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044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



背景技术:

在生物制药或相关实验需要对均浆后的组织液进行过滤除杂质,以达到提高生产产品纯度,提升产品质量。根据生物制药GMP要求:在产品纯化过滤过程中要无菌操作,不能受到外源微生物污染。

目前现有的提纯过滤设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单级过滤,一种为多次逐级过滤。

单级过滤根据提纯目标进行安装相应的孔径过滤网进行一次性过滤提纯,过滤提纯过程,由于组织液中颗粒杂质大小不一容易导致过滤网堵塞,导致有效组织无法完全通过过滤,组织残留量大,造成产品品质下降,过滤时间长、效率低。

多次逐级过滤,根据需要准备多个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及多个储液罐,在过滤过程中从孔径大的过滤器到孔径小的过滤器逐级过滤,在过滤过程,需要从孔径大的过滤器将过滤液过滤到储液罐中后才能再将储液罐内过滤液倒入孔径小的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操作不便、次数多,增加过滤液与环境空气接触,容易造成外源菌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承液漏斗,所述承液漏斗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滤组件,所述承液漏斗的底部经管道连接至储存罐,所述分滤组件包含分滤筒,所述分滤筒的内腔从上而下顺序设置有搅拌桨、过滤网以及多孔支撑板,所述分滤筒内穿设有用以驱动搅拌桨转动的传动杆。

优选的,所述搅拌桨设置在第一套管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一套管的顶部中心向下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多孔支撑板的顶部中心向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同轴的第二连接管,所述传动杆穿过依次穿过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并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外套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与第二套管相联接。

优选的,所述分滤筒与多孔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用以密封的硅胶垫片,所述分滤筒与多孔支撑板经卡扣连接。

优选的,若干所述分滤组件从上而下同轴顺序叠放,任意两相邻所述分滤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以连接两相邻传动杆的联轴器。

优选的,若干所述过滤网从上而下孔径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传动杆与用以驱动其转动的电机相联接。

优选的,所述储存罐与微型真空泵相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合理,本实用新型不同孔径的分滤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可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其他孔径的分滤组件兼容组成逐级过滤的有机整体,分滤组件可以根据实际过滤需求安装不同孔径过滤网;

(2)如果单个分滤组件出现堵塞,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卡扣进行快速更换,可以按单个分滤组件或多个分滤组件一起进行高温灭菌,解决其他自然过滤设备体积庞大,消毒灭菌操作困难安装简单便于操作;

(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单级过滤与多级过滤的缺陷,过滤网不易堵塞,有效组织完全通过过滤,组织残留量小,产品品质高,操作便捷,且过滤液不与空气接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多个分滤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一个分滤组件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承液漏斗,3-分滤组件,31-分滤筒,32-搅拌桨,33-过滤网,34-多孔支撑板,35-传动杆,36-第一套管,37-第二套管,4-管道,5-储存罐,6-卡扣,7-联轴器,8-电机,9-微型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3所示,一种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承液漏斗2,所述承液漏斗2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滤组件3,所述承液漏斗2的底部经管道4连接至储存罐5,所述分滤组件3包含分滤筒31,所述分滤筒31的内腔从上而下顺序设置有搅拌桨32、过滤网33以及多孔支撑板34,所述分滤筒31内穿设有用以驱动搅拌桨32转动的传动杆35,过滤网33与多孔支撑板34均固定不动,且多孔支撑板34的孔径大于过滤网33的孔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桨32设置在第一套管36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一套管36的顶部中心向下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多孔支撑板34的顶部中心向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同轴的第二连接管,所述传动杆35穿过依次穿过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并与第一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套管36为一体制成,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多孔支撑板34也为一体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传动杆35上也相应设置有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外套设有第二套管37,所述第二套管37与第二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管37有效防止过滤液沿着传动杆35渗漏至下一个分滤组件3或直接渗漏至承液漏斗2,加强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33与第二套管37相联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分滤筒31与多孔支撑板34之间设置有用以密封的硅胶垫片,所述分滤筒31与多孔支撑板34经卡扣6连接;所述底座1与分滤组件3的多孔支撑板34之间也设置有用以密封的硅胶垫片,硅胶垫片有效防止过滤液渗透,所述底座1与分滤组件3的多孔支撑板34也经卡扣6连接,实现快速拆装;如果单个分滤组件出现堵塞,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卡扣进行快速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分滤组件3从上而下同轴顺序叠放,任意两相邻所述分滤组件3之间设置有用以连接两相邻传动杆35的联轴器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干所述过滤网33从上而下孔径依次减小,待分滤的组织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依次经过若干所述分滤组件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35与用以驱动其转动的电机8相联接,所述电机8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传动杆35穿过承液漏斗2进入分滤组件3,电机8工作,在联轴器7的作用下,带动每层分滤组件3内的传动杆35同时转动;所述承液漏斗2的出口倾斜设置在承液漏斗2的底部旁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储存罐5与微型真空泵9相联接,所述微型真空泵9起到把过滤后的组织溶液导入储存罐5,同时起到加速组织溶液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待分滤的组织溶液倒入分滤组件3,经过分滤组件3分滤后的组织溶液依次经承液漏斗2与管道4进入储存罐5。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生物活性组织液分滤器。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