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型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7343发布日期:2018-08-28 23:0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型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分离器内部结构简单,气液分离效果不理想,气体中夹带液体,难以达到理想蒸馏效果。

中国专利200810196675.2,公开一种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用作油气回收系统的气液分离器。该分离器包括筒体和筒盖,筒盖上设有出气口,在筒体内靠顶部出气口的地方设有丝网除沫器,在筒体内下部设有直径与筒体内径相等且固定在筒体内壁上并带有气液通孔的遮流伞,在遮流伞下方设有一浮球,该浮球以钢丝与筒底设置的止回阀阀芯相连;在丝网除沫器和遮流伞之间的筒体侧壁上,设有一气液进口。此结构适配性相对不强,同时使用性能相对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采用新型的旋流板结构,结合余热回收组件,进一步提升气液分离效果的一种改善型气液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改善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所述的分离罐的底部设有气液混合进口,所述的分离罐中设有列管换热器,所述的气液混合进口与列管换热器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分离罐的上部设有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与余热回收组件相连接,所述的列管换热器的上方设有旋流器,所述的旋流器由若干环形分布的旋流板组成,所述的旋流器的横截面呈锥状,所述的旋流器的中心设有延伸出分离罐的排液口,所述的旋流板的倾斜角度为25度~55度;

所述的排液口的中心线与排气口的中心线呈同心分布;

所述的旋流器与排气口间的间距大于列管换热器上部与旋流器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流板的表面为导流光端面。导流光端面其实就是指这个端面是光滑的,有利于液体向排液口汇集。

作为优选,所述的余热回收组件包括余热回收器和气体调压器,所述的排气口与余热回收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器的另一端与气体调压器相连接,所述的气体调压器与气体过滤器相连接;所述的分离罐的上部设有压力调压表,所述的压力调压表与气体调压器相连接,所述的压力调压表与气体调压器间设有气泵。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离罐的上端中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的湿度传感器与反馈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反馈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液体经换热器加热,利用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关系进行循环,在液体循环路径上增加特殊设计的旅流板,使液体产生悬流,利用液滴的离心力比气体大,将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从而确保气体的纯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善型气液分离装置,提高设备使用效果,提高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旋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湿度传感器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改善型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1,所述的分离罐1的底部设有气液混合进口2,所述的分离罐1中设有列管换热器3,所述的气液混合进口2与列管换热器3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分离罐1的上部设有排气口4,所述的排气口4与余热回收组件相连接,所述的列管换热器3的上方设有旋流器5,所述的旋流器5由若干环形分布的旋流板6组成,所述的旋流器5的横截面呈锥状,所述的旋流器5的中心设有延伸出分离罐1的排液口7,所述的旋流板6的倾斜角度为25度~55度;

所述的排液口7的中心线与排气口4的中心线呈同心分布;

所述的旋流器5与排气口4间的间距大于列管换热器3上部与旋流器5间的间距。

所述的旋流板6的表面为导流光端面。

所述的余热回收组件包括余热回收器8和气体调压器9,所述的排气口4与余热回收器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余热回收器8的另一端与气体调压器9相连接,所述的气体调压器9与气体过滤器10相连接;所述的分离罐1的上部设有压力调压表11,所述的压力调压表11与气体调压器9相连接,所述的压力调压表11与气体调压器9间设有气泵12。

所述的分离罐1的上端中设有湿度传感器13,所述的湿度传感器13与反馈模块14相连接,所述的反馈模块14与控制器15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