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4116发布日期:2018-06-05 19:1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过滤器通常采用一种管状过滤元件,其包括筒状的支架以及覆盖在支架上的过滤膜,过滤膜一般覆盖在待过滤液体流入的一侧。但过滤器长期使用后,由于滤渣的积累,过滤膜的过滤效率将发生下降。此时,需要清洁过滤膜待过滤液体流入的一侧的污垢(滤渣)。常规的做法是将过滤元件拆下,冲洗清洁过滤膜,但这种做法手续繁杂、耗费人工。现有一种免拆卸的过滤膜清洁方法,其通过高压水流从滤液所在的一侧反向重新过滤膜,使另一侧的污垢脱离,完成清洁。但由于过滤膜在污垢一侧缺乏支撑,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容易变形、压溃甚至损毁,且污垢也难以从过滤膜上脱落,清洁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操作、耐高压冲洗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实现: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密封的过滤舱,所述过滤舱的两端分别设有隔离的过滤前室和排污室,滤前室和排污室之间为滤液室;所述过滤前室开有进液口,所述滤液室开有排液口,所述排污室开有排污口;所述过滤前室和排污室之间通过多个过滤膜元件连通;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筒状的外支架,所述外支架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还包括位于外支架内的内支架,外支架和内支架间形成过滤膜容纳隙;过滤膜容纳隙内安装有覆盖外支架内侧的过滤膜层,过滤膜层内形成过滤室,过滤室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前室、排污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待过滤的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过滤前室,再由过滤前室分别进入每个过滤室,在压力所用下,待过滤液穿透过滤膜层(可以是任意一种用于液体过滤的膜材料,如半透膜、反渗透膜、纳米膜、超滤膜等),进入滤液室成为滤液,而滤渣(污垢)则残留在过滤膜层的内侧,通过排液口最终排出。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停止进液,并将过滤舱各区域内的待过滤液和滤液排空,封闭进液口,排入高压水,利用高压水流从外向内冲洗过滤膜层,高压水流从外侧穿透过滤膜层之后,可带走过滤膜层内侧的污垢,最终汇入排污室,通过排污口排出。在此过程中,由于过滤膜层被内支架所支撑,在外侧高压水流的冲洗下不容易发生变形,可有效提高过滤和冲洗的效率。外支架和内支架可选用常用的材料制成,如铝合金、不锈钢、塑料、陶瓷等,具体而言,还可根据过滤的需要选择耐压、耐酸碱腐蚀的特种材料。

进一步的,滤液室还开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液口外安装有第一气动阀;所述排液口外安装有第二气动阀;所述排污口外设有第三气动阀;进水口外安装有第四气动阀、进气口外安装有第五气动阀。

经过一定的工作时间,停止进液,并将过滤舱各区域内的待过滤液和滤液排空,封闭进液口,通过进水口排入高压水,并通过进气口注入高压气体,利用高压水流和气流从外向内冲洗过滤膜层,高压水流从外侧穿透过滤膜层之后,可带走过滤膜层内侧的污垢,最终汇入排污室,通过排污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在进液口、排液口和排污口均设置了气动阀,利用气动阀控制开闭,以配合装置实现过滤作业、清洗作业的切换。在实际应用中,气动阀可以与控制器元件连接,实现自动开闭的功能。可选用现有技术实现,并非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滤液室内还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锁紧盘,锁紧盘上开有多个锁紧孔,所述外支架安装在锁紧孔内。

锁紧盘可以固定外支架,避免在过滤和清洗过程中,由于液体压力的作用而发生抖动、损毁或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包括多个沿外支架轴向延伸的支撑片,多个支撑片呈放射状排布且相交于外支架的中心位置。

呈放射状排布的多个支撑片构成的内支架,易于安装、生产成本低,且与过滤膜的接触面积较小,当液体从内向外进行过滤时不会影响过滤效率。在冲洗时,如果外侧水压较低,也可有效支撑过滤膜。支撑片可以是2片、3片、4片或以上,可根据需要承受的强度和接触面积选择支撑片的数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的轴向断面为X形或米形。

优选的,所述内支架为与外支架同轴的筒状,内支架的侧壁开有多个穿透的开窗区。

对于冲洗压力较高或内径较大的场合,则需要具有较大支撑面积的内支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筒状的内支架,其具有较大的支撑面积,可以从内侧有效地支撑过滤膜,以适应超高压的清水冲洗冲击。

优选的,所述外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内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卡槽匹配的卡扣,所述内支架通过卡扣卡接在卡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元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如图1和图2,图3,包括密封的过滤舱1,所述过滤舱1的两端分别设有隔离的过滤前室2和排污室3,过滤前室2和排污室3之间为滤液室4;所述过滤前室2开有进液口21,所述滤液室4开有排液口41,所述排污室3开有排污口31;所述过滤前室2和排污室3之间通过多个过滤膜元件5连通;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筒状的外支架51,所述外支架51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511,还包括位于外支架内的内支架52,外支架51和内支架52间形成过滤膜容纳隙;过滤膜容纳隙内安装有覆盖外支架内侧的过滤膜层53,过滤膜层53内形成过滤室54,过滤室54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前室2、排污室3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2外安装有第一气动阀22;所述排液口4外安装有第二气动阀42;所述排污口3外设有第三气动阀32。

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52包括4个沿外支架轴向延伸的支撑片521,多个支撑片521呈放射状排布且相交于外支架51的中心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的轴向断面为X。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如图4,其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所述滤液室内还设有3个相互平行的锁紧盘6,锁紧盘6上开有多个锁紧孔,所述外支架安装在锁紧孔内。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如图5和图6,其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所述内支架52为与外支架51同轴的筒状,内支架的侧壁开有多个穿透的开窗区522。

优选的,所述外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内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卡槽匹配的卡扣,所述内支架通过卡扣卡接在卡槽内。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如图7,其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特别的,本实施例所述内支架52包括6个沿外支架轴向延伸的支撑片521,6个支撑片呈放射状排布且相交于外支架的中心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架的轴向断面为X形或米形。过滤膜层与内支架、外支架过盈配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如图8,特别的,本实施例滤液室还开有进水口61和进气口62;进水口外安装有第四气动阀611、进气口外安装有第五气动阀621。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