0.075g、0.100g、0.125g、0.150g、0.175g、0.200g、0.250g、0.300g、0.400g。

将上述固体药品倒入碘量瓶中,药品量从小到大与碘量瓶对应。将碘量瓶放入恒温摇床上动态吸附。使摇床上的温度保持为25℃,动态吸附110min。

将吸附后的混合液倒入10ml的离心管中,将离心管标号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用水系滤头过滤后,测吸附率,检测结果如附图1所示。

由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被吸附的铅离子的吸附率也越来越大,但是从吸附剂用量0.2g开始斜率的变化出现明显的差异,当吸附剂的用量小于0.2g时,可以从图中看出斜率明显大于0.2g以后的斜率,推测可能当吸附剂的用量为0.2g时为最佳的吸附用量,因为当大于0.2g时吸附效果反而增长的速率缓慢,0.2g达到最佳吸附剂利用率。

(2)吸附温度的影响

取编号为1-5的碘量瓶,向每个瓶中都加入10ml铅吸附液(10μg/ml)待用。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负载硅锰比3:1的mcm-41分子筛固体0.200g五份,待用。

将上述固体药品倒入碘量瓶中,将五个碘量瓶分别放到20℃、25℃、30℃、35℃、40℃下恒温震荡120min。

将吸附后的混合液倒入10ml的离心管中,将离心管标号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用水系滤头过滤后,测吸附率,检测结果如附图2所示。

根据图2的数据分析可得,当吸附时间增加对应的固体的吸附率也随之增加。但当吸附时间大于120min时吸附率反而下降,此种原因在于吸附的铅离子解吸出来。所以单就吸附时间这一因素来说,当吸附时间为120min时为最佳吸附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在120min时达到吸附解吸平衡。

(3)吸附时间的影响

取编号为1-9的碘量瓶,向每个瓶中都加入10ml铅吸附液(10μg/ml)待用。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负载硅锰比3:1的mcm-41分子筛固体0.200g九份。

将上述固体药品倒入碘量瓶中,将这九个碘量瓶放置于25℃恒温水浴下的摇床中,保持恒定的速率震荡吸附,在吸附了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180min、240min这几个时间后准时取出碘量瓶。

将吸附过后的混合液倒入10ml的离心管中,将离心管标号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用水系滤头过滤后,测吸附率,检测结果如附图3所示。

根据图3的数据分析可得,当不同的吸附温度时,相同的吸附剂用量得到不同的吸附率。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吸附温度的增加吸附量也增加,吸附率也有相应的增加。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吸附剂吸附铅离子,可能的原因为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此种正与实验结果相符,同时也与做的热力学数据相符。

(4)不同初始浓度的影响

取编号为1-5的碘量瓶,向每个瓶中分别加入初始浓度为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的铅标准使用液,待用。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负载硅锰比3:1的mcm-41分子筛固体0.200g五份,待用。

将称取的药品倒入碘量瓶中,将碘量瓶放入恒温摇床上动态吸附。使摇床上的温度保持为25℃。动态吸附120min。将吸附过后的混合液倒入10ml的离心管中,将离心管标号离心,离心后的上清液用水系滤头过滤后,测吸附率,检测结果如附图4所示。

根据图4中反应的数据可以看出,当铅离子浓度为5μg/ml时吸附率达到71%,而随着铅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随着下降,其原因为:当铅离子浓度为10μg/ml-15μg/ml,改性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同时吸附率保持稳定。而当铅离子初始浓度为20μg/ml-25μg/ml时,吸附容量q不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