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905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待料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



背景技术:

普通的待料斗的料斗为锥形且四周棱边为直角,特殊粘性大物料易堆积,并采用气缸直接连接卸料闸门的结构,驱动部件与卸料闸门未隔离密封,无防尘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包括料斗本体、支撑架、拉杆、卸料闸门、油缸、短轴连接板、带座轴承、封板、接近开关和接近开关防护罩,所述料斗本体活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料斗本体包括第一竖直侧面、第一倾斜侧面、第二竖直侧面、第一料斗体、第二倾斜侧面、第二料斗体、凸耳、检查窗、轴承安装块、固定加强角铁和振动电机安装架,所述料斗本体左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倾斜侧面,所述料斗本体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有第二倾斜侧面,所述第一倾斜侧面与第二倾斜侧面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竖直侧面,后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竖直侧面,所述第一竖直侧面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料斗体,所述第二竖直侧面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料斗体,所述料斗本体的上端边缘处设置有凸耳,所述料斗本体的前后侧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块,所述料斗本体的左端面上端设置有检查窗,所述料斗本体前后端面的下端右侧对称设置有振动电机安装架,所述料斗本体的底部左右侧面边缘处对称设置有固定加强角铁,所述料斗本体的前后侧面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块连接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的外侧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通过短轴连接板及拉杆连接油缸,所述油缸的底部分别通过振动电机安装架固定在搅拌机本体的左右侧面,所述料斗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卸料闸门,所述卸料闸门的左右侧面均设置有短轴连接板,所述短轴连接板通过定位销套在带座轴承、接近开关和拉杆的内部,所述料斗本体的前端面下端设置有封板;

所述支撑架包括横板、加强块、直支撑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斜支撑腿,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边缘处均设置有横板,所述支撑架左侧的横板通过加强块分别连接直支撑腿,所述直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撑架右侧的横板下方设置有斜支撑腿,所述斜支撑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

所述卸料闸门包括侧板、挡料板、圆弧加强筋和侧板加强筋,所述卸料闸门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有侧板,所述卸料闸门的下方连接有挡料板,所述卸料闸门的外端面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加强筋,所述卸料闸门的外端面下端左右两端及中部均设置有侧板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侧面、第二倾斜侧面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76°并对称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侧面、第二竖直侧面的底部卸料口处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卸料闸门的挡料板圆弧同心。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U型槽钢材料,且支撑架与料斗本体焊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卸料闸门整体为U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适用于搅拌机待料、进料所用,当搅拌机进料时,油缸连接的拉杆通过短轴连接板传递扭矩以驱动卸料闸门作顺时针摆动,卸料闸门打开,料斗内物料顺利卸入到搅拌机内部,动作过程运行平稳,消除积料,有效防止扬尘利于环保,与搅拌机共用油泵的油缸液压驱动,卸料闸门运行可靠,确保生产安全、稳定的顺利进行,为客户更多的创造经济价值,其次,若生产现场确无液压装置,可将油缸改为适当的气缸驱动,本实用新型根据生产需要实用更改、合理优化可塑性大,有切实可行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整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料斗与支撑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卸料闸门局部剖面及卸料闸门与短轴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各零部件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卸料闸门关闭状态及料斗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的卸料闸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料斗本体,1-1、第一竖直侧面,1-2、第一倾斜侧面,1-3、第二竖直侧面,1-4、第一料斗体,1-5、第二倾斜侧面,1-6、第二料斗体,101、凸耳,102、检查窗,103、轴承安装块,104、固定加强角铁, 105、振动电机安装架,2、支撑架,2-1、横板,2-2、加强块,2-3、直支撑腿, 2-4、第一连接板,2-5、第二连接板,2-6、斜支撑腿,3、拉杆,4、卸料闸门, 4-1、侧板,4-2、挡料板,4-3、圆弧加强筋,4-4、侧板加强筋,5、油缸,6、短轴连接板,7、带座轴承,8、封板,9、接近开关,10、接近开关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参照图1-8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积料拉杆驱动卸料的待料斗,包括料斗本体1、支撑架2、拉杆3、卸料闸门4、油缸5、短轴连接板 6、带座轴承7、封板8、接近开关9和接近开关防护罩10,所述料斗本体1活动安装在支撑架2的内部,所述支撑架2为U型槽钢材料,且支撑架2与料斗本体1焊接为一体,支撑架2上分布加工有螺纹孔,所述料斗本体1包括第一竖直侧面1-1、第一倾斜侧面1-2、第二竖直侧面1-3、第一料斗体1-4、第二倾斜侧面1-5、第二料斗体1-6、凸耳101、检查窗102、轴承安装块103、固定加强角铁104和振动电机安装架105,所述料斗本体1左侧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倾斜侧面1-2,所述料斗本体1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有第二倾斜侧面1-5,所述第一倾斜侧面1-2、第二倾斜侧面1-5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76°并对称焊接,所述第一倾斜侧面1-2与第二倾斜侧面1-5的前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竖直侧面1-1,后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竖直侧面1-3,所述第一竖直侧面1-1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料斗体1-6,所述第二竖直侧面1-3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料斗体1-4,所述料斗本体1的上端边缘处设置有凸耳 101,所述料斗本体1的前后侧面均设置有轴承安装块103,所述料斗本体1的左端面上端设置有检查窗102,所述料斗本体1前后端面的下端右侧对称设置有振动电机安装架105,所述料斗本体1的底部左右侧面边缘处对称设置有固定加强角铁104,所述料斗本体1的前后侧面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块103连接带座轴承7,所述带座轴承7的外侧设置有接近开关9,所述接近开关9通过短轴连接板6及拉杆3连接油缸5,所述油缸5的底部分别通过振动电机安装架105固定在搅拌机本体1的左右侧面,所述料斗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卸料闸门4,所述卸料闸门4整体为U型结构,所述卸料闸门4的左右侧面均设置有短轴连接板6,所述短轴连接板 6通过定位销套在带座轴承7、接近开关9和拉杆3的内部,所述料斗本体1的前端面下端设置有封板8,所述油缸5为动力源头部件,头部、尾部连接座安装有为万向关节轴承,所述带座轴承7为机械行业标准件,通过螺栓连接在料斗的安装板上,确保卸料闸门能自由摆动,所述封板8为2mm厚薄钢板,加工有与支撑架上螺纹孔匹配的通孔,结合螺栓安装在支撑架上起密封防尘作用;

