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0621阅读:1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喷嘴头,具体是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



背景技术:

在工业领域,压缩空气常用于清扫、冷却、干燥等。常规使用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嘴头,一般采用钢管、气管等非专业喷头,作业时喷头会产生紊流,效率低下,浪费宝贵的能源,同时产生严重有害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包括连接部和外露部,所述连接部和外露部一体制成,所述连接部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多个第一楔形缝道,每个第一楔形缝道均由连接部延伸到外露部的底部,第一楔形缝道位于连接部的上部缝道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大于第一楔形缝道位于外露部的下部缝道截面的长度和宽度,且第一楔形缝道的上部缝道截面和下部缝道截面根部的连接线为斜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外部设有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外圆周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楔形缝道深度不同的第二楔形缝道,第一楔形缝道和第二楔形缝道相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楔形缝道和第二楔形缝道的宽窄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楔形缝道和第二楔形缝道的内壁光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楔形缝道的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工作时能够产生层流和科恩达效应,增加气流量,楔形缝道的加工光滑度高,高压空气在表面流速高,可以防止堵塞,同时降低噪音,根据空气喷嘴的尺寸不同,楔形缝道的宽窄搭配,保证喷射面打击力均匀,本实用新型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设计,彻底改进了传统工业领域的压缩空气喷射方式(钢管、气管)的紊流、低效、高噪音、无法标准化等不足,且可以标准化生产,方便系统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的剖视图。

图中:1-上部缝道截面、2-斜线、3-下部缝道截面、4-第一楔形缝道、5-第二楔形缝道、6-连接部、7-外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楔形缝道高效节能低噪压缩空气喷嘴头,包括连接部6和外露部7,所述连接部6和外露部7一体制成,连接部6用于与外部机构连接,外露部7用于向外喷射气体,所述连接部6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多个第一楔形缝道4,每个第一楔形缝道4均由连接部6延伸到外露部7的底部,第一楔形缝道4位于连接部6的上部缝道截面1的长度和宽度大于第一楔形缝道4位于外露部7的下部缝道截面3的长度和宽度,且第一楔形缝道4的上部缝道截面1和下部缝道截面3根部的连接线为斜线2,在工作时,气体从连接部6端面进入到第一楔形缝道4内,从外露部7内的第一楔形缝道4时喷出。

所述连接部6的外部设有螺纹,方便与外部机构连接。

所述连接部6的外圆周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楔形缝道4深度不同的第二楔形缝道5,第一楔形缝道4和第二楔形缝道5相间设置。

所述第一楔形缝道4和第二楔形缝道5的宽窄不同,根据空气喷嘴的尺寸不同,楔形缝道的宽窄搭配,保证喷射面打击力均匀。

所述第一楔形缝道4和第二楔形缝道5的内壁光滑,使压缩空气通过时噪音低,同时降低对压缩空气的阻力,防止压缩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堆积在缝道内,堵塞缝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时,气体从连接部端面进入到第一楔形缝道和第二楔形缝道内,从外露部内的第一楔形缝道和第二楔形缝道时喷出,缝道的内壁光滑,使压缩空气通过时噪音低,同时降低对压缩空气的阻力,防止压缩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堆积在缝道内,堵塞缝道外露部位的缝道,在高压高速空气流过时会吸取缝道周围的静态空气,并与连结部位产生科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增加到清扫表面的风量,节省压缩空气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