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692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研发后期需要扩大试验量以达到接近实际生产条件,验证产品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工艺方法是否适当及性能是否与实验室结果相一致。现行配料方法均为人工称量各类物料重量后再投入反应釜内升温反应,不同品种液体料称量步骤繁复,工人劳动强度大,多品种反复称量容易混乱造成原材料备料不准确,轻则影响产品性能达不到试验结果,重则造成产品固化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物料残留少、安全可靠、投料准确的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

一种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其包括中间贮罐、上位槽罐、反应釜和PLC系统,所述上位槽罐水平地高于中间贮罐和反应釜,中间贮罐、上位槽罐和反应釜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管道上设有阀门,中间贮罐和上位槽罐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隔膜泵,中间贮罐内的物料通过隔膜泵的作用被泵入上位槽罐,中间贮罐上设有入料阀,反应釜上设有进料阀,上位槽罐设有称重模块,上位槽罐底部设有阀门,入料阀、进料阀、阀门、隔膜泵、出料阀和称重模块分别与PLC系统电连接并由PLC系统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投料系统,所述中间贮罐为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投料系统,所述中间贮罐设有液位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投料系统,所述中间贮罐设有溢流收集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投料系统,所述入料阀、所述进料阀、所述阀门、所述出料阀为气动电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投料系统,所述称重模块选用扩散半导体式称重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利用上位槽罐与反应釜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使物料更容易转移,物料残留少,PLC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不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反复称量造成失误的可能性,具有操作简便、风险小、适应性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包括中间贮罐1、上位槽罐2、反应釜3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上位槽罐2水平地高于中间贮罐1和反应釜3,中间贮罐1、上位槽罐2和反应釜3通过管道4(如316L不锈钢管)依次连接,管道4上设有阀门5,中间贮罐1和上位槽罐2之间的管道4上还设有隔膜泵6,中间贮罐1内的物料通过隔膜泵6的作用被泵入上位槽罐2。中间贮罐1上设有入料阀。反应釜3上设有进料阀31。上位槽罐2设有称重模块7(优选为扩散半导体式称重模块)。上位槽罐2底部设有出料阀21。进料阀31、阀门5、隔膜泵6、出料阀21和称重模块7分别与PLC系统电连接并由PLC系统控制。中间贮罐1可以是多个。

中间贮罐1和上位槽罐2均优选为密闭罐。

入料阀、进料阀31、阀门5优选为气动电磁阀,例如24V防爆316材质气动电磁阀,可用于控制通过管路的流体流量大小。

中间贮罐1用于装所用物料,从总贮罐区直接打料到中间贮罐1,无需包装桶中转,免除从总贮罐放料的危险及人力劳动。上位槽罐2用于装载所需投物料,物料从中间贮罐1用隔膜泵6打入上位槽罐2称量,再开启上位槽罐2底部的出料阀21利用重力投入扩试反应釜3中。称重模块7用于称量所需投入物料的重量,称重模块7不受压力、流速、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投料准确性高并减少人员反复称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投料系统还设有溢流收集罐,该溢流收集罐设置于中间贮罐1处,以防止满溢。

优选地,中间贮罐1设有液位传感器。

中间贮罐1的入料过程如下:按下相应中间贮罐1入料按钮,PLC系统控制打开原材料入料总阀及相应的中间贮罐1的入料阀,启动总贮罐区打料泵,将相应液体原料打入中间贮罐1贮存。中间贮罐1设有液位传感器11控制液位高度,使总贮罐区打料泵停止,中间贮罐1同时可配备溢流收集罐防止满溢。系统同时也有程序保护,液位高于设定值时不能从总贮罐区打料入中间贮罐1。中间贮罐1的入料管道上可设有吹扫管8,打料完成后用氮气吹扫,将入料管道内残留的液体原料吹入中间贮罐1。

试验生产打料过程如下:在PLC系统中输入各种液体料所需的重量后,按开始打料按钮,系统会自动将中间贮罐1中的物料经隔膜泵6打入上位槽罐2中称量,到达重量后自动停止。人员确认后相应反应釜3(反应釜3可为多个)的进料阀自动打开,利用重力流入反应釜,称重模块7中的称重传感器归零后进料阀自动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适合于聚酯扩大试验的液体投料系统利用上位槽罐2与反应釜3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使物料更容易转移,物料残留少,PLC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不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反复称量造成失误的可能性,具有操作简便、风险小、适应性更广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