所述支撑架2包括横板2-1、加强块2-2、直支撑腿2-3、第一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5和斜支撑腿2-6,所述支撑架2的上端边缘处均设置有横板2-1,所述支撑架2左侧的横板2-1通过加强块2-2分别连接直支撑腿2-3,所述直支撑腿 2-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4,所述支撑架2右侧的横板2-1下方设置有斜支撑腿2-6,所述斜支撑腿2-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5;

所述卸料闸门4包括侧板4-1、挡料板4-2、圆弧加强筋4-3和侧板加强筋4-4,所述卸料闸门4的左右侧面分别设置有侧板4-1,所述卸料闸门4的的下方连接有挡料板4-2,所述第一竖直侧面1-1、第二竖直侧面1-3的底部卸料口处为圆弧面,且圆弧面与卸料闸门4的挡料板4-2圆弧同心,四周焊缝处均为圆角,且焊缝打磨光滑平整,所述卸料闸门4的外端面下端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加强筋4-3,所述卸料闸门4的外端面下端左右两端及中部均设置有侧板加强筋4-4。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时,如图8,油缸5在液压油作用下活塞杆向上运动距离L,通过有效力臂为R的拉杆3驱动卸料闸门4开启,摆动开启角度为a,因拉杆 3与卸料闸门4之间是通过短轴及平键刚性连接,故拉杆3摆动角度β与卸料闸门 4开启摆动角度相等,卸料闸门4打开料斗本体1内物料顺利卸入搅拌机内,当油缸5到达行程L时,如图5,固定在另一侧拉杆上的感应点也运动到预设的接近开关9位置,接近开关9的电信号传递到控制系统,通过电磁阀控制油缸5停止动作并保持在L行程位置,一段时间后物料全部卸入搅拌机,完成打开卸料闸门4进料动作,反之,油缸5反向运动,拉杆3、卸料闸门4回复到原始关闭状态,料斗本体1内可以继续装提物料,准备进行下一个生产周期;

即油缸运动距离:L;

拉杆圆弧运动有效力臂:R;

拉杆有效力臂摆动角度:β;

卸料闸门开启角度:a;

且拉杆有效力臂摆动角度与卸料闸门开启角度相等,即:a=β;

半角公式:sinβ2=±(1-cosβ)/2(取正)……………………公式①;

如上公式:sinβ2=L2·1R=L2R由公式①得L2R=(1-cosβ)/2;

即L=2R·(1-cosβ)/2=R·2(1-cosβ);

因为:a=β所以:L=R·2(1-cosa)。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