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6931发布日期:2018-10-23 16:2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



背景技术:

全自动灌胶装置,采用了自动化的操作形式,减少了人工灌胶环节。自动化的移动平台,胶水的混合配胶出胶效率高,与传统的灌胶工艺相比较精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同时设备还采用了计算机编程控制,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易操作。但是在将a胶和b胶混合时,自动灌胶装置只是简单的用电机带动搅拌叶进行搅拌,但往往会出现搅拌不均匀的现象,会导致全自动灌胶装置固化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全自动灌胶装置中a胶和b胶混合不均匀导致灌胶固化不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包括灌胶装置机架、XY轴移动平台,所述灌胶装置机架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相邻的a胶储存桶和 b胶储存桶,所述a胶储存桶和b胶储存桶内部设有加热机构、搅拌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XY轴移动平台正上方固定连接有位于灌胶装置机架上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连通其内腔和a胶储存桶、b胶储存桶的a胶导胶软管和 b胶导胶软管,所述混合管内侧中部设有旋转柱体,混合管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混合管顶部固定连接在旋转柱体顶部上,所述旋转柱体两侧均密布有搅拌棒,所述混合管底面内部中间设有轴承,混合管底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管,所述轴承两侧均设有连通混合管和搅拌管的漏胶口,所述旋转柱体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轴承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板,每个所述搅拌板上均设有多个开口。

优选的,所述灌胶装置机架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灌胶装置机架中部内侧设有电控室,所述电控室上方设有位于灌胶装置机架表面的XY轴移动平台。

优选的,每个所述搅拌板上均设有三个开口。

优选的,所述搅拌管底部设有连通其内部的滴胶针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旋转柱体表面设置的搅拌棒对a胶和b胶进行初步的搅拌混合,待初步混合的混合胶进入搅拌管通过搅拌板进行第二次搅拌,使a胶和 b胶能充分的混合,减少灌胶装置出现灌胶固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灌胶装置机架1、电控室2、XY轴移动平台3、支撑腿4、 a胶储存桶5、b胶储存桶6、滴胶针头7、滑轨8、混合管9、a胶导胶软管10、b胶导胶软管11、旋转柱体12、搅拌电机13、搅拌棒14、轴承15、漏胶口16、转动杆17、搅拌板18、开口19、搅拌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新型全自动灌胶装置,包括灌胶装置机架1,灌胶装置机架1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4,灌胶装置机架1中部内侧设有电控室2,电控室2上方设有位于灌胶装置机架1表面的 XY轴移动平台3,灌胶装置机架1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相邻的a胶储存桶5和b胶储存桶6,所述a胶储存桶5和b胶储存桶6内部设有加热机构、搅拌机构和输送机构,XY轴移动平台3正上方固定连接有位于灌胶装置机架1上的滑轨8,滑轨8上滑动连接有混合管9,混合管9顶部两侧分别设有连通其内腔和a胶储存桶5、b胶储存桶 6的a胶导胶软管10和b胶导胶软管11。灌胶装置设置XY轴移动平台3配合滑轨8上滑动连接有混合管9可以实现对产品多角度灌胶操作,设置a胶储存桶5和b胶储存桶6是对a胶和b胶进行预处理,在通过a胶导胶软管10和b胶导胶软管11对混合管9输送a胶和b 胶。

混合管9内侧中部设有旋转柱体12,混合管9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13,搅拌电机13的输出轴贯穿混合管9顶部固定连接在旋转柱体12顶部上,旋转柱体12两侧均密布有搅拌棒14,混合管9 底面内部中间设有轴承15,混合管9底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管20,搅拌管20底部设有连通其内部的滴胶针头7,轴承15两侧均设有连通混合管9和搅拌管20的漏胶口16,旋转柱体12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贯穿轴承15的转动杆17,转动杆17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板 18,每个搅拌板18上均设有三个开口19。当a胶和b胶被输送至混合管9时,搅拌电机13转动带动旋转柱体12旋转,此时搅拌棒14 对a胶和b胶进行第一次的搅拌处理,当第一次搅拌完成后,初步形成的混合胶经过漏胶口16流入搅拌管20内,此时旋转的转动杆17 带动搅拌板18对混合胶进行第二次搅拌,然后流入滴胶针头7对产品进行灌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