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生态修复除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32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生态修复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垃圾场产生的臭气或水污染产生的臭气等环境恶臭的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然而,物理法、化学法存在吸附容量有限、吸附剂再生困难、运行成本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弊端,相关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生物法是目前应用于市政环境领域臭气处理的主流技术,其中多采用生物滴滤塔除臭技术。

然而,目前的生物滴滤法常见的下进气、上间歇喷淋气液布置方式,其对喷头数量及布置方式、喷淋水量及雾化效果都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出现喷淋不均、水量不足等情况,极易引起部分填料发干、酸化,致使这类区域的气流迅速穿透填料(微生物生长速率降低或无法生长),进而导致生物除臭系统出现除臭效率低、出气浓度高、滤出液pH值低等情况;亦有采用下进气、连续喷淋的气液布置方式,但该类气液布置方式存在耗水量大、风压损失,而且这种除臭方法除臭不彻底,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生态修复除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原位生态修复除臭系统,包括填料塔和流化床,所述填料塔由下而上分别设置有集水区、填料区和喷淋区,在填料区和集水区之间设置有吸气管,在填料塔顶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填料塔和流化床通过分别设置在流化床下部和上部的水管和气管连通。

所述填料塔的吸气管是喇叭状吸气管。

所述填料塔与流化床水管连通部位设置在集水区。

所述填料塔与流化床气管连通部位设置在喷淋区或喷淋区上部。

所述填料塔的出气管连接有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填料塔和流化床双重作用对臭气进行处理,除臭效率高,臭气清除彻底;

(3)在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内装有生物料,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作用后的恶臭物质被代谢,可以实现原位处理,节省治理成本,同时避免了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原位生态修复除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填料塔1和流化床2,所述填料塔1由下而上分别设置有集水区11、填料区12和喷淋区13,在填料区12和集水区11之间设置有吸气管14,在填料塔1顶端设置有出气管15,所述填料塔1和流化床2通过分别设置在流化床2下部和上部的水管21和气管22连通。

所述填料塔1的吸气管14是喇叭状吸气管,方便收集臭气。

所述填料塔1与流化床2水管21连通部位设置在集水区11。

所述填料塔1与流化床2气管23连通部位设置在喷淋区13或喷淋区13上部。

所述填料塔1的出气管15连接有消声器3。

本实用新型工作的时候,臭气从吸气管14吸入喷淋塔1内,气体上升进入填料区12,在填料区12微生物附着、繁殖,将恶臭物质代谢生成CO2、SO4-、H2O、NO3-等物质。未处理的恶臭物质通过喷淋区13喷淋作用随着水体进入集水区11,集水区11的水体通过与流化床2联通的水管21进入添加有生物质23的流化床2,流化床内的生物料23可以激活高效处理废气的微生物,水体中溶解的恶臭物质被代谢,净化的气体从流化床2的气管22进入喷淋塔,从出气管15排放,在出气管15上安装有消声器3,可以消除噪音,通过上述过程对臭气进行处理,除臭效率高,臭气清除彻底。

综上所述,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