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自净式废气颗粒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702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自净式废气颗粒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俗称“除雾器”,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水和粉尘分离效果的装置。

按其结构来分有以下几种(1)重力喷雾湿式除尘器,如喷洗涤塔。(2)旋风式湿式除尘器,如旋风水膜式除尘器、水膜式除尘器。(3)自激式湿式除尘器,如冲激式除尘器、水浴式除尘器。(4)填料式湿式除尘器,如填料塔、湍球塔。(5)泡沫式湿式除尘器,如泡沫除尘器、旋流式除尘器漏板塔(6)文丘里湿式除尘器,如文丘里除尘器。(7)机械诱导除尘器,如拨水轮除尘器。

其中,填料式湿式除尘器领域中的湍球塔,一般是由支承板(栅板)、轻质小球、挡网、除沫器等部分组成。在支承板(栅板)上放置一定量的轻质球形填料,在上升高速气流的冲力、液体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等各种力的相互作用下,球形填料悬浮起来形成湍动旋转和相互碰撞,引起气、液的密切接触,有效地进行传质、传热和除尘作用。此外,由于小球各向无规则的运动,表面经常受到碰撞、冲洗,在一定空塔气速下,会产生自身清净作用。湍球塔的优点是气速高、处理能力大、气液分布比较均匀、结构简单且不易被堵塞。缺点是球的湍动在每段内有一定程度的返混,且本身较易变形和破裂,只适于传质单元数(或理论板数)不多的操作过程,如不可逆的化学吸收、脱水、除尘、温度较恒定的气液直接接触传热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佳,可自动对用于吸附废气颗粒的吸附球进行循环清洗的循环自净式废气颗粒吸附装置。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自净式废气颗粒吸附装置,包括净化筒,所述净化筒内设有漏斗状的收集罩,所述收集罩内盛有吸附球,所述收集罩将净化筒分隔呈位于收集罩上方的出气腔、以及位于收集罩下方的进气腔,所述净化筒上分别设有与出气腔相连的出气口及与进气腔相连的进气口,所述收集罩下方设有滤气筒,所述滤气筒底部设有第一螺旋提升装置;所述净化筒侧部设有清洗槽,所述第一螺旋提升装置的出料口与清洗槽相连通,所述清洗槽内还设有第二螺旋提升装置,所述第二螺旋提升装置的进料口位于清洗槽底部,所述第二螺旋提升装置的出料口位于出气腔上方。

上述结构中,废气从进气口进入进气腔,再经过滤气筒进入出气腔,在通过收集罩内堆积的吸附球时由吸附球对废气流动造成扰流,使废气中的固体颗粒吸附于吸附球上,由于吸附球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会变脏,因此在滤气筒底部设置第一螺旋提升装置,将吸附球送往清洗槽清洗,再由清洗槽内的第二螺旋提升装置送至出气腔上方使干净的吸附球回归至收集罩内,以此循环实现吸附球的不断清洗更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气筒外壁上设有若干通孔。

上述结构中,废气通过通孔进入滤气筒后再进入收集罩内堆积的吸附球进行吸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直径小于吸附球直径。

上述结构中,可避免吸附球从通孔内掉至进气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球为聚四氟乙烯球体。

上述结构中,聚四氟乙烯球体具有自润性,便于第一螺旋提升装置及第二螺旋提升装置的运输,以此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洗槽为密封式,所述清洗槽侧壁上设有循环水进口,所述清洗槽底部设有循环水出口。

上述结构中,封闭式清洗槽可有效避免废气通过第一螺旋提升装置外溢至清洗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出口孔口处设有过滤网。

上述结构中,过滤网可避免吸附球进入循环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合理的利用湿式净化法的除尘效果,结合循环式的吸附球,达到长期免维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净化筒;101-吸附球;11-收集罩;111-滤气筒;12-第一螺旋提升装置;20-出气腔;21-出气口;30-进气腔;31-进气口;40-清洗槽;41-第二螺旋提升装置;42-循环水进口;43-循环水出口;431-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如图1所示的一种循环自净式废气颗粒吸附装置,包括净化筒10,所述净化筒10内设有漏斗状的收集罩11,所述收集罩11内盛有吸附球101,所述收集罩11将净化筒10分隔呈位于收集罩11上方的出气腔20、以及位于收集罩11下方的进气腔30,所述净化筒10上分别设有与出气腔20相连的出气口21及与进气腔30相连的进气口31,所述收集罩11下方设有滤气筒111,所述滤气筒111底部设有第一螺旋提升装置12;所述净化筒10侧部设有清洗槽40,所述第一螺旋提升装置12的出料口与清洗槽40相连通,所述清洗槽40内还设有第二螺旋提升装置41,所述第二螺旋提升装置41的进料口位于清洗槽40底部,所述第二螺旋提升装置41的出料口位于出气腔20上方。

上述结构中,废气从进气口31进入进气腔30,再经过滤气筒111进入出气腔20,在通过收集罩11内堆积的吸附球101时由吸附球101对废气流动造成扰流,使废气中的固体颗粒吸附于吸附球101上,由于吸附球101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会变脏,因此在滤气筒111底部设置第一螺旋提升装置12,将吸附球101送往清洗槽40清洗,再由清洗槽40内的第二螺旋提升装置41送至出气腔20上方使干净的吸附球101回归至收集罩11内,以此循环实现吸附球101的不断清洗更新,由于清洗完毕后的吸附球101是湿的,因此实现了湿式过滤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气筒111外壁上设有若干通孔(图中未示出)。

上述结构中,废气通过通孔进入滤气筒111后再进入收集罩11内堆积的吸附球101进行吸附。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直径小于吸附球101直径。

上述结构中,可避免吸附球101从通孔内掉至进气腔30。

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球101为聚四氟乙烯球体。

上述结构中,聚四氟乙烯球体具有自润性,便于第一螺旋提升装置12及第二螺旋提升装置41的运输,以此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槽40为密封式,所述清洗槽40侧壁上设有循环水进口12,所述清洗槽40底部设有循环水出口43。

上述结构中,封闭式清洗槽40可有效避免废气通过第一螺旋提升装置12外溢至清洗槽4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出口43孔口处设有过滤网431。

上述结构中,过滤网431可避免吸附球101进入循环水出口4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合理的利用湿式净化法的除尘效果,结合循环式的吸附球101,达到长期免维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