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508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经常用到混料装置对粉料、水等其他溶剂进行搅拌混合,而一般的搅拌混合装置大都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搅拌效果差、工作效率低,且不能实现自动进料和出料,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施工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下侧水平设有支撑座,机体的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在机体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搅拌转轴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搅拌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转轴的周向均匀设置为上下三组,每组搅拌叶片设为四个,且所有的搅拌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搅拌叶片的俯视图呈s形,在每个搅拌叶片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减阻孔,所述机体下侧左端连接有伸缩杆,在支撑座上侧左端设有液压缸,伸缩杆底端与液压缸的伸缩杆相连接,在支撑座上侧右端设有支撑台,机体下侧右端与支撑台铰接,在机体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分别包括第一进料筒和第二进料筒,第一进料筒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旋进料装置,第一进料筒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料室,第二进料筒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旋进料装置,第二进料筒右侧底端设有第二进料口,在第二进料口的底部设有第二储料室,第一螺旋进料装置和第二螺旋进料装置的顶端分别与第一进料电机和第二进料电机相连接,第一进料筒和第二进料筒与机体接触处均设有导流板,在第一储料室和第二储料室内均设有预粉碎装置,所述支撑座的下侧设有底座,底座与支撑座之间设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固定箱、支撑箱、橡胶固定套、第一固定柱、减震弹簧和第二固定柱,在底座和支撑座之间还均匀分布有多个辅助减震弹簧,在底座的下侧外壁上设有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7mm。

进一步的:所述减阻孔的形状为十字形,多个减阻孔交错设置,且每个减阻孔的十字交叉处采用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预粉碎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预粉碎转轴、设置在预粉碎转轴外壁上的预粉碎刀片和与预粉碎转轴相连接的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焊接在支撑座的下端面上,第二固定柱设置有两个,焊接在固定箱内壁上,支撑箱设置在固定箱中,第一固定柱设置有两个,焊接在固定箱内壁上,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橡胶固定套固定设置在支撑箱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减震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工作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s形的搅拌叶片,在增加物料的推力的同时可促使其向端部滑动,十字形减阻孔的设计可以使一部分物料从中通过,减低对搅拌叶的阻力,两者相结合增强了搅拌的效果,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采用多个搅拌叶均匀布置,进一步的提高了搅拌效果,且可以避免单个巨大搅拌叶带来的阻力。

2、搅拌结束后,打开出料管上的出料阀门,液压缸工作通过伸缩杆将机体的左端顶起倾斜至一定角度,有助于出料,避免了出料堵塞或不完全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3、设置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物料的自动输入,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将物料抬到装置顶部,再进行物料的输入,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第一进料装置和第二进料装置的入口处加设预粉碎装置,可在物料进入机体之前对物料进行预粉碎加工,有效的提高了物料的搅拌效果,避免大颗粒物料得不到充分搅拌的现象。

4、设置有减震装置,通过减震弹簧和橡胶固定套减弱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设置多个均分分布的辅助减震弹簧与减震装置相配合,有效的提高了减震效果,设置在底座下的减震垫能够进一步减弱震动,提高装置的平稳性和工作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中搅拌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下侧水平设有支撑座2,机体1的外壁上覆盖有耐磨混凝土层,所述耐磨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7mm,在机体1内部竖直设有搅拌转轴3,搅拌转轴3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4,搅拌转轴3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搅拌叶片5,搅拌叶片5设有十二个,十二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转轴3的周向均匀设置为上下三组,每组搅拌叶片5设为四个,且所有的搅拌叶片的设置方向一致,所述搅拌叶片的俯视图呈s形,在每个搅拌叶片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减阻孔6,所述减阻孔6的形状为十字形,多个减阻孔6交错设置,且每个减阻孔6的十字交叉处采用圆弧过渡,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4工作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s形的搅拌叶片,在增加物料的推力的同时可促使其向端部滑动,十字形减阻孔6的设计可以使一部分物料从中通过,减低对搅拌叶的阻力,两者相结合增强了搅拌的效果,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采用多个搅拌叶均匀布置,进一步的提高了搅拌效果,且可以避免单个巨大搅拌叶带来的阻力。

请参阅图1,所述机体1下侧左端连接有伸缩杆7,在支撑座2上侧左端设有液压缸8,伸缩杆7底端与液压缸8的伸缩杆相连接,在支撑座2上侧右端设有支撑台9,机体1下侧右端与支撑台9铰接,在机体1右侧底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连接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上设有出料阀门,搅拌结束后,打开出料管11上的出料阀门,液压缸8工作通过伸缩杆7将机体1的左端顶起倾斜至一定角度,有助于出料,避免了出料堵塞或不完全的现象,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请参阅图1,所述机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料装置15和第二进料装置25,第一进料装置15和第二进料装置25分别包括第一进料筒16和第二进料筒21,第一进料筒16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螺旋进料装置17,第一进料筒16左侧底端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4,第一进料口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料室13,第二进料筒21内部设置有竖直设置的第二螺旋进料装置22,第二进料筒21右侧底端设有第二进料口23,在第二进料口23的底部设有第二储料室24,第一螺旋进料装置17和第二螺旋进料装置22的顶端分别与第一进料电机18和第二进料电机20相连接,第一进料筒16和第二进料筒21与机体1接触处均设有导流板19,在第一储料室13和第二储料室24内均设有预粉碎装置12,所述预粉碎装置12包括水平设置的预粉碎转轴、设置在预粉碎转轴外壁上的预粉碎刀片和与预粉碎转轴相连接的电机,设置第一进料装置15和第二进料装置25,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物料输入,而且不需要工作人员将物料抬到装置顶部,再进行物料的输入,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第一进料装置15和第二进料装置25的入口处加设预粉碎装置12,可在物料进入机体之前对物料进行预粉碎加工,有效的提高了物料的搅拌效果,避免大颗粒物料得不到充分搅拌的现象。

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支撑座2的下侧设有底座26,底座26与支撑座2之间设有减震装置27,减震装置27包括固定箱271、支撑箱272、橡胶固定套273、第一固定柱274、减震弹簧275和第二固定柱276,固定箱271焊接在支撑座2的下端面上,第二固定柱276设置有两个,焊接在固定箱271内壁上,支撑箱272设置在固定箱271中,第一固定柱274设置有两个,焊接在固定箱271内壁上,第一固定柱274与第二固定柱276通过减震弹簧275连接,橡胶固定套273固定设置在支撑箱272下方,在底座26和支撑座2之间还均匀分布有多个辅助减震弹簧28,在底座26的下侧外壁上设有减震垫29,所述减震垫29为橡胶减震垫,设置有减震装置27,通过减震弹簧275和橡胶固定套273减弱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设置多个均分分布的辅助减震弹簧28与减震装置27相配合,有效的提高了减震效果,设置在底座下的减震垫能够进一步减弱震动,提高装置的平稳性和工作时的噪音;本发明用于建筑工程的自进料粉料混料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多种物料输入,不需要工作人员将物料抬到装置顶部,再进行进料,省时省力,采用s形的搅拌叶,在搅拌叶上开设减阻孔,大大增加了搅拌的均匀性,通过将搅拌筒左端顶起实现自动出料,有效避免了出料堵塞现象,另外减震效果较好,在提高平稳性的同时降低了噪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