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加工后的处理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7505发布日期:2019-11-06 01: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加工后的处理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冲压件防锈油上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加工后的处理工装。



背景技术:

冲压件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

汽车上面的冲压件有许多种,其中较常见的为汽车后斗部用的角铁状的连接件,这些连接件为一定角度的l状结构,它们类似于合页,用于将构成汽车尾斗的板件进行连接,这类冲压件与其它冲压件一样,它们冲压完毕后需要涂上一层防锈油,阻离其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然后再打包发货,使其发货途中不易氧化生锈,而现有的角铁式的冲压件涂油方式没有合理的浸油结构,传统的方式是利用涂油抹布将其表面擦油,抹布乱丢后易形成污染,影响下次使用,因此还没有一款结构合理的装置,使这项工作正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加工后的处理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加工后的处理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安装柱,存放底舱,接舱,v形槽,v形板,浸孔,浸座,底撑板,内撑结构和侧撑板;所述工装本体为长方形立体腔结构,其前侧向内开设有一处方形槽结构的存放底舱,并且此存放底舱的舱底带有底撑板;所述存放底舱内放置有长方形舱结构的接舱;所述安装柱为四处,它们均布熔合在工装本体的四个立角边上,并且安装柱为阶梯式安装孔,用于使本装置固定于机械加工平台上;所述工装本体的顶端开通有v形槽,且在前后槽口上均还胶合有一块v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本体顶部由v形槽以及两侧的v形板使工装本体的顶部构成了一个v形式的注入腔。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本体顶部由v形槽所构成的腔v形腔壁左右两壁均还开设有密麻的浸孔。

进一步的,所述工装本体的内腔壁上还设有内撑结构,且内撑结构的顶面采用拐角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浸座为压缩式高密度海绵体,外部带有铁片外壳,且其通过两侧的侧撑板支撑在内撑结构顶部拐角结构的顶部,并且浸座的顶面与浸孔所在的位置形成上下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接舱存放在存放底舱中,且接舱的接口正位于浸座的底部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设计针对于汽车常用v形冲压件打包发货前表面涂抹防锈油使用的装置结构,这一装置结构顶部带有v形腔,可以将v形冲压件整体卡入,并将其表面涂上防锈油,冲压件翻过来可实现双内面两次涂油,由此可以代替现有的利用抹布浸油对v形冲压表面上防锈油的操作方式,使得操作更加正规,且上油过程中在装置底部带有接舱,可以接取慢慢向下溢出的余油,使防锈油反复使用,不会产生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接舱拉出时的底部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浸座拉出时以及工装本体剖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浸座填装后以及v形腔内放置有v形冲压件t0准备上防锈油时的使用结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由图4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工装本体;2、安装柱;3、存放底舱;4、接舱;5、v形槽;6、v形板;7、浸孔;8、浸座;9、底撑板;10、内撑结构;11、侧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加工后的处理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安装柱2,存放底舱3,接舱4,v形槽5,v形板6,浸孔7,浸座8,底撑板9,内撑结构10和侧撑板11;所述工装本体1为长方形立体腔结构,其前侧向内开设有一处方形槽结构的存放底舱3,并且此存放底舱3的舱底带有底撑板9;所述存放底舱3内放置有长方形舱结构的接舱4;所述安装柱2为四处,它们均布熔合在工装本体1的四个立角边上,并且安装柱2为阶梯式安装孔,用于使本装置固定于机械加工平台上;所述工装本体1的顶端开通有v形槽5,且在前后槽口上均还胶合有一块v形板6。

其中,所述工装本体1顶部由v形槽5以及两侧的v形板6使工装本体1的顶部构成了一个v形式的注入腔,将外部防锈油由此腔注入,同时这个v形腔也是用来扣压如图4所示的v形冲压件t0的,使v形结构的冲压件放在这个腔中后,外部双表面快速涂上防锈油,也可以将v形冲压件t0取下,使之翻过来,使其两内表面依次贴到v形槽5表面上分别涂油,由此可以代替现有的利用抹布浸油对v形冲压表面上防锈油的操作方式,使得操作更加正规。

其中,所述工装本体1顶部由v形槽5所构成的腔v形腔壁左右两壁均还开设有密麻的浸孔7,用于将注入v形槽5中的防锈油通过这些浸孔7向下流到底部的浸座8中,以减少油液下溢的速度。

其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工装本体1的内腔壁上还设有内撑结构10,且内撑结构10的顶面采用拐角设计,也就是说,在述工装本体1的内腔中又设置了内层支撑壁结构,用于支撑浸座8。

其中,所述浸座8为压缩式高密度海绵体,外部带有铁片外壳,且其通过两侧的侧撑板11支撑在内撑结构10顶部拐角结构的顶部,并且浸座8的顶面与浸孔7所在的位置形成上下面贴合,并且浸座8的顶面绵絮物伸出浸孔7,达到对顶部压放的v形冲压件表面均匀上油的目的。

其中,所述接舱4存放在存放底舱3中,且接舱4的接口正位于浸座8的底部位置处,如图1,图2所示,这个接舱4使得浸座8向下溢出的防锈油液被接取收集,接取收集的油液可以再次注入工装本体1顶部v形槽5中,使这些油液达到合理化循环使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如图4所示,把将要表面涂防锈油的v形冲压件t0,按图中样子放在v形槽5中,由于v形槽5中注入油液的过程中,在腔中以及腔壁都会有油液,因此可以一次性将v形冲压件t0双侧表面进行防锈油的涂抹,也可以将v形冲压件t0取下,使之翻过来,使其两内表面依次贴到v形槽5表面上分别涂油,由此可以代替现有的利用抹布浸油对v形冲压表面上防锈油的操作方式,使得操作更加正规,涂油过程中,由于浸座8的影响,以及浸座8上的绵絮物伸出浸孔7,因此浸座8就相当于一个煤油灯灯芯,可以将吸取的油液慢慢溢到v形冲压表面上,提高涂油的均匀性,并且浸座8的多余油液可以慢慢溢落到底部的接舱4中,接取收集的油液可以再次注入工装本体1顶部v形槽5中,使这些油液达到合理化循环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