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69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泥水分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等装置对污水实施脱水、污泥压制;另一种是利用气浮池、沉淀池、过滤器等装置将泥水进行初步有效的分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袋式过滤器、介质过滤器等各种效果良好的设备。

但是,现有用于泥水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都存在着处理速度慢的缺陷,而且都采用填料过滤水体,需要定期更换填料,运行成本较高,维护也很不方便。

专利号为cn204582744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在分离罐上设置有驱动结构、旋转盖以及过滤筐,在分离罐上还设置有排水管道与进水管。虽然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低效率的问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堵塞,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增加成本,且能耗高,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通过在进水箱下设置分离箱,分离箱内的隔板机构呈w形,且两侧为转动设置的挡流板,污水完成泥水分离后,通过挡流板下方设置的推动机构推动挡流板进行摆动,使沉淀空间下方打开出口,污泥自动排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污泥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且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箱,所述进水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还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下方;

以及双向分离组件,所述双向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分离箱的内部,其包括隔板机构和与该隔板机构连接的推动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进水箱通过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分离箱上,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上端;

还包括进水泵,所述进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上方;以及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上至下交错阶梯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内部。

作为改进,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内壁上,其另一端不触及该进水箱的内壁且均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分离箱包括:接料板,所述接料板对称设置于该分离箱内的底部,其上半部为圆弧结构,其下半部为竖直结构;

还包括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与所述接料板的下半部对应设置;

以及竖板,所述竖板沿所述分离箱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料板与该分离箱的内壁之间,其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

作为改进,所述接料板的下半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滑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接料板之间形成储泥空间,所述竖板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形成储水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为倒v形结构,其沿所述分离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该分离箱内,且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接料板之间;

以及挡流板,所述挡流板转动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流板的两侧,其与所述分流板呈w形结构,且其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作为改进,所述挡流板的内壁与所述分流板的外壁形成沉淀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均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之间;

还包括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的两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挡流板上的第二连接杆铰接;

以及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分离箱的外侧,其推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件均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进水箱的出水口下设置倒v形结构的分流板,并在分流板的两侧转动设置挡流板,污水进入时在挡流板与分流板之间形成的沉淀空间进行沉淀,清水从挡流板的上沿溢出,完成泥水分离后,通过推动机构带动接料板向上推动挡流板,使挡流板转动,沉淀空间底部形成开口,将污泥排出,不会形成堵塞;

(2)本发明通过在进水箱内交错阶梯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使得污水通过启动进水泵进入进水箱时,污水停留的时间更长,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使污水中的污泥初步沉降,提升污水在分离箱内的泥水分离效果;

(3)本发明通过双向设置的沉淀空间,使得污水进入分离箱后,分流成两部分进行泥水分离,将污水中的污泥分为两部分沉淀,防止污泥量过多而发生堵塞,且在两侧同时沉淀泥水分离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去除固体杂质,能实现泥水分离,结构简单,且节省成本,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进水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离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包括:

进水箱1,所述进水箱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1;

分离箱2,所述分离箱2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下方;

以及双向分离组件3,所述双向分离组件3设置于所述分离箱2的内部,其包括隔板机构31和与该隔板机构31连接的推动机构3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污水进入分离箱2后通过隔板机构31进行双向分流并沉淀分离,再通过推动机构32推动隔板机构31排出污泥,进水箱1上的支撑架11优选为通过焊接方式与进水箱1实现固定连接。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水箱1优选为梯台结构,且上端面面积大于下端面,其出水口15沿该进水箱1的长度方向开设于下端,分离箱2的顶端与出水口15对应开设有开口。

如图1与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箱1通过所述支撑架11设置于所述分离箱2的上方,包括: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上端;

还包括进水泵13,所述进水泵13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2上,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上方;

以及若干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沿所述进水箱1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交错阶梯设置于该进水箱1的内部。

其中,所述导流板14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内壁上,其另一端不触及该进水箱1的内壁且均向下倾斜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2优选为开设于水箱1的上端中心处,进水泵13提供动力将污水引进通入进水箱1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污水进入进水箱1内后,通过导流板14相互配合形成的进水通道流向分离箱2,进过进水通道时,污水在进水箱1内停留的时间更长,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使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污泥得到初步沉降,提升污水在分离箱内的泥水分离效果。

如图1与图3所示,做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离箱2包括:接料板21,所述接料板21对称设置于该分离箱2内的底部,其上半部211为圆弧结构,其下半部212为竖直结构;

还包括竖直滑槽22,所述竖直滑槽22与所述接料板21的下半部212对应设置;

以及竖板23,所述竖板23沿所述分离箱2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料板21与该分离箱2的内壁之间,其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31。

其中,所述接料板21的下半部212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滑槽22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接料板21的上半部211优选为弧形结构,其对污泥进行引导作用,污泥从沉淀空间3111排出后,落向接料板21,并通过弧形结构的上半部211滑向储泥空间24。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板21之间形成储泥空间24,所述竖板23与所述分离箱2的内壁形成储水空间2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分离箱2的内部结构特点,在内部分别形成储泥空间24和储水空间25,且储水空间25分别对应于双向分离组件3设置,后续通过同一管道中完成并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储水空间25在后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通口251,储泥空间24内的污泥通过前侧开设污泥通口排出。

如图1与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隔板机构31包括:

分流板311,所述分流板311为倒v形结构,其沿所述分离箱2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该分离箱2内,且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出水口15与所述接料板21之间;

以及挡流板312,所述挡流板312转动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流板311的两侧,其与所述分流板311呈w形结构,且其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121。

其中,所述挡流板312的内壁与所述分流板311的外壁形成沉淀空间31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分流板311优选为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分离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分流板311的顶部对准出水口15,污水从出水口流出后,向分流板311的两侧分流,此时挡流板312的底部与分流板311的底部合拢,形成沉淀空间3111,污水在沉淀空间3111内进行污泥沉淀。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竖版23的高度低于挡流板312的最高高度,高于挡流板312的最低高度,当沉淀空间3111内污泥量增多时,挡流板312倾斜,此时竖版23对挡流板312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挡流板312完全倾倒,影响泥水分离工作。

如图1与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动机构32包括:

若干连接件321,所述连接件321均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21之间;

若干支撑杆322,所述支撑杆322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21的两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挡流板312上的第二连接杆3121铰接;

气缸323,所述气缸323设置于所述分离箱2的外侧,其推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231。

其中,所述连接件321均与所述连接板323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22均优选为通过焊接方式与竖版23上的第一连接杆231固定连接,且支撑件322均朝分离箱2的中心位置向内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对挡流板312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气缸323工作,配合支撑件322和连接板3231各自的连接关系,气缸推杆带动接料板21在竖直滑槽22内上下滑动,向上滑动时,接料板21抵触挡流板312并推动挡流板312摆动,使沉淀空间3111的下端开设处污泥出口,将污泥从沉淀空间3111内排出,且不会发生堵塞。

工作过程如下:

进水泵13启动,污水从进水管12进入,污水通过进水箱1后由分流板311向两侧分流,并在沉淀空间3111内沉淀,清水从挡流板312上沿溢出进入储水空间25,推动组件32带动接料板21向上移动,接料板21的上端抵触挡流板312并推动使之摆动,沉淀空间3111的底部打开开口,将污泥排出进入储泥空间